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澹奕

    因為張居正與海瑞在朝政觀念上有巨大不同,對於張居正來說,海瑞會妨礙他的變法改革。大明首輔張居正,正是因為他嘔心瀝血的改革,才讓頹廢多年的明帝國有了繼續支撐下去的力量。

    張居正能夠成就非凡而青史留名,和他善於用人有很大關係。他用人只看結果,不拘泥其他,所以打破了君子與小人的界限。他的標準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腦子一根筋,只想著把事情做好;清流,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說得多做的少。

    歷史上,有“北包公,南海瑞”之稱,海瑞也是又一個清官的典型,他抬著棺材給嘉靖帝上疏,然而,嘉靖帝不是好脾氣的宋仁宗,雖然沒有殺他,但是海瑞還是被關起來了。

    海瑞曾經做應天巡撫,管轄著當時的南直隸徽州、鳳陽、蘇州等十個州府,而那裡是明朝最富有的地方。他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經常為窮人出頭,打擊富人。海瑞做應天巡撫後,南直隸的富商大量出走,當地的賦稅少了三分之二。

    而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以後,要求各個地方推薦人才,很多人舉薦海瑞,但是張居正並沒有用他。為何?海瑞一身正氣,道德自律都沒的說,然而,好人不一定是好官。

    海瑞有原則卻沒有氣量;有道德卻沒有政績;有操守但過於木訥呆板。當時的海瑞已經官位非凡,如果用他,必然要給更高的權位,但是這樣一個呆板的人,如何能夠推動變法的順利進行呢?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張居正用人始終遵循實用原則,所以他所用的戚繼光等人有所瑕疵,他仍舊重用。而海瑞再多人說他好,張居正始終不用他。

  • 2 # 夏有涼風61

    張居正為什麼不重用海瑞了?

    這裡有幾個原因,一是海瑞太過剛直,推行政令太剛猛,辦事易走極端。二,是海瑞在南京做南直隸時,曾把知縣,縣丞,主簿,典吏等,一縣的官都抓空。三,海瑞做外放巡府,有好多官都害怕海瑞,大多辭職。四,海瑞在江南鄉官退田還民工作上拿他的救命恩人,張居正的老師當朝內閣首輔“徐階”家開刀,張居正很不喜歡海瑞。五是海瑞得罪了滿朝文武,如果張居正重用海瑞的話,猶如滾油中放了勺冷水,非炸鍋不行。所以懼怕海瑞。這些都是張居正不敢重用海瑞的原因。尤其是海瑞到了晚年,竟建議用當年朱元璋的刑法,拔人皮填草製成皮囊來懲治貪官。

    雖然張居正沒有重用海瑞,但海瑞在地方推行的一條鞭法政令也是有利於張居正施法成效的。

  • 3 # 置身黑白的精彩

    張居正和海瑞都是務實派,兩人都屬於心學傳人,都是知行合一的優秀踐行者

    只不過,張居正是真正領悟,而海瑞則由於自己的三觀過正而走火入魔

    海瑞的確是明朝官員中的一股清流,只是他不懂得變通,他做的所有事都可以說無愧於心,無愧於民,只是對當時的明朝無益

    張居正雖然品行不如海瑞,甚至說還有一些小毛病,但他無愧於人民,也無愧於大明

    大局觀才是最重要的,凡事不能兩全

    人民愛戴的海青天,不具備大局觀

    海瑞一生清貧,可能成為很多人詬病他雖然請正卻死腦筋,不務實。但實際上海瑞是個實幹派,為官多年,海瑞秉公執法,十分廉潔,人民愛戴,官員懼怕

    甚至說,海瑞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所到之處,富商抱頭鼠竄,官員戰戰兢兢,而結果就是當地賦稅銳減,經濟發展陷入癱瘓

    老百姓的日子倒沒什麼改變,但是這些有錢人日子不好過了,咱們老百姓就很開心啊!於是乎,對於海瑞的呼聲是甚囂塵上,一時間成為和包青天一樣的存在

    如此清官,講道理應該到中央去幹個什麼巡視組,監察部長一類的。可為何不受重用呢?雖然海瑞一度官至高位,卻始終沒有進入權力的中心

    矯枉過正——非黑即白的海瑞,是個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在他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貧窮應該得到理解,富裕不能成為地位的象徵

    所以海瑞試圖打破存在千年的階級制度,立志成為人民的公僕!

