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不僅僅是劉宋,同時期的魏國、吳國、晉朝、五胡十六國、宋、齊、梁、北周、北齊、唐,哪個朝代、國家都是如此,皇室傾軋、兄弟父子相殘。

    比如北齊,比如後趙、比如前趙,基本上皇室被殺的差不多了。

    如果只是某一個國家、王朝出現這種情況,那可能就是某個帝王的問題,但是,如果某個時期內,所有王朝國家都出現這種現象,那就不是帝王個人問題能解釋得通的了。

    漢末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都可以放在同一個時期內,屬於貴族政治時代,皇帝的家族是最大的貴族,其他臣子都是大大小小的貴族。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皇帝屬於大股東,臣子都是小股東,而不是打工仔。

    這樣,如果皇帝不加強自己的權力,很容易就被小股東架空了,甚至廢了、殺了,然後改朝換代,比如曹魏,沒有加強宗室權力,皇權衰弱。

    所以,當時很多帝王的選擇,就是分封諸侯王,加強自己兄弟子侄的權力,讓他們重兵鎮守地方、朝廷擔任要職,這樣來拱衛皇權,對貴族形成優勢。

    但是,分封諸侯王后,諸侯都擁有軍隊、地盤、人口、賦稅,就相當於獨立王國了,就有了抗衡中央的實力。

    臣子忠不忠誠,不是靠人品,而是雙方的實力博弈,諸侯王也一樣,勢力大了,就挑戰皇權。

    分封之後,皇帝跟諸侯王就成了競爭關係,皇帝擔心諸侯王造反,諸侯擔心皇帝削番,矛盾自然無法調和。

    分封諸侯王弊端重重,不分封呢?弊端更多了,自己的親人不可信,外人就可信了?

    皇室傾軋多是分封之後的必然結果,因為如果不分封,皇子都只是貴族,沒有權力,自然也形成不了威脅了。

  • 2 # 地史館

    在中國歷史上,皇室宗族為爭奪權力互相殘殺並不少見,其中以南北朝為盛,南北朝中又以劉裕建立的南宋最為慘烈,無出其右。關於劉宋宗室互相屠殺之烈,《廿二史札記》中記載:“宋武九子,四十餘孫,六七十曾孫,死於非命者,十之八九,且無一有後於世者”;又見《補宋書宗室世系表》:“弒父者一,弒君者四,骨肉相殘者百有三”。

    在這場大屠殺中,手段極其殘忍,閤家男女,不論老少,不計多寡,不顧父祖兄弟,凡為異己,係數誅殺。文帝太子劉劭,弒父殺兄20人,後被武陵王劉駿所捕,劉劭四子在眼前被殺依然無動於衷,直言“此有何哉”;前廢帝劉子業更是史上少有的殘暴之君,殘殺叔父江夏王劉義恭,將劉義恭大卸八塊,撕裂腸胃,更將眼球挖出,浸泡在蜜糖中,稱之為“鬼目粽”,殘忍至極。

    在權力鬥爭中,不乏有骨肉相殘的情況發生,例如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但如劉宋這般規模之大,時間之久,手段之殘忍宗族屠殺亙古少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宗室參政,為諸王爭權提供資本

    永嘉之亂後,司馬睿攜晉室衣冠南渡,建立東晉。但東晉作為從中原流亡江南的政權,為取得南方高門士族的支援,極盡籠絡之事,與士族分享東晉的權威和權力,形成了王“王與馬公天下”的局面。東晉末年,士族與皇族,士族與士族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孫恩之亂和桓玄之亂後,北府軍出生的劉裕於東晉亂局中建立劉宋政權。

    在東晉亂世中建立基業的宋武帝劉裕,深刻認識到東晉主弱臣強的弊端,決意壓制士族門閥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威,為此,劉裕引宗室全面參與中央和地方的軍政事務,宗室參政也成為了劉宋一朝的基本國策。

