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姐與孫女的故事
-
2 # 果汁兒果汁兒
在帶孩子方面和媽媽,婆婆都沒啥矛盾,我們不住在一起,媽媽和婆婆基本不會發表自己的帶孩子經驗,只有偶爾的提醒一下。有的時候是我哪裡不懂了,問到她們,她們會告訴該怎麼做。並不是她們不關心孩子,是她們也明白兩代人教育理念,方式不一樣,比較尊重我的方式。所以,她們基本不會過多幹預。
但還是有矛盾的,關於我養的兩隻貓。自我懷孕時候起,媽媽就讓我把這兩隻貓送人,因為家裡哪哪都是貓毛。哪怕現在孩子八個月了,到現在每次打電話,基本都會提到這件事,還是讓把貓送人。這兩隻貓從小養,最長的已經快四歲了,在我一個人的時候一直陪伴著我(我老公經常出差),感情很深,我真的捨不得把她們送走。我老公知道我對兩隻貓的感情,所以從來不會說送走她們。但每次,媽媽都是來來回回的那幾句話,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回覆了。
-
3 # yue媽愛讀書
有娃後,和自己的媽媽或者婆婆最大的矛盾應該是育兒觀念的不一樣。就我家來說,自從懷孕後,一般矛盾就會慢慢顯現了,而且老公一般都不管不問,唯獨有一點,每天晚上陪著出去散步和偷吃東西。
孕期主要矛盾應該在需不需要按時產檢
現在懷孕後一般都需要按時產檢,和按照需要吃一些補品。但是很多人會遇到老一輩的阻攔,常聽“檢查那麼多幹嘛,浪費錢,想當初我帶你(他們兄妹)時,就只檢查過一次(沒檢查)。”“少打點B超,對小孩不好”,而我家還經常聽到“是男還是女啊?”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只要母子安全。
坐月子時講究科學坐月子,但是老一輩卻認為大魚大肉需要可勁補,努力吃,才能有充足的母乳喂寶寶。
在月子期間我們家裡沒有因為經濟紅過臉,但是卻在飲食上矛盾頗多,一般產後第一週需要飲食清淡,第二週以後才慢慢補充營養,但是老人卻認為剛生產完人比較虛,需要及時補充營養。當時由於我是新手媽媽,而且孕期沒怎麼看孕產書籍,傻傻的按照老人的標準執行,還沒出院就堵奶了,也不清楚娃娃吃沒吃到奶(娃娃出生就住新生兒科了,出院時才接回來),讓寶寶餓了整整一天。後來請了催乳師,科學坐月子,及時調理身體。
前面兩條還能和親媽友好協商,但是育兒路上矛盾更多,有時候和親媽都會有矛盾。
老一輩的人有給娃娃綁手綁腳、剃胎毛、擠乳頭、剪唇線等等思想觀念;不讓用尿不溼,要用尿布;到了一定月份寶寶還不會站,偏讓寶寶站;一歲了讓給孩子把屎把尿;加輔食後,老讓給娃娃吃帶鹽的食物,甚至是偷偷喂小孩大人吃的東西……
矛盾多的很,每次一說這些我頭都大了,要麼讓他們去問周圍的年輕寶媽,要麼讓他們和我一起去找醫生諮詢。
-
4 # 請叫我鄭搗鼓
寶媽帶孩子和老人有衝突,那是必然的。生活年代不同,經歷環境不同,帶孩子方式必然有矛盾。我也是一名寶媽,我也是兒媳婦,現在婆婆幫我帶孩子,我也來和大家說說我認為有矛盾的方面,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
5 # 會走路的香蕉
1、教育理念的差別,婆婆容易溺愛孩子,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
2、行為習慣:吃東西喜歡用嘴喂,親孩子,毛巾不分開。
3、經濟習慣:給孩子買衣服說浪費錢讓撿別人家孩子的,給孩子報早教班說他們那時候不上都上大學了。
孩子哭婆婆會怪你,媽媽直接幫你哄;孩子生病婆婆會怪你帶不好孩子囉嗦一大堆,媽媽直接帶孩子去醫院;你喊累婆婆會說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別嬌氣,媽媽會說我幫你帶兩天你休息休息。
上述這些在媽媽那裡完全不是問題,都是在婆婆那裡就是大問題了。
-
6 # 苗玉漢
有娃後是喜事,好的家庭沒茅盾。奶奶帶孫子,姥姥帶外孫(女)很正常,也是應該的。(也有個別不規之家有點小茅盾。)
-
7 # 壯言梁哥
我個人覺得寶媽有娃後,付擔很多東西,跟婆婆矛盾多少是有的,因為年代不同,吃喝,做法,教育等各種不一樣,難免是有,但過得很開心。
-
8 # 胡慎之心理
婆媳關係,是很多人的“噩夢”。
對不少女人來說,婆媳關係真正讓自己受到傷害的並不是婆婆,
而是被自己視為最重要的那個人生伴侶,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不認同自己的判斷,無視黑白對錯,這個人令自己極度失望和寒心。
好多媽媽網站上的貼吧裡都有類似的故事,
因為婆媳對帶小孩具體事務意見不和,讓老公來“主持公道”,可是老公“竟然”向著沒有什麼育兒經驗的婆婆,覺得自己太多事,不但不幫自己堅持明明是對的科學帶小孩方法,
還教訓自己說自己不體諒老人,太作,惹事生非。遂大吵收場,或冷戰,或感嘆自己的男人和自己不是一條心,
鍵盤俠跟帖的觀點倒很一致——讓這樣的媽寶男和他媽媽一起滾蛋!
