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義賢聚德
-
2 # 大玩家6552
謝謝,是個好問題。準確的說捐給國外博物館該如何看?我態度也很好啊,理由如下,一文化屬性是世界的,如同孩子儘管是你生的,但它厲於社會。二博物館裡的文物姓公,供人們參觀學習研究,在中國叫中國文物,在美國也叫中國文物。放進博物館這叫尊重也是最好處理方式。它們每天都在彰顯中華文化的榮耀,默默宣傳中國。三捐外國總是少數,絕大部還在國內。無傷大雅,再說我們還將繼續擴大開放,應該有大氣度,讓文物在世界各地博物館與別國文物交流互鑑,外華人參觀學習本身就是宣傳,就是交流。!
-
3 # 只論真品
謝謝邀請,其人可能定居美國,183件書畫文物是個人的精心收藏,首先由個人意願捐贈和處置的權力,任何行為都有自己目的。我們無可厚非。如果是上級別的文物,作為國家的最高文物管理部門應該早知道聯絡最好能落葉歸根回到祖國的懷抱。如果不是上級別的文物,捐給異國它鄉,傳播中華文化,讓外華人瞭解大中華的文化,人文,思想歷史也起到傳播作用,這是本人的一點理解。
-
4 # 小白老逗
清朝滅亡後,明清兩朝的檔案,因存放地年久失修,整整8萬公斤珍貴資料4000銀元,賣給紙店用作造紙的原材料。
上世紀五十年初,因反封建,古籍書沒人研究,自然也沒人買,當時北京的一箇中藥堂收購了大批古籍線本書,老闆說,舊書比草紙都便宜,用來包中藥省錢。
翁萬戈的祖上是“帝師"翁同龢。著名收藏家族,其收藏的文物以明清文人書畫和古籍資料居多。古籍資料大多捐給了上海圖書館。
據他講述,1948年為躲避戰火,他和家人帶著藏品去了美國,此後便定居在美國。他潛心研究藏品,並出書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一直致力於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拍過教育片和紀錄片,向美華人介紹中國的古代藝術傑作。
他曾多次向中國有關機構和部門捐贈家傳藏品。2000年時,他還將80種542冊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書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圖書館。據專家表示,他轉讓的這些藏書其珍稀程度和版本、文物價值超過美國各圖書館現藏中國宋刊古籍之總和。
2015年他又向上圖捐贈翁氏文獻,當時報紙上是這樣報道的:“翁萬戈老先生與上海圖書館的淵源由來已久。如今又一批翁氏文獻入藏上圖,算是水到渠成,覓得歸宿。”昨天在上圖舉行的“翁萬戈捐贈翁氏文獻入藏儀式”上,捐贈代表、翁萬戈侄子翁以鈞向本報記者透露,翁老曾數次與上圖結緣,對上圖的收藏條件、研究團隊、服務理念印象深刻,“他最不希望文獻一捐出去就被封存在庫房沒動靜了,希望古籍為天下所用”。
-
5 # 水煮西山
單純的從儲存文物的角度來說肯定支援這樣的做法,畢竟國外有完善的體制保證這些文物不會“丟失”“損壞”。文物是流傳的文化,文化就不存在界限。只要儲存的好,放哪裡都一樣!
