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月照文史
-
2 # 九省農民工總瓢把子
金眼彪施恩,坐不改姓 行不改名,施恩可能就是施耐庵的老爹,施恩雖武功平平,但開大灑店的家庭不會缺錢,有錢人都是三妻四妾,施恩雖徵方臘時第一局就早早開掛,但以他的家業必留下後人,施耐庵可能就是其後。
-
3 # 鄧禮濤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我個人覺得魯智深的嫌疑最大,因為魯智深在整部水滸傳裡簡直太過於完美了,只要是跟官府有一點關係的,只要他犯了過錯,一定會捱過板子,身披過枷鎖,例如:宋江,武松,林沖,盧俊義等人都是死裡逃生出來的,唯獨魯智深沒有,而且利用他的人物性格很巧妙的一筆帶過了,只是犧牲了金翠蓮的幸福而已!
第二,施耐庵老先生,還刻意給他安排個好的老師輔佐他,試問在整部原著中有誰會有這般待遇?
第三,魯智深雖然說不是第一個全身而退的,但他的結局也是整部原著最好的,沒有像武松一樣缺胳膊斷腿,反而武松死的時候是病死的,魯智深是圓寂而終,一生無病無災,雖然有劫難,但這都是修煉正果的必經之路,魯智深有一個這麼好的下場也是魯智深的一波鐵粉和魯迷們希望的,以上結論和見解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
4 # 四時萬金
那個人必定是高俅無疑.
水滸傳…高俅第一個出場.沒有高俅,那王進就不會出走,史進也無法登場,魯達沒辦法拳打鎮關西,林沖沒機會雪夜上梁山,王倫不會死於火併,晁蓋不能佔山為王,宋江也就不能鳩佔鵲巢。所以高俅就像是水滸中的那隻蝴蝶,不經意扇扇翅膀,就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所以說沒有高俅,那麼就不會有水滸中的故事。所以啊.還能不是作者的化身嗎?太佩服我自己了
-
5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我覺得最像作者自己的是宋江。施耐庵是個作家,《水滸傳》中社會風氣、人情世故、詩詞歌賦、佛、道思想,各種戰爭場面的描述,戰場上戰術運用分析,法術、陣法,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形象,包括普通民眾、擺攤小商、媒婆、生意人、潑皮無賴、官家子弟、小官、大官等等,人物形象飽滿豐富立體生動,栩栩如生。足見施耐庵見多識廣,學識豐富淵博,還有戰場經驗,詩詞歌賦,還兼有佛道思想。
在《水滸傳》中,有這麼見多識廣,學識豐富,能詩詞歌賦,會謀略,懂法術,略懂陣法,還有佛、道思想的人,大概只有宋江。法術,我們普通人沒見過,不知道有沒有,但作者神乎其神地描寫,至少他的腦袋瓜裡有這個概念。
宋江小吏出身,家中有莊園,宋江用錢闊綽,出手大方,雖然算不上豪強地主,但絕對是富裕家庭,上面可以見到各層官員,下面可以和各種老百姓打交道,能上能下。
宋江經常靈感來了就寫詩寫詞,至少他有寫詩寫詞的才能。《水滸傳》會寫詩的林沖偶爾來一下,盧俊義偶爾來一下,燕青也會,但都不如宋江寫得多。
戰場上戰術分析,宋江會,不得以的情況下還會從天書上看到的一點法術皮毛用在戰場上打敗敵人,比如打高唐州的時候,他就用法術傷了高廉,高廉只好養傷消停了一段時間;破遼的時候,遼國擺下最厲害的陣法:“太乙混天象陣”,宋江軍營中無人能破這個陣法,宋江軍馬有段時間堅閉不出,宋江冥思苦想,得到九天玄女的指點,終於攻破“太乙混天象陣”,徹底打敗遼國;打方臘的時候,他用法術幫助關勝取勝。所以宋江也懂一些法術和陣法知識。
相比吳用、公孫勝、朱武,吳用會謀略,略懂陣法,但不懂法術。吳用經常用九宮八卦陣,多數情況下吳用制定作戰計劃方案。
公孫勝懂法術,也是略懂陣法,他在降伏樊瑞的時候用過諸葛亮的八卦陣,然後又變為長蛇陣,公孫勝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施展法術,包括自己施展法術攻擊敵人和用法術對抗敵人的法術,他難得謀劃作戰計劃方案。
朱武也有謀略,比宋江、吳用、公孫勝更懂陣法,但他不會法術。
公孫勝修道,梁山好漢拜見智真長老的時候,他沒去,魯智深是不念經不戒酒肉的和尚,他沒修道,武松、朱武、樊瑞後來出家修道,但不是佛教徒,而宋江佛、道兩邊都參拜,誰有真知灼見他就信誰,不忌諱。
所以宋江和這些人對比,他既會謀略也略懂陣法,還會一點點法術,還會寫詩,拜見過修道的得道高人羅真人,也拜見過佛教高人智真長老,佛道思想他都不忌諱。比吳用、公孫勝、朱武、魯智深、武松、林沖、盧俊義、燕青等人都全面。所以宋江才是和作者本人最像的那一個。
-
6 # 黑水布衣
開個腦洞挺不錯的。施耐庵老爺子的曠世鉅作《水滸傳》刻畫了108位好漢,那麼說哪一個好漢比較接近於作者本人呢?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智多星”吳用。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他們之間卻又相似之處。
第一、讀書人出身
梁山中真正的讀書人不多,吳用算是學問最大的了,雖然只是教書先生,但和那些土匪大老粗相比,無疑要有文化的多。