    在這一國策之下,就藩的宗室親王勢力不斷膨脹。宗室出任的各主要州郡,以各種職務都統一州或數州,軍事民政一手抓,構成了一個個藩鎮。宋孝武帝八年《州郡志》統計全華人口517萬,又宗室出鎮控制的人口就有390萬,宗王們在依託各自藩鎮的人力物力,領兵置佐,建設私軍,例如文帝太子劉劭“東宮實甲萬人”;南郡王劉義宣“舉兵反,有荊江兗豫四洲之力,勢震天下”;巴陵王劉休若“廣招弓馬健兒”;海陵王劉休範“招引勇士,善治器械”。一旦中央出現危機,出鎮地方的宗室便趁勢起兵,互相攻伐,爭權奪勢。

    除了宗王之外,地方勢力在劉宋內亂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士族門閥勢在劉宋之後雖然被壓制,但其政治能量和社會影響並不會頃刻間煙消雲散,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劉宋政權必須依仗的力量。因此,在安排宗室出任軍鎮的同時,為限制宗室還會在地方上設立一套行政班子,分散牽制宗室的權力。

    但是,受東漢末年以來的長期戰亂影響,以前那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五常理論造就形同虛設,忠君愛國已成了嘴上空談,據統計,魏晉之間的二臣34人,晉宋之間的二臣49人,宋齊之間71人,齊梁之間73人,梁陳之間79人,一朝天子一朝臣,沒多少人真的打算以身殉國。

    △檀道濟,武帝託孤大臣,文帝親政後被殺

    在這樣的背景下,宗室和地方勢力集團原本是互相牽制的雙方,隨著劉宋政局的混輪而勾結在一起,地方勢力集團往往會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裹挾主鎮的宗室起事造反。例如,被兄弟諸王當做無能之輩的海陵王劉休範,受張伯超“縱大事不成,不失入虜中為王”的挑唆,起兵謀反而被賜死;又如晉安王劉子劭,松滋候劉子房,臨海候劉子頊三人僅是11歲的孩童,卻在近臣的裹挾下造反,最終兵敗殞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武人出生的劉宋皇族子嗣眾多卻良莠不齊

    劉宋一朝,皇族子嗣眾多,宋武帝7子,宋文帝19子,宋孝武帝28子,宋明帝11子,再加上旁支,短短五六十年從宋武帝劉裕繁衍而出的皇室將近200人。又由於宗室參政的國策,文帝之子10歲封王,孝武帝之子更是5歲封王,這些年幼又數量眾多的宗王,在劉宋中後期的慘烈內鬥中,或是主動參與,或是受到波及大都殞命。

    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寒門出生,在軍中建立功業,於亂世之中建立政權。相較於東晉宗室,缺乏文化修養和君德觀念,又對士族門閥長期打壓,是的劉宋皇室仁德觀念淡薄,宋文帝劉義隆之後的諸位皇帝,猜忌成性的,殘忍之極的,荒淫無道的比比皆是。

    (1)劉劭弒父與孝武帝殺兄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始和興王劉濬在東宮巫蠱詛咒文帝早死,事發被文帝獲知,文帝起了廢黜太子劉劭的心思。作為父親的文帝顧忌父子情還在猶豫,作兒子的劉劭卻連夜騎兵殺入宮中,將文帝亂刀砍死,弒父稱帝。劉劭弒父,為劉宋內鬥開了個“好頭”,此後,劉宋諸子為爭權奪勢極盡瘋狂能事,劉宋由此進入最黑暗最血腥的時代。

    劉勳弒父登基後,又在朝廷內部大搞清洗活動,本就得位不正的劉勳在朝堂上得不到大臣支援,在地方上個宗王蠢蠢欲動,誓要維護“正統”。劉勳登基不到一個月,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劉駿率所領雍州兵討伐劉勳,兩個月後攻入劉宋都城建康城,劉駿廢殺劉劭及劉濬後,自立為帝,即宋孝武帝。

    劭、浚及劭四子偉之、迪之、彬之、其一未有名;浚三子長文、長仁、長道,並梟首大航,暴屍於市。——《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