    問題來了,除了他以外,沒有人願意這麼想,這麼做。畢竟人之所以奮鬥是為了更崇高的目標和理想,比如當官和發財,結果遇上了海瑞這麼一號人物,官也當不下去,錢也沒得賺,長此以往,個個都成了混子......(想到了RM公社,和諧和諧)

    張居正知道海瑞的弱點,知道他不懂政治,所以不用他。但張首輔卻明白,海瑞的確是個好官,也是個好人,倒不至於收拾他,至於重用就算了

    千古名相張居正——不止有格局還有大局觀

    深知當時的明朝已經岌岌可危,張居正決心改變,他賭上自己的聲譽、家財乃至生命,為天下百姓謀求福利,為國家的延續貢獻自己的全部

    雖然可能不被認可,雖然可能被很多人誤解,但他卻沒有後悔,改革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歷史評價,張居正改革以一條鞭法為代表,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成功的改革,而張居正也與商鞅、王安石一樣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

    一個人,如果願意賭上自己的一切,去做一件可能讓自己身敗名裂的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已是難事,更何況是身居高位,已經擁有一切的張居正

    所以,張居正固然不怎麼清廉(生活奢侈),品行貌似也不端正(據說和萬曆老媽有一腿),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知行合一——張居正是那個時代陽明心學最優秀的踐行者,沒有之一

    作為同時代的名臣,張居正和海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海瑞放在任何一個地方為官,都可以做到吏治的廉明和風紀的整頓,只是他並不能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至於中央更是行不通

    張居正則不然,他深知政治改革和國家發展最需要的是什麼,而他也能對現狀進行合理的分析並最終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同為改革家的王安石就缺少這種能力,所以王安石變法是失敗的、無效的

    張居正則是商鞅一樣的優秀改革家,因為他成功了——延續明朝國祚五十年

    所以,張居正不用海瑞,是因為海瑞的格局和大局觀並不能夠幫助到他,而是適得其反

    有句評價說的好,“張居正之後,再無名相”

    我想,這就是張居正,一個足以光耀史冊的名臣,一個無私且無畏的人!

  • 4 # 漫威百科全書

    官員有兩種,張太嶽屬於有用的tan官,海剛峰屬於沒用的清官,可以對比和珅和紀曉嵐。

    古代的官員大致可以分為這幾個檔次

    第一等是可以開天闢地,改天換日的

    如秦代的李斯,漢代的蕭何,宋代的趙普,明代的劉伯溫,這幾個無一例外都是大tan官

    第二等是可以中興一個朝代,延續國祚的

    如唐代的郭子儀,明代的張居正,于謙,清代的曾國藩,李鴻章

    第三等是可以作為修補匠,使朝局安穩的

    如唐代的房玄齡,魏徵,宋代的寇準,清代的張廷玉,劉統勳

    第四等是可以做封疆大吏,保一地一時的

    第五等是地方長官,可保一府一縣

    剩下的就是不入流的蓄吏

    以個人拙見,海剛峰屬於第五等官員,他曾經在清河縣任縣令,確實把一縣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萬民擁戴,被稱為海青天。海瑞也做過封疆大吏,當做應天巡撫,可惜他巡撫期間富人大量出逃,朝廷賦稅也大量減少,就連名相徐階也被為難過,明顯做不好這個官。

    從慾望的角度看,海瑞對俗不可耐的金銀珠寶是沒有需求的,對名望也是沒有需求的,嘉靖說海瑞無父無君,冒死進諫以邀直名其實也有點冤枉他,他就是直,人如其名,剛峰耳,但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做官的,官場需要的是上下一心,和光同塵,海瑞的出現無疑有點不合時宜。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古代有作為的官員都是大tan官,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錢財來保證地位,只有保住官位才能實現抱負。

    總得來說,海瑞是一個酷吏,他嫌富愛貧,不能持正,是一個很左的人,所以他是一把刀,可以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張居正不需要刀,他需要的是膠。

    莊子在《逍遙遊》中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海瑞就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的人。

  • 5 # 挑戰英語打卡1000天

    這和張居正的用人觀念有關,張居正用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做事的人,更要用不偏激,極端的人”,而海瑞就是這麼極端的一個人。

    張居正、海瑞這兩個明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官員,其實他們還是有一定交集的,海瑞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雖然官位比較低,但是他看中了大明王朝的主要毛病在於皇帝,於是,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認為自己不能在退縮,他採用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手段,直接上書嘉靖皇帝,他還買好了棺材,上了那道聞名天下的《治安疏》,結果可以而知,他被嘉靖下了大獄。在當時內閣首輔徐階和張居正的幫助下,海瑞被放了出來。

    其實海瑞還是被高拱和張居正重用過的,隆慶三年,海瑞就任應天巡撫,要知道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膽子,這裡的稅收對於朝廷來說很重要,但是海瑞作為應天巡撫,他的做事風格很獨特,也很極端。主要表現如下:

    一:海瑞關注的都是小事,比如節約辦公室用紙,喜歡查手下有沒有拿回扣,弄的手下人人自危;