可是滾蛋了,或者換一個男友、老公,這種痛苦就不會再出現?
未必。
親密關係中的爭執更多的只是為了尋求安慰,表達憤怒,發洩情緒。用爭執的方式告訴你提醒你,我覺得難受了,我被激怒了,你最好認同我來讓我感到舒服。
除了大是大非,家庭的親密關係裡,不是個時時處處要去摳對錯的地方。
感受,才是親密關係裡最重要的東西。
否定訊號之所以會引發難受和崩潰的感覺,爆發爭執,不是因為對錯,而是因為感受——你的否定訊號,給我帶來了非常糟糕的感受。
所以,作為丈夫,如果你的妻子在跟你抱怨時,請先別急著責怪和“站隊”,而是要學會抱持妻子的情緒,在安撫完情緒之後,再解決問題,這樣妻子獲得了支援之後,或許更能冷靜地處理和婆婆之間的關係。
——the end——
-
9 # 清淡的辣媽
問題:寶媽們有娃後,和自己的媽媽或者婆婆最大的矛盾是什麼?
補充描述:帶孩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不同意見。那麼,最大的矛盾是什麼。自己的另一半會參與進來嗎?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似乎講的是婆媳關係,但問題標籤卻是“育兒”,讓我忍不住想進來說幾句。
很多寶媽生孩子前和公婆相處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卻相對融洽,有的客客氣氣、有的“相敬如賓”。但自從懷孕後、孩子出生後,家庭氛圍秒變,從風平浪靜變得暗濤洶湧。
而出現矛盾的“罪魁禍首”就是兩個時代的育兒觀念差異。
比如:女嬰要捏乳頭,大冬天寶寶的屁屁也要涼在外面,不準用紙尿褲,過了百天就讓吃鹽,自己吃過的筷子給寶寶舔,沾酒給寶寶嘗,剃光頭抹薑片長頭髮等民間育兒觀念。
有娃後,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孕期一切都還好,公婆不讓我做家務,想吃什麼也給做。
就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矛盾和“狐狸尾巴”都露出來了。
無意間聽到婆婆給鄰居聊天說“這個媳婦,坐個月子還弄個選單,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寫在紙上,每天不重樣。我們坐月子的時候哪有這麼麻煩。
我還在月子裡公公就話中暗示我上班的事,怕我生完孩子在家閒著。說鄰居護士姐姐休了一個月產假就去上班了。還說坐月子都是30天,哪有42天的。
育兒方面更是矛盾重重:動不動就說寶寶餓了,還不讓用紙尿褲,說容易羅圈腿,在醫院的時候還想掐寶寶乳頭;經常偷偷親寶寶;前三個月本應該多躺的寶寶,他們非要經常抱;也不讓寶寶用奶嘴,說戒不掉;重點是還想給寶寶吃鹽、吃飯菜。
但是這些都沒有難到我,因為我和老公的育兒觀念是一樣的,我們懂得科學育兒,不信民間育兒的那一套謠言,所以我們家帶孩子方面就成了公婆一個戰線,我和老公一個戰線。
雖然我有話大都會直接說出來,但是我沒有直接和公婆產生衝突,因為一旦我和公婆吵起來,那我以後便不會和他們來往,老公也怕這一點,所以說都是老公在中間調節,讓公婆不要管帶孩子的事。雖然他們非要插手,但是我們都只是聽聽,不會照做。
我親爸媽就好了多了,爸爸是完全不管,媽媽就是會偶爾提兩句,但是都會聽我的,還說你們年輕人比我們還懂得多,那我就不管了。
這話聽起來似乎覺得媽媽很絕情,什麼都不管似的,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老年人,無需過於干涉年輕人的小家生活,管理好自己一家子就行了。
那麼家裡有了孩子後和公婆的矛盾都有哪些呢?育兒觀念:本來和和氣氣的一家人卻因為小天使的到來增加了不少矛盾,老一輩的民間育兒理念已經不適用新時代的祖國花朵,什麼“我當初不也是這樣把你帶大的”的觀念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所以說年輕一輩的父母對老一輩的育兒理念確實不受待見,總認為老年人是在跟我們對著幹,其實他也不過是不希望自己那麼無用而已。
金錢觀念:在帶孩子方面,很多老一輩認為小孩子的尿布、衣服拿舊衣服和床單就可以做,無需花錢購買新的,甚至不讓為了不花奶粉錢,逼寶媽不斷奶,開奶。然而事實上用舊衣服和舊床單作尿布和衣服是很不衛生的。關於餵奶的問題,不是每個寶媽都有充足母乳的體質,強行開奶對產婦身體容易造成傷害。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一樣健康,白白胖胖。
