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大馬哈魚12

    曹操的第一謀士,應該是郭嘉,可惜他英年早逝,讓曹操痛心疾首,三國的政治格局,出師表讓諸葛亮以智慧謀略,彷彿把三分天下篤定很牛。其實,北方自匈奴被漢武驅趕離開了北方。當地部族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又兵強馬壯,但不敢犯漢界,全與郭嘉的計謀和曹操他們兩個對北方平定的策略有關。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當之無愧。對於整個三國政治鬥爭來說,是起了一個落子驚梅的作用。北方未能對中原進行襲擾。

  • 2 # 心靈l炫音

    郭嘉神話的原因在哪裡?死得早,還沒來得及犯錯。他的十勝十敗之論一語驚人,尤其是一氣呵成,這些話寫出來,能震倒一批人;遼東戰役,一語算定公孫康必斬袁氏兄弟人頭,確實很傳奇。

    但,也就是一兩場戰役而已。他和後來在某次戰役中打贏的將領或者謀士,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看史書寫帝王本紀,對於那些牛逼的帝王,打了幾次仗,怎麼打,其實都是一筆帶過的,重點是:禮儀、災異、規章、有關制度的詔令,重大任命,這些是左右王朝的重大事項。某個大臣的生死、一兩次戰役的失敗往往並非那麼重要(你要是非說明朝土木堡戰役什麼的也沒招)。

    曹操在赤壁之後說“郭奉孝在如何如何”,別太當真,只是個人的感慨。你看那些大牌教練,每年都得說幾次:“某某是我見過的最偉大的球員。”“這個進球是我見過的最偉大的進球。”

    其實,失去一個郭奉孝對整個曹魏集團並不是什麼大事。如果離開郭嘉就不能成事,他還能走到赤壁之戰麼;如果一場戰役真的那麼重要,為什麼不在赤壁之敗後迅速垮臺?

    一個謀臣是否重要,要看在主子的重大事件上是怎麼參與的,如何左右主子基業的走向。漢高祖平了天下,論功封賞誰第一?蕭何。來看看《漢書》是怎麼寫的:

    漢五年,已殺項羽,即皇帝位,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不決,上以何功最盛,先封為酇侯,食邑八千戶。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兵,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

    上曰:“夫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商人;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列侯畢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撓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關內侯鄂秋時為謁者,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親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在漢高祖初入咸陽時,漢書記載:“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要是有人搶軍械、佔要塞,還算是有遠見的,蕭何拿的是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臧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蕭何得秦圖書也。”這就是遠見。

    曹參打仗猛,樊噲猛不猛?韓信夠牛逼了,怎麼封賞時他不是第一?主席曾教導我們:不要怕瓶瓶罐罐被打爛,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德懷同志打仗一流,但定方針、定策略,遠遜於潤之了。

    好,現在看看,曹操的發家史上,哪些是相對關鍵的。

    第一個,就是建立基業。在曹操以兗州作為立身之本的過程中,荀彧起了關鍵作用。

    陶謙死了之後,曹操欲取徐州。荀彧說:

    "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閒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後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採。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範、衛可全,其餘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懲往年之敗,將懼而結親,相為表裡。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願將軍熟慮之。"太祖乃止。

    大事上不糊塗,面對殺父之仇,曹操這次能忍,也算牛逼了。

    第二,曹操崛起最關鍵的一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奠定了他南征北戰的政治優勢,師出有名。

    董卓之亂後,獻帝飄零,有人早勸袁紹迎獻帝,但袁紹最終沒有采納,而曹操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機會,獻策的人是:荀彧、程昱。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不要認為獻帝沒有權勢,就不值得利用。袁紹就這麼想的,所以敗了。東漢時代是經學的鼎盛時期,天下的正統觀念是非常重的。曹丕篡漢在形式上是獻帝禪讓的(獻帝被封為山陽公,這一脈度過了曹魏時期,在五胡亂華時才滅)。南朝宋齊梁陳,乃至隋唐,甚至宋太祖從後周奪位,都是採取的禪讓制,如“漢魏故事”。這個觀念如此之深,以至於帝王將相,挑戰不動這個觀念。這是後話。

