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根據IDC的資料,2018年上半年阿里雲佔國內公有云的市場份額為43%,華為雲佔2.3%,華為的市場份額僅相當於阿里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根據阿里的財報,2018年阿里雲的營業收入為213.56億人民幣,按照之前計算的比例,華為雲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大致在10億人民幣左右,10億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對華為這種體量的企業而言顯得微不足道,公開資料顯示,華為三大業務部門之一的消費者業務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500億美金,以500億美金計算華為雲一年的營業收入差不多隻相當於消費者業務的一天的營業收入,就這麼一點收入,華為還有做雲服務的必要嗎?
8
回覆列表
  • 1 # aLLDDe

    華為要麼不做,要做就會以壓強原則來做

    而且雲若無底層通訊硬體,就根本靠下住

    這世界上通訊硬體誰是華為對手

  • 2 # 小馬哥1856

    阿里雲也只有亞馬遜二十分之一,你們可以天天說自己並列雲計算三巨頭,為什麼我們華為就不可以說超你們了。。。。。。

  • 3 # 科技之窗

    肯定有必要!雲市場屬於戰略性產品,也是未來物聯網、5G時代的剛需性產品。雖然華為雲目前很難追上阿里雲,但是既然已經能夠盈利,就沒必要砍掉。有其實華為雲是伴隨著華為智慧手機、華為通訊裝置等一起出海的,海外市場依舊非常龐大。

    有其實華為雲在業內算是一個努力追、出成績的後起新秀。早起2017年任正非給華為提出了全新願景與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其中雲計算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說智慧世界,云為底座,萬物互聯,起始於雲,華為雲被任正非寄予厚望。

    除在國內市場的紮實表現,華為雲做的每個業務,從一開始就全球化佈局。根據資料來看,華為基本完成全球佈局,目前已服務歐洲、拉美等13個國家和地區。所以從根本上來看,雲計算市場的未來格局,充滿不確定。而且2017年華為就獨立成立了“雲BU”部門,與消費者業務BG、運營商業務BG、企業業務BG同等重要,也是華為第四個重要部門。足以看出華為與對於雲業務的期望與魄力,不過華為雲BU也面臨來自亞馬遜、微軟、阿里雲等的競爭壓力。

  • 4 # 勿與君子鬥名

    答案是肯定的,作為開發者,我們需要多樣的雲平臺作為備選,更何況華為雲本身有自己的特色和競爭優勢,這個市場註定會多樣性競爭。

    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雲市場是大廠(合亞馬遜,谷歌,微軟等)以外的資料中心,可見背後複雜多樣的雲需求。國內市場雖然比國際有更多特殊性,但未來肯定會有更多樣性的選擇。雲服務的“客戶”其實是開發者,服務好開發者,建立更穩定資料中心,透明可控的價格,更友好的開發者介面,才是我們想要的雲服務。

    面對多樣化的開發需求,一家獨大的雲資料中心很難服務好開發者,我們需要多樣性的選擇。所以不單是華為雲有存在的市場需求,其他很多雲都會有存在的價值!

  • 5 # 飛翔的豬3812

    當年華為開始做晶片的時候,也有這樣的疑慮,三星有晶片英特爾有晶片,蘋果有晶片,都比華為好,還有做的必要嗎?

  • 6 # 屏風依

    我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阿里的雲計算09年開始做目前已經過了10個年頭,不可否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別是在生態的建設上確實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卻並不是無懈可擊的,本人目前就職於阿里雲,之前供職華為,我說說兩個公司的區別和我對市場的理解。

    首先論專案運作,阿里更傾向於從上往下,即從業務著手,比如客戶要上雲,那麼我給你講你上雲能做啥新的業務,比如資料探勘啊等等,但是說實話上層應用並不是阿里雲做的,所以很多時候雖然是一套方案但是最終實施和交付並不是阿里負責,所以在交付的專案裡很多屬於爛尾專案,承諾的很好最好無法實現。也使得部分客戶對阿里雲現在有些反感了,反觀華為,他的專案運作還是傳統為主,自己能做啥不能做啥很清楚,當然由於雲計算還是以底層iaas paas層為主(所有云計算大廠都如此)所以方案上看起來並不炫,很多應用需要靠第三方能力實現,所以雖然阿里華為做同樣的東西,但是給客戶的感覺是阿里高大上,華為有點low.但是在專案交付時又是另外一帆景象,華為雖然不能保證我承諾的百分之一百做到,但是至少百分之80我能實現,而阿里就真不一定了。目前上雲的大部分為網際網路廠商,而未來的市場爭奪還在於to B市場而國內很多特殊情況也使得我們很多龍頭企業不太可能將核心業務真正放到公有云上,這需要很強的服務能力,而這正是華為的強項。所以雖然阿里目前領先,但是如果華為能夠抓住自己的優勢,也不是沒有機會。

