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松林
-
2 # 雪落冬塵靜
那年月我們都是有單位的人.那年月我們曾經很自豪.休病假百分比的開資.休產假工資照開不誤.休長假在家帶小孩.工齡不間斷也有百分比幾的工資.有困難找單位工會組織.昏喪嫁娶工會組織都面面俱到.生病了單位有衛生院.我們都是免費醫療.
那年月我們很青春.那年月我們很幸福.那年月我們很迷茫.那年月我們穿毛料的衣裝.緞被的褲料.毛妮大衣.全牛的皮鞋.羊皮的瓢鞋.我們穿純羊毛的毛衫.我們穿毛衣毛褲.我們不穿秋褲.那年月.那年月怎能輕易的否定.
-
3 # 猛禽950
前三十年就是掙命奔波,
其實每個時期都有苦有樂,每個人的命運也有所不同,
在好的時期也有受苦受累的人,
在困難的時期也有享福享樂的人,
什麼事情都想開了,心也就寬了,曾經有朋友跟我說過這麼一句名言~
富人愁的事很多,
窮人就愁一件事,
把自己的身體弄好,爭取過好每一天。
-
4 # 使用者2601422446743
三十年前我們母子剛好被進了城忘恩負義他拋棄,沒有出軌的我卻遭到法院民事庭的強行判決。事後憑手藝靠技術吃飯依舊獨自待待大我們的後代直至我病倒致殘……
-
5 # 嶽守永
那年月我感到非常快樂和自豪,小學我是第一批加入紅小兵,在慶祝大會上老師問我佩戴了鮮豔的紅領巾,同時也是三好學生,三好學生必須是學習好,道德好,體育好,選拔三好學生非常嚴格,那時人的思想特別好,沒到週末,我們就到軍屬烈屬家幫他們幹活,挑水,打掃衛生,他們都說這時代真好。到了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又是第一批加入了紅衛兵,加入紅衛兵也是相當嚴格的,學習,道德,體育,還經常做好事,不像現在某些人汙衊的那樣盡是打砸的那樣,麥假期,秋假紅衛兵還要到地裡無私的幫農民伯伯門幹活。所以那個時代是難忘的年代,令人懷念的年代。
-
6 # WLLWW
30多年前的衣食住行還處在初級階段。住的是筒子樓,一個樓道里十幾家共用公共衛生間,髒亂不堪,上廁所就是個頭疼的事。各家都在樓道里放個蜂窩煤爐子做飯,樓道里各種味道都有。好處是不用出水電費,可以吃單位的大鍋飯。出門乘公交車,站臺上總是擠滿了人,上車要憑力氣,車上人擠人。那時消費水平很低,每月雖然只有60塊錢,但是基本夠用,還略有結餘。工資一到手,先到糧站把額定的米麵油買回來,再到副食店把醬油醋買回來,剩餘的錢再量入為出節約使用。平生買的第一個大件,是一塊上海牌手錶,花了120元,這是一年的積蓄。這款手錶愛不釋手,晚上睡覺也戴著。那時周圍的人都很窮,所以心理沒有什麼奢望,很平衡,再想想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心裡有滿滿的幸福感。
-
7 # 王亥服牛
60年代出生的人,在30年前也就是80年代末期已經20多歲了,改革開放已經10年左右了。在那時候的農村,衣食住有了很大進步,精神生活比較豐富。行還非常差,遠距離出行不是一般地差,公路交通極不發達,晴雨通車裡程很低,因為公路翻漿,甚至只有冬季才通長途客車,村裡全是土路,雨後道路泥濘,泥巴滿屋都是(大泥腳所致)。電力供應緊張,入冬後晚上停電,春末以後才能全天給電。
-
8 # 手機使用者51294451765
忙。在政府工作,責任無邊,忙。收入也不能和經商辦企業的同學比,也不能和有技術的打工(同學)比。但比下崗職工好,穩定。
-
9 # 使用者禾子原創故事
我是在文革期間上學的,那個時期我們是讀著毛主席的書長大的一代。每天上午第一節課就是“天天讀”,因此《老三篇和為人民服務》至今,我依然能背誦下來。
我們那個時代,不是像有些年人說的那樣;我們不學習。那時的老師非常負責,經常家訪,不想現在的老師經常叫家長去學校。
那時,我們經常去參加學農活動,老鄉給我們“憶苦思甜”,我們聽老鄉講述舊社會地主是怎樣欺壓農民的;我們也經常去工廠,聽工人師傅講舊社會工人階級是如何受壓迫和剝削的。
那個年代,給我們幼小的心靈裡就種下了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痛恨人剝削人的舊社會的種子。
那個年代,雖然物資匱乏,但我們很幸福。
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美好回憶。
-
10 # 使用者文化旅遊
我出生於1963年1月25日,當年曾經是災害年代,生活與學習是動亂期間。半學半勞的歲月,從小夢想就是當一名華人民解放軍。改革開放,八一年秋天。夢想終於實現了,是部隊首長教育了我。養成了政治過硬,鋼的原則,鐵的紀律。敢說敢做敢辯論的人!這就是我的人生與生活中的變化,道路永遠是曲擇的。生活當中,你從人前走,後人愛評論人。只要學法守法懂法,愛誰誰去評價。人最重要是自己的心態,走自己的路,辦自己的事。
回覆列表
我的童年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度過的。那時,肉6毛6分錢一斤,雞蛋二分錢一隻,大米1角3分錢一斤。都是憑票供應。青菜一分錢一二斤,螃蠏一二角錢一隻(按大小買,論只不稱斤),沒人吃,太貴。小時候,沒有電視,只有一家電影院,票價一毛錢,那時我經常逃票,把別人撕掉的電影票撿回來,拼成一張看上去很完整的影票,躲過影院工作人員的眼睛混進去,但有時,由於拼接技術水平太差,多次被影院檢票工作人員當場逮住趕出門外。我們那兒,沒有書店,只有一個老人擺的小人書攤,《紅樓夢》《金瓶梅》等名箸全都有,一分錢看一本,後來跟老闆混熟了,二分錢也給三本。那時,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玩的節目是老鷹抓小雞,跳繩,滾鐵環,躲貓貓等不花錢的活動。小時候,吃不飽,每當地瓜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挖地瓜時,我們幾個小孩跟在後面,撿漏網的地瓜和一些蒂頭,麥子收割時,撿麥穗。每到星期天,第一個任務就是到離小鎮五里遠的一座大山上砍柴。小時候沒的穿,大冬天就一件空心棉襖,外面用稻草繩繫住,一雙撿來的破鞋,裡面墊上些乾草保暖,沒有穿過襪子。十多歲上初中,住校。飯在學校裡蒸,菜自己帶,每次出門到校,母親給我稍上一大罐乾菜肉(豬自家養),吃一個星期再回家拿,學校有食堂,青萊羅卜之類的疏菜品種也很多,花上一分錢就能打上滿滿的一碗菜,但我很少上食堂吃,不捨得花錢,還是回寢室吃自己家裡帶來的乾菜蒸肉,好吃很香,唯一不足的是吃多了大便拉不出,容易便秘。那時,辦紅白喜事,送禮一塊錢算最高的了,通常在三毛到五毛。
如今三四十年過去了,想想,那時的童年生活很艱苦。跟現在的同齡小孩沒法比,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只有一項任務讀書。希望小朋友們好好讀書,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