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解憂作文鋪
-
2 # JENNY
當然每一個父母都想讓孩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我之前就聽說過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他說孩子童年需要的不是鈔票、不是數不清的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在讀書學習上。因為只要父母陪在身邊,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比較強,學習起來自然要快一些,記得也更紮實。
不過現階段的父母他們也有他們的難處,工作是每個人養家餬口的重要手段,一旦工作起來時間從來不是自由的,甚至有時候連吃一口飯的時間都沒有。我朋友就是這樣,每天下班之後孩子都已經睡著,醒來之時還沒顧得上親吻孩子一口就又要奔赴公司,更不用說什麼陪伴孩子讀書這樣奢侈的東西。雖然我這個朋友平時也有請假專門回家陪伴孩子,但時間終究太少,親子互動在他們家完全得不到體現。
不過他就想了一個好辦法,雖然這個辦法沒有徹底解決問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很大的壓力,那就是購買了萌狀元AI學習一體機。 起初他也沒有報太大希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他發現即便是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孩子也能使用萌狀元AI學習一體機閱讀很多之前他就想陪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籍。
但是也有他擔心的地方,畢竟孩子比較小自控力比較差,說是在閱讀書籍,難免有的時候看個動畫片啥的。可萌狀元AI學習一體機給他解決的這個困擾,在應用安裝上,只有家長授權允許安裝的軟體,才會在學習機中許可安裝,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習機被孩子濫用的情況。
還有他最看重萌狀元AI學習一體機一點是,有護眼功能,螢幕據說還是透過防藍光德國TUV認證,可以根據環境光自動亮度調整;肢體與距離檢測,距離過近主動提醒;並有兒童使用時長管理系統;有利於保護孩子視力。眾所周知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不能好好保護視力,那麼長大之後天天戴眼鏡是少不了的,視力一定要從小抓起。
因此如果大人時間有限,但是很想陪伴孩子多讀經典書籍,還能護眼的話,可以嘗試一下萌狀元AI學習一體機。
-
3 # 河小象
這是很多父母的一個誤區:陪小孩需要花很多時間。甚至有時候會成為爸爸不參與家庭教育的藉口。深陷這個誤區的家長,急需瞭解這樣一個詞“有效陪伴”,它將讓事半功倍。
什麼是有效陪伴?有效陪伴,就是指高質量的陪伴,全身心的參與進孩子的世界中。與之相反的叫“陪著”。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一位父母說要陪孩子多讀經典書籍,他會和孩子一起開啟這本書,共同閱讀,及時解答孩子的疑惑,也會和孩子交流閱讀後的感想。另一位父母在說要陪孩子讀書的時候,只是把書塞給孩子,自己玩著手機,卻管著孩子要求他一定要把書看完。兩者父母都做到了在身旁的陪伴,效果卻相差甚遠。前者花一小時讓孩子得到了充足的知識和家庭愛的感受,後者花再多的時間只會讓孩子對書本感到厭煩和無奈。
發現了嗎,如果能夠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而不是做到“管著陪著”,一個小時能抵得上5個小時的陪伴。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有效陪伴高質量的有效陪伴,是不屑用時間來衡量的。所以題主不必擔心自己時間有限,每天只要抽出一個小時,甚至是半小時專心的陪孩子一起讀書,就已經完全達到愛的教育的標準了!一個小時之後,你就可以真誠的和孩子說“爸爸或者媽媽還有工作,接下來你自己讀,我明天再來陪你。”
最後,在陪伴過程中還有注意這幾點哦:
1採取讓孩子主導的陪伴。比如讀書,不是你選擇書,而是讓孩子選擇自己興趣的書,你只是做一個建議而已。在讀書過程中,也不是你自己巴拉巴拉的讀,而是讓孩子讀一會,他累了你再讀。結束的時候也別忘記和孩子一起交流下閱讀感想,引導他主動分享。
2陪伴是父母共同的義務。很多家庭都是媽媽或者爸爸一個人主導家庭教育的,另一個就像透明人一樣,極少參與孩子的活動。儘管雙方可能會有一個人更細心,適合帶孩子,但沒有一個人可以給於孩子全部的需要。所以爸爸媽媽都要學會參與到家庭教育當中。
-
4 # 優雅如墨
大人太難了。
但父母再忙也有休息的時候,儘量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每一個進步都來自於父母的陪伴與教育。
不要讓孩子自己長大,那樣他的童年會很孤獨,很寂寞,很沒有安全感也很容易走偏,更容易叛逆。但也不能太緊了,緊的孩子壓抑,喘不過氣來。
