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菩提樹下一念佛一念魔

    霸王最大的對手其實就是他自己!其實,按照實力能力來說,劉邦根本無法跟霸王相比,但為什麼最後劉邦能成功,那就是做人的問題!霸王太驕傲了!驕傲的把自己賠進去了!不肯過江也只是他想為自己的驕傲贖罪!

  • 2 # 青雲千里

    哀大莫過於心死。項羽從傲視天下的霸王,到兵敗烏江所剩無幾。因為自己缺乏政治智慧,先後和生死兄弟、紅顏知己、八千子弟死別。以他的驕傲怎還能獨活。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3 # 德全不畏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據說,項羽在英雄末路時,唱了此歌給虞姬聽。不久,虞姬自殺;項羽隨後也自殺於江邊。在此歌中,項羽說出了兩個導致自己夫婦自殺的原因。

    一是,項羽自視甚高,自認為絕世之英雄,自尊心很強。

    二是“時不利兮騅不逝”。“時不利兮”用現在話說,就是時勢不利;“騅不逝”就是馬不能賓士,即是說無路可走。總的意思就是說,時勢極為不利,已經無路可走了。

    項羽出身名將世家,天資過人,受過嚴格的教育,文武皆備。項羽兵法造詣很深,不但精通兵法,還寫過兵法,可惜後來失傳了。項羽的勇武,完全可以說是建立在高智商基礎上的。無論是他的鉅鹿之戰,還是遠途奔襲彭城之戰,無不以少勝多。項羽分析敵我長短的能力、捕捉戰機的能力,都是一流的,是個極有決斷力的人。他之所以中絕望,是有原因的。

    首先,天下人心皆歸劉邦,就連項羽原來的一些屬下也歸附於劉邦。可以想象,江東地區的人心也不會一如既往的支援項羽了,反而應該是支援劉邦的人佔了多數。項羽在兵敗的情況下回江東,結果肯定是不好的。

    其次,劉邦幾乎佔有了全部天下,項羽已經沒有了迴旋餘地。就算江東父老依然支援項羽,以江東一隅之地也抗衡不了劉邦。(那時的江東還沒開發,江東地區直到後來的三國時期才得到了初步的開發。)江東的經濟完全不能與劉邦佔領的舊秦之地和中原地區相比。

    還有就是,劉邦軍隊的統帥韓信很有才能。項羽數次與韓信交手都沒討到便宜,項羽已經不能在戰場上擊敗劉邦了。

    自尊心很強的項羽在當時的情形下,認為自己無力翻盤,又不願兵敗受辱。於是就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壯烈的一生。

  • 4 # 歷史百家爭鳴

    項羽與劉邦,可以說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早年兩個人不得志時,稱兄道弟。後面,兩個人逐漸變得厲害時,兩人為了權力,不斷傾軋,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項羽剛開始的對手並不是劉邦,是秦王朝,因為秦王朝對項羽來說,還是個不可撼動的力量。但是在鉅鹿之戰後,項羽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反抗者,其他的都遜色於他。但是項羽有著一手好牌,最終卻打爛了,因為劉邦崛起了,項羽把劉邦分在了漢中,想讓他無出頭之日,但是這也給劉邦蟄伏的機會,所以一到合適的時機,劉邦就出漢中,與項羽爭天下。項羽根本沒想到劉邦會變得如此厲害,一路上都是勢如破竹,幾場大戰役已經把項羽的實力大大削弱。在彭城之戰後,項羽與劉邦簽訂簽訂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這也是楚河漢界的來源。能讓項羽二分天下,不能不說劉邦是項羽勁敵。

    不過,項羽最大的對手應該是他自己,項羽身邊不缺乏謀臣大將,可是他經常固執己見,對他們的看法不予採納。鴻門宴的時候,范增要項羽殺了劉邦,可他卻覺得劉邦勢單力薄,不應該趕盡殺絕,敗壞自己的名聲,所以他放過了劉邦,他放過了劉邦,可劉邦不會放過他,最後逼的他自刎。

    項羽肯定是不會過江的,因為他在乎面子,要是這樣落魄的回去,別人會怎麼樣看他,就像他說的一樣:““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 5 # 楊朱學派

    此問題分三層探討:一是橫空出世的西楚霸王項羽;二是項羽最大的敵人是不是劉邦,他是不是被劉邦打敗的;三是項羽為何寧死不肯過江東。

    霸王舉鼎

    在中華名將之林,項羽神勇,千古無二。縱觀秦末戰爭,項羽無疑是第一名將,其次章邯,其次韓信。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更是把西楚霸王描寫的栩栩如生: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率九百閭左於大澤鄉首義,舉起伐無道、誅暴秦的大旗。天下群雄紛紛響應。是年九月,項羽乃隨叔父項梁收吳中精兵八千起事。東陽人陳嬰率兩萬義軍,歸附項梁軍——我倚名族,秦必亡矣。不久,黥布、蒲將軍之義軍亦歸之。楚軍達六七萬人,駐軍下邳。