    在初次打敗袁紹後,曹操想乘機圖劉表,荀彧阻止,說:“願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臨荊州,責貢之不入,則天下鹹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議古制,此社稷長久之利也。”

    其中,“責貢之不入”就很有管仲輔佐齊桓公的味道了(參見《左傳僖公四年》)。這是大手筆。事實上,荀彧是漢臣,他就是想讓曹操成為齊桓公那樣的霸主,而非篡漢。後來也是因為這一點,他反對曹操受九錫,為曹操所恨。

    曹操另一個牛逼的謀臣是:賈詡。

    他的經歷很曲折,早期出場時有幾件事:1,面對綁架時能活命(陳平也有這個本事);2,為李傕謀臣一起禍亂長安後,還能自保。

    在張繡幕中時,他和曹操有直接見面和交手。他代表張繡和曹操談判時,曹操就愛不釋手,賈詡沒有留,只是說來日可期;後來張繡和曹操打仗,先敗後勝,盡在賈詡預料中,不過是略施小計而已。

    在官渡之戰中,郭嘉有十勝十敗論,但賈詡也有明斷:"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在曹操平叛韓遂馬超時,賈詡的“離間計”,恐怕這個功勞和奇效並不弱於郭嘉“遺計定遼東”。

    再者,曹操拿下荊州後,準備攻打孫權。在如此優勢巨大的樂觀中,賈詡反對東征,他說:"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曹操不聽,大敗。

    你看,假如曹操在赤壁大敗後不是感慨“如奉孝在,決不使孤有此大敗”,而是說:“吾不從文和之言,致有今日之敗,使諸公蒙難”,那麼大家惋惜的就不是郭嘉了。

    前文說了,一個謀臣牛逼不牛逼,並不在於一場戰役的勝敗,不在於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對於王朝走向的關鍵影響。王朝走向的關鍵是什麼?開基立業(關鍵的一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接下來是定下南征北戰之大策,類似於諸葛亮隆中對,這是荀彧的主張),之後呢?定儲君。

    立儲從來都是帝王最大的心事。《雍正王朝》裡,康熙晚年時,西北打了敗仗,皇帝本身並不介意死了五萬還是八萬,關鍵是誰接班,下一步王朝往哪裡走。

    在這場鬥爭中,謀臣的風險係數遠高於領兵打仗的將軍。曹操立儲這麼敏感的事,楊修摻和,被弄死了。賈詡是怎麼做的?

    三國志說:

    是時,文帝(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顧。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重複一下:

    一,楊修教給曹植的多是詭譎之計,聰明有餘而誠摯不足,賈詡教給曹丕的呢,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這是儲君上位的關鍵。道光皇帝駕崩時,咸豐就是這麼上位的。

    二,曹操問他該立誰,賈詡沒有正面回答,但一言破解曹操的猶豫(難道曹操沒有主意麼?當然不是),既中曹操下懷,又堅曹操之心。

    三,對於一個半路投靠、並非嫡系下屬,賈詡怎麼明哲保身(千萬不要把這個理解為貶義詞):闔門自守,退無私交。

    看看這八個字,在當今也是很值得深思的,多少高官顯貴栽在這裡頭。

  • 3 # 永亮1987

    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雖然是一句奉承的話,但也足以說明郭嘉的智謀和諸葛亮是可以相提並論的,甚至要比諸葛亮更強。

    切不說,曹操的第一謀士是誰,郭嘉死的時候,曹操痛苦流涕,能讓曹操痛苦流涕的人沒幾個人!曹操在戰敗的時候,多次想到郭嘉,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重要性!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過世之後,曹孟德經常和部下一起追憶郭奉孝,把他曾經說過的話拿出來回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孟德是真的十分敬佩郭奉孝郭嘉的。

