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7137581681

      宋詩的哲理詩較之唐詩則有高明之處:著重捕捉心與物相遇時剎那間的感受,並立即昇華為一種哲理思考。推薦以下幾首

      《題西林壁》-蘇軾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是理趣詩的著名範例,而唐詩中少有這種詩。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哲理,逸趣橫生,精警簡括。前兩句從廬山移步換形,寫出廬山變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奪,種種姿態,不可辨認。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在觀望中受到啟發,巧妙地說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成為啟迪後人的哲理名句。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萬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此詩亦是理趣詩,突出特點是:全詩用形象思維和比興手法,寫讀書的樂趣和重要。讀書本是很理性的事,在這裡卻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畝方塘"比作一本書,因書為長方形,故有"半畝"之說。把書開啟,就好像開啟一面鏡子,既雅趣又新穎。二句借用"天光"、"雲影"這些為人們所喜愛、欣賞的自然美景,喻寫書中豐富的內容,情趣更濃。三句一個"問"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緣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識來源於實踐,來源於生活。

      《雪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被詩論界譽為宋人哲理詩的壓卷之作,"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畢淑敏經典散文片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