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老驥304

    接對子,也即接對聯,雅俗共賞,為很多人所喜歡。既可以明心見性,陶冶情操,也可以增長見識,鍛鍊才智,是大眾一種很健康的愛好。個人平時也喜歡接對、創對,但多是當作一個輕鬆身心的娛樂,算是小孩子過家家。

    而在接對的過程中,個人最害怕的就是接古對,不知大家有沒有這個體會?因為,古對一直以來幾乎已經被前人接了遍,其中不乏經典,你很難再創出新意。所以,個人平時是絕少去碰這種古代的,自知而已。但,今次是第一次被悟空小秘書邀請接對,沉思良久,還是決定放開"玩"一下;既是"玩",就沒必要太在意好壞,就當是老師佈置的一道作業,自己用心完成就好。

    上聯:雅言不外詩書禮,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了很多內容。其中"雅言"是指古代周王朝時的官方語言,以陝西語調為主,就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而"詩"即《詩經》、"書"即《尚書》、"禮"即《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的三經。所以,我們在接對的時候,不僅僅要考慮到對仗工整,更要明瞭上聯的意思,要不接出的對子就會牛頭不對馬嘴。當然,純粹的玩玩,儘可以腦洞大開,以資娛樂。下面,個人試著接出了兩聯,一聯儘量以吻合上聯為主,一聯對比增強了一點時代感。請方家同好笑納,不足之處還望不吝批評指正。

    上聯: 雅言不外詩書禮

    下聯: 明訓亦有孝悌田

    上聯: 雅言不外詩書禮

    下聯: 風尚當以德智體

  • 2 # 浮雲任去留

    雅言不外詩書禮;

    正書惟存歐顏柳。

    上聯中的雅言,古稱"共同語",原指夏言(夏朝語言),以洛陽為中心的洛語,也稱正言,即中原官話,與方言相對。儒家經典《論語》中的《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指雅言以詩、書、禮的形式表達。所以上聯即有"雅言不外詩書禮"。

    下聯的正書,也指楷書。中國文字表現形式書法藝術經過長期發展,到了唐代達到頂峰時期,書法由篆書經草書、行書、隸書、魏碑等形式終於演化到楷書,中國文字才完整地定形。楷,就是模,規範的含義,所以楷書也稱正書。唐代出現了三大楷書大家,他們是初唐的歐陽詢、中唐的顏真卿、中晚唐的柳公權,人們分別稱他們的書法為歐體、顏體和柳體。

  • 3 # 管理之道

    雅言不外詩書禮。這又是一個難對的好聯。

    雅言,很多人當作“高雅的語言”來解。其實不然,根據《辭海》解釋,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按現在的話來說,雅言,就是官方的語言,也就是普通話。

    詩書禮,指中國先秦時期的三個典籍,也都是儒家的六經之一。

    詩指《詩經》,成書於東周朝,記錄了從西周初到春秋時期的當時人民各種的生活場景,所以可以說,《詩》的語言就是周朝的“雅言”,也即是周朝的普通話。

    書,指《尚書》,相傳為孔子所著。它是一本皇家文集,儲存了中國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本歷史典籍。因此,《尚書》的語言也應該是當時的官方語言。

    禮,指《周禮》,相傳是周公旦所作,可據考證,實際成書於戰國時期,乃是託名之作。《周禮》記錄了先秦時間的禮法制度,包括了經濟、文化、風俗、政治等,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部文化史書。所以,《周禮》的語言,也應是當時的官方語言。

    綜上所述,雅言不外詩書禮,這話的意思就是,官方語言都來源於《詩經》《尚書》《周禮》這三個典籍,不會超出它們的範圍。換個方式說,這話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你精通《詩經》《尚書》《周禮》的話,那也就掌握了中國的普通話了。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了,但也未嘗不可。

    上聯的意思弄明白了,可是下聯怎麼對呢?有些難。

    上文說了,“雅言”是普通話,那麼與其相對的就是方言,也叫“土話”。土話的表現形式又有多種,其中有白話、俚語、俗語等稱謂,三者都是方言,但又有所區別。白話,是起源唐宋時期的口頭話。根據胡適《論小說及白話韻文》所交付,白話與文言相對,具有方言的特點。在現在廣東的方言也仍然稱為白話。俚語,指鄉里之言,也就是鄉下人家說的話,也是方言。俗語,也是老百姓的語言,來源於下層人民的生活,也是方言土語。

    不外,不外乎,它與“無非”的語義相同。

    所以,下聯可對以“土話無非俚俗白”。

    請方家雅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邁卡威、戈登、奈特、格林、恩尼斯,你覺得火箭替補能戰勝勇士替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