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腳汽車
-
2 # 意會勝言傳
優秀詩作不符合主流話語的觀點。符合主題話語要求的詩作難以成為優秀詩作。所以最多隻能接觸到似曾相識的比較好的詩詞。然後就是垃圾。
-
3 # 管理者洞察
正常,梵高活著的時候根本就不入流,文學和藝術界這樣的例子簡直多到數不清。
文人相輕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表現為“古代的比現代的好”、“外國的比中國的好”,反正離自己越近的越垃圾。“遠香近臭”就是這樣來的。
就像對馬雲這樣的大佬,大家都讚不絕口,但對身邊比自己優秀或富有的人,還是嫉恨得咬牙切齒。
華人身上就有這種劣根性,這是病,得治!
-
4 # 感動天下
我從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詩詞的流傳是和社會背是和文化氛圍密切相關的。唐代以詩為樂,以詩為榮;宋代也有很多文人寫詩,但是自從創立了各種詞牌之後文人更喜歡填詞,這是因為詞牌極具包裝效能,只要你有一定文彩按詞格填好後就是一首很好的作品。這就是宋詞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宋詞易寫不易背,各種詞牌長短句變化多端背誦較難,反過來唐詩基本上五言七言,音樂性強,背誦起來朗朗上口,後人傳領的多為唐詩。
另一方面,詩能否被人傳頌與詩的創作風格有很大關係。我們國家基礎教育早已普及,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普遍願望,小朋友在入學前都會背很多古詩,但是卻沒有誰家的孩子會背一首為了一個簡單的意思,卻七拐八拐拐了一大圈才拐回來的詩,更沒有誰家的孩子會背一首看不懂的詩,因為你實在找不出一個讓孩子背它的理由。詩的創作也和市場經濟一樣,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沒有需求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
5 # 凌風踏雪不知寒
首先,寫詩是古代文人很重要的技能,是他們吃飯的傢伙之一,而且全社會對詩也很重視,不乏靠一首詩平步青雲的例子,在此等環境下湧現出大量詩人,其中的佼佼者留下的名篇流傳萬世也就不足為奇了,現代卻已經沒有這樣的大環境,詩歌成了小圈子的玩意,出現名篇的機率大大降低。其次,現代社會諮訊爆炸,海量文字中即使出現不錯的詩歌也很快淹沒在浪潮中,最終難以傳揚開來。第三,社會進步了,更多的文字表現形式出現,擠佔了詩歌的市場
-
6 # 慎審古今
為律平仄搜腸刮肚,
格律雖圓而意未足。
賦詩填詞唯因表意,
顛倒主次律符意無。
-
7 # 永豐183823564
古代的詩是詩情各異,神采飛揚,詞情話意美幻鏗鏘。現在的詩是學古人的詩在作詩,沒有新意,只有毛主席的詩是超越古今。
-
8 # 阿呆夢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值得探討一下。
第一種。傳唱,這是流傳最廣,最通行的方式。詩歌詩歌,詩詞歌賦,無論怎樣,都離不開一個“歌”字。古代的詩詞,是要唱出來的,就像現在的歌曲一樣。《詩經》都是如此,何況民間詩歌。《短歌行》,明明是詩,卻叫短歌,是因為要唱出來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說白了,詩,是歌詞。詩詞的流傳,越是傳唱的人多,越是流傳越廣。還有就是歌女的傳唱,最著名的就是柳永和杜牧了。“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可見柳永的詞在民間傳播至廣,更不用說歌肆酒樓了。
第二種。題壁。《題西林壁》,這是蘇東坡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詞。藉助寺廟的旺盛的人流,得到傳播。如同現在做的廣告,專門在人流量大地方,如寺廟、酒樓、郵亭、殿壁、樓壁,還有著名景區的石壁。透過這種方式,讓人們看到,去傳唱。
第三種。出書。很多官員身份和有財力的詩人,通過出版詩集,贈送出去,達到提高名聲,傳播詩歌的目的。例如,晏殊這樣的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的高官,出版《珠玉詞》等詩集,流傳於世。
第四種。後人收集。歷代的一些文人雅士,透過收集整理,將流傳傳唱的詩歌加以整理,出書,得以儲存和傳播。例如,類似王國維這樣的人,收集、整理、研究。使得非物質的文化,有了傳承的載體。
第五種。其他方式,例如私塾學堂、書信往來等等。
這五種傳播方式,在古代媒體不發達,資訊傳播不流暢的情況下,使得詩歌得到廣泛的流傳,並保留下來。阿呆暫時總結這幾種,肯定不全面,希望大家補充。
-
9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古代詩人寫的詩能流傳至今,而一些現代詩人寫的大多無法面世?
