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wo高冷

    地震前住平房,十五那天晚飯後,我們哥仨誰都不敢吃飽,因為得留著肚子吃月餅,盼十五能吃上月餅,好幾天都心事惦惦的,現在想想多天真,我們哥仨把桌子擺放在院當中,擺好板凳,父母買來葡萄,梨,蘋果洗乾淨,裝盤放在桌上,那時的月餅品種就三種餡,五仁,棗泥,和豆沙,也沒有包裝,比現在的大,五口人就五塊,擺放後,等到八點左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我爸每年都講同一個故事,嫦峨奔月,然後我們都很認真的看著月亮找白兔姐姐,我們每年月餅吃完,父母的總是不吃,再分給我們哥仨,那時小不懂事,好吃,給吃就吃,可是長大之後,懂事了,明白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自己不吃或吃差的,水果幾乎不吃,吃飽瞭解饞了,小肚子挺著回屋睡覺,現在每到十五,想著小時候過十五,雖然沒有好的物質,但那種純純的溫暖溫馨快樂和愛,總是在腦海裡,永遠抹不去,回憶好美,好幸福!

  • 2 # 壽春舊友

    說實話,那麼久遠的往事還真沒有多麼清晰的回憶了。孩提時代只是生命中的一個瞬間,當我清醒時己過了中年……

    在上世記50年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物資生活匱乏,中秋節給我們的最大的誘惑就是能吃上一塊月餅及較為豐盛的飯菜而己。

    在現實生活中遠遠沒有虛構的詩情畫意,平淡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主線條,故此偶而跳出來的小小的片斷也不值得文字表述,就留給自已孤獨時的消遣吧。

  • 3 # 王立勃醫生

    小時候在外婆家過中秋節,印象最深的是盤子口那麼大的芝麻月餅。晚上月亮出來了,外婆說月亮先吃月餅,我們再吃。於是我屁顛屁顛的搬了小板凳墊腳,把月餅都擺在陽臺的欄杆簷子上,然後看看月亮再看看餅,當時的我應該是有咽口水的。

    再看看現在的中秋節,想回家有點難呀,“回家很難嗎,再簡單不過”(不要忘了你是醫生)節日裡的我,何嘗,不是一個孤獨患者不過對於很多懷揣夢想獨自在異鄉打拼的人來說離得故鄉越來越遠,回家的日子越來越少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鄉愁時代。

    一個難以回去的故鄉,一個城市的遠鄉客。

  • 4 # 祈禱rebirth

    我十二歲以前的時光,都是與奶奶一起度過的,因為我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

    因為那時家裡只有我和奶奶這一老一小,生活自然很艱苦,過年才能包一次餃子,中秋節幾乎沒怎麼特別慶祝過!

    還記得,奶奶偶爾才到商店買幾塊散裝月餅,因為我們住的地方是一個普通的小鎮,所以散裝五仁薄皮月餅和廣式月餅最多見,也有品種不多的盒裝水果月餅,可相比散裝月餅有點小貴!

    記得有一次,姑姑來家裡看奶奶,買了兩盒的盒裝的月餅,這種月餅的皮又軟又酥的,口感比那種散裝的好多了!奶奶卻說不喜歡吃,其實我知道她是捨不得吃,因為我的奶奶就是這樣心裡只有晚輩,從不想著自己的人,讓人又心疼又尊敬!

    那時候家裡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很快樂,鄰居處的象親人似的,誰家有好東西都互相送到鄰居家裡,如新煮的玉米,新摘的櫻桃,那種溫暖和諧的氛圍,在城市鄰里間很難找到了!

    月圓之夜,我和小夥伴坐在家門前石頭上看中秋月,雖然只有一點葵瓜子陪伴我們,卻非常開心的!

    望著月亮裡撲朔迷離的景象,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好想好想透過雲霧看見嫦娥和小玉免此時在做什麼!當時心裡那份純真簡單多麼快樂甜蜜,至今想起依然記憶猶新!

    後來,我離開了奶奶,去了另一個地方,臨走時,奶奶站在路邊送我,我每次回頭看時,她都不願離去!