而施耐庵要比吳用要強不少,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在元朝那個管理比較“隨性”的朝代,能夠中進士是相當不容易了,而且施耐庵後來還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只不過仕途不順。
第二、投身革命
吳用原來是跟著晁蓋混的,宋江上山之後,其執政路線深得吳用贊同。從此吳用為宋江鞍前馬後,跟著宋江一起殺人放火受招安。
元末風起雲湧的起義中,也有施耐庵的身影,他當時投奔了自己的同鄉吳王張士誠,應該說張士誠還算人不錯,不過其並無大志,後來還投降了元朝(很巧吧),並攻殺了同為義軍的劉福通(像不像方臘?),失望的施耐庵最後出走。
第三、最後的隱居
吳用在徵方臘之後,被朝廷封為承宣使。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辭官歸鄉,最後自縊於宋江墓前。
施耐庵最後隱居於今張家港市河陽山永慶寺和江陰市祝塘鎮大宅裡一帶,靠教書為生(教書先生),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完成了《水滸傳》的創作。
總體來看,吳用和施耐庵都是身處亂世的典型知識分子,有理想和抱負,但困於當時的情況,沒有成就一番大事業。“智多星”吳用代表了施耐庵對於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定位——吳用?無用也,百無一用是書生。
-
7 # 亙辰
如果說水滸傳裡的哪一個人物是寫的作者自己,只能是吳用,現在把施耐庵的人生經歷簡要的說一下。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朝末期軍閥張士誠手下的謀士。施耐庵是一個博學多才足智多謀的才子。據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尋醫問卜,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十九歲中秀才。當時國家動盪功名只能限於此。
為什麼取名智多星——吳用?就是把他的一生才華和抱負,沒有用在幫助張士誠成就建立帝業的作用上。
張士誠愛惜施耐庵的才華,但是,卻沒有讓施耐庵施展才華的空間。只能讓施耐庵藉助小說來完成自己內心的夙願了。
所以起名字就是智多星——吳用(無用)。對於張士誠敗給朱元璋,只能是一聲嘆息。
-
8 # mgy突破
要想知道施耐庵把自己寄託於梁山一百零八將中哪一個人身上,那就得先看看施耐庵的生平簡介,再看看水滸傳中哪位英雄與其符合,才能夠對號入座。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漢族,祖籍是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裡,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在水滸傳中,除宋江外,施耐庵著重寫的人物不多,也就那麼四五個。有梁山好漢第一個出場的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深,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還有就是浪子燕青。仔細對比了一下,我們就好好的研究一下燕青。看看首先施耐庵是怎樣介紹燕青的:
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不則一身好花繡,更兼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市語。更且一身本事,無人比的:拿著一張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並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間入城,少殺也有百十個蟲蟻。若賽錦標社,那裡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頭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單諱個青字。北京城裡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可見燕青多才多藝,無所不能,這與施耐庵的簡介相似。後來書中又寫到: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可見施耐庵對燕青十分偏愛,不惜濃墨描寫燕青,讚美之情溢於言表。既相貌堂堂,又本領極高,既多才多藝,又無所不能。既能得領導器重,又得同事信任,還得美女青睞。可以說是十全十美,無一缺憾。可以說施耐庵完全是藉助燕青來塑造理想化的自己。最後燕青也如同作者本人一樣,激流勇退,退隱山林,得到善終。所以說梁山好漢中施耐庵把燕青寫成了自己。
-
9 # 張少波天星巒頭風水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智多星”吳用。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他們之間卻又相似之處。
