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國士

    這個題目有點太範,讓人無從下手。單就中國古代而言,當代人在詩歌寫作上的確與古人相差甚遠,尤其唐朝,詩人輩出,當代人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題目說是因為古人學古文,當代人學現代漢語言,造成了古人與今人詩歌成就的高低主要原因,我覺得這應該是很大的原因之一!“古詩”是現代人為了與現代詩做區別對古代詩歌造的一個詞。所謂“古詩”顧名思義就是古代人的詩歌,作為語言的昇華,它是從古人口語裡剝離出來卻高於口語,又符合古人的表達習慣。

    古詩是透過長期的發展改進,首先是字數的一致,其次加以韻律,對仗,平仄等規則,逐漸形成一套完善得體系,每個人必須按這個標準行文才能被時人接受。當然也有極少數佳作跳出這個框框,但那只是少數而已!

    現代人說現代話,學現代漢語,雖然都是漢語,但是現代漢語的表達已經讓“古詩”失去了生存的環境氣場。另外,自五四運動以來,詩歌的天地被泊來品佔領,從引入的那時起就沒認真的消化過,外華人怎麼寫就牙牙學語,沒有人認真的把古詩和現代詩糅合到一起,以至於現代詩都像留過洋的人,讓人無法找到它傳遞的美。

    當然,古詩的衰敗有著其它的原因,而讓它衰敗的原因與當今教育教學不無關係!唐詩之所以能在唐朝興起,名人輩出,根本原因還是當時的應試製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當時一篇文章,幾首詩就可能金榜題名,出人頭地。所以,寫詩成了讀書人必備的技巧,學校教授,家庭重視,社會推崇,詩歌不發展才怪。

    題目認為,現代人寫不出古人“深奧”的詩歌!這個用詞極不恰當,詩歌的靈魂是“淺顯”,你可以翻翻《唐詩三百首》,哪位詩人的哪一首詩寫作的初衷是“深奧”,而恰恰相反,現代人的現代詩正好著了“深奧”的魔,不拒讀者千里之外不罷休。

    物質的豐富不是詩歌的墳場,相反豐富的物質讓人得以解放,精神的芽會吐露,花會開放,所以時代呼喚詩歌!我們多麼期望古今詩歌擦出火花,照亮世界!

  • 2 # 金菊豆

    因為古人考試要考詩詞。

    透過詩詞來給人的智慧分等級。古人肯定在數學和英語方面不如你,因為他們不考試這個。

    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更加不可能如你。

    因為他們考試不考這個。

    哈哈哈,功利的指揮棒指向哪裡,哪裡就會出成績。

  • 3 # 慎審古今

    千古風流蕩幽魂,

    賦詩填詞奪匠心。

    意留萬物情潤已,

    提筆鎖境任群吟。

  • 4 # 鄭遠松

    古人的業餘生活貧乏,沒手機沒電腦沒遊戲機沒電影電視,時間多用在看書上。而古人學而優則仕,學的科目集中在語文算術歷史天文地理等。尤其以語文為最,一篇文章(詩)定終生,不象現在學科多,走向上層生活多形式。

    更何況以前在以農村社會為主的古代是慢生活節湊,人們學習會穩定穩重講求功底。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心較浮躁,一切多以快餐式進行。

    詩詞這玩意,是靈感又需精雕細琢的東西,文位元組律的錘鍊,現代人可沒古時人那份耐心。

    如紅樓夢,十年一劍,這種扛鼎小說,曹先生是耐磨的,換在現在,恨不能一年殺青出爐。

    故,在文學,詩詞上,古人是今人無法追趕的了!

  • 5 # 亦有所思

    題主聖明!

    不過不是一部分原因,而主要原因!

    憑心而論,我們的古文基礎,連古代的小學生都不如。而古詩詞最大的前提卻是在古文典藉之上的,比如語法結構,比如典故出處,比如人世情懷。

    之前,小可在別的回覆裡有過一個論述,想知道一個人究竟會不會寫詩詞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你讓他按古人的標誰,寫一篇古文就可以了。

    寫不出來的人,他所寫的詩詞,哪怕看不懂,也肯定連打油詩的資格都沒有。

    寫得出來的人,還有可能寫出真正的詩詞來。

    押韻誰不會?

