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略論
-
2 # 毒刺劍客
除非希特勒在1941年6月開始,就任命曼施坦因為對蘇戰爭總司令,而且授權其全權指揮,希特勒本人和指揮部不再幹涉,如果真是這樣,對蘇戰爭還真有可能重寫。
曼施坦因是德國最出色的“閃電戰大師”,擅長突然發起閃電進攻,以及在敗退期間反手進攻,正因為如此,曼施坦因總能以弱勢兵力或相當兵力時,圍殲對方對等數量的軍隊,如果曼施坦因來指揮對蘇戰爭,德軍第六集團軍不會被圍,不會抽調精銳的坦克部隊去南線,而且很可能拿下莫斯科,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按照曼施坦因的計劃按時發起,德軍是可以取勝的,如果庫爾斯克會戰勝利,蘇聯就真的元氣喪盡了。
但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只有勝負,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3 # 歷史區總柴
不要再說逆轉戰局了,搞得德軍二戰輸的很冤枉一樣呢。
的確,希特勒獨斷專行,但是你要說軍事才能,希特勒還是有的,而且很不錯。
但是他獨斷專行,總是愛越級指揮,這讓軍事傳統優良的德國軍官團很排斥。
而且希特勒冷靜的時候還好,但是不得不說他在大多時候很瘋狂,瘋狂到失去理智,比如在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打上頭了就不行了,一意孤行而偏執。
你說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司令,可以啊,你還得保證後方的元首別越權指揮啊!
這完全不可能啊,你不能讓一個掌握著權力的理想主義者一直看手下人辦事不插手啊!
而且德軍內部對戰略計劃分歧也很嚴重,比如庫爾斯克戰役,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意見就是不和的,曼施坦因統帥東線也並非能夠操控全域性。
而且雖說在哈爾科夫的反擊戰中,曼施坦因用神來之筆挽救了南線的潰敗,但是德軍輸在總體戰的無奈和體量的差距,並非是哪個統帥的問題或者戰略戰術的問題,而是整個大局觀的考量失誤,才導致對蘇聯作戰的最終失敗。
蘇德戰場真的沒有翻盤機會了嘛?
有,那就是德軍必須贏下每一場戰役,每一次細小的失誤都不能有,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
4 # 考拉123397996
看曼施坦因用什麼戰略,戰術上不用擔心,大師級基本當時全球頂級水準,最重要是後勤,還有對佔領區的做法,首先要知道俄國是個大國,不可能一擊打垮,也不可能全部佔領,必須採取分裂,拿下蘇聯土地後,必須給當地人解放,讓他們獨立,成為衛星國,這樣至少能有三百人為德國戰鬥,千萬人可以作為勞工,從德國修一條鐵路跟著部隊前進,大平原鐵路好修的,從中路修過去,在前線往兩邊修,連線南部,北部,軍團,南部北部同樣有鐵路,這個是迴路,拉著戰利品回去,以德國工業能力,提前預製好鐵路備件,在平原直接鋪過去,修鐵路的速度不會比進軍慢,鐵路跟上後勤就有保障,而且前線可以橫向調兵,這個足夠擊潰蘇聯了
-
5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不得不說,如果那樣的話,德國扭轉乾坤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因為戰爭是很難預測的。
有人說,英國和美國會不斷的援助蘇聯,但是如果蘇聯再打幾個大敗仗,英國和美國是否還有那個慾望去援助蘇聯是很成問題,而以曼施泰因的組織能力,他應該能夠在東線再打幾個勝仗,進一步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如果他做到這一點,英國和美國很有可能停止對蘇聯的援助,只要美華人炸燬了蘇聯的油田和煤礦,以及其他的基礎交通裝置,德國即使拿到蘇聯也沒有太大的用處,而大概只要堅持半年,美國的戰爭機器徹底啟動,德國照樣沒什麼戲。
-
6 # 紅色手電筒
這個假設的答案是沒戲。曼施坦因雖然說是二戰中德國最優秀的陸軍將領,但是想指望著他能夠大翻盤,這個已經超過了曼施坦因的能力了。
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內部糟糕的動員生產管理,可以說德國失敗的原因不是仗打的不好,而是斯佩爾部長上臺的太晚了,沒有足夠的時間整合歐洲的資源來對付蘇聯這個體量巨大的對手,後來還要加上美國那個體量更為龐大對手,這個是德國根本無法應付的。
德軍的將領水平的確佔有一些優勢,這個主要是對於坦克機動作戰的先知先覺,在和盟軍的作戰中佔有一定的戰術優勢,但是隨著戰爭的繼續盟國軍隊也在學習戰爭,已經在戰術水平以上慢慢彌補了與德軍的差距,但是德國在武器數量上以及各種補給品生產上的劣勢卻沒有被彌補,反而由於自己地盤的不斷縮小,各種資源的枯竭,這個劣勢是越來越大了。
具體到東線,曼施坦因對付蘇軍進攻的辦法其實就是利用蘇軍的弱點,尤其是開始階段,對於大縱深的機動作戰把握不準,容易冒進的弱點,集中所有裝甲力量,對於冒進的蘇軍部隊進行反擊,再吃掉缺油少彈的蘇軍坦克部隊以後,再利用開啟的戰線缺口對於蘇軍的縱深進行突擊,迫使蘇軍後退。
這種辦法對於蘇軍進攻方向的判斷要求很高,同時還有就是要集中相當數量的坦克部隊。但是這兩個方面德軍做的都很糟糕,德軍對於當面蘇軍的偵察工作做的不是一般的糟,到了蘇軍的反攻階段,德軍對於蘇軍的進攻方向幾乎就沒有判斷對過,蘇軍總是成功的騙過了德軍的偵察,把進攻的矛頭坦克部隊部署到德軍意想不到的方向,達成戰役的突然性。而集中坦克部隊進行反擊,在蘇聯境內也有很糟糕的基礎,就是蘇聯境內的基礎設施及其糟糕,公路到了春天就是泥潭,沒有道路坦克部隊機動完全就是在爬,失去了運動的速度,根本就無法對出現的冒進之敵進行反擊。
