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地行走

    難得明白

    清人鄭板橋有名言:難得糊塗,糊塗很難。他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為糊塗更難。於是很多人東施效顰,跟著他學,跟著他說:人生難得糊塗。殊不知,人生更是難得明白。鄭板橋的意思是,要想難得糊塗,首先要活得明白一一所謂聰明難。必須真明白而後才有資格糊塗一一所以糊塗難,由聰明到糊塗是最難的。否則真的是腦袋一鍋漿糊,漿糊一腦袋;活不明白,死也不明白,糊糊塗塗一輩子,這不是悲催嗎?簡單用四川話來概括就是:你在爪子?

  • 2 # 質躍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又有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很多這樣的稀里嘩啦,分不清聰明糊塗,小人君子的所謂處世名言,這是會做人,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所謂“高階”處世哲學,曰,先做人後做事。人做的該糊塗糊塗該聰明聰明,這是厲害的,

    然而,聰明、糊塗好像標準不一吧,並沒有固定的界線,你說不同年齡段的人,會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喜好啊等,以誰的為標準為聰明為糊塗,嬰兒餓了,張著大嘴就是哭,這是他的聰明還是糊塗,成人看小孩子對事物的取捨又是認為聰明還是糊塗?等,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國家地域,哪又是聰明與糊塗的作為,比如,清人留辮子那是聰明的舉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寧可掉頭不可斷髮,感動天地的壯舉哇!作為今人的你又如何認識那種是聰明是糊塗?一個人的所謂聰明對另一個人一定是聰明嘛?一定是糊塗嗎?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同的價值取捨標準,以自己的利益自我的立場說是難得糊塗,其實換成別人的角度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也是成立的嘍!

    一定社會環境的產物,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要什麼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緘口閉嘴。當然,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包括現代,“糊塗糊塗”,也是個人的活法,但自以為是,那就是短淺的想法了。難道一個人不是整體環境的人,整體不是所有個人的人共同組成的嗎?

    清人鄭板橋,人是那個歷史時空上的人,一定的人物結合一定的時空環境,也就是復原到他所生活的那個客觀時空環境,可能理解當是恰如其分的。現在有人喜歡“難得糊塗”,當是現代人自己的一種心理反應,大可賦予自己領悟的道理吧。

    好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孟得明孟子後裔

    18-08-0321:39

    “難得糊塗”出自鄭板橋之手,流傳至今,很多人都拿它來作為座右銘,而能以此為生存法則的人都是聰明人、明智人,也是智商情商同時都突出的聰明人。聰明是個很值得玩味的詞,它既有“腦子好”、“反應快”、“思維敏捷”的含義,相反,也隱含著“不穩重”、“浮躁”、“愛表現”的意思。這個詞用孩子身上似乎更適合,更為恰當,而用在成年人身上,常常不是褒義的。

    俗話說:天妒聰明,其實人更是如此。老子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雖然有才華學識,但平時像個呆子,不自作聰明;雖然能言善辯,但好像不會講話一樣。無論是初涉世事還是位居高位,無論是做大事還是一般人際關係,鋒芒不可畢露。有才華固然很好,但能在適當的時機運用才華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蓋主,才算是更高的才華,這種才華於人於己有真正的用處。老子曾告誡孔子說:“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這裡的盛德是指“卓越的才能”,那些才華橫溢的人,外表上看上去與愚蠢笨拙的普通人毫無差別。無論是謙虛還是謹慎,可能會讓不少人覺得是消極被動的生活態度。實際上,倘若一個人能顧謙虛誠懇地待人,便會贏得別人的好感;若能謹言慎行,更會贏得人們的尊重。

    老子告誡世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也就是一個人不自我表現,反而顯得與眾不同;一個不自以為是的人,會超出眾人;一個不自誇的人,會贏得成功;一個不自負的人,會不斷進步。相反,老子還告誡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載功,自誇者無長。”如果一個人鋒芒畢露,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甚至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智者須學會守愚。所謂“守愚”,實際上是在自己聰明的基礎上,培養自己更加超凡的智慧與美德。“難得糊塗”這字幅隨處可見,但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並能在生活裡運用的恰如其分的,卻不容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蘇軾的觀點。他在《賀歐陽少師致任啟》中說:“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我們可以理解為對於那些不情願去做的事,可以用智迴避之。本來天生就是個英勇之人,卻總是顯出怯懦的樣子,本來聰明,卻表現出很愚拙的樣子,這是做人的態度,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時也可不做隨波逐流之事。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要大肆張揚,而要看其真正做事的實力。