    望著奶奶那蒼老的身影和隨風飄起的白髮,我的心忍不住一陣陣的痛,不知不覺中,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視線,奶奶的身影也越來越遠,我忍著悲傷擦去淚水,繼續我未知的路!

    那裡沒有奶奶的關懷,沒有小夥伴的陪伴,只有無盡的陌生,可我別無選擇!只有奶奶的話在耳邊迴響:“孩子,以後你不在奶奶身邊,要照顧好自己;無論到那都要做一個好女孩……!” “奶奶放心吧,我會永遠記住您的話……!”❤

    .2019.9.14

  • 5 # 著思好學7831

    小時候家裡環境不是那麼好,沒有什麼另食吃。心裡老早期盼著中秋節到來,媽媽能做上一頓好吃的菜,還有好吃的月餅,看見月餅就直流口水。

  • 6 # 星天堂w

    兒時的中秋

    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月到中秋,對於無法回家和家人團聚的人們,在這一天有位思念親人,我就是這其中之一。在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同時,記憶中兒時中秋節的樣子,更多的是混合著甜味的月餅記憶。

    當下人們生活富足,月餅從品牌到包裝、從口味到餡料可謂是花樣繁多、琳琅滿目。然而,記憶中最動人的味道,永遠是媽媽做出那帶著煙火氣息的味道。兒時,因為生在山區小城,父母的工作都在當地,所以中秋節對思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甜食似乎是每個孩子嚮往的美味佳餚。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媽媽就會把核桃仁、芝麻在鐵鍋中反覆翻炒,直至出現焦黃的顏色。然後,把糖在鐵鍋中熬成冒泡帶絲狀,再將焦黃的核桃仁、芝麻倒在粘稠的紅糖中攪拌,那琥珀般色澤和甜中略帶焦香的味道,讓我忘記了上一刻還被爸爸把屁股打腫的疼痛。月餅餡調好後,媽媽把醒好的麵糰一小塊一小塊做成劑子,用擀麵杖擀成包子皮,把餡料包好,再拿出已經變成深棕色的“祖傳”的月餅模子,將月餅放在模子裡壓實,然後用力磕在案板上,一個佈滿花紋的月餅就大功告成了。這時,爸爸會將打我的木棍當做柴火,將爐火燒得旺旺的,鐵質的鏊子刷上一層薄薄的油,月餅在鏊子上慢慢散發出帶著煙火氣息香甜的氣味。我和哥哥就蹲坐在火爐邊,等著、盼著.......當焦黃酥脆的月餅出鍋後,爸爸會先拿出成色最好的放在祖先的靈位前上供,然後給爺爺奶奶品嚐,剩下的給我和哥哥。月餅放進嘴裡,顧不得還有些燙嘴,一邊吹著一邊輕輕地將流淌的糖汁一點點舔進嘴裡,唇齒間的香甜,讓那一刻的渴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一直以為這是我對中秋節最深刻地記憶。直到後來參加工作,一次中秋節放假回家,爸爸媽媽一如既往的忙碌著,當我像兒時一樣咬著媽媽做的月餅時,無意中看到,爸爸媽媽笑著,看著我,眼中是滿滿的甜蜜與幸福。這種眼神是我從小到大一直看到而又一直被忽略的眼神。瞬間,鼻子覺得很酸楚,那漸漸老去的容顏,那始終沒變的眼神。

    原來,這才是我中秋節最深最深的記憶。

  • 7 # 垂釣地中海

    五十多年過去了。想起兒時的心酸淚水不禁又打溼了我的眼眶。

    奶奶告訴我們:八月十五你們都不要睡,拿著剪刀等待。等到月亮升起,到我們家院子上方,將月亮槌下的綵帶剪下來。然後放在米缸裡,這樣大米吃不完;放在花生裡,花生吃不完;放在地瓜片上面,地瓜片也吃不完。我們等阿等著,困了趴著走廊邊睡著,直到第二天醒來,奶奶責備我們沒等,錯過了,這是一年一次的機會,這意味著又要餓肚子了。