這些弱點是曼施坦因很難改變的,尤其是由於集中坦克部隊,曼施坦因在蘇德戰場的南線獲得巨大戰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南線幾乎集中了德軍所有的坦克部隊,當戰線的北端和中段出現情況的時候,受制於糟糕的道路情況,部署在南線的坦克部隊很難迅速的機動到戰場。而對於這種協調一致的多點進攻,蘇聯人可是行家,在沙俄時期的一戰,俄華人發動過波洛西洛夫攻勢,就是採用多點進攻打破了東站戰線的僵局,蘇軍可比俄軍強大的多。蘇聯人也是這麼做的,歷史上的十次打擊,就是一系列協調一致進攻。
對於這種情況,曼帥恐怕要在戰線的各段都部署一支強大的坦克部隊,但是需要多少坦克可真的不是曼帥可以決定的。
曼施坦因是非常優秀的將領,但是他不是神仙,換一個優秀的將領不能改變德國由於動員不足而造成的物質上的巨大劣勢,而二戰實際上是一場兵工廠的競賽,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是前線計程車兵將軍,而是後方那些站在機床面前的老弱婦孺們。
順便說一句,德軍的將領現在有點被神化的太厲害了,和蘇軍以及英美軍的將領來說,德軍的將領勝在作戰經驗相對豐富,但是這種經驗隨著盟軍將領包括蘇軍將領作戰經驗的日益豐富,慢慢的變得不值一提了。而德軍將領的學習能力要比盟軍將領差。對於發生了變化的情況沒有辦法很快的適應。
-
7 # 探測衛星A
在多線作戰和國內被盟軍搞得一塌糊塗的前提下,不管誰在東線也不可能再有什麼大成功了。
就算曼元帥來指揮,能多打些勝仗,但對於後期巨大的數量優勢的蘇軍,要真正改變戰場情況根本不可能,因為能較輕鬆殲滅蘇軍有生力量的機會已經喪失(42年~43年上半年)。特別是44年開始,曼元帥所提倡的機動防禦也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不但兵力、道路及有限的裝甲力量所不容許,燃料後勤供應也會逐漸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蘇聯空軍力量的崛起,使白天一切調動都變得不可能,再也不能像以前不去考慮空襲的影響了。
從44年年中開始,蘇軍已基本掌握了制空權,蘇軍攻擊機和轟炸機的作用已可以影響地面作戰的戰役程序了,不但可有力支援進攻,還可以較從容地打擊後方目標,對於白天部隊調動或撤退的打擊更是手到擒來……
德軍即無力承受大的空中打擊,也無力改變被動挨打的狀況。但曼元帥指揮的話,東線可能會多拖很多時間。
-
8 # 島主說事
曼施坦因如果成為東線總司令,德軍能在蘇德戰場逆轉戰局嗎?不能。實際上,1943年2月份,曼施坦因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等於拿到了東線戰場的重點方向作戰指揮權,但仍然於事無補,說明希特勒用他太晚了。
首先,蘇德戰爭,德軍戰將眾多,曼施坦因能夠脫穎而出已是偶然。
從曼施坦因簡歷得知,他和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曾在陸軍總部當過差,曼施坦因甚至和保盧斯一樣都在陸軍總部當過副參謀總長,可以說對希特勒發動二戰有比較深的理解。但是,曼施坦因才華太出眾了,引起不少人妒忌,被調往基層擔任倫斯特將軍的南方集團軍群當參謀長,從此開始指揮一線作戰。
雖然曼施坦因從1939年德軍閃擊波蘭開始,就一直在為高層出謀劃策,但同期比他職務高的將領一抓一大把,他只能屈居其次,進攻蘇聯時才擔任第56裝甲軍軍長,而古德里安這個時候已經擔任第2裝甲叢集的司令了,並是中線進攻莫斯科的裝甲部隊總指揮,權力比他大多了。
曼施坦因真正被希特勒賞識還是他制訂的進攻法國計劃,由於陸軍總部和前線拿出了不同的作戰計劃,最終希特勒認為曼施坦因的計劃比較適合德軍的閃擊戰,主要在於曼施坦因提出了繞過馬其諾防線的關鍵方案。
如果說曼施坦因制訂德軍閃擊法國的計劃是棋高一招,那麼他在蘇德戰場打贏克里米亞戰役才是一鳴驚人,如果沒有這場戰役墊底,希特勒都不可能讓他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也不可能讓他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在東線作戰失利並非曼施坦因個人能力能解決的,指揮三個集團軍群的司令哪個都不是白給的,尤其是那4個裝甲集團軍群的司令個個都比曼施坦因能打能謀。所以,從個人閱歷和戰場經驗上講,希特勒也不可能把一個軍長直接升到集團軍群位置上。
其次,曼施坦因在東線戰場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他沒有完成的目標也不少。
人們之所以說曼施坦因是德軍的靈魂人物,主要是看在他拿出進攻法國的計劃和出人意料地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上面。但他在指揮其它幾場戰役上並沒有體現出有多大本事,甚至在與瓦圖京的幾次交手中屢佔下風。
一方面,曼施坦因在閃擊蘇聯時,有奇襲奪得西德維納河大橋之功,但也有深陷原始森林和沼澤裡出不來的困境。雖然德軍的進攻因地形不熟和情報失誤所致,但曼施坦因急功近利終致裝甲部隊沒有如期完成任務也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為此事,希特勒專門飛到北線質問老勒布,你是要退到北冰洋去嗎?