    劉駿從起事到登基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除了劉劭想不到,他的叔叔南郡王劉義宣更想不到。劉義宣是文帝劉義隆的弟弟,在文帝時期先後就任徐、兗、江、荊州刺史等要職,是劉宋第二代宗室中最具實權的人物,但文帝被弒這場亂局中,竟然侄子劉駿搶了風頭,劉義宣大為不滿。

    就在劉駿在建康登基為帝后,劉義宣在荊州自行稱帝,攜荊州、江州、豫州、兗州四洲之兵力與劉駿對抗。但劉義宣的反叛集團各存心思,始終不能團結力量,最終被劉駿大敗,劉義宣及其十六個兒子全部誅殺。

    劉義宣叛亂平定後,坐實了皇帝寶座,為抑制宗室力量,劉駿先後賜死南平王劉鑠、武昌王劉渾,進一步惡化了中央和地方宗室的矛盾,致使海陵王劉休茂、竟陵王劉誕先後反叛,劉休茂梟首示眾,劉誕死於亂軍。

    (2)南朝最殘暴變態的皇帝,劉子業

    464年,“終日酣飲,少有醒時”的劉駿在宮中暴斃,皇太子劉子業即位。劉子業生性頑劣,飛揚跋扈,登上皇帝后更是不知收斂,無所不為,成為南朝最殘暴變態的皇帝。

    經過孝武帝的削藩,劉子業登基時宗室的力量已經削弱不少,劉子業便開始肆意欺辱宗室。劉子業將叔父輩的湘東王劉彧,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右,東海王劉偉詔進宮中,剝去諸王封號,改封劉彧為豬王,劉休仁為殺王,劉休右為賊王,劉偉為驢王,並將他們囚禁在豬籠中丟進欄舍,還做一食槽,倒上泔水彩葉,命令他們像豬一般舔食。

    時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並囚之殿內,毆捶凌曳,無復人理。休仁及太宗、山陽王休祐,形體並肥壯,帝乃以竹籠盛而稱之,以太宗尤肥,號為“豬王”,號休仁為“殺王”,休祐為“賊王”。以三王年長,尤所畏憚,故常錄以自近,不離左右。東海王禕凡劣,號為“驢王”......嘗以木槽盛飯,內諸雜食,攪令和合,掘地為坑阱,實之以泥水,裸太宗內坑中,和槽食置前,令太宗以口就槽中食,用之為歡笑。——《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

    除了欺辱他人,劉子業還熱衷亂倫。劉子業看上了自己的姑姑新蔡公主劉英媚,但劉英媚已為人妻,或許是劉子業好這口,將姑姑囚於宮中亂倫。劉英媚之夫寧朔將軍何邁,不堪受辱,密謀反叛,卻因訊息洩露被劉子業誅殺。

    △影視劇《鳳囚凰》中的劉子業

    或許是基因的緣故,劉子業的親姐姐劉楚玉也是個淫樂之人,與劉子業在宮中大行荒淫之事。劉楚玉對劉子業說:“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託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劉子業聽後,立即“置面首左右三十人”供其享樂。

    此外,劉子業還在宮中,命令宮女赤裸身體相互追逐、戲笑,不從者殺;在叔叔建安王劉休仁面前使左右侍臣強迫姦淫劉休仁的生母楊太妃;召集所有妃子、公主排列在自己面前,然後強迫左右侍從侮辱姦淫她們,南平王劉鑠遺孀江氏不從,劉子業便殺了她三個兒子南平王敬猷、廬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淵。

    (3)義嘉之難,孝武帝一脈屠殺殆盡

    465年,飽受劉子業欺辱的劉彧與其他宗室大臣合謀,在宮內的竹園中射殺劉子業,並順勢登基稱帝,即宋明帝。

    △影視劇《鳳囚凰》的中劉彧

    但再劉彧誅殺劉子業之前,江州雍州等地就已經擁戴孝武帝第三子劉子勳,討伐劉子業。劉子業被殺後,劉子勳集團就將矛頭對上了劉彧,並於466年在荊州稱帝,與位於建康的宋明帝劉彧對峙。劉子勳為孝武帝之子,劉彧為文帝之子,由此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兩大派系,互相爭鬥,史稱“義嘉之難”。