    二:海瑞做為父母官,關注的不是帶領轄區內的人共同富裕起來,而是經常在田頭幫百姓打官司,他打的官司從來就是窮人贏,富人輸;

    三:按照朝廷規制,他們這這一級別的官員可以乘八臺大轎去上班,但是海瑞不,他騎個小毛驢去上班,那比他級別低的那些人,恐怕連毛驢都不能騎了吧。

    海瑞這樣做就造成了兩個嚴重後果,一是他轄區內的富人紛紛逃離,導致這裡的稅收不上來;二是他的同僚都不願意和他一起工作,要求辭職。而海瑞看到這樣的情況,主動要求辭職,高拱就準了他的辭呈。

    就這樣到了萬曆元年,張居正開始了他的萬曆大改革,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而且下面推薦最多要用的人就是海瑞。但是,此時,張居正有了自己的考慮,他始終認為海瑞不能用,於是,張居正提筆給海瑞寫了這樣的一封信“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大意就是說,海瑞你老兄,做事太極端,別人都怕。

    就這樣,張居正棄用了海瑞,海瑞還罵了一句“舉朝上下,皆婦人也”,就是說全國上下都是婦人,可見海瑞還是很偏激的。

    說到底,張居正不用海瑞,還是出於改革大業著想,我要的是能做事,可以團結的人,但是在張居正心中,海瑞不是這樣的人,事實上,海瑞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官,他是一個清官,但不是一個循吏。這應該就是張居正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用海瑞的原因吧。

  • 6 # 西堤讀文史

    張居正在萬曆朝做了大明朝的首輔,此時小皇帝萬曆尚屬幼齡,因此,一切的內事他要跟李太后和馮大伴馮保商議,一切的外事自然大部分皆決於己,所以在為朝廷用人上,他有很大的決定權。

    張居正在為朝廷選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時候,有一個標準,就是“能辦國家事,有禮於君者”。

    什麼是能辦國家事呢,很好理解,就是能臣幹吏,對國家的發展有用處的官員。海瑞符合嗎?

    要說海瑞,他還是有些才幹的,但是卻沒有什麼大的政績。看《明史》裡,海瑞也只是做過一個縣令的時候能幹些實務的事,後來就進了京城,做了部院裡的主事,再後來進了都察院,這些顯示不出太大的政績。有時候想有點政績,還得去地方上。

    後來他外放應天巡撫,視察江南十府一州時,就幹出了點政績,疏通了吳淞江、白茆河河道。

    除此而外,海瑞在張居正眼裡,實在算不上一個幹吏,張居正棄之不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什麼是有禮於君者呢,很好理解,就是對皇帝有禮有節,不蠱惑皇帝,不頂撞皇帝。

    這一點就讓海瑞失去了張居正的好感。因為海瑞在嘉靖朝,曾經上萬言書頂撞過嘉靖帝。嘉靖帝那時候都當了四十幾年皇帝了,經歷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他勉強應付過去了。

    可是呢,萬曆皇帝還小,還沒有親政,很多事他還不懂,他面對百官,更沒有周旋的經驗,如果這時候海瑞冒出來,再大言惶惶一番,這對朝局的穩定,會有很大的影響。畢竟萬曆小皇帝連諭旨都還是由張居正代為書寫呢。

    海瑞在應天巡撫的任內,就曾被參劾過“魚肉搢紳,估名亂政”,而後被解除應天巡撫的任職。這樣的人,張居正是不太會用的。況且,海瑞得罪過徐階,有這層關節,張居正也不好意思重用海瑞了。

    張居正對言官沒有好感,他要改革,言官們正是攔路虎。

    後期的海瑞,主要是以言官的身份享譽朝野,但是,張居正對於言官殊無好感,他曾經說過,“芝蘭當路,不得不鋤”,這裡就是說的言官。因此他當政時,罷免了好幾個上躥下跳的言官。

    因為他覺得言官只會空言,卻沒有治國的真才實幹。嘉靖朝後期和隆慶朝的內閣亂鬥,有很多就是言官挑起的,甚至於隆慶朝的內閣亂鬥,言官成了高拱、趙貞吉等人的馬前卒。搞得朝廷一團糟。張居正是親歷者,他對言官的能力和水平是瞭解的。

    張居正要變法,要改革,就會碰到阻撓。首先一層阻撓就是朝廷裡那些言官們。言官們不理解他也就罷了,還要跟他鬧事。甚至於南方還流傳過一封有人假託海瑞寫得《劾張居正疏》。可見京城的言官們把海瑞當做自己的同類。指望海瑞像當年攻擊世宗一樣,攻擊張居正。

    張居正面對這種局面,怎麼可能重用海瑞呢。自己的變法還搞不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地產未來幾年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