-
6 # 大師作品及簽名衍生品
孫雲生之子捐贈數百件張大千“無價粉本”,成都豪建仿版【八德園】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0NTQyMQ==&mid=2649948345&idx=2&sn=09a7e1173f56e9018963c923c3751c3d&chksm=87ea9bbbb09d12adacc003ef0c385d49f6a4a443704c3e0fa0b6dc12ecb61ba122745582c68b&scene=0&xtrack=1&clicktime=1572323428&ascene=7&devicetype=android-24&version=27000536&nettype=WIFI&abtest_cookie=BQABAAgACgALABIAEwAFAJ6GHgAjlx4AVpkeAMaZHgD6mR4AAAA%3D&lang=zh_CN&pass_ticket=4AMYNGd5JzPzgjUEJQFhLeL3F%2Fr235gLNQ3SlUZWpLAR%2Fdux9fXcQO4CJfOWSnUP&wx_header=1
書畫代筆,指代替別人所作書畫,這種現象自古有之。一般書畫名家因苦於應酬,往往請他人(常常是門生和後人)代為書畫,此類作品稱為代筆作品。包括代筆人畫而署自己款印的、代筆人畫並落款而署自己印章的,還有兩人共同完成而署一人之印的。近現代畫家中代筆現象不少,有線索可尋的有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溥心畬等等。
有人寫文章說,張大千的代筆人有胡若思、孫雲生。張大千在1925年左右所收的“開門弟子”胡若思,是一位書畫商人之子。胡若思9歲拜師張大千,深受熏習,尤擅石濤淺絳山水,筆墨風格神似張大千。有時張大千畫債甚多,且有指明要石濤風格山水,難以應接。他就讓胡若思代筆,他再脩潤題跋鈐印,當時竟無人知是弟子代筆和師徒“合作”。
孫雲生則多代筆潑墨潑彩作品。孫雲生(1918—2000),又名家瑞,河北寧河人。家學淵源,九歲從叔父啟蒙習畫,修臨王羲之,歐陽修,蘇軾,歐陽詢等名家書法,並從其母習誦近體詩。後師從王雪濤、秦仲文及胡佩衡等人,著手勾勒古人名跡,並遍臨宋、元、明、清各大家。1936年,孫雲生拜張大千之大風堂門下,其後追隨大千先生長達四十七年,並跟隨大千先生旅居巴西。
2016年孫雲生之子孫凱在接受《成都日報》的採訪時,說:先父孫雲生出生於1918年,北平人。他1933年師從胡佩衡習山水,隨王雪濤學花鳥,漸入門津。1936年,先父欲拜大千先生為師,但大千弟子可不是隨便就能當的。大千特意讓父親送去幾幅作品,審視之後,才首肯。父親擺了10桌酒席、奉上100個大洋,三跪九叩,正式成為張門弟子。當時我父親是故宮的工作人員,得以細心揣摩大量古畫,並虛心向大千先生學習,當時大風堂中同輩人,均稱呼我父親是“孫師兄”。
孫雲生獲贈張大千全部粉本?
張大千視粉本為最重要的藝術財產
所謂粉本,就是中國古代繪畫畫稿的雅稱。中國古代繪畫施粉上樣的稿本,換句話說,就是“小草稿”。這與西方繪製大型油畫前,要畫個素描稿,看一下大概效果,是一樣的意思。其法有二:一是用針按畫稿墨線密刺小孔,把粉撲入紙、絹或壁上,然後依粉點作畫。二是在畫稿反面塗以白堊、土粉之類,用簪釵按正面墨線描傳於紙、絹或壁上,然後依粉痕落墨。後引伸為對一般畫稿的稱謂。
張大千生前非常看重自己的粉本,他曾說:“作品在創作之際才屬於自己,完成之後便屬於別人了,至於粉本或勾本永遠屬於自己。我這一輩子畫畫,最重要的財產還是一些粉本。”他在長達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粉本遺產。張大千粉本既有早期的敦煌臨摹底本,也有後期的創作線稿,內容涉及仕女、高士、佛像及動物等。有《印度女》《吹簫仕女圖》《閒逸仕女圖》《觀音像》《牧馬圖》《臨錢舜舉太真上馬圖》《大千居士自寫乞食圖》等。
孫雲生獲贈張大千全部粉本?