學習應該像吃飯一樣,多方面攝取營養,以供身體健康茁壯的生長髮育,想想孩子小時候不愛吃飯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是如何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地為孩子做可口有趣兒的飯菜,哄孩子喂孩子吃飯的,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替他學習,但可以在他寫作業的時候,陪伴並且輔導他們。
雖然網上有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小影片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能確實有些孩子接受新知識慢,學習吃力,家長在邊上輔導起來也累的心焦。但我覺得,孩子就是面鏡子,他的優秀與否,其實照出來的都是你的影子。
時間都是零碎的,拼拼總會有的,現在智慧手機這麼發達全面,你可以在手機上下載孩子的同步課程,我忘了叫啥名了,你搜搜吧,一到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全部的課程都有,我覺得非常實用。這是他放學後寫作業的時候,你陪伴輔導他時用到的。
孩子的課外閱讀,就是孩子睡覺前的故事書,這個應該從他幼兒園小班就開始的活動,從幼兒故事、兒歌到唐詩宋詞名人傳記,這個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習慣是一點一滴從小培養起來的。
手機上有一個特別棒的APP,叫《喜馬拉雅聽書》,你如果實在沒時間,就下載那個APP然後搜你想給孩子學習的書籍,裡面兒歌,催眠曲,唐詩宋詞,國學經典應有盡有,挑你喜歡的點開聽書即可。
養孩子是心與血的交融付出,不是隻要給他很多錢,很多名牌衣服,玩具,進口的零食,高階電子產品就能代替你的陪伴、你的輔導的,你的言傳身教比錢和物質來的更實在有用。
-
5 # 與森老師
家長能有陪孩子閱讀的想法,很值得讚揚。這不光能讓孩子增加閱讀,還能讓孩子提升閱讀的興趣。
現在不光是大人很忙,孩子也很忙,但是忙,並不代表時間有限。只要下定決心引導孩子閱讀,那隻要現在開始就好了。
就像朱光潛先生說的:“你是否在讀課外書,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決心的問題。”家長在引導孩子閱讀上,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選定書籍。這個可以檢視孩子的語文書,書上有一個版塊,小學叫“快樂讀書吧”,初中叫“名著導讀”。從這些推薦的書裡面選擇要閱讀的書,先買一本或兩本回來,閱讀完了再買,不然一次性買太多,反而是一種壓力。
二、閱讀時間和閱讀量。先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可以拿出多少時間來閱讀。商量好之後,再結合孩子之前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每天閱讀的時間。這個時間,一定要做得到,不然除了給孩子造成壓力,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放棄。
比如,商量並結合實際情況,覺得每天可以拿出1小時左右來閱讀的話,那就把每天的閱讀時間定為半小時。定出每天閱讀時間後,再根據孩子的閱讀速度,定出閱讀量。以我自已的經驗,半小時可以閱讀最小10頁,這就可以把每天的閱讀量定在10頁。
閱讀不要怕每天讀的少,主要怕停下來。只要每天閱讀,每天閱讀10頁,一年下來也可以閱讀3600頁,這也相當於12本300頁的書。對於一個學生或成人來說,每年能閱讀12本書,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三、閱讀時段和方法。我的經驗,是把每天的閱讀時段放在睡覺之前,可以坐在床上看,也可以看完再上床。
反正,每天閱讀到量了就放下,不然時間就會亂,閱讀習慣也會跟著亂。
堅持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做一樣的,不要多,也不要少。
閱讀時的方法以孩子喜歡的方式為主,輔助可以讓孩子拿一支筆,有重要的內容或自已認為有必要留下印象的地方,做上記號,便於後續查詢。
四、閱讀並不一定要家長陪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事情,如果家長願意閱讀,能跟孩子一起讀,那自然比較好。如果家長不願意閱讀,那就直接跟孩子講,要讓孩子明白,家長的工作已經不再是讀書,而孩子的主要任務現則是學習和讀書。所以,並不是家長讀書,孩子才能讀書。
家長需要注意一點,孩子在閱讀時,不要在他表前看手機就好,那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不管怎麼說,讓孩子閱讀的最好辦法,就是從今天開始。
-
6 # 樂玩益智
陪孩子的時間少,就越要對書籍進行精挑細選,對讀書方法進行引導。
一、多看文字少看圖
我家小孩從小就對文字感興趣,很早就開始讀文字讀物,經常讀一句話,要問大人七八個生字,我們也總是耐心解答。現在她上了小學,識字量遠遠超過很多同齡的孩子,完全具備了自主閱讀文字書籍的能力。
我一向不主張孩子看過多的漫畫書籍(不包括幼兒閱讀的繪本),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老師的認同。她也認為,孩子應該少看漫畫書,看漫畫書不能算真正的閱讀。
