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榆木菌

    李治能夠登上皇位完全是按順序繼承的,按照中國古代封建繼承製度,推崇的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子繼承製。

    長孫皇后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他女兒和庶出的兒子們就不說了。老大李承乾,老二李泰,老三李治。李治是老三,那為何老三會跨過老大老二被立為太子呢?這就要從李承乾被廢說起了,史書記載,李承乾是個殘疾人,心機比較重,他很忌憚老二李泰,因為李泰同樣深受李世民喜愛,並且懷有奪儲的想法。貞觀十六年,李承乾設計刺殺李泰,刺殺失敗後準備效仿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來逼宮奪取皇位,後來事情敗露,按律當斬,但李世民心存憐憫之心,把他發配到黔州,於貞觀十九年,鬱鬱而終。

    《舊唐書李承乾傳》 十九年,承乾卒於徙所,太宗為之廢朝,葬以國公之禮。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為了玄武門之變不再重演,把涉嫌奪儲的李泰封為順陽王,發配到均州的鄖鄉縣(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一帶),李世民對李泰也算是盡心盡力了,給了他最寵愛的這個兒子一條生路。

    李泰是一位書法家,非常的有才學,著名的《括地誌》就是他主持編寫的,多個史料記載,李泰為李世民最器重的兒子,《舊唐書》記載:魏王泰寵冠諸王。《新唐書》記載:王為陛下愛子。《冊府元龜》:濮王泰,太宗第四子。少好學,善屬文,工草隸,待賢禮士,深為太宗所愛。

    因為李世民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他的皇位就是靠著玄武門政變弒兄殺弟,逼退父親得來的,所以他不想讓自己的後代也成為政變的發動者,事實上唐朝每次皇帝更換都是以流血為代價。為了穩固大唐的根基,把性格軟弱李治推上皇位,李世民曾下了這樣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李治得以順利上位,是為唐高宗。這其實也是長孫無忌支援的,因為他認為李治比較好控制,日後可以為自己謀取政治資本,沒想到後來自己被一個女人收拾了。李治在位時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北韓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 2 # 張思遠33

    為什麼唐太宗嫡三子李治能當皇帝?這與皇子之間的爭鬥有關,也與李治的誠實有關,李治是唐太宗嫡三子,嫡長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同為一母的兄弟,李承乾是太子,由於太宗寵愛李泰,為保太子之位,李承乾秘密召集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準備起兵逼宮,沒有想到,訊息走漏,太宗廢了李承乾的太子位子,準備立泰為儲君。在這時李承乾把自己起兵逼宮的責任又推給李泰,說是李泰對太子之位早有圖謀,所以導致自己起兵,李治也把李泰以漢王李元昊事,恫嚇與李元昊交好李治,告訴太宗!引得太宗大怒,帶著李治駕臨兩議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勳等忠臣的見證下,李治立為儲君。結束了這場儲君之爭!當然,這和李治人品也有很大的關係,李治年幼聰明,寬厚仁慈,和自己的兄弟都能和睦相處!學‘孝經’時太宗問他,孝經裡什麼最重要?李治答曰‘侍奉雙親,侍奉君王,……為國盡忠’,太宗聽後非常高興。唐太宗生了個毒瘡,李治親口吸出毒膿,服侍多日!太宗駕崩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謝謝大家。

  • 3 # 神兵利劍1

    李治能順利繼位,完全是運氣和低調的偶然性,權臣和君王的妥協產物。

    李治的低調,上位儲君之前,完全就是一個“小透明",無聲無息,不出彩,還很“高情商”,特別喜歡討好舅舅“長孫無忌(一號權臣)”,而且喜歡“裝m”,完全一副傀儡樣,人畜無害的稚子。

    李治的運氣太好,大哥李承乾完全就是一個“作死的精神病",不僅無才,無德,而且完全沒有“自知之明”,新人村的“小白”直接跟“總BOSS”李世民玩“兵變”,當然是被廢的下場。