    中國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張“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孔子的弟子顏回會“守愚”,深得其師的喜愛。他表面上唯唯諾諾、迷迷糊糊,其實他在用心功,所以課後他總能把先生的教導清楚而有條理地講出來,可見若愚並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虛懷若谷,寬厚彰和,不露鋒芒,甚至有點木訥。其實在“若愚”的背後,隱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

    比如在某招聘現場,某公司正對十餘名求職者進行最後一輪面試。“你覺得自己有什麼缺點?”主考官突然問一位求職者。“我工作過於投入,人家都說我是工作狂。”主考官笑了笑:“工作投入可是優點啊,你說說你的缺點吧。”求職者繼續頗為自得地說:“我是個急性子,為人又好堅持原則,所以易得罪人。另外,我還……”考官“嘿了”一聲,臉色不悅,手一揮,終止了談話。這位求職者的結果不言而喻,有誰會喜歡一個自作聰明、玩滑頭的人?

    還有像這樣的故事,某三星級酒店招一名保安部長。當時,應聘的三十多人中,有警察學校的畢業生,有退役軍人,還有大學生。最後入選的卻是一位僅有高中文憑的貌不出眾的農村青年。有人問何故,老總說道:“我就是喜歡他老實、誠實!”原來,老總在那一堆夾著假文憑、假履歷的求職信中,發現了這位只有高中文憑的小夥子。約見交談之後,他的樸實憨厚給老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顯然,那種自作聰明、把優點故意說成缺點、靠“漂亮”的技巧去掩飾自己的做法,不僅顯得滑頭、虛偽,而且惹人反感。實際上,適當透露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往往會得到考官的欣賞。可見,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耍小聰明。現在的大學生招聘現場是不是常有這樣的事例發生?很多人年輕人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有過這樣的小聰明?

    其實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怎麼用,此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能將人毀掉。耍小聰明往往是大糊塗,是招災引禍的根源。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這種小聰明、大糊塗的事情。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的人沉默寡言,平時不大愛說話,可我們不要以為那個人一定很笨。其實寡言的人不一定愚笨,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平時他不愛發言,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在不該他發言的場合,他會僅守本分。一旦時機成熟,他會慷慨陳述己見,而且達到語驚四座的效果,所以這種人其實才是真聰明。

    建功立業,成名成家,這是每個有抱負的人所夢寐以求的,但立了功,取得了成就,應該如何對待呢,晏子認為應該是“省行而不伐,不讓而不誇”。要及時總結經驗,不可驕傲自滿,到處誇耀自己的功勞,沉溺於過去的成功中。一個人的功勞只能代表過去,未來的一切都必須重新開始,因此,做人應該有自知

  • 4 # 瀛洲青松

    難得糊塗最聰明

    人活在世上,最難的事,莫過於是如何搞好與人相處。尢其在中國,人情世故是人生必修的功課,不通這一功課,那將寸步難行,有人早蔚,人生如沫春風,過得順風順水,一路春風馬蹄醉。有人一輩子學不好這功課,四處碰壁,焦頭爛額,度日如年。

    鄭板橋悟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難得糊塗”。這四字是待人處事的良方妙策。

    聰明人裝糊塗難,但真正聰明的人必須裝糊塗。常言道,到啥山唱啥歌,別人不需要聽真話,不喜歡講真話的人,討厭講真話的人,你還堅持講真話,有何意義。對牛彈琴從來都是諷刺彈琴者,牛原本聽不懂曲,你對它彈高山流水,不是很傻。人家喜歡歌舞昇平,你老講盛世危言,不討人煩?喊死人家以為你在發癲癇,吊死也只當你是在盪鞦韆,有何用。

