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寸憂傷

    感覺孩子會爬之後,就越來越坐不住了。平時到處亂動也就罷了,最苦惱的是,連親子閱讀都大受影響,每次讀書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也就只專心幾秒鐘,就爬走了。真的是特別挫敗,孩子以後會不會專注力不好,影響他的發展呢?

    長輩擔心也難怪,因為Eric有一個專注力程度極高的哥哥(捂臉),平時玩小顆粒樂高拼3個小時,練琴的時候,即便弟弟在旁邊雷鳴般製造“噪音”,他都可以不為所動地練完再去玩耍……這種強大的內驅學習力,的確讓我們在啟蒙上輕鬆很多。

    但對於弟弟,就真的是“不看著一會兒”都不行,也用了很多的方法,總算是讓Eric在一些專項活動上,積累起自己的專注時間,所以即便是兩個孩子同款媽,個性和相處方式也可以天差地別的哦~

    所以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養育一個“坐不住”的娃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引導孩子的專注力,以及有什麼分寸和注意事項是需要提前知道的

    ◆ ◆ ◆

    孩子的專注時間可以有多長?

    其實嚴格來說,大部分孩子,多多少少都是“好動”的,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坐不住,讀繪本的時候爬來爬去,這也是一個小月齡寶寶該有的表現。

    孩子的專注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按研究標準來看的話,在0~1歲的時候,寶寶的專注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分鐘,如果有新的刺激,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轉移;1~3歲的時候,專注時間在2~8分鐘3~4歲,專注時間可以達到5~8分鐘

    這裡個體化差異很大,但能達到上面這個標準,已經表示孩子有足夠“專注時間”了。

    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會不會得多動症”背後,是我們給自己投射的恐懼。其實我能理解的,我自己也有個“坐不住”的娃。我們熱情滿滿地讀書到一半,孩子跑走了,這種沮喪感其實也是環繞在心頭,揮散不去。

    可如果我們總是懷著焦慮和忐忑的話,這份恐懼也一樣會投射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孩子也同樣能夠接受到這份情緒,他甚至比我們想象中還敏感。這個情緒投射的過程,不是關心,而是傷害。

    ◆ ◆ ◆

    專注力培養重在單點突破

    雖然面對好動的孩子,實際陪伴中,家長會覺得很難找到時機,讓孩子安心下來,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毫無方法,去引導和培養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武裝技能。

    首先,不能預設孩子必須得十項全能,但我們可以單點突破。引入的時候要明確一個原則,孩子的專注力發展程度,是和任務門檻密切相關的。

    發展心理學有一個“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是說一個任務如果已經完全被孩子掌握,不費力氣就可以完成,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反而不會一直持續。同時,如果一個任務特別難,難到孩子怎麼樣都完成不了,他們就會容易放棄,反而也難以培養專注力了。

    所以在找專注力培養的突破點時,也要思考我們所選擇的“專項活動”,到底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合適的。如果讓一個10個月的寶寶透過玩“精細手工”來培養專注力,很顯然能夠帶給你的結果,一定是失敗。

    孩子專注力的發展,需要有身體技能的核心支援,就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是足夠的,肌肉的緊張度,是可以支援孩子身體長時間保持一種狀態,如果肌肉力量不足,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出現移動、東倒西歪等狀況。

    所以我的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適合提高專注力,最好是從“親子閱讀”開始;1到2歲寶寶,可以把“親子閱讀”和“簡單拼圖”結合起來;2~2.5歲4~5歲,可以引入“專案學習”了;這樣子對孩子專注力的發展,會更為契合。

    當然還有很多活動我沒放進去,大家都可以結合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點來補充,我們可以先“培養”好一個,再來引入第二個,以此類推。

    ◆ ◆ ◆

    專注力延長,在於增加興趣點

    對於好動的孩子,引導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創意更多,增加孩子的興趣點,最終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興趣點”。我就結合小月齡好動寶寶的親子閱讀,來談一談如何培養的可行方法吧。

    1.參與前: 從簡單到複雜

    好動明顯的孩子,更需要我們提前考慮孩子的“分級閱讀”

    選擇合適小月齡寶寶閱讀的,感官體驗書、紙板書、大書(即約A4紙大小的書籍),都是比較好的“興趣”入門。小月齡的閱讀畫面,不要太多的字,情節邏輯要很簡單。

    需要明白的是,每個孩子的確是不一樣的,即便是網上口碑超好的書籍,也不一定合適自己的寶寶,所以關鍵是找到最能夠突破的那本。

    2. 參與中:提高共同關注度

    這部分最考驗人了。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參加一個活動,哪類的組織,會讓我們更加能夠看得下去呢?是枯燥的會議章程,還是人人都需要參與的工作坊,還是豐富多彩的匯演活動?很顯然是後面兩種。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工作坊”和“匯演活動”模式,都能夠提高孩子的關注度,但是要達到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目的,最好的選擇,還是工作坊式的參與方式。

    ▶ 做尋寶的探險家

    我們需要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能夠參與到閱讀的體驗過程,這點非常重要。很多孩子越來越不喜歡閱讀,是因為他始終處在一個“被動引導”的位置,就好像即便匯演活動豐富多彩,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被動吸收的過程,我們往往一個匯演看下來,能夠記住的,也只有那幾點真的讓我們有共鳴的部分,那也是我們的“參與感”的來源。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參與感更直接,就是身體上的配合程度。正因為孩子肌肉組織能力還不足,所以他需要保持一些細微的“空間”讓孩子可以活動,我們要善於利用肢體語言,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可以嘗試這麼做:

    發起提問,並且等待和觀察孩子的表情:“寶寶,這是一本關於‘螞蟻’的書,你看到了什麼呢?你可以用手指一指。”牽著寶寶的手,引導寶寶去摸、去拍,去翻頁:“對了,這是一個小螞蟻在散步的書,小螞蟻看到了花——還有樹葉——還有小河流——摸起來滑滑的。”要保持豐富的情緒,比如驚喜感:“哇!原來小螞蟻發現了一朵花”、比如沮喪感“摔倒了,小螞蟻很疼吧”,讓你的聲音感染孩子。適當時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比如學小貓伸懶腰,學小狗弓步,或者模擬小青蛙跳步。

    我錄過一個小課程影片,裡面是我和哥哥Joshua的親子閱讀,雖然當時哥哥已經3歲多了,影片錄製中也一樣是會有注意力飄移的時候,但是其實也綜合了上面說的方法,大原則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看看。

    ▶ 分時段參與活動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所以一開始是需要衡量孩子能集中的狀態是多長,所以可以把我們想要引導孩子做的活動,拆分成好幾個小段落。

    其實重點不是看孩子一次能堅持多長,而是孩子能否把這個活動,變成他生活中很重要、並且很習慣的節奏。

    當時雖然Eric每次專注狀態都不久,小時候都爬來扭去走,但是我就整天“賴”著他啊,拿著好多本書,天天找個空檔時間就在他面前笑呵呵說,“弟弟,你看我覺得這個小貓書好有趣呢,你要不要一起來看看呢?”,後來發現了Eric感興趣的幾種型別的書後,我就拆分成早上、下午、洗澡後、晚上各種時間段,只要他願意參與,我就全情投入。

    3. 參與後:記得讚美鼓勵

    不管孩子能堅持多長時間,都要適當地表示出我們的肯定和鼓勵,比如針對行為來鼓勵,“弟弟,你發現了一隻小花貓,你觀察得好仔細”,比如針對進步來鼓勵,“弟弟,你比昨天看多了三頁這本書,我們快看完這本書了。”

    這個方式可以鼓勵孩子持續參與,如果孩子這次不願意,但其實也不需要強迫,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你今天不想讀書啊,那我們等下再試試”之類的,表達事實、表達提議類的話,而下一次參與的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鼓勵孩子了,“你昨天不想讀書,今天你看得很仔細,弟弟的進步真大”。

    其實這些方法做起來都不難,難的是我們是否願意相信,這樣子持續做下去,孩子是可以找到他的內在方向,並且最終願意用找到的方向來引領自己前進。

    現在Eric三歲多了,雖然他在很多方面都還是很好動,但是在閱讀的時候,他是天天拿著書來找我們說,“媽媽/奶奶,我想看這本書”,每次雖然時間也不長,但是他會頻繁地去做,並且下意識地去做,這便是孩子最早期的學習路徑

    我始終覺得,當我們為孩子的表現而擔心的時候,我們也同樣需要把自己當成孩子,去思考小時候自己的狀態

    我們也一樣有不積極、不願意配合,無法靜心的時候,那麼當這些情況出現的時候,我自己是害怕什麼,擔心什麼,什麼東西才可以更好地激發我的動力,怎麼樣的環境是能夠讓我舒服的,我可以如何改變,我需要別人怎麼幫忙

    這個思考的過程同樣也是“共情”,設身處地地去代入孩子的需要,找到“自己曾經是一個孩子”的感受,這點聯結才能讓我們對孩子的成長,始終有信心。而只有在和平的心態下,我們才能真正地找到更好地引導之路。

    萌芽的話

    昨天開團的動力沙(戳連結-> 開團| Mad Mattr 炫彩魔力沙,當沙子遇上魔法就這麼好玩!),是我們家孩子“常玩不厭”的材料之一。

    這種神奇的沙子既有沙子的顆粒感,又不像沙子那樣粘手;有面團的柔軟彈性,還能如橡皮泥一樣塑出形狀不變形。關鍵是,它不會像普通沙子那樣,一小粒一小粒的四處散落,隨便粘一粘,輕輕鬆鬆就撿起來,比起天然沙實在太好收拾了。

    也有媽媽問是否合適3歲以下的寶寶,從早教啟蒙角度考慮,我是支援的。

    1歲多孩子,其實原本就已經可以引導去接觸沙類材料了,很多嬰幼兒啟蒙教材都不會迴避類似沙這類,天然開放又豐富的材料,但關鍵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陪在身邊,保證安全,比如可能會出現一把抓進嘴巴里吃的情況,我們都需要去留意,以及做好收納,不讓孩子可以在沒有人陪伴的時候自己拿到。

    以沙為例,我們不是一味說,“孩子你太小了,不能玩沙”,而是可以告訴孩子,“沙不是食物,我們雙手拿著沙的時候,只能在沙盤裡玩,不能吃”。

    我始終相信,我們培養孩子不是給孩子一個真空的環境,而是應該關注如何適度地引導,並且相信孩子是可以變得更有能力,也更有智慧。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後尤其要注意腸癌,哪些早期“徵兆”提示結直腸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