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帥鋒大夫
-
2 # 白老師談健康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先天不足,腎虛氣化失司,三焦氣機不利,水液集註,而成水疝;後天失調,脾運失健,水溼下注,發為偏墜;肝氣失疏,氣機不暢,復受寒溼,水溼內結,留聚陰囊;睪丸外傷、絲蟲感染致血瘀絡阻,水液不行。
發病機制及病理
成人的鞘膜積液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鞘膜積液多為睪丸及附睪疾病的併發症,如急性炎症、外傷等,也可繼發於全身性疾病,如傷寒、腮腺炎、心腎功能不全等。慢性鞘膜積液多繼發於慢性附睪、睪丸或精索的病變,如特異性炎症、絲蟲病、結核或腫瘤,特別是睪丸的胚胎性腫瘤等,也可由急性鞘膜積液遷延而來。
鞘膜積液量少則10ml以下,多可達300ml以上。如積液量較多、病程長,鞘膜可發生增生樣病變,鞘膜增厚伸縮範圍變小。過多的積液壓迫睪丸,影響血液迴圈,並伴有間質水腫及曲細精管的變化,最終將導致睪丸萎縮。
睪丸鞘膜積液病位在腎、肝、脾;病機為腎虛氣化失司、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水溼積聚,留滯陰囊而成。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1)發病緩慢,多為單側性,陰囊內腫塊逐漸增大,大小不一,亦不疼痛,較大時有下墜感,過大時可影響行動、排尿及性生活。
(2)陰囊內腫物多呈卵圓形,表面光滑,有波動感,與陰囊面板不粘連,睪丸、附睪不易摸到。
(3)交通性鞘膜積液於平臥時,按壓腫塊可逐漸縮小,乃至完全消失,但站立後又復出現。嬰兒鞘膜積液多呈梨形,在腹股溝處逐漸變細,精索鞘膜積液常於精索上捫及囊樣腫塊,牽拉睪丸或精索,腫塊隨之下移。
(4)繼發性鞘膜積液,常有損傷、慢性感染、絲蟲病史,並有原發病症狀;若急性出現者,在原發病治癒後,鞘膜積液隨之消失。
(5)陰囊部腫塊透光試驗陽性,穿刺可抽出液體。
2.鑑別診斷
(1)腹股溝斜疝:疝上端進入腹股溝環,可回納,有咳嗽衝擊感,無波動,可觸及睪丸,區域性叩診呈鼓音,可聽到腸鳴音。透光試驗陰性。
(2)精液囊腫:應與精索鞘膜積液鑑別。精液囊腫常位於睪丸的後上方,與附睪頭貼近,穿刺時液體呈乳白色,內含精子。
(3)陰囊血腫:一般多有明確外傷史,不能透光,在做診斷性穿刺時積液呈明顯血性。
(4)陰囊水腫:陰囊腫大,狀若水晶,找出病因,處理得當,短期內消失。
(5)睪丸腫瘤:形狀可似鞘膜積液,睪丸增大,質地堅實,無囊性感。透光試驗陰性。
辨證施治
1.寒滯肝脈證
證候:起病緩慢,積液多為單側或為雙側,呈梨形,陰囊逐漸增大,下墜而行動不便,嚴重時陰莖可隱縮,影響排尿,少腹墜脹冷痛,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弦。
分析:足厥陰肝脈繞陰器,抵少腹,寒溼之邪侵入厥陰,陽氣被遏,氣滯寒凝,水溼內結於陰囊,故積液為單側或雙側性,呈梨形,陰囊逐漸增大。寒為陰邪,其性收引,筋脈拘急,故少腹睪丸墜脹冷痛,嚴重時陰莖可隱縮。膀胱氣化不利,故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皆為寒滯肝脈之徵象。
基本治法:行氣疏肝,散寒化溼。
方藥運用:天台烏藥散加減。方中烏藥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薑行氣散結,祛寒化溼;檳榔直達下焦,行氣化滯而破堅。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散寒化溼之效。
2.脾腎陽虛證
證候:陰囊腫大,經久不消,墜脹而冷,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脈沉遲。
分析:脾腎陽虛,運化無力,氣化失司,水溼內停,結於陰囊,故陰囊腫大,經久不消。陽虛寒邪內生,筋脈拘急,故墜脹而冷。脾腎陽虛,命門火衰,溫煦失職,故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脈沉遲,皆為脾腎陽虛之徵象。
基本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散結。