    項梁起事之後,陳勝率領的義軍也勢如破竹,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周文曾事春申君,精通兵法。陳王與周文將軍印,使其率兵車數千乘,卒數十萬西進伐秦。秦令章邯為將,在修築驪山的刑徒和奴隸中,精選二十萬人迎戰,大敗楚軍,周文戰死。

    陳王使人賜田藏令尹印,為上將軍,軍滎陽。田臧使李歸守滎陽,自引精兵西進,與秦軍戰於敖倉,田臧身死軍破。章邯進兵滎陽,拔之,李歸戰死。

    至此,陳勝派出的兩路伐秦大軍皆覆沒。章邯也把秦國二十萬烏合之眾錘鍊成精銳之師。

    陳王遣鄧說將兵據郯,伍徐將兵守許。章邯率軍擊許,伍許兵敗走陳;擊郯,鄧說兵敗走陳。

    章邯繼續進兵,擊陳,上柱國房君戰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此役生死攸關。陳勝親自督戰,楚軍大敗,張賀戰死。陳勝敗走,其御莊賈殺陳王以降秦。

    陳王故人將軍呂臣攻陳拔之,殺莊賈,復陳之張楚。

    周文戰死,是反秦義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田臧戰死,是反秦戰爭中的第二次重大挫折。陳勝戰敗被殺,是反秦戰爭中遭受的第三次重大挫折。陳勝死後,各路義軍群龍無首,秦嘉背陳王而立景駒。項梁進兵擊秦嘉,秦嘉死而兵降。

    項梁採用了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依舊稱楚懷王,以號令雄。但事實上項梁才是各路義軍真正的領袖,自號武信君。之後,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被章邯擊敗,項梁戰死。

    項梁戰死,是反秦戰爭中遭受的第四次重大挫折。形勢逆轉,各路義軍似乎要被章邯逐個消滅。

    章邯引秦軍北上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走入鉅鹿城。各路救趙的義軍駐紮在鉅鹿城外,不敢與秦軍交戰。秦將王離(王翦之孫)率二十餘萬戍邊秦軍馳援章邯,合圍鉅鹿。章邯如虎增翼,諸路義軍形勢危急。鉅鹿之戰,將決定整個反秦戰爭勝負。

    此時,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率領五萬楚軍馳援鉅鹿。項羽欲戰,宋義不聽。項羽斬宋義頭。懷王立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小勝秦軍。趙國上將軍陳餘請兵,夾擊秦軍。項羽於是率全部楚軍渡河,持三日之糧食,燒廬舍,破釜沉舟。以示必死之心。

    楚軍與秦軍激戰,九戰九捷。絕其甬道,大破秦軍,殺秦將蘇角,虜秦名將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焚而死。王離麾下精銳全軍覆滅。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十餘路救趙義軍,皆作壁上觀,莫敢縱兵。楚軍將士皆以一當十。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入轅門,諸將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諸侯皆屬焉,項羽於是為諸侯上將軍,號令天下義軍。

    項羽駐軍漳南,章邯駐軍棘原,未戰,秦軍數卻。二世責備章邯,章邯大恐。陳餘修書一封,勸降章邯,章邯猶豫不決,欲約未果。項羽使蒲將軍與秦軍戰,破之。章邯率敗軍渡於水,項羽擊之,再破秦軍。

    章邯只得歸降項羽。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秦降卒竊言:諸侯虜吾而東也,秦必盡誅父母妻子。項羽聞之,召蒲將軍、黥布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於是,楚軍夜擊秦降卒,坑二十餘萬於新安城南。

    鉅鹿之戰,項羽消滅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

    在項羽與秦國主力部隊作戰時,劉邦趁虛而入,佔據咸陽。項羽入關後,劉邦將咸陽移交給項羽。項羽引兵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盡誅秦始皇嬴政子孫,收其寶貨美女而東歸。

    項羽於是大封諸侯,自號西楚霸王,統轄九郡,都彭城。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三分秦地,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田榮數負項梁,又不肯出兵從楚擊秦,故不予封。

    後世對項羽褒貶不一,但對西楚霸王之勇是沒有質疑的。在鉅鹿之戰前,項羽已是戰功赫赫,令秦軍聞風喪膽:

    陳勝戰死後,章邯入楚地。此時,項梁命項羽攻打襄城,秦軍堅守不下,攻克城池後,項羽盡坑秦軍。秦軍攻齊地,項羽與齊田榮、司馬龍且救東阿,大破秦軍。解齊國之圍後,項梁又命劉邦、項羽二人攻城陽,屠之。繼而西略攻雍丘,大破秦軍,斬三川郡守李由(李斯最後的血脈斷絕)。

    在楚漢戰爭中,項羽依然是百戰百勝:

