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79751449059
-
2 # 蒙D57777
天子坐姿:正襟危坐。
——端坐明堂,坐北而朝南,惜字如金,不辨面容。
何謂正襟危坐?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這樣的姿勢不是幾秒鐘的擺設,而是真正的“坐功”。古人說君子獨善其身,古代官員是正顏厲色的坐,而皇帝是不假顏色的坐,意思就是喜怒不形於色,不怒自威。
先秦皇帝是跪坐,椅始源於魏晉和隋朝,初名為胡床或馬紮,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現交椅,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成語正襟危坐也是源於歷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胡床、馬紮、布墩等最說舒適便利,但皇帝只會在私底下用,不會在正規場合坐的,畢竟那是胡人的東西,這樣做的接見大臣,是極不莊重甚至帶有侮辱性質的,在中國古代這個禮儀之邦,是十分嚴重的錯誤,放在春秋時代大臣大概甚至會以此類事件弒君了。
皇帝 生活
古代宮廷中有許多妃嬪等待著皇帝去寵幸,多得連皇帝也記不清,所以不在性問題上加強管理是不行的。這種管理,到了明代達到了一個相當嚴密與制度化的程度。有五類人負責管理皇帝的性生活。
管理者之一:太監
明朝管理皇帝臥房事務的機構稱為敬事房,最高的負責人稱為敬事房太監,其任務是安排、記載皇帝和后妃的性生活。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時,敬事房太監必須詳細記錄年、月、日,以作為受孕的證據。
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寵愛的妃子都各有一張綠牌,即末端染綠的名牌。在皇帝吃晚飯時,敬事房太監會把十幾張或幾十張名牌置於大銀盤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畢,他就跪在皇帝面前聽候指示,如果皇帝無意找哪個妃子過夜,說一句“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個妃子過性生活,就把這個妃子的名牌翻轉過來,放回銀盤。敬事房太監退下後,把名牌交給別的太監,他則通知這個被選中的妃子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
皇帝就寢的時間到了,敬事房太監就脫去妃子全身衣服,用羽毛製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體,揹她入皇帝的寢宮。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採取的安全措施。然後,敬事房太監和另幾個太監就守候在皇帝寢宮外面,等候皇帝的性生活結束,如果規定的時間到了,太監就會高呼“時間到了”,皇帝如果沒有回聲,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覆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揹回去。同時,敬事房太監要記錄年、月、日、以作為日後受孕的證據。生孩子與否,對妃子日後身份的高低有很大影響。
由此看來,敬事房太監在這個問題上權力很大。雖然從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決定於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準備工作、運送妃子、掌握時間、檔案記錄等具體環節上都可以鑽空子,做手腳,妃子們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監就可能倒大黴,所以她們對敬事房太監都很巴結,常給太監們一些好處。
此外,在後宮中,皇后具有發言的權利,皇帝不能隨心所欲地去妃子的住處,須事先有皇后的檔案通知那妃子,檔案上還要蓋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如果沒有這個檔案,皇帝即使到了妃子門外,也不能進入妃子的房間。在後宮中,衣 食
衣飾享受最高等級,在不同場合穿不同的衣服。重大典禮活動穿袞服,平時上朝理政穿朝服,喜慶節日穿吉服,平時起居穿常服(亦稱便服),外出巡幸穿行服。穿不同服裝時戴不同的冠,如朝冠、吉冠、便帽等。不同季節更換不同質地的衣服,如冬季穿皮棉,夏季穿紗綢,春秋兩季為袷服。服飾色彩上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帝的朝服、吉服“色用明黃”,並繡以歷代皇帝所專用的金龍紋飾、十二章紋飾和海水、流雲等象徵江山萬代的吉祥圖案。皇帝的行服、便服多選用藍紫、醬、駝、薑黃等隨意顏色,或織團龍、或織福壽,處處體現服飾的高貴與豪華。清代皇帝的服裝由江南三織造——蘇州、杭州、江寧 (南京)負責定織與刺繡,每年按季運至清宮。清宮內又設衣服庫和尚衣監,收貯皇帝的四季服裝,皇帝平時穿戴的冠、予包、帶、履均放在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意(只口端正嚴肅)。皇帝穿戴情況,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穿戴檔》中有翔實的記載。如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廠子時一刻,在宮內行迎新禮,穿戴是“黑狐皮朝冠,穿黃紆綢繡絨靠三色黑狐賺龍袍,外套黃緞繡五彩貂皮邊袷朝服,貂皮朝端罩,松石圓朝帶,左邊拴帶穗小荷包一個,右邊拴東珠雲紋大荷包。白布棉襪,魚白春綢厚棉套褲,藍緞羊皮黑皂靴”;寅初三刻,到弘德殿進煮餑餑,“換去貂皮端罩”;辰初二刻,率阿哥王公大臣等到慈寧宮皇太后處行禮時,又“換下袷朝服,更換大毛燻貂緞白珠頂冠,黃緙絲滿地風雲黑狐賺龍袍芝蔴花端罩,金累絲松石大鞋帶,(上拴)帶穗小荷包一個(內裝八寶兩件),大荷包兩個。腳穿青緞羊皮皂靴”。僅僅一個上午就更衣3次,可見服飾對於皇帝來說,不僅在於防暑禦寒,更是為了顯示出地位的神聖和皇權的威嚴。皇帝吃的飯食叫“御膳”,吃飯稱“傳膳”或“進膳”。清代皇帝每日兩次正餐,早膳在辰時(7—9點,晚膳在未時 (1—3點),外加兩次點心或酒膳。皇帝吃飯無固定地點,大多在寢宮或辦事地點“傳膳”。傳膳時,御膳房太監各負其責:“背桌子”太監將3張方膳桌拼在一起,鋪上帶有金線的桌單,其他太監手捧紅色漆盒魚貫而入,將各種菜餚、饅頭、花捲、餑餑、米飯、糕點及羹湯等迅速端上桌。待皇帝落座後,侍膳太監先檢視每道菜、湯中的試毒牌變不變顏色,再嘗一嘗,發現沒問題,皇帝才拿起筷子進膳。皇帝用膳大多一個人單獨進行,沒有特別旨意,任何人不能與皇帝同桌進膳。經常侍皇太后用膳,體現了對其母后的孝道與尊重。皇后對皇帝和妃子的來往擁有否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