    平水韻一分鐘就妥!

    平仄知識五分鐘就夠了!

    對偶加對仗十多分鐘肯定OK!

    還剩個粘對和拗救,半小時連小學生都能HOLD住!

    也就是說,只要認字,小學生在一天之內完全可以寫詩詞的!

    會寫詩詞,很鳥不起麼?

    這難度和100之內的加減法有什麼區別?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古代那些能寫出好詩詞的人都是什麼人,不說李杜,不說二安,咱就說那些九流的詩人。

    他們從三字經開始,增廣,笠翁,詩經,易經,前四史,秦文,唐文,隨便找一個考不上的書生,都會倒背如流。

    這是他們的知識基礎

    所以說,有些詩詞,你一看就知道是現代人寫的,而有些詩詞,哪怕不是名作,你一看也知道是古人寫的。

    就是這個原因!

    連古代典藉都沒有讀多少的人,怎麼可能寫出維肖維妙的詩詞來?

    當然,我們自以為是詩詞。

    其實,我們寫的是狗屎,偶爾能叫做押韻的句子。

    我們都是井底的那隻癩蛤蟆,連爬上井沿的想法都沒有。

    你說,我一個只會做韭菜炒雞蛋等十個家常菜的人,臉皮得多厚才能自命不凡地認為我的水平比那些大廚毫不遜色?

    無知是福!

  • 6 # 臨財勿苟免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原因如下:

    二、關於古代詩詞:中國古代優秀詩詞有很多,但那是幾千年來的大浪淘沙後剩下的精品,實際上古代詩詞普普通通甚至差的更多,只不過大多都被時間淘汰了,這就給我們造成了這樣一個假象:古代詩詞整體水平特別高,對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三、關於現代詩詞:即使按照古代詩詞評價標準來看,現代優秀詩詞其實也是不少的,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只不過現代文化環境十分多元化,古詩詞屬於小眾文學,所以傳唱度相對較低,導致大多數人並不瞭解現代詩詞的水準。

    以下備註一首鄙人的《蘇幕遮、潤之》,勿笑為謝:

    引韶樂,歌大呂。破碎山河,忍顧殘陽煜。江夏城頭驚變曲。慷慨赴戎,卻成荒唐戲。

    酉雞鳴,中共立。吹血埋書,卷氅秋起義。揮手神州千鬼去,獨立窗臺,片片碎花雨。

    注:1.本詞采用的是中華新韻,十二齊韻。

    2.韶樂又稱舜樂, 舜南巡奏韶樂處,故名為韶山,韶樂、大呂都為帝王宏正之樂,非天子不可受。

    3.酉雞又稱金雞,為國祚之象,1921年為酉雞年,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建立中共。

    4.武昌(古稱江夏)起義後,毛澤東參加湘軍做了一名小兵,半年後離開部隊,到湖南師範學校讀書。

  • 7 # 天高雲淡風輕水柔

    唐朝盛世幾百年,早把韻腳典故素材等等都寫完了。你怎麼寫人家都走不出人家畫的那個圈,還有一點就行以前讀書人是可以做官的,秀才都是大人物,高考只考漢語這一脈。現在呢?你覺得比人家智商高還是情懷高,還是血壓高?那時候木有手機,木有小姐姐,青樓女子都是才華容貌身材於一身的白富美,有錢的 有才的有貌的小哥哥,都喝個小酒,聊個小騷,身上那點小心思大多用在筆上。於是乎 好幾十萬首甚至百萬首有才的 有夢的 著調的打油的亂七八糟的 都呼啦啦寫出來,現在唐詩存世的據說都有幾萬首。現在的學術界呢?才華用在裝逼上,心思用在做官上,身體用在不可描述上,詩詞已死,喚魂燒紙可,再續前緣省省吧,藏汙納垢的肢體,孕育不出風姿無雙的豔麗。