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而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簡單陳述。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看漫畫書總比看電視要好,其實這兩者並無太大的分別,它們提供的刺激訊號不需要任何轉換和互動,孩子被動接受即可,所以起不到智力啟蒙的作用。
二、讀書可以“不求甚解”
昨天晚上,孩子坐在我的腿上,翻看著亞米契斯所著的《愛的教育》,這也是她最近的睡前讀物。這是一本經典的兒童讀物,以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四年級男孩安利柯一學年的耳聞目睹和內心感受。可能是因為很多故事已經聽過,她翻得很快,興趣似乎也不在內容本身,而是在旁邊的註解上。我並沒有去提醒她看內容,一直看著自己手裡的書。
其實,我們大可以學習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重在感悟,書讀得多了,孩子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會自然提升。在經常會脫口而出很多好詞和成語,這些詞大多是她從書籍上學來的。
回覆列表
與孩子共讀,按照我說的第五點,一週一小時就可以做得很好。
和孩子一起讀書,這是許多家長的心願,但是實行起來並不容易。孩子要學習,家長要工作,各有彼此的生活重心。晚上、週末的共同時間裡,孩子要做作業、補習,家長要處理家務、社交和工作等。家長和孩子真能坐在一起,親子共讀的時間其實是很奢侈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該怎樣陪孩子讀書?
1.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家庭裡儘可能設有一個書房,沒有條件的可以開闢一個讀書角,以豐富的藏書、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座位,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能夠方便取閱。家長不要吝於買書,讀書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情。
2. 設定固定讀書時間,養成讀書習慣。最好每天拿出晚飯後一小時時間用來閱讀,規定這一時間內不能接觸手機,家長與孩子坐在一起讀書。如果家長臨時有事,要去家庭的其他區域處理,不要破壞讀書的氛圍。
3. 破除親子共讀誤區:家長不必和孩子讀同樣的書。在學前及小學低段,孩子閱讀以繪本為主時,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讀書,或者共讀同一本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就沒必要把孩子要讀的書全部讀一遍,這也不現實。況且,家長也需要閱讀充電,沒有足夠的時間大量閱讀學生必讀書。為此家長不必擔憂,只要你拿起書來讀,這種行為本身就會薰陶孩子。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應該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習慣,家長更沒必要讀完孩子要讀的書。
4. 家長怎樣引導孩子讀書?重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興趣,家長可給孩子多買與興趣相關的書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當孩子把適合自己接受水平的書讀完後,家長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引導孩子讀興趣領域裡較為深刻的書籍,鼓勵孩子走出舒適區,這樣的專題閱讀,效果遠遠超過泛泛而讀,或者隨機閱讀。
5. 怎樣瞭解孩子讀書的效果?分三步走。這裡給家長朋友們介紹一個特別實用又特別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孩子必讀書的序言、內容簡介等介紹性的文字讀一遍,把握住書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思想觀點等。然後做好以下三步。
(1)孩子每讀完一本,就讓孩子複述書的主要內容、主要情節。家長讀過序言,可以初步判斷孩子是否讀過、讀完此書。
(2)利用序言和其他介紹性文字的提示,詢問孩子書中的細節。沒有讀過書的孩子,一般難以說出細節來。
(3)就書中的細節或者觀點,與孩子展開討論。孩子如果讀過此書,一般會樂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家長不必以對錯來判斷,而應與孩子平等交流,雙方坦誠討論,把問題引向深入。家長的閱歷比孩子豐富,正好可以趁機藉助書中人物、情節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教育。因為孩子剛讀完此書,此時的教育可謂趁熱打鐵,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