..........
前言這種說法不太準確,今天的傳播手段更加豐富,比起古人來說方便得多,特別是自媒體時代來了以後,分分鐘就可以“面世 ”呀。
我估計題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今天詩人的詩不再受人喜愛了, 好的詩為什麼傳播的不廣了。
一、傳播廣的詩也有很多 不能以偏概全餘秀華的詩今天傳播的就很廣,《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估計很多人聽說過,至於多少人真正完整地讀過就不知道了,餘秀華的很多詩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否則她的詩集也不會賣的那麼好。
再往前,90年代的汪國真也風靡大江南北,他的詩在那個時代幾乎無人不知,可能是老街的年齡問題,我喜歡汪國真這種風格的新詩: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夠成功 , 既然選擇了遠方 , 便只顧風雨兼程。我們青島有一位詩人紀宇,他的《風流歌》在當年應該比李白杜甫流傳的還有廣,收音機、報紙、電視、雜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傳播:
風流喲,風流,什麼是風流? 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春的綠柳; 風流喲,風流,誰不愛風流?二、歌曲與詩歌詩詞本來就是歌曲,今天的流行歌曲也有很多就是詩歌,例如高曉松的《同桌的你》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 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 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我喜歡的一首老歌,譚詠麟的《水中花》:
雨冷風中,多少繁華如夢,曾經萬紫千紅,隨風吹落。驀然回首中,歡愛宛如煙雲,似水年華流走,不留影蹤........這些優美的詩歌透過傳唱的方式流傳開來。仔細看看這些歌曲的歌詞,都是一首首優美的詩篇。
三、 詩的沒落與新文學體裁的崛起詩詞盛於唐宋,詩成為了唐朝科舉的考試內容後,有了功力色彩,所有的讀書人必學是,自然優秀作品就多,流傳的也廣。
科舉被廢除以後,舊體詩詞沒有那麼高的社會地位了,也是正常現象。今天高考考作文不考詩,市場經濟需要的是小說和劇本,沒有幾個詩人僅僅靠寫詩能自食其力。無論新詩和舊詩,都從歷史的舞臺的c位轉移到了角落裡。
今天網路時代,雖然誕生了無數的詩人,但是寫得多、讀的少,有話語權的人,所評選出來的”好詩“有引起巨大的爭議。往往越流傳的詩捱罵越多,難以出現大家認可的優秀作品,這也是一個時代的特色。
結束語詩歌是陽春白雪、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換不來柴米油鹽,如果哪一天公務員考試、高考必須讓考生寫一首七律,估計大家的鑑賞水平自然會提高,創作的水平也會提高。
但是在社會上的經濟價值,卻很難體現出來,估計有能力的作家還是會把精力放在寫小說和寫劇本上。
一句話,詩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
10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雜詩)
詩詞流傳全靠推,無人推它名是誰。
今日詩詞勝遠古,卻因無人如浪追。
——如今的人們,對於詩詞,只會盲目從古,大毀今天。實際上今天詩人的詩詞遠勝古人,如果大家不去迷古,而又加備努力的去研究今人今天的詩詞,那麼就會知道今人今天的詩詞是無比的美妙了……。
回覆列表
古代文盲是絕對大多數,只有一小撮人讀書做詩的更加鳳毛麟角,因為是絕對主流所以記載集中在他們上面而已,以前詩歌幾乎是唯一娛樂,一切唱詞都是,現在娛樂多了,聽詩歌的少的和以前無法相比,而且無法和當官掛鉤,對聯那種也是,四川大才子韋應物諷刺黃巢衝擊女貴族的《秦婦吟》極其流行,作者擔心被諷刺的權貴會阻止他仕途,派遣人回收銷燬作品居然讓作品失傳,最近才在當時的古代墳墓中發現,說明能讀取文章這類人有多麼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