  • 8 # 無聊到巔峰

    是又不是--------為什麼會用“是又不是”這個似是而非的詞來回答?因為不管是題目本身還是各種回答中都透出了非常大的侷限性。

    首先而言,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今人跟古人的詩有差距並非是因為天賦,更大的程度僅僅是對‘詩’的重視程度,以及古典文學理念和現代文學理念的矛盾-------所謂的古人學古人,現代人學現代漢語僅僅是理念衝突的一個片段罷了。

    詩在古代地位尤高,是因為彼時的交流媒介太少。古代詩的作用是什麼?“興觀群怨”。

    《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簡單的講,興就是感性抒發;觀就是觀察生活(歷史變遷、民俗風情);群就是交朋友;怨就是針砭時弊。可以說在詩在古人心裡就等於如今的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紙媒體.....很顯然現代人並不需要詩承擔那麼多的功能,(詩)也不適合承擔那麼多功能--------大家還會重視嗎?不重視又怎麼能談的上“青出於藍”?甚至別說青出於藍了,我們這個時代叫做“文化斷層”。

    其次,詩的地位又有一部分是政治需求,即“教化”作用,古代例以儒家為主流,而儒家扛把子紛紛表示詩很有用:

    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值得提議的是,被王國維稱之為一代之文學的宋詞、元曲的地位在時候都比詩差遠了-------但題主顯然將詩、詞、曲全混到‘詩’的範圍之內,這點不可不提。

    除去詩在古人、今人心裡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同之外,制約現代人作詩進步的是文學體系的區別。舊體詩是古典文學體系下的產物,而古典文學體系是‘形而上’的體系;我們如今中國現代文學則是西學東漸之後以西學為主幹的文化體系,是分解式的體系。

    怎麼說呢?自民國之後,如今的學術大佬們,大多是專選一項而深入,造成的結果是研究唐史的可能完全不懂宋史------甚至有的專家僅只是研究某一時代,某一地區的變化.......不可否認,這種精準劃分研究更細緻,但卻有更大的侷限性。

    但詩卻不同,詩這種文學體裁立足的是整個舊學體系。比如:

    詩中出現的典故,可能是前人的軼事、神話傳說: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本詩是詠出塞,但是用了“龍城飛將”(李廣)的典故,這是文學中之於史學的部分。

    可能又是化用了前人詩句:

    “滄浪愚將還,知音激所習。”--------唐賈島《重酬姚少府》

    不通舊學的人但看這一句,為何突然就出現了"滄浪"?是指從海浪裡歸來嗎?但倘若知道滄浪的出處,那就心領神會-------滄浪"便是“歸隱”之意。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諸如此類,不甚列舉,但這是因為學的語言不同嗎?語言不同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因為理念不同罷了-------古人學東西四書五經琴棋書畫都要涉獵,故而關聯絡極強;現代文學則講究從一而終,不問旁騖。如此,如何去寫好需要“旁徵博引”,“見微知著”的舊體詩呢?

    以上,便是現代人學不好詩的原因了,值得一提的是,舊體詩並非‘深奧’,僅僅也是因為藝術的審美素養而預設了讀者席罷了。“詩詞是老百姓”、“詩詞是大眾”。-這些言論本沒有錯,錯的是隻是不學習不讀書的懶惰罷了-------沒人不準您上大學,但是你不好好讀書就考不上大學,一個道理。

  • 9 # 使用者3910143606

    中國古文的美,在於簡潔。古詩詞的美,在於韻律,透過韻律迴圈表達意境,給人思考之美。現代詩歌,是引導式思維,強調代入感。

  • 10 # 三河壩之後探究

    唐朝盛世幾百年,早把韻腳典故素材等等都寫完了。你怎麼寫人家都走不出人家畫的那個圈,這才是真的。現代人無素材了,所以宋開始改寫詞了,不押韻,元寫戲曲,到明清就寫散文了,到民國又改寫白話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華為手機不論是外觀還是配色、攝像頭以及AI都引領了整個手機行業潮流,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