行為觀念:關於帶孩子,老一輩有很多和我們不一樣的帶孩子方式,比如親親寶寶,用自己舔過的筷子喂孩子吃飯,提前讓孩子學走路和站立,剛出生就開始豎著抱孩子,每天抱著孩子不離手,睡著了也不肯放下,喜歡“搖晃式、抖動式哄睡”等。而這些不良帶孩子習慣都是對寶寶不利的。而我們懂得科學育兒的年輕父母都知道前三月的寶寶要少抱,多躺,一歲內的寶寶不能吃鹽,哄睡的時候不能大幅度搖晃、抖動等。
飲食觀念:老一輩認為只要斷奶了就該吃飯,哪有輔食一說,甚至還有的老年人直接自己把飯菜嚼碎了喂孩子吃,這對於我們年輕父母來說,光聽起來就夠噁心的,當然不會讓老一輩這樣做,所以便有了各種育兒矛盾。
面對這些矛盾,應如何化解和提前預防呢?明確自己的觀點:當媳婦和公婆有育兒矛盾時,應先明確自己的觀點,告訴他們帶孩子的一系列正確的方式方法,如果他們反駁,直接明確自己的立場,不妥協。並暗示公婆無需干涉自己的帶孩子方式。
講道理:有的老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民間育兒的危害,以為自己是為了孫子好,此時寶媽要心平氣和的和公婆講道理,告訴他們正確的育兒理念,切忌過於衝動,直面衝突,以免影響家庭和睦。
事實證明:如果老一輩執意不聽勸,非要和你對著幹,那就只有拿出真憑實據來堵住悠悠眾口。比如用時間證明寶寶穿紙尿褲並不會變羅圈腿,寶寶吃奶粉也並不會營養不良等。必要時可直接把自己查詢的資料和相關新聞給公婆看,讓他們斷了非要民間育兒的念想。
和老公統一戰線:此時你老公的扮演角色極為重要,如果你老公是媽寶男或不贊同你的觀點,那麼你的“育兒之戰”將會很辛苦,所以說服老公才是取得勝利的第一步,公婆畢竟是吼不得罵不得的,而老公就不一樣了。
相互理解: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著年輕人帶孩子,工作也辛苦,想幫忙分擔一些責任,或者有的老人害怕年輕人認為自己無用,想出出風頭。作為年輕人的我們要理解老人的一片苦心,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多溝通,處好關係,那麼所有矛盾都好解決了。
分開居住:這是避免矛盾的最佳辦法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也是件好事,誰還不是一家人,自己的一家子都顧不過來,就不要再湊一起增加什麼婆媳矛盾了。
結語:矛盾矛盾,就是在交流不同觀點的一種行為而已,寶媽們面對公婆的幫忙要心存感激,遇到不懂事的公婆也不要忍氣吞聲,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就不要顧及什麼面子問題了。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寶奶奶,見過身邊寶媽大多和家裡的媽媽或者婆婆的分歧就是帶孩子的問題,意見不統一。
.一般的寶奶奶或者寶姥姥她們還是按老方法帶孩子,她們會說我自己在孩子就是這麼帶大的了不是挺好的嗎,過去的時候科學不發達什麼都不懂,女寶還給擠乳頭,有的女寶都給擠的發炎了,看得好心疼啊,寶奶奶或者寶姥姥會說我帶孩子月子裡都要把娃腿綁上不綁就說怕長大了孩子羅圈腿,還有寶寶奶奶或者寶寶姥姥說寶寶餓點沒毛病,不能吃多了,現在寶寶都是按需餵養,(我說的是一部分老人)的做法。
現在是科學發達了,我們要科學育兒,所以寶媽就和寶奶奶或者是寶姥姥帶孩子這個事就意見不統一,寶媽還不能不聽老人的話,不聽說你不孝順,這樣寶媽在月子裡就會上火,剛出生回家嬰兒奶奶喜歡啊,醒了就抱,寶媽媽不讓抱、寶奶奶或者寶姥姥就會說我自己的孩子就這麼帶大的,不是挺好的嗎.
所以我個人感覺帶孩子還是要聽寶媽的,如果寶媽和老人鬧意見了,寶爸爸要及時溝通,還有個別寶奶或者寶姥姥認為自己是過來人,對小寶寶的事大抱大覽,寶媽還不能和老人講道理,那樣就顯得不孝順了,有的寶奶或者寶姥姥給小寶寶捂的特別多,她們認為這是愛,其實給寶寶捂的太多不利於寶寶成長,還捂的都起溼疹了,等等這些就是家裡的矛盾。
最後我要說帶孩子的問題要相信科學,家裡的事誰對聽誰的,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