    長大後才知道,由於家裡窮苦,沒有大米,沒有糧食。那是媽媽奶奶們給我們的盼頭,期望著來年的富足。

    後來奶奶上了天堂。媽媽由於長期餓肚子,吃不飽,體弱多病。

    我爸是一九四三年,他才十六歲就參加了革命。是中共地下游擊隊員,通訊員。由於五十年代,中國剛剛解放,國家百廢待興,家家都是窮苦人。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又有大饑荒。再到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三天兩頭進學習班,記得那年被反動派作假材料,抓進監牢關了三年多,搞得家裡苦不堪言。幾十年的中秋佳節都是盼著過來。

    直到中國改革開放,爸爸得到平反,恢復游擊隊地下黨身份,才得到國家補貼,從那以後生活慢慢改善。才真正感受到原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那麼的圓!

    感謝祖國,感謝黨!感謝習主席帶領華人民走向富裕,再創輝煌!

  • 8 # 寧靜致遠855082059974

    八月十五月正圓,

    你說這話剛一年。

    遙記當年老月餅,

    滿嘴口水香脆甜 。

    月是兒時月真圓,

    風度翩翩已中年。

    如今月餅包裝好,

    幼年口味哪裡找。

  • 9 # 一磚生活隨拍

    兒時的中秋記憶,我是有些印象的,只是這麼多年在外拼搏,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好多年沒有好好過過中秋節了,想到此,心中居然有些小小的失落。

    中秋節是除了春節之外,我們國家第二大節日。兒時的中秋節,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方面。一個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前一兩個禮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提前去村裡做手工月餅的地方預定一大盆五仁月餅,那時北方的月餅種類很少,一種是手工做的有花紋的外皮像厚麵粉口感的月餅,一種是像蘇式月餅那種外皮酥的咬一口會掉渣的月餅。那時的月餅種類雖少,但都是純天然、健康的原料,不像現在的月餅,大部分都是包裝盒的價值遠高於月餅本身,華而不實。第二個印象深刻的點是我只喜歡吃月餅外面的皮皮,很討厭吃五仁月餅,尤其是裡面的餡,因為我小時候不喜歡吃甜食,而且最討厭五仁月餅裡面的青紅絲,吃青紅絲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在吃紅色、綠色的毛線。第三點是,每年還沒到中秋節,爺爺奶奶便會趁一個週末,提前打發我們去給姑姑、伯伯、大哥大姐各種親戚送月餅,對於一個小孩來講,我是不喜歡跟這些大人們打交道的。第四點是很美好的記憶,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對著明月,爺爺奶奶主導,用月餅和各類水果供奉嫦娥姐姐,拜一拜月亮神仙,一家人在一起話話家常,聊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的中秋節,感覺特別美好。

    童年一去不復返,正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隨著爺爺奶奶的去世,爸爸媽媽的衰老,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中秋節帶給我們的感覺總歸和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但在我們心中的那份美好回憶終在,我也將這份關於團圓的美好回憶在每年的中秋節灌輸給我的孩子們。祝願我們所有的人都團團圓圓,一年更比一年好。

  • 10 # 若水說情感

    記得小時候,節日的氣氛比現在要濃厚的多。

    八月十五一大早,大人們就開始忙活起來。先去趕集買菜,買肉,買水果,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無非是茄子辣椒西紅柿,葡萄蘋果梨之類的蔬果,月餅也大部分是現在沒人吃的五仁餡的。

    趕集回來,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午飯。炸油條,炸帶魚,炸丸子。孩子們在一旁興奮的跑來跑去。抵抗不了香氣的誘惑,就跑過來偷偷地抓一根油條吃。大人們總是笑著嗔怪,“小饞貓,別燙著!”

    中午飽飽的吃一頓團圓飯,孩子們一下午都在打著飽嗝。晚飯基本就不吃什麼東西了,因為還要留著肚子吃月餅。晚飯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裡,賞月,吃月餅,聽大人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時候,常常在想,嫦娥自己在月宮裡,得有多寂寞呀,見不到后羿,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時代在變,我們渴望團圓的心願,卻在一代代的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歡快類的英文歌曲推薦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