第一、讀書人出身
梁山中真正的讀書人不多,吳用算是學問最大的了,雖然只是教書先生,但和那些土匪大老粗相比,無疑要有文化的多。
而施耐庵要比吳用要強不少,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在元朝那個管理比較“隨性”的朝代,能夠中進士是相當不容易了,而且施耐庵後來還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只不過仕途不順。
第二、投身革命
吳用原來是跟著晁蓋混的,宋江上山之後,其執政路線深得吳用贊同。從此吳用為宋江鞍前馬後,跟著宋江一起殺人放火受招安。
元末風起雲湧的起義中,也有施耐庵的身影,他當時投奔了自己的同鄉吳王張士誠,應該說張士誠還算人不錯,不過其並無大志,後來還投降了元朝(很巧吧),並攻殺了同為義軍的劉福通(像不像方臘?),失望的施耐庵最後出走。
第三、最後的隱居
吳用在徵方臘之後,被朝廷封為承宣使。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辭官歸鄉,最後自縊於宋江墓前。
施耐庵最後隱居於今張家港市河陽山永慶寺和江陰市祝塘鎮大宅裡一帶,靠教書為生(教書先生),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完成了《水滸傳》的創作。
總體來看,吳用和施耐庵都是身處亂世的典型知識分子,有理想和抱負,但困於當時的情況,沒有成就一番大事業。“智多星”吳用代表了施耐庵對於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定位——吳用?無用也,百無一用是書生。
-
10 # 立水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很有深意。
對於一個寫作家,對書中任何人物的形象設計,或多或少的都會體現自己的喜好及性格縮影,特別是主角。
對作者簡單的分析對於施耐庵,史書中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只是有少量簡介:孝順、仗義、有正義感。從他隱居,包括拒絕朱元璋的邀請,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喜歡戰爭和權力的人,或者來說,他對世事看的比較透徹,視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反之來說他應該是一個崇尚和平,有些美好素媛的人士,但卻因當時動亂的時局而無奈。
針對其性格特徵的簡單分析來看,書中人物與作者相像的,有以下幾個人物最能體現:宋江是施耐庵對和平的崇尚: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梁山108將本來盤踞水泊之上,雖與朝廷有兵力的懸殊,但依靠有利的地形自保還是沒問題的,而他卻選擇了詔安。
宋江之所以沒有揭竿起義,與朝廷對抗,個人覺得就是作者融入了他自己對和平崇尚的觀點。
高球代表當時的政治時局:高球,當時的第一大奸臣,而他的出現,側是體現了,當時施耐庵所身處的政治時局,封建社會的黑暗,即是有報國之心,只能望而卻步。
林沖代表了作者的感情觀:《水滸傳》中無愛情,之前常聽人提起這句話,這裡暫且就稱之為家庭觀,在重人中,林沖是家庭觀最強的一個人,不能為愛報仇而活活氣死。
武松代表了作者的性格:武松看著粗魯,其實是一個心細的謹慎之人,做事不留點滴,處事果斷。在當時的亂世之下,謹慎機敏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
魯智深代表了作者的美好夙願:魯智深性格豪邁,不拘一格,他的灑脫,是當時多少人能幻想到的,所以對於他來說側是體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
對於水滸裡面的人物而言,結合與施耐庵的對比,沒有那個是絕對的相似的,他們是作者對自身性格及當時時代背景的一個縮影。
回覆列表
入雲龍公孫勝——更多體現了《水滸》作者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天文、地理、軍事、文學、武功、星象、占卜等無所不通,是個道家型別的人物,相傳與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是同班同學,曾一同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部隊。順便說一句,張士誠禮賢下士、仗義疏財、也曾有“及時雨”美譽,頗像宋江原型,只是政治眼光沒朱元璋高,是個守成君主,最後被滅!有史料顯示施耐庵後由於政見不和,還有看到張士誠是個短視之人,毅然離開張的部隊回江蘇老家,教私塾並潛心撰寫《水滸傳》。公孫勝也是看到梁山隊伍巔峰時潛藏的危機,悄然離開回歸薊州找師父繼續歸隱修道去了!這不就是施耐庵的人生之路的一個相似版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