方藥運用:濟生腎氣丸加減。方中桂附八味丸溫補腎陽;車前子利溼;牛膝補肝腎,強腰膝。加薏苡仁、荔枝核利水散結。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利水之功。
3.溼熱下注證
證候:起病突然,陰囊腫大,甚至連及陰莖,狀如水晶,或見陰囊面板潮溼而熱,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溼熱內蘊,循肝脈下注,水熱互結,浸淫陰囊,故陰囊突然腫大,甚至連及陰莖,狀如水晶,或見陰囊面板潮溼而熱。溼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故小便黃赤。熱邪偏重,耗津灼液,故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皆為溼熱下注之徵象。
基本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減。方中龍膽草、山梔、黃芩清熱利溼;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下焦,導熱從小便而出;生地、當歸涼血養血;柴胡疏肝理氣,引藥歸經;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下焦溼熱之功。
4.瘀血阻絡證
證候:陰囊逐漸腫大,刺痛,痛引少腹,小便清長,畏寒,舌質暗紅,脈細澀。
分析:外傷皮肉筋脈,或絲蟲感染,血行不暢,瘀阻脈絡,經絡不通,水液不行,留於陰囊,故陰囊逐漸腫大、刺痛、痛引少腹。氣滯血瘀,溫煦失職,膀胱氣化不利,故畏寒、小便清長。舌質暗紅,脈細澀為瘀血阻絡之象。
基本治法:散寒化瘀,利水通絡。
方藥運用:少腹逐瘀東加減。方中川芎、當歸、赤芍、五靈脂、蒲黃、延胡索活血化瘀;小茴香、乾薑、官桂溫通下焦,散寒止痛;茯苓、車前子利水;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散寒化瘀、利水通絡之功。
其他治療
1.五倍子、枯礬各9g,水煎30分鐘,待溫度適宜時將陰囊浸入藥液內浸泡半小時,每日1次,連用3~7次。
2.荔枝核20枚,加水煮沸,並加醋數滴,將陰囊浸於藥液內熱浴,每日2次。
3.肉桂海浮散,陳酒、白蜜調成糊狀,用時煮溫,以紗布包裹,熱敷區域性,日2次,每次2小時以上,每料用1周。
4.成人積液量較多,用藥無效者,可行鞘膜翻轉術。
轉歸及預後
本病大多經過內治、外治相結合能取得良好療效,少數患者可以導致不育。
預防與調護
1.注意節制性生活,避免負重行走。
2.禁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鞘膜積液量多者應使用陰囊託,以利於積液的吸收。
4.應積極治療睪丸炎、附睪炎和陰部外傷瘀腫等原發疾病。
臨證經驗
1.本病是否需要手術依病情而定。嬰兒鞘膜積液1~2年內多能吸收,不必急於處理。對體積較小,進展緩慢,沒有症狀的成人鞘膜積液,手術意義不大,可予以觀察,或給予中醫藥治療。對巨大鞘膜積液,可予手術治療,以解決妨礙性交和勞動等問題;穿刺和向鞘膜內注射凝固劑等法是徒勞的,不足取。中西藥物治療,對輕度和急性鞘膜積液有一定療效。
2.若起病緩慢,陰囊逐漸增大,皮色正常,身無寒熱者,中醫稱為“[[!NFAA5]]疝”,由寒溼所致,治宜辛香流氣,用《證治準繩》“三層茴香丸”治之。一層為大茴香、川楝子、沙參、木香、食鹽;二層為一層加蓽茇、檳榔;三層為二層加茯苓、附子。若舌苔白膩稍厚,可投陳修園“七疝統治方”,以二陳湯為主,加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小茴香、木通、川楝子等,緩緩圖治,可望吸收。
驗案舉例
案一 一男子半月來右側陰囊腫大,光亮如水晶狀。在某醫院診斷為“右側鞘膜積液”,治之罔效。中醫辨證為溼熱下注,而成水疝。仿陳修園七疝統治方以利溼消腫。
處方:白朮6g,澤瀉6g,豬苓、茯苓各10g,陳皮5g,半夏6g,萆薢10g,薏苡仁15g,車前子10g。
藥服3劑,陰囊腫大已消三分之一;再服5劑,竟得全消。
按:本例辨證準確,效如桴鼓。用藥味少量小,輕清靈動,體現了孟河醫派的用藥特點。此法看似簡單,卻為多年積累而成。因此,臨床切不可以為此病無非清利健脾化痰等法所能治,盲目託沓大意。同為鞘膜積液有多方面因素導致,如非特異性感染、特異性感染、腫瘤、肝硬化、腎病等等,需一一給予排除,然後針對中醫藥所能治之證有所施為。
案二 解某,48歲。左側睪丸腫痛1月餘,全身無寒熱,在某醫院查血絲蟲3次,均陰性。擬診為“左側睪丸鞘膜積液、左側精索附睪炎”。8年前曾有類似發作。刻診左側陰囊明顯腫大,皮色不變,透光試驗(+),附睪頭部觸痛明顯,精索粗大,苔根薄微膩,質紅,脈細弦。
