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大馬哈魚12
戴高樂將軍對於坦克作戰,專門出版過一本書。主要講了坦克在未來(二戰)的作用。但是,在法國的軍事理論高層次的人員中,戴高樂不受賞識或重視。法國也沒有全面發展坦克車,以至於德國入侵,驗證了戴高樂將軍的見解。坦克車在戰爭中,大放異彩。
戴高樂將軍對於坦克作戰,專門出版過一本書。主要講了坦克在未來(二戰)的作用。但是,在法國的軍事理論高層次的人員中,戴高樂不受賞識或重視。法國也沒有全面發展坦克車,以至於德國入侵,驗證了戴高樂將軍的見解。坦克車在戰爭中,大放異彩。
一個有使命擔當的人,往往表現出鍥而不捨、勇往直前的鬥志。戴高樂就是這樣的人,憑藉職業軍人的素養和豐富的軍事歷史知識,對一戰後德國的發展,持以密切關注,並提出組建獨立的坦克裝甲部隊,以挽救“危在旦夕”的法國。
然而,堅持綏靖政策的法國政府,不斷地“縱容”德國;墨守成規的法國軍方,試圖憑藉“馬奇諾防線”抵禦外來侵略。戴高樂只得到處奔走,倡導自己的理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不再在乎自己的仕途,因為歷史使命賦予他必須這麼做。
《建立職業軍》與“馬奇諾防線”的輿論大戰。關於倡導成立獨立坦克裝甲部隊的《建立職業軍》出版了,戴高樂滿懷信心,希望引起軍方高層的關注。然而,他想多了。意外的是,這本書在德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尤其是在軍界,這本書讓戴高樂,成為德軍將領們眼中優秀的技術專家。
這麼尷尬的局面,讓戴高樂哭笑不得,但繼而更加憂心忡忡。因為德軍以《建立職業軍》中的理論,已經開始組建規模宏大的裝甲軍團。法國軍方高層的“麻木不仁”,讓他決定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逼其就範。
這對“馬奇諾防線”的崇拜者來說,無疑是挑戰。他們藉助官方支援,在輿論媒體上進行針鋒相對的“反攻”。有的指出坦克弱點,有的嘲笑戴高樂,甚至有人認為:德國喜歡侵略,擁有坦克師不奇怪;法國愛好和平,只需防禦不需要坦克。
一時間,雙方在報刊雜誌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一場本來學術倡議,變成了相互指責的罵戰,非但沒有引起軍方高層的關注,反而一些社會團體也加入到對戴高樂的抨擊,說他想建立自己的軍隊,是個“投機者”、“好戰分子”。
戴高樂發現報紙的論戰沒有什麼結果,他需要議會的支援。保羅.雷諾,一位的能幹的律師,已是多屆內閣成員,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政治家。他對戴高樂《建立職業軍》一書提出的想法,十分支援。在他看來,有了裝甲坦克軍,法國的未來有希望。於是,在下議院的辯論中,雷諾慷慨陳詞,獲得了成功。
很快,建立一支包括7個機械化師的特種軍隊議案,被送到下院武裝力量問題委員會進行審定。當然,按慣例需要徵求軍方的意見,結果可想而知,不同意。同時,軍方高層對戴高樂不顧軍人身份,到處“惹是生非”,決定對其進行“封殺”。
不過,好在雷諾的斡旋下,戴高樂擔任了507坦克團團長,並於1937年12月晉升為上校,但他並沒有為此而高興。在他看來,建立獨立的裝甲坦克部隊在法國是不可能實現了,而戰爭日益逼近,他清醒地認識到,抓緊訓練部隊,迎接戰爭。
在坦克團,戴高樂一絲不苟、嚴於律己,常常身穿坦克服,不顧個子大,爬進坦克裡,親自做示範。加上他善於鼓動人的演講,官兵們保持著熱烈的訓練熱情,士氣和實戰水平很快就脫穎而出了,成為法軍的模範團。
戴高樂的軍長,(就是在非洲,與他一起組建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吉羅將軍)十分清楚戴高樂與法軍高層的分歧,對其進行處處壓制,“只要有我在,你休想將你的理論強加於人”。戴高樂對此懷恨在心,併成為日後排擠他的主要原因。
1939年二戰爆發,德國入侵波蘭。正如戴高樂預料的那樣,英、法聯軍龜縮在“馬奇諾防線”後,冷漠地看著盟國被瓜分。此時的戴高樂被任命為第5集團軍坦克司令官,但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這只是一個虛銜,只有區區幾輛坦克。
很快,事實打破了法國高層的幻想,戴高樂臨危受命。波蘭戰役中,德軍運用“閃擊”戰術取得了勝利,這讓戴高樂既高興又失望。他高興地看到獨立使用坦克裝甲部隊的優越性,以及快速突擊的有效性。失望的是,他將波蘭戰役總結報告上報總參謀部,希望引起重視、吸取教訓,但石沉大海。
戴高樂繼續遊說建立坦克部隊,法軍終於在1940年初建立了第一個坦克師,但讓他失望的是,都是些“老掉牙”的坦克。而且,遠沒有達到500輛的師級規模,只有120輛,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坦克團。
5月10日,德軍16個坦克裝甲師,一舉越過貝當等人認為不可逾越的阿登地區,摧枯拉朽般的卷擊著法國全境,“馬奇諾防線”成了擺設。此時的法國政府和軍隊被徹底打蒙了,亂作一團,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兵敗如山倒。
戴高樂受命拼湊一些分散的部隊編成第4師,趕往拉昂保護巴黎,率領部隊以突然進攻的方式,向德軍發起了反攻。追趕法軍在興頭上的德軍,怎麼也沒有想到,法軍還有坦克部隊,一時陣腳大亂,後退20公里。
然而,這樣的反擊就像滴入湖水中的一滴水,很快被反應過來的德軍,以猛烈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所阻滯。5月28日,戴高樂的第4坦克師經過5天轉戰180公里,成功地在阿布維爾地區與德軍形成了拉鋸戰,雙方損失慘重,第4師僅剩34輛坦克。
同日,戴高樂因作戰勇敢、指揮有方,被授予臨時准將。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法軍會敗得這麼慘、這麼快,33萬英、法聯軍不得不進行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一位將軍沮喪地對他說:“再見,戴高樂!你長期以來所持有的見解,敵人已經實現了。”
讓戴高樂吃驚的是,組閣的新政府,在魏剛、貝當等人的謀劃下,準備無恥的投降。更讓他倍感意外的是,他被任命為國防部次長,這主戰派和投降派同在一個內閣中,不會有好的結果。戴高樂的歷史使命遠沒有結束,他深感任重道遠。
其實,當時的法國已大勢已去,如果法國政府貝當等人選擇逃亡英國繼續戰鬥下去,也不會落個“法奸”的名聲。戴高樂堅持拯救法國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終得到了法國民眾的尊重和愛戴。可見,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底線是多麼的重要。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