    四哥李泰更是一個“死讀書的二貨”,李泰可以禮賢下仕的對待寒門弟子,卻無法和自己的舅舅親近,甚至他因為“好讀書″而得不到關隴集團和山東門閥的認可。他爭奪儲位的依靠完全就是“寒門弟子″和父皇李世民的寵愛。可是他作不到友兄和愛弟,不斷的用文人的酸文侮辱“李承乾",終導兄弟成仇。李承乾謀反失敗後,反咬一囗,對李世民哭泣到:沒有青雀的咄咄逼人,我斷不會如此的。

    李泰錯失了上位的機會,後來又作死恐嚇李治。被李治告刁狀,李世民詢問時,又玩了一出“喪心病狂(李泰向李世民承諾:殺子傳弟)”。當時入戲太深,父子倆很感動,事後李世民和大臣談到“殺子傳弟”,眾大臣多言李泰就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別說當皇帝,連合格的親王都當不了。李泰被廢,幽禁外州!

    李世民經過李承乾和李泰的傷害,開始考慮老三“吳王李恪”,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全力反彈,長孫無忌主張宗法制度:有嫡立嫡,無嫡才能立長。“李治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其正妻是太原王氏(五姓七望的門閥之一),其寵妾是江陵蕭氏(江南第一望族)。”長孫無忌代表關隴集團,褚遂良代表門閥望族,主張立李治。

    李世民猶豫了,千古一帝的猶豫,自已的“帝位”已是染血的,傳承中不想染血,然李治太“軟弱”真的能作好嗎,大臣們太強勢了;轉念一想到李承乾和李泰,可能得活,也就妥協了。這就害了“李恪”,李世民想不到“李治”其實也是“猛人”,殺伐權謀一點不缺。

    李治繼位後,先用長孫無忌,剿滅“李恪”集團,後用“李績″排擠掉貞觀舊臣(長孫無忌和諸遂良)集團,親掌權柄。後用北門學士打壓門閥世家,酷吏政治“整治”權貴階層,李唐在他手裡迎來了疆域最廣和最大。李治最大的失誤只有他的“天后"。

  • 4 # 歷史戰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不少兒子,而李治是其中並不太起眼的一位。不管是太子李承乾,還是魏王李泰,他們所擁有的政治能量,都不是李治可以比擬的。然而最終接替李世民登上皇位,成為大唐皇帝的,既不是太子李承乾,也不是魏王李泰,而是這位不起眼的李治。那麼,強勢的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李治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呢?

    李治的登基道路,其實與李世民極其相似。李世民是一位強勢的君王,在“玄武門之變”當中,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自己的父親,踏著親人的屍體登上帝位。嚴格意義上來講,李世民是透過篡位才得到帝位的,而篡位者最忌諱的,往往就是其他人篡位或結黨營私,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李世民起初對李承乾和李泰很寵愛,李承乾被當做儲君培養,魏王則屢獲加封。可是李世民模稜兩可的態度讓李承乾十分不滿,他本就心思敏感,再加上李泰的得寵,自然覺得李泰有一天會奪走自己的太子位置。沒有人會提李世民殺兄奪權,但它卻在李世民所有的兒子心中埋下了隱患。

    李泰也想像父親一樣奪權,而李承乾則想先發制人,於是兩人各自結黨營私,培育黨羽,最後竟演化為政變。李承乾的政變與李泰的奪權行徑讓李世民十分失望,一位是他傾注心血培養的儲君,另一位是自己最寵愛的兒子,然而他們二人卻為了皇位大打出手,不顧親情。這深深刺痛了李世民的內心,同時,它也給了李治上位的機會。

    李治與李承乾和李泰相比是普通乃至平庸的,但當李承乾與李泰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李治的平庸,反而成了他的優勢。李治為人寬厚,不結黨營私,行事低調,素有美名。而且,李治對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十分孝順。

    李治年少時就十分聰慧,端莊安詳,與兄弟十分和睦。在李治學習《孝經》時,李世民問道:“這部《孝經》說的什麼最重要?”李治答道:“孝,開始是事奉雙親,長大後是事奉君王,最終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進朝廷想著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李治的回答讓李世民大喜,而當李承乾造反以後,孝順的李治,讓李世民愈發順眼。