    再從市場層面來分析,阿里雲十年,不容易,大家看到了是業績的高速增長,但是如果大家仔細讀過財報會發現,阿里雲十年居然還是虧損,而且越虧越多,這也是去年孫權下臺的主要原因,說到虧損其原因其實很多,就我所看到的其實還是因為內部管理和制度等的不合理,例如阿里雲伺服器的購置,居然用的是全手工excel統計方式,原始得令人髮指。機房的建設這完全拍腦袋,內蒙古建設的兩個機房拿下來幾乎沒有業務過去,成都機房建好一直遲遲開不了服,深圳機房持續沒電剛開就關停,當然也是因為阿里的錢很多來自於資本市場,這幾年瘋狂擴張資本的錢很多壓根沒考慮成本,但是隨著去年公司也發現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所以2018成本年,瘋狂壓成本,但是從目前看並不理想,依然管理不佳,反觀華為早年花費40億美金,引入ibm的管理這個我認為魄力非同一般,也造就了為什麼華為能真正的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稱為國際化it技術公司,雖然在研發流程上看起來繁瑣,但是規範之下也規範了成本控制,這方面華為優勢明顯,而阿里目前來看更多的必須保證之前的高速增長,只有這樣其股價才能站在160到180美金之間,而這個區間應該是阿里的安全區,如果破了,很容易引起恐慌,而且這麼大的攤子也會成為它的拖累,所以華為在財務上目前看還是能夠靠自己支配,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這點上,並不是不可一戰。

    但是華為雲要成為阿里雲的競爭對手或者趕超阿里雲依然不容易,阿里雲做得早,目前他的生態相當完善,幾乎所有行業都有ISV和阿里雲合作,就說對於行業方案的吸引力明顯高於華為,華為客戶更放心的還是把硬體給華為,軟體給阿里,從技術方面我相信華為的能力絕對在阿里之上,畢竟規範性更像國際大廠,迭代不快但卻足夠穩定可靠,但是這塊生態的建設是真正影響華為能不能真正融入雲市場的關鍵。

    最後我想和大家科普下阿里宣傳的12306阿里雲到底做了什麼,很多人以為阿里雲幫助12306解決了賣票問題,其實並不是,12306只有餘票的web顯示放到了阿里雲,最核心的交易結算,餘票查詢依然還是在12306自己,阿里雲只是一個頁面,每幾分鐘從12306餘票系統拉一次資料,然後顯示在我們的12306的頁面上,所以大家應該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當票還有幾張的時候,明明顯示還有幾張,但是提交以後就是買不到,就是因為這個資料和12306系統並不是實時同步的,最後12306從不可用到難用再到好用和阿里雲並沒有太大關係,最關鍵的還是鐵總將之前秒殺的賣票模式切換成了定時定量賣票,這樣分散了人流,同時引入了訊息佇列限制後端對資料庫訪問量,很多時候有些事情並不能要求都用技術解決,而是可能換一種服務模式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 7 # 鄧保羅

    雲計算的前提是大資料

    大資料怎麼來的?

    雲計算是典型的加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雲計算發展了這麼多年,排行世界前四位的公司越做越強。跟第二梯隊的差距越來越大。市場份額一年比一年大。

    雲計算晚一年就已經徹底晚了,晚了這麼多年,基本上除了自娛自樂以外,已經沒戲了。

    強如騰訊,百度跟了這麼多年不也一樣差距明顯嗎?

  • 8 # CWK

    騰訊雲的體量比華為雲還大得多。但阿里雲內部的戰略對手不是騰訊雲而是華為雲。可見華為雲趕上阿里雲是遲早的事情。

  • 9 # LeoGo科技

    2011年,華為雲成立,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云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生態拓展,包括從2017年成立的Cloud BU,給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的公有云。當然,很多人將Cloud BU成立,看成華為準備追趕阿里雲的起點,然而,從2011年成立華為雲,到2017年成立將Cloud BU,在2018年上半年的發展,似乎表明華為雲的發展的稚嫩。

    當然,我還是看好華為雲的:

    確實目前市場上,阿里雲和騰訊雲佔有著絕對的主力,但是並不是說,華為雲就沒有機會,在目前的形勢下,華為一直在探索新的路徑,我們從2019年1月7日,華為推出的基於鯤鵬920的TaiShan伺服器和華為雲服務,就看出它的決心不小。

    很多人說,雲計算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畢竟全球中,亞馬遜、微軟、谷歌以及阿里都做的非常出色,華為想分潤這方面的市場很難,但是,華為本身5G技術的成熟,會不會成為華為雲的一個契機?

    高層的重視。從任正非開始,到華為的高層,知道雲計算、大資料等方面的重要性,而高層的不斷重視,下定決心走一條路,難道不能成為華為雲發展的一個基石?

    當然,華為雲目前的發展並不理想,畢竟,在雲市場上競爭加劇、門檻過高;但是,華為這些年的積極探索,還是有可能挑戰雲市場的。

  • 10 # 虎子1109

    在技術上,相信華為再努力幾年,肯定能在公有云上趕上阿里巴巴的。但是華為的問題是,第一:其不是上市公司,很多東西都不透明,也沒有責任去透明,第二:除了政府機關以外,大多都不放心將自己的雲計算雲端儲存放在華為的雲上,因為華為在業界的口碑是隻要他要進入哪個行業,哪個就寸草不生,你不知道明天華為就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 所以在雲計算市場上,華為無法解決的是信任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砍伐自己栽種在門前的樹木,義務80餘戶居民被罰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