    漢二年,項羽平定齊地田榮叛亂。皆坑田榮降卒。劉邦乘項羽主力入齊平叛之際,率五路諸侯五十餘萬大軍伐楚。項羽留下諸將及楚軍主力定齊。親自率三萬精兵回師,大敗漢軍於彭城。漢軍敗走泗水,被斬殺十餘萬。又敗走睢水,遭到楚軍截擊,又斬殺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漢王陷入三層包圍,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漢王得脫。

    此戰中,韓信已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指揮漢軍主力,又有其他四路諸侯配合。項羽率三萬楚軍,把幾十萬漢軍殺的潰不成軍,劉邦險些被俘。楚軍與漢軍戰鬥力懸殊之大,令人震驚。彭城之戰後,韓信與劉邦分兵,北伐燕趙。

    在此後的滎陽之戰和成皋之戰中,漢軍皆全軍覆沒,劉邦隻身逃走。

    項羽麾下的楚軍當數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而劉邦麾下的漢軍則是戰鬥力最差的軍隊之一。

    如此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為何最終功敗垂成?鄙人認為,有兩大原因:

    一是項羽民心已失。二是項羽太無城府。

    秦朝滅亡後,項羽對於諸侯叛軍的屠戮,是大錯特錯。最典型的就是坑殺田榮降卒: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齊地被一分為三:封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濟北王。因田榮數次背叛項梁,又沒救趙擊秦,故不封。田榮大怒,在齊地謀反,攻齊王田都,田都奔楚。田榮又誅膠東王田市於即墨,殺濟北王田安。陳餘又聯合田榮,在趙地謀反,陳餘、田榮合兵攻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餘重新迎趙歇為趙王。項羽聞齊、趙反叛,大怒。出兵齊地平叛。戰於城陽,田榮大敗,走至平原,平原之民殺之。項羽燒齊城郭室屋,盡坑田榮降卒,虜其老弱婦孺。

    田榮在齊地謀反,不得民心。項羽平叛本是正義之舉,但坑殺降卒,至齊北海,所過多殘滅。齊人原本盼望項羽這位救星,但卻盼來了一個災星。

    至此,項羽在齊地徹底失信於民。齊人相聚而叛之。田橫收攏昔日殘兵敗將,繼續抵抗楚軍。

    項羽用武力在齊地平叛,結果是消滅一支叛軍,又出現兩支。二十萬楚軍主力被牽制在齊地。使楚軍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項羽攻城,只要敵軍抵抗,必然坑俘屠城。只有一次例外——外黃。項羽攻下外黃後,令十五歲以上男子聚城東,欲坑之。外黃令舍人往說項羽:大王至外黃,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項羽赦免當坑者。外黃以東至睢陽聞之,皆歸降項王。

    若項王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問。且同外黃一樣,善待戰俘,不擾百姓。必定天下歸心。

    放逐弒殺義帝。這是項羽最愚蠢和失敗之舉。義帝畢竟是名義上各路諸侯的共主。劉邦就是以此為藉口,率領諸侯討伐項羽。霸王此舉無疑是在告訴世人,劉邦是正義的,自己是不義的。

    對項羽之敗,地球人都一致認為,最直接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對此鄙人不敢苟同。劉邦先入咸陽,俘虜秦王子嬰,並約法三章。在反秦戰爭中有大功,項羽若殺劉邦,必將失信與諸侯,失信是天下。是極為愚蠢的舉動。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唯一能打敗西楚霸王的,只有他自己。

    此外,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就是項羽過於輕視劉邦。最完美的分封,是將封劉邦於漢中,而將巴、蜀封給自己的心腹蒲將軍。不但封賞了功臣,還遏制和削弱的劉邦。

    綜上所述,鄙人比較贊同王安石以及司馬遷的觀點: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豈不謬哉!”

    試想,假如項羽能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不殺諸侯降兵,不戮百姓。必定被萬民擁戴。尊重義帝為天子,攜天子以令諸侯。孰能與之爭?

    即使讓歷史重來,項羽也未必能改寫歷史,因為他太年輕了。

    項羽言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時,只有22歲;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破秦軍時,只有25歲;自稱西楚霸王,分封諸侯時,只有27歲;烏江自刎時,只有31歲。年少必定氣盛,血氣方剛,慮事不周。才會莽撞,無城府(最典型的是出賣曹無傷),以致犯下種種大錯。

    假設項羽再年長十歲,就會沉穩很多,考慮事情會更加周全、縝密。鄙人所言之知人善用,不肆意殺降等等,才可能做到。故項羽唯一的錯,就是太年輕、太莽撞、太無城府!

    項羽最大的對手不是劉邦,而是自己。項羽是被自己打敗的。

    項羽已經失信於天下,失信於萬民。帶吳中八千子弟起兵反秦。最後只剩他一人。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項羽自刎烏江,鄙人以為是他一生最英名的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杜鵑的古詩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