    而且,李治其實不簡單,除了孝順以外,他在宮中也有強大的政治能量。在李承乾被廢,李泰被貶以後,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支援立李治為太子,正是他們的支援,才讓李世民下定立李治為太子的決心。

    李治能夠當上皇帝,當然有運氣的緣故,但他本身亦不簡單。李治深得父親李世民的真傳,他明白“不爭”才是“上爭”,他低調行事,最終贏得諸位大臣和李世民的支援,從而登上皇位。

  • 5 # 旭日居士

    只能說是運氣,或者是天意!歷史走到李世民的後期,太宗能選擇的只有李恪和李治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兒子為人選,但能入太宗法眼的就這兩個。應該說太宗初衷是考慮李恪的,因為類己,確實李恪文武雙全,是帝國的最佳君主,但手握重權的宰相長孫無忌極力反對,大唐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世家的權力極大,大到連皇帝都不得不妥協,而長孫家族是世家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李恪的出身是個大問題,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傳說的一朝公主母,一朝帝王父,爺爺和外公都是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尊貴的血統了,絕對的白馬王子!但就是這出身讓曾經跟隋朝打過生死之戰的部分將領反對!而李治雖然性格懦弱,但是長孫皇后所生是嫡子,而長孫無忌也覺得李治好控制所以大力支援,最終李治繼位,李恪後來冤死,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可以說李恪在,無則天。毛主席對此評論:知子莫若父,李恪英物!

  • 6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有人形容李治能登上皇位是成功實施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計謀。其實,這種看法高看了李治的能力。當時,李治只有十六歲,他沒有那份心胸,也沒有那份從容和淡定。

    李治的成功更多的是運氣和無意間形成的強大的背後的勢力。

    李世民有三個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李承乾是嫡長子,所以,當仁不讓成為了太子。然而,李承乾乘戾的性格,荒唐的行事作風,把他毀了。

    李泰也能成為太子,他聰明而有文才,深得李世民的愛戴。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也有心立李泰為太子。可是,李泰咄咄逼人的氣勢和身後的少壯派勢力把一大部分功勳元老嚇退了。這些人手中還撐握著大部分的權力,李世民也希望這些人能鋪助現在的太子,以後的皇帝,把大唐的國祚延續下去。因此,急功近利的李泰也倒了。

    按說,李承乾,李泰無緣太子後,李治就成了唯一的人選了,無論如何李治成為太子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朝堂上波譎雲詭事太多了,首先,李世民就不認可。雖然,李世民也很喜歡李治,但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喜歡,決非是一個老皇帝對皇儲的喜歡,原因無它,李治太懦弱了。他不是李世民心中太子形象的合適人選。

    李世民更鐘情於李恪,他認為李恪從各方面都象自己,未來的儲君子應該是這樣才對。

    然而,即便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也有不能完全做主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李治背後的勢力太強大了,強大到一代雄主李世民也不得不屈從的地步。

    長孫無忌,這個凌煙閣上排名第一的功臣,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治的親舅舅。就是李治的鐵桿支持者。

    長孫無忌是當朝首席宰相,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堂之上盤根錯節的政治勢力連李世民也不能小覷。更何況,這個時候的李世民身心俱疲了。己經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和雄心了。

    李世勣,同樣是凌煙閣上有名,也是為數不多的軍方大佬級的人物。李治六歲被封為晉王,年幼不能去封地,只能遙領,而李世勣就是李治封地實際撐者。這種一榮俱榮,一毀俱毀的關係無形中把他和李治捆到了一塊。

    如果說長孫無忌支援李治有私心,他想利用李治的懦弱,年幼,無政治閱歷來達到他能一勞永逸地掌握大唐的朝局的話,李世勣卻是真心的鐵桿了。

    這倆個人的支援,加重了李世民心中傾向李治的砝碼。

    所以,當李世民宣佈立李治為太子時說:你舅己經許你為太子了,還不給你舅磕頭這句話時,心中並無多少欣喜,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吧!

    所以,當一方勢強大到一代雄主也不得不顧忌時,他也只能是屈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外輔導班一片亂象,家長強烈建議,取消校外輔導班真的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