孫雲生長期伴隨張大千,終生不離,一邊學習書畫、深造畫藝,一邊幫助張大千整理舊稿、照顧生活,可謂亦步亦趨。所以,有人說張大千視孫雲生為衣缽傳人。
孫雲生之子孫凱先生在2016年接受《成都日報》記者採訪時說:“1954年,張大千在巴西聖保羅市附近營造‘八德園’。父親應老師召喚,辭去臺灣水泥公司的工作,全家奔赴巴西,照料大千先生的起居並深造畫藝,幫助先生整理舊稿。大千先生視父親為衣缽傳人,地位不低於家人。為使父親藝術更臻至境,大千先生還將一生積聚全部粉本逾千件悉數留贈,以紀念半生的師徒情緣。“ 1983年大千先生去世後,大家都知道他留有粉本,但粉本在哪裡卻無從知曉。1999年,父親發現患上晚期肺癌,這才把一捆千餘張粉本、勾本交給我,並再三叮囑:‘要將張大千的粉本公之於世,使大風堂的薪火有所傳承。’“
孫雲生之子孫凱先生
孫雲生之子孫凱先生在2016年接受《成都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在給孫雲生的信中,張大千說道:“這些粉本和勾本,對一般的人來說,可能一點用處沒有,有些人還嫌它太浪費空間,一股腦兒地想將它丟棄呢。其實要真正研究我的學畫程序,真正透徹大風堂的美術領域,只有從粉本中去了解最為完整。如果要說有形的物件的話,那些古字畫、我本身的畫作只能說是有價的,而這些我從開始學畫至今的粉本,才是無價的。我把這些留給你,定能體會到它的意義。”到了晚年,張大千在遺囑中對孫雲生說道:“我所留給你最重要的東西,要你能好好的作畫,將來繼承大風堂繪畫基業,平日給你保管的那許多粉本、勾本,是我最重要的繪畫資產,也只有你才有資格得到這些東西。這次從美國搬回來,我又整理了一些粉本起來,我會一一地整理出來交給你保管,我相信這一批粉本是送給你最好的遺產了。”
大家都知道張大千幾乎沒有售賣敦煌臨摹壁畫的記錄,而是捐給兩岸。那麼,被張大千視為“無價”、視為最重要的藝術財產的粉本,為什麼全都交付給一個弟子呢?並且交付的還是全部粉本(包括從美國整理出來的海外畫稿)?
成都市人民政府獲贈“張大千無價粉本”
2019年恰逢張大千誕辰120週年,出於愛國情懷、個人情感和傳承使命,孫凱先生決定將張大千臨終前傳於父親孫雲生,父親病逝後又留給自己精心儲存的這批藝術藏品捐贈給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9年9月5日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簽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敬靜,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中共成都市委辦公廳副主任雷曉鵬,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林錦泉,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李蓓,捐贈人孫凱先生,以及成都興城集團、天府綠道集團、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成都博物館等相關單位和人士參加簽約儀式。
捐贈內容涵蓋大千各個時期的作品,其中包括被張大千稱為“無價”的粉本384件,可一窺大千思想情感與生活痕跡的書信、印章、文房物品等共227件,更有珍貴的繪畫及書法作品、珂羅版收藏品、繪畫複製品等數十件,共計645件。
捐贈協議的簽署標誌著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高新南區環城生態區(錦城綠道)內,南臨繞城高速,西臨科華南路,東、北臨錦江,總用地面積約104畝,總建築面積約14620平方米,目前已經完成設計工作。博物館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藝術博物館為目標,以張大千親自設計建造的故居“八德園”為意象藍本,將博物館、美術館、園林藝術館三館合一,形成獨一無二的“館園一體”的專題藝術博物館。 仿版八德園在2019年10月25日已經發布建築工程標段招標公告。
重慶大學博物館陷入“贗品”風波
2019年10月14日,一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引發關注。文章稱懷疑部分重慶大學博物館館藏文物系贗品。作者在參觀了博物館之後,懷疑大量文物系贗品,且連造假都頗為粗糙、漏洞百出,因此“靈魂發問”:“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有媒體採訪了文物專家,對方也毫不客氣地指出:“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目前涉事博物館已閉館,重慶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重慶大學博物館的事情一出,又讓人不免聯想起之前北師大、浙師大等校接收“贗品”捐贈的事情,部分高校博物館對捐贈藏品來者不拒、全盤接收的問題成了“眾矢之的”。北京師範大學的京師瓷事件,至今還是文博界的一個大梗。
但願這個專案不會因為與重慶大學博物館同在川渝地區而成為又一熱議話題。在資訊瞬間爆炸、大資料公開透明的網際網路時代,相信相關方出於周全考慮已經事先鑑定這批作品為張大千的粉本而不是孫雲生這名張大千權威繪畫代筆人的臨本,或者部分臨本部分粉本,以堵眾人之口。
《博物館條例》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怎麼接受捐贈的?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向記者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受捐時有嚴格的流程,捐贈品是捐贈人合法持有,必須為真品。國博會組織獨立的第三方鑑定,考察捐贈品的水準,還要看捐贈品是否符合博物館的需要。2015年,馮友蘭先生的子女馮鍾遼、馮鍾璞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馮友蘭舊藏的董其昌《行書自作詩》、陳獻章《行書唐人詩》、陸隴其《楷書六言聯》等古代大家的書法作品三件(套),在經過多方鑑定,確認不是贗品後,我們方才接收。”另外,謝小銓還補充道:“每年向國博捐贈藏品的人有很多,在這些藏家手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贗品,如果不經過事先鑑定、篩選,博物館這樣的公立機構極其容易受到目的不純者的利用。”
物館陷入“贗品”風
佈局一個博物館要花納稅人多少錢?