  • 4 # 思寧六月說

    曹操,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最為重要的是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梟雄。

    東漢後期,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中國北方區域,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穩定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他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讓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曹操在世的時候,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手下能人異士很多,諸如我們所熟知的,五子良將——張良,于禁,樂進,張頜,徐晃。八虎騎——夏侯純,夏侯淵,夏侯尚,曹純,曹仁,曹洪,曹休,曹真。謀士文臣,諸如郭嘉,荀彧 ,程昱 ,賈詡 ,司馬懿, 毛階 ,戲志才 ,荀攸。這些人都在曹操成功的道路為曹操付出了汗馬功勞。不論是武將的衝鋒陷陣殺敵,還是文將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曹操陣營能稱第一謀士的當屬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與荀彧荀攸是同鄉。潁川是那個時代人才的量產基地,荀彧、荀攸、郭嘉、徐庶等頂級謀士都是出自潁川,潁川在當時的地位只有出產了臥龍鳳雛的荊州襄陽可以比擬。

    郭嘉與曹操第一次見面後,談論得非常投機,曹操甚至感嘆道:能使我成事的只有郭嘉。郭嘉的才能談吐都得到了曹操的肯定。

    郭嘉與荀彧等人勸曹操營救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對曹操幫助不可謂不大。當時天下雖然諸侯割據,但是名義上還要尊奉漢室。曹操用獻帝的名義出征,得到漢獻帝這一巨大的政治優勢,足以證明了郭嘉等人目光深遠。

    一、郭嘉提出的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將敵我雙方的情況分析得清清楚楚,振奮了曹軍計程車氣。

    二、曹操和袁紹在黃河對峙的時候,袁紹聯合孫策,想要在後方威脅曹操。孫策幾乎都準備好了,就等著合適的機會突襲許都。曹操等人擔心自己後方不穩,但是又分不出多餘的兵力去防備孫策,郭嘉立馬丟擲了“孫策悍勇,然樹敵太多,命不久矣”的言論。後實現。

    三、官渡之戰是決定北方霸主之位的一場關鍵性決戰。郭嘉作為曹軍的軍師為這場戰爭做出來重要的決策。

  • 5 # 川哥在邊疆

    論曹營中,第一謀士,還非得郭嘉郭奉孝莫屬,舍他其誰?荀彧麼?還是荀攸賈詡之流?本人認為,就算是曹操本人也得會這樣認為。

    1 三國初期,曹操攻閥呂布,劉備來投,眾人皆勸曹操殺掉劉備,以絕後患。唯有郭嘉不同意,諫曰:“劉備雖為世之英雄,方今天下正是用人之時,不可為一人而絕天下人”。曹操納之。

    2 官渡之戰伊始,袁紹大軍壓境,兩軍對壘,曹操七萬對陣袁紹七十萬,以少戰多,曹操開始都有懼戰膽怯之情。郭嘉諫議:“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我方人少,當以進攻”,曹操納之,果斷進攻,保住了士氣。臨戰之際,將不可怯戰,否則大軍都會怯戰,終將功虧一簣。

    3 討伐袁譚袁尚期間,袁尚逃亡關外,郭嘉諫言不要攻之,曹操納之。果然,遼東公孫康最後把袁尚人頭奉上。遼東也就這樣平定了。

    當然,郭嘉的謀略對初期的曹營,那是絕對有很大的幫助的,曹操也採納的特別多,我這裡只是舉幾個例子而已。

    以至於,到曹操赤壁大敗後,見眾人皆放聲大哭,全然不顧眾謀士在場。曹操曰:“倘若奉孝健在,我安有此大敗?折奉孝,則斷我一臂呼”。所以,終上所述,郭嘉絕對於無愧為曹營第一謀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滇池曾經是一片滄海,它是怎麼發展成如今的“高原明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