    難得糊塗最好,看破不說破,看見假裝沒看見,或者乾脆不看不想不說,眼不見心不煩,別人也不煩你,樂待清靜。

    難得糊塗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確保人生平安的策略,真正的大聰明。有人賣弄小聰明,結果吃大虧,三國時楊修賣弄小聰明,結果把腦袋都賣弄掉了。而歷史上最後成大事者,在身處逆境時,也都裝糊塗,甚至裝傻,而後東山再起。

    總之,“難得糊塗”是一種人生大智慧,當然該清醒時還得清醒,該出手時還得出手。猛虎踡伏爪牙忍受,是為了適時一搏,如果為了糊塗而糊塗,那是真糊塗了,沒有什麼意義。

  • 5 # 使用者穩穩的幸福

    鄭板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鄭板橋是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為之雞毛蒜皮之事,得罪上司而被罷去官位;

    鄭板橋為政清廉,心近於民,為人正直無私,他的“難得糊塗”可以說是中外知名;

    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塗一點為好,萬事都作糊塗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因此它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

    有資料顯示,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由山東範縣調任濰縣知縣,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而向他求字畫。鄭板橋就以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慘像,心力不支,非常憂鬱。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塗嘛!鄭板橋怒言:裝糊塗,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抗議之聲》)

    後來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此處將“難得糊塗”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塗,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它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真糊塗,懵懵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裝的假糊塗,明明是非黑白瞭然於心,偏偏裝作良莠不分,既由‘聰明轉入糊塗’了。其實“難得糊塗”的處世哲學是很消極的,就是告訴人不能太精明瞭。這是本人曾經走過的路,歷過的事,對這個問題的感悟,也許有些偏頗,卻是自己聯絡實際的深刻體會,人說的往往是後者。但是,有時,我們確實要“難得糊塗”,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就為人處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認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則問題上,也不要讓“難得糊塗”突破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

    對於“難得糊塗”的不同理解,其實是對“聰明”、“糊塗”含義的不同理解造成的。“聰明”有時候是誇讚,有時候是暗諷;“糊塗”有時候是批評,有時候是自嘲,有時候是一種境界。因此,“難得糊塗”的含義自然也就多種多樣。我相信,以鄭板橋的智慧,他在世的時候,自己也是知道這四個字的其中奧妙。“難得糊塗”含義的豐富性,不說白了,反而讓這四個字更具魅力。因此,當現在的人們在標榜“難得糊塗”的時候,最好多想一下,自己符合哪一層含義。

    話是這樣說,可我仍然難得糊塗,更理會不到糊塗難得真理呀;

    有人說“糊塗”是福,我們不妨偶爾也來點兒小糊塗…………!

  • 6 # 雲淡風清29

    鄭板橋五十九歲時,任山東濰縣縣令。此時的鄭板橋,離六十一歲退出官場,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十幾年的為官生涯,讓他對世事有了清晰的認識。無奈,官微位卑無力改變現實只得以詩,酒,書,畫自娛,賣錢。

    鄭板橋的書畫自有特色,平時求畫的富商巨賈甚多,對於現銀求畫興致高時,鄭板橋書畫俱佳,心情不好時任你是誰出多少錢,鄭板橋也不肯輕易作畫。他題過一首詩專說此事:“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鄭板橋的脾氣秉性造就他的怪誕性格因此“揚州八怪”的首怪非他莫屬。

    “難得糊塗”四字是板橋先生的書法作品。四字下面有他題的一行題跋: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題跋,應當是鄭板橋對“難得糊塗”四字的解釋。

    其實難得糊塗四字,既是鄭板橋對世事無奈的感嘆,也是他豁達人生觀的體現。對於只是區區縣官的鄭板橋,面對眾多的社會不公,偶爾選擇糊塗。實在也是無奈之舉。而對於自己的榮寵,和朋友之間的小恩小怨,過分的精明反而令自己為難。選擇糊塗,心自安閒。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有人說糊塗是明哲保身。非也糊塗是一種智慧。就看你在什麼場合下使用。曾經有人這樣寫道:

    當糊塗日且糊塗,

    事事皆清不恍惚。

    三萬六千人壽限,

    山高水遠苦窮途。

    是啊人生短暫,難以事事皆清。裝一裝糊塗,也不失為一種善待自己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馬化學武器襲擊是否可能是俄羅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