另一方面,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亞一戰封神,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卻救不出來保盧斯。1942年11月20日,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營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但是這場救援行動最終失敗了,不管什麼原因,這讓曼施坦因的威望大打折扣。畢竟希特勒把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的裝甲部隊都劃歸了他指揮,就算是希特勒越級指揮有錯,但曼施坦因也不是一點問題沒有,起碼救援時間不該拖延那麼長。
第三方面,庫爾斯克戰役,本來希特勒已經下令北線莫德爾集團撤出戰鬥,曼施坦因應該及時認識到憑一己之力很難打下去,但他仍然堅持繼續進攻,結果把東線的裝甲主力全部敗個精光,自己也差點成了光頭司令。
從上面幾個戰例就可以看出,曼施坦因是人不是神,他也會受戰場環境和條件的制約。在戰場上他同樣會遭遇重大失敗。
第三,讓曼施坦因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就是想他關鍵時候出現奇蹟。
人們不都說曼施坦因能掐會算嗎?希特勒就給他重點作戰方向指揮下看看。1943年2月,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實際上,等於將東線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因為此時,東線戰場的重點全部放在南線,可以說南線穩住,德軍在東線才有希望。但是,曼施坦因依然是無力迴天,雖然他打贏了哈爾科夫反擊戰,卻在庫爾斯克輸光了所有家底。
之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希特勒才想到重用曼施坦因,也是能用的將領都用得差不多了,1943年1月份,德軍在東線的裝甲坦克能投入戰場作戰的只有495輛,希特勒不僅重新啟用了古德里安,還讓曼施坦因指揮南線,說明他倆是最後的王牌了。這時候重用曼施坦因,希特勒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發揮曼施坦因的小諸葛作用,看看能不能再有奇蹟出現;二是曼施坦因對南線戰場比較熟悉,他是最好的人選。
從上面分析看出,曼施坦因有其能參善謀的優長,但他不是萬能的。雖然他不是東線總司令,但他所做的事卻是南線最有發言權的,但他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時,並沒什麼建樹,不僅部隊打光了,地盤也縮小了,1944年2月還因切爾卡瑟口袋戰役問題與希特勒發生分歧,3月30日被解除職務。
回覆列表
除非授予曼施坦因對整個東線的絕對指揮權,希特勒不再插手東線的任何具體指揮,方可能有所轉機,最起碼不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戰略失誤!尤其如第6集團軍的悲劇!
實際上假使希特勒一開始就像波蘭戰局一樣把指揮權全權交給陸軍總司令部,即使不用曼施坦因,德軍也不會敗的那麼快!
比如在巴巴羅薩計劃中陸軍總司令部一定會堅決的執行以莫斯科為目標的原計劃,而不是轉向基輔;而在第二年的夏季攻勢也會始終把目標放在高加索地區,而不是斯大林格勒,至少不會犯把兩個重兵集團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全部集中於斯大林格勒城的巨大危險,全然不顧其危險的兩翼(用聯軍來做德軍的側翼掩護,簡直是自欺欺人);以及在後來的一系列防禦戰中,希特勒總是不遠放棄那些突出部(突出部在己方採取攻勢行動時無疑非常有用),不僅拉長了自己的防線,使得兵力更加不足,而且很容易被蘇軍的鉗型突擊包圍(庫爾蘭集團軍群數十萬軍隊的據守毫無意義,可希特勒就是不讓撤退)。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讓曼施坦因來出任東線總司令,而是希特勒願不願意放棄對東線陸軍的控制權。假使希特勒把指揮權真正交給陸軍總司令部,無論是哪個優秀的德軍將領都可以出任陸軍總司令,不過曼施坦因確實是東線大部分將領一直認為的陸軍總司令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