處方:劉寄奴30g,炒甲片6g,忍冬藤15g,萆薢15g,橘核10g,荔枝核12g,小茴香4.5g,赤芍苓各10g,薏苡仁30g,蒼朮10g,焦楂曲各10g。
每日1劑,服用5劑後陰囊及精索之腫痛已有好轉,附睪頭部觸痛緩解。上藥共服1月,諸症悉平。
按:本例囊腫睪痛,血滯溼阻明顯。方中萆薢分清滲濁,除溼消腫;劉寄奴、穿山甲、銀花藤、赤芍藥破血行瘀,清熱透達,利溼消腫;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入睪理氣,氣行血行,溼隨氣行;復入赤苓、薏苡仁、蒼朮、焦楂曲既能化溼消積,又能和中助運,以防攻破有餘,克伐脾胃。
現代研究進展
1.廖志香以補脾活血利水法治療睪丸鞘膜積液
根據張子和提出的“疝本肝經,宜通勿塞”的觀點,結合前人“血不行則病水”的說法,認為此證之積液與寒溼之邪導致區域性血行不暢有密切關係,欲治其水當活其血,故立活血利水之法。結合疏肝理氣、溫經散寒方法,自擬治療睪丸鞘膜積液方:黨參20~30g,黃芪20~30g,白朮8~15g,桃仁3~10g,澤蘭8~20g,香附4~9g,青皮3~6g,吳茱萸4~12g,小茴香6~12g,橘核4~12g,荔枝核6~10g,澤漆6~12g,車前20~30g,甘草3~6g。每日1劑,水煎3次去渣兌勻,每日分3次服,7日為1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禁食寒冷食物。30例中治癒19例(63.3%),好轉9例(30%),無效2例(6.7%),總有效率為93.3%。
2.範崇招用黃芪水疝湯治療睪丸鞘膜積液
黃芪水疝湯組成:黃芪30g,茯苓15g,防己、澤瀉、白朮、雞內金、橘核、荔枝核、陳皮各10g,丹參6g,砂仁(後下)5g,隨症加味。用法:每日1劑,煎2次,兩煎藥液混合分3次半空腹服。連服15天為1療程。一般服藥5~8劑時陰囊墜脹明顯減輕,積液減少。1個療程治癒66例,餘6例積液未完全消散者再治1個療程均獲痊癒。追蹤1年以上無1例復發。
3.金保方以公英葫蘆茶治療睪丸鞘膜積液
公英葫蘆茶加減(蒲公英、陳葫蘆、萹蓄、瞿麥、車前子、馬鞭草、澤蘭、澤瀉、莪術、貓爪草等)治療睪丸鞘膜積液,特別是睪丸或附睪穿刺後導致的鞘膜積液,每獲良效。
小結
睪丸鞘膜積液是睪丸鞘膜腔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囊腫的疾病,分為急性、慢性。急性鞘膜積液多為睪丸及附睪疾病的併發症,慢性鞘膜積液多繼發於慢性附睪、睪丸或精索的病變。中醫學認為由腎虛氣化失司、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水溼積聚,留滯陰囊而成。治療應以溫補脾腎、疏肝理氣、散寒化溼、化瘀利水為主,並隨其見證,辨證施治。同時配合外治法,或坐浴,或外敷,促使積液消退。久治不愈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回覆列表
1、鞘膜積液無論是睪丸性,還是精索性的鞘膜積液,如果量不大可以暫時不需要處理,一般對於身體沒有什麼影響。但是要觀察積液是變化趨勢,是否有增大趨勢,這樣的積液多數變化不大,如果增長比較快則需要及時治療。
2、精索鞘膜積液和睪丸鞘膜積液只是位置不一樣,患病原理一樣,對於有鞘膜積液的小孩,還要觀察哭鬧用力時是否增加,因為部分鞘膜積液為交通性鞘膜積液,和腹腔相通,積液會增加比較快,如果相通的通路比較大可伴有發生疝氣的可能。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則建議及時治療。
3、鞘膜積液對於人體的影響很多時候並不明顯,如果過大,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生活,部分患者會導致睪丸內鞘膜層病變,同時不利於陰囊散熱而不利於睪丸發育。一般比較少量的積液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4、對於是否一定手術治療,一般最好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手術畢竟有創傷,如果不是很大可以先觀察,不一定急於手術。但是如果是交通性的或者有合併症或者增加比較快,則建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