    泰始二年八月,晉安王劉子勳被殺,安陸王劉子綏、臨海王劉子頊、邵陵王劉子元賜死;十月,明帝下詔,松滋侯劉子房(十一歲)、永嘉王劉子仁(十歲)、始安王劉子真(十歲)、淮南王劉子孟(八歲)、南平王劉子產、廬陵王劉子輿、東平王劉子嗣(四歲)、劉子悅、劉子趨、劉子期等全部賜死,世祖二十八子此盡矣。

    466年底,劉彧為首的文帝一系勝出,孝武帝一脈全部誅殺,又是一段血親殘殺的昏暗歷史。“義嘉之難”後,劉宋宗室隕落殆盡,曾經三次北伐的劉宋徹底衰敗,為了應付不斷南下的北魏,開始依靠外族力量。劉彧死後,朝政大權漸漸落入蕭道成手中,劉宋就此走向滅亡。

    △宋文帝期間,劉宋借“元嘉之治”曾組織三次北伐,而文帝之後劉宋再也無力北伐

    從文帝劉義隆後,先後繼任的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帝劉彧,無不是殘暴濫殺之徒,有這幾位“大神”的折騰,無論多麼強大的政權,都不能挽回滅亡的命運。

    皇位繼承製度的破壞

    中國古代皇位繼承中,為避免子嗣爭權,往往採用嫡長子繼承製,出現絕嗣等極端情況,才會採用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進行補充。但整個南北朝時期,禮樂制度嚴重崩壞,尤其是劉宋之後,抑制士族,殺戮功臣,重用宗室,致使朝堂內外缺乏牽制和平衡的機制與力量,加上劉宋幾代皇帝的荒淫無道,諸王政治素質良莠不齊,皇位繼承製度也形同虛設,兒子篡父親的位,叔叔篡侄子的位,兄弟篡兄弟的位這樣以往大逆不道的行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已是“稀疏平常”之事,畢竟都是皇家血脈,憑什麼你做得皇帝,我做不得?

    例如武帝劉裕死後,太子劉義符繼位,但輔政大臣以“少帝輕動無德而廢之”,擁立武帝第三子劉義隆為新帝,想想西晉的“痴呆皇帝”司馬衷,再想想後面的劉子業,對劉義符深表“同情”。又如文帝長子劉劭,身為太子卻大行巫盅之事,事情敗露後又悍然弒父,文帝第三子劉駿借勢起兵,殺掉兩位兄長及其子嗣,以“兄終弟及”為由,成功上位。劉駿的成功,向宗室表達了一個訊號,即只要有足夠的力量,皇帝誰都可做。也就有了後來“義嘉之難”的宗室大屠殺。

    479年,蕭道成將劉宋宗室全部殺光,廢宋自立,建立南齊。劉宋作為南北朝南方的第一個朝代,以武立國,又以內鬥而亡,實在是為南朝開了一個“好頭”,劉宋之後的南齊,南梁,南陳,全都走上了劉宋的老路;在看北朝,自北魏分裂後,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基本同南朝一樣,尤以北齊最為突出,昏君權臣輩出。縱觀南北朝這段歷史,會覺得隋文帝統一南北建立隋朝,是多麼居功至偉。

  • 3 # 小龍女5505

    中國歷史上,向來為皇權鬥爭父子成仇、兄弟父目、骨肉相殘屢屢上演,只是南北朝亂世中以一個雄主劉裕建立的劉宋王朝因皇權之爭,至親內鬥、骨肉相連更慘烈更血腥。所以南北朝劉宋王朝皇族成員大半都死於非命、不得善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規定兩高樓電梯房間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