博物館建設,需要籌備資金;徵集藏品;需要基建,有大規模的工程支出。博物館有了一定藏品後可以申請各種保護性經費;建成之後解決人員編制;接受藏品後,博物館要研究、保管和展示,所有這些耗費的財力和是全社會的,是納稅人的錢。
-
7 # 929705
管不了別人,我只獻給我的祖國!
-
8 # wyh617441
我個人,家中有寶,那我絕對回貢獻給祖國,外華人真會玩,現在還在想著中國的寶貝,中國現在在世界地位上,已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祖國,我為您感到驕傲,華人民崛起的趨勢勢不可擋。加油中國
-
9 # 謝亞鐵
這好,應該這樣…個人及家族難保管…有人或者認為傻,咋不拍賣換錢呢?其實這種對文物的珍愛之心已超越金錢,讓文物有放心的安家之所就是最大心願
-
10 # 歷史其實很可笑
翁同酥後裔嘛,其實,滿清能這麼快倒臺,翁同酥才是最大的功臣……
-
11 # 二百斤的我
這是物主的自由選擇,也許他認為外國博物館儲存條件更好吧!我覺得華人回購流失在外的古董這種風氣不能說好,被賣掉的不去評價了,被搶的要記住恥辱而不是回購。有一天有能力拿回來就好!拿不回來也不是你買回來腰桿就直了!這隻能助漲強盜的氣焰。
-
12 # 黑豹天下6388
會不會是有附加條件的捐贈?比如換一張綠卡或永久居住權……
-
13 # 古珠愛好者
不是事件中人,難說對與錯。正常的華人思維肯定是應該把這批書畫作品留在國內,供華人參觀學習和教學。作為事主卻捐獻給老外,箇中緣由不知,如果是沒有附加條件,是心甘情願的,也沒有指責的理由。
不知道事主在捐獻前是否聯絡過國內的博物館或相關部門。我知道好多好多收藏家想把自己的藏品無條件捐獻國家相關部門,因為種種原因都是被拒之門外。尤其是家族幾代人甚至幾百年家傳的歷史文物,不被認可。更有甚者說如果是真品本身就是國家的,個人不得收藏和買賣。。。。讓想捐獻者心寒啊!
國家應該鼓勵民藏,而不是打壓民藏。民間藏家的財富,也是屬於國家的財富,也是國家的金融儲備,同樣也是國家的名片。
國家層面應該大力支援民藏,指導民藏的金融化運作,全方位的給予民間藏家的收藏保駕護航,讓民間藏家的珍寶也可以代表國家向全世界展示。
-
14 # 夕花朝撿
關鍵是我們的藏品捐贈給各博物館都不要
-
15 # 好漢王五12
其先祖是賣國,其後代是判國。
-
16 # 高鋒芒
根據文物法,不得出境的捐誰都不行。
回覆列表
可能為了私利或者其他事情,才這樣做。如果是他祖傳的他有權利這樣做。但是做為華人不希望國寶在別的國家博物館發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