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旅遊

    略說韻律 詩詞創作要重視藝術性,並重幾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韻律”,要講究字詞的搭配、音調的和諧,在這些方面,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論述,這裡就不引經據典了(有《詩品》、《詞品》、《曲品》等一套叢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複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佔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這裡主要談談對押韻的看法。 在散體的語言中,押韻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常用押韻的是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韻文的意思就是用韻之文。押韻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韻,也就是一韻到底,這在有些唱詞、美文中能夠見到;二是隔句押韻,詩絕大多數是隔句押韻,只有開頭兩句可以都用韻,詞的情況比較複雜,既有逐句押韻,又有隔句押韻,還有隔多句押韻的。韻文用韻,多數是全篇一韻,較長的作品也有中間換韻的。 韻的情況,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時代如《切韻》、《唐韻》等都分得很細,宋朝《廣韻》定為206韻,但由於有些韻可以“同用”,唐代實際用112韻,宋代用108韻,金元時合併為106韻。清朝的《佩文詩韻》集韻之大成,分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聲包括上平聲一東、二冬等15韻和下平聲一先、二蕭等15韻,上聲包括一董、二腫等29韻,去聲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韻,入聲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韻,共106韻。學作古體詩,用韻上應首選《佩文詩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鍾”、“峰”、“恭”,我們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後,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麼嚴格,像平聲,詞就合併到了14韻。 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鹹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於文字遊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一定要注意韻部的選擇。 宋代以後,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一種,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於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以上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說要大家作詩都要用韻,不用韻就不是好詩呢?恰恰相反,我們是提倡推陳出新的,“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詞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詞的藝術性。詞律是為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反成為其奴隸而讓思想內容去遷就格律。” 只是要大家對“陳”有所瞭解,然後出“新”。何況詩友們常常要做韻文,也有些朋友喜歡依舊格律做詩詞,這時候可以格律從舊,保留舊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對、韻等,而在讀音上卻完全從今。實際上,我們在讀古代詩詞時已經這樣做了。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還有誰念“xia”呢? 今韻中,現在成系統的有多種,推薦大家用《中華新韻》的新詩韻,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種聲調,這是根據普通話的語音規定的,用它押韻,自然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另外,戲曲中慣用的十三轍也是不錯的。熟悉今韻,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體韻文,是一定會出佳作的。有些詩友認為寫古體詩特別是填詞不用古韻就不是“詞”,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宋詞韻律宋詞韻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壓平聲韻 壓仄聲韻 ○ ● ◎ △ ▲ 小重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小衝山》、《小重 山令》,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踏莎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 兩句例用對仗。 臨江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三平韻,一韻到底。 蝶戀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鵲踏枝》,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四仄韻,一韻到底。 一剪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臘梅香》,雙調六 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 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 句用韻。 漁家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後 闋各五仄韻,句句用韻,一 韻到底。 定風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闋 三平韻,兩仄韻,後闋四仄 韻,兩平韻,平仄換韻方式 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 平聲韻為主間以仄聲韻。 青玉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橫塘路》、 《西湖路》,雙調六十 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 上去通押。 天仙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八字,前後闋各 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 兩句,平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 二字必用去聲。 江城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江神子》,雙調 七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 五平韻,一韻到底。 何滿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又名《河滿子》,雙 調七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 韻,一韻到底。前後闋起二 句多用對仗。 滿江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雙調九十三字,前闋 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 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 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 調例用入生字

  • 2 # 文文的追求

    《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詩的意思是詩人在一次春遊時遇到下雨,感悟人生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不要聽風雨吹打樹葉的聲音,繼續在風雨中前行,邊走邊吟唱詩詞,穿著草鞋走路也比騎馬還好。什麼都不用怕,穿著一襲蓑衣任憑風吹雨打,泰然處之。比喻人生無論在逆境時要像對待風雨一樣,不怕風吹雨打,一樣勇敢前行,風雨過後,太陽會出來的,一切雲開霧散,一切會好的。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是李清照對外來侵略時表現出自己的英雄氣概。只要活著都要做殺敵的英雄豪傑,把侵略者趕跑,即使自己戰死,到了陰間也要當鬼雄把敵人趕跑。現在只是思念古代的霸王項羽,有他在多好阿,能夠打敗侵略者。因留念故土,卻怎麼也不想去江東避難。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詩是詩人李煜國破家亡,流浪在外有感而寫的。

    意思思春天百花,滿園花香,賞花賞月,日子多麼的快樂,那些快樂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己經成為了記憶往事了。昨天夜裡,小樓吹來了東風,自己的故國己經成為歷史了,不堪回首,只能寄託明月以慰思念故國。

    以前自己的家園,雕欄玉砌的房子應該還在哪裡,只是換了主人了。問一問自己有多少煩惱憂愁,就好像春天的江水一樣,心情澎湃,向東流去。

    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是李白和朋友汪淪相聚後,汪淪送別時的情景。

    意思是說,我李白即將坐船離開時,岸上突然傳來一陣優美的歌聲,為我送行。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我的朋友汪淪送我的深情厚愛。

  • 3 # 忍冬317

    《瓶梅》 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 不借春風發,全無夜雨欺。 香來清靜裡,韻在寂寥時。 絕勝山中樹,遊人或未知。 [明]譚元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號”怎麼能再電腦鍵盤裡面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