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上到聖誕節了,傳動節日節日味道越來越輕,外國節日卻越來越火熱!
12
回覆列表
  • 1 # 錫盟奶食

    華人的洋節日是“被過”的,幾乎所有的洋節都只有商業性質,沒有靈魂,有魔性的華人把大部分節日都過成了吃喝節和購物節。

  • 2 # 心華文化

    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符號,更是對特定人物和事件的紀念,透過節日的各種紀念儀式來音響人們的價值觀念,有的人在乎節日的形式和氛圍,但有的人卻利用節日達到自己麻痺人們思想意識的目的。

    聖誕節——紀念耶穌的日子,盲目跟風過洋節的人們:請問你信仰基督教嗎?如果不信樣過這個節日又有什麼意義呢?作為一個華人,身上流淌的是炎黃的鮮血,骨子裡洋溢著民族的自信,我們沒有必要盲目跟風,更不需要無聊到以洋節為名謀取利益,文化自信,把中華優秀傳統節日過好了比啥都強。

  • 3 # 日下秋也

    自己過自己的,有朋友想一起過就聚一聚。沒那麼多扣帽子的么蛾子。過個聖誕就數典忘主,那過雙休日豈不氣得刨祖墳喲。就跟那吃狗肉似的,你不喜歡吃可以,但沒權利不然別人大飽口福。

  • 4 # 使用者8710912523239li

    我覺得不應該,華人應該過好自己的節日。因為,節日是一種文化傳承,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透過文化傳承下來的;節日也是一種載體,例如,‘’端午節‘’吃粽子,就想起屈原的故事。

  • 5 # 曾經的樂天

    我本人從來不過。西方世界的洋節,絕大多數與宗教有關,有很深的宗教意義,對於不信其宗教的人如何來過。當然洋節也有其獨特的儀式感,互動性較強,故年輕人喜歡,加之商家逐利之本性,加入了很多商業活動,更吸引人的眼球。同時對於洋節也不能當成洪水猛獸,更不能上綱上線,可合理引導……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國家傳統佳節的傳承與宏揚。

  • 6 # 路過的假面騎士小明

    過個節玩玩的事,噴子就給你上綱上線,這跟那些看見狗就想起自己父母的腦殘是同一個型別的,老子自己賺錢,自己花錢,過個節日玩玩怎麼了,還能牽扯到愛國情懷?

  • 7 # 旁觀者嵐

    我不支援,也不反對,這是個人自由,大部分年青人可能覺得很浪漫。可是你們真知道這些節日的含義嗎?我不太理解外華人的想法。

    1聖誕節,也稱耶誕節。是有神告知耶路撒冷的行政長官,說有救世主降臨,推翻他的統治。於是這個官就下命今把近幾個月的男孩全部處死。耶穌名義上的父親帶他的母親逃到伯利恆,在馬槽內生下耶穌。所以這一天叫聖誕節,前一晚是夫妻倆平安逃出來,所以叫平安夜。為了救世主降生,是該慶祝,但是沒有人為那些無辜死亡的千百個男孩哀悼嗎?這就是自由平等嗎?

    2復活節,是耶穌被當局用大釘子釘在十字架上活活疼死的,三天後復活,感謝上帝,因此稱復活節。難道西方的節日一定要伴有血腥,耍犧牲別人才值得慶祝嗎?

    上面兩個節日還和救世主有關,可以不想那麼多。但下面的感恩節卻是和宗教無關的。

    3感恩節,

    當歐州人到了美州大陸時,快要餓死了,印地安人給他們送來了火雞,救了他們。可當他們恢復精力後,卻將印地安人幾乎滅族。感恩節必吃火雞,是感謝忘恩負義嗎?

    4愚人節。

    開個玩笑還無傷大雅,要擔誤了正事或是造成禍害呢?

    我能接受的外國節日只有母親節和父親節。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多瞭解一些這些節日的內涵。

    當然,幾個朋友一起玩一下,還是可以的。

  • 8 # Q的腦袋很大

    呵呵呵呵呵了,年假呢,年假就七天,在加上路上時間不到七天,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都這樣,還有意義談聖誕節過不過?好不好?

  • 9 # 龍門至順

    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萬聖節是外國的鬼節,聖誕節是基督教教主出生紀念日,因為西方國家普遍有基督教信仰,所以教徒要過聖誕節紀念耶穌誕生。同時基督教國家也是幾世紀以來侵略其他國家最多的國家,只要傳教士到了哪個國家,戰爭就跟隨到哪個國家,並且進來的是聖經,帶走的是黃金珠寶石油。

    中國是傳統節日最多的國家,因為十年動亂,大多被民眾拋棄,每一個節日都有很多文化傳統。但是由於商家對外國節日的刻意包裝,打造成一個個購物消費狂歡節,成為年輕一代及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士的一些重要節日,只能說明一部分人的文化膚淺,才造成這種現象。

  • 10 # 曉帆輕舟

    關於”過聖誕節”,談不上應該不應該。

    基督教是被中國認可的合法流傳的宗教,而“聖誕節”是基督教裡最重要的節日,所以,對於基督教徒來說,“過聖誕節”是順理成章的事。

    至於基督教徒以外的人(包括我本人),既然不是教民,則不需要“過聖誕節”,和平時一樣,該幹啥就幹啥。這同樣不涉及“應該不應該”。但是,不信教的人需尊重人家信教者“過聖誕節”的權利,而不應該搞什麼“抵制運動”。

    文化是可以跨民族、跨國進行交流的,而且理應有這樣的交流。交流使不同區域的人們變得通達,使這個世界更多姿多彩。而“節慶文化”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舞臺。看待節日,不必太糾結於是“洋節”還是“土節”,而是首先看其內容是否有健康積極因素。一個節日的內容裡如果有健康積極的部分,那麼,就值得正視乃至吸收,為”我”所用,甭管其節日來歷是“土產的”還是“洋的”。

    對待“聖誕節”以及其他一些洋節(例如父親節、母親節、婦女節、勞動節等等),就可以秉持這樣的態度。它們之中,顯然都包含了積極的內容。”聖誕老人送小禮品”的習俗富於情趣;聖誕卡的流行有利於增進親情、友情;聖誕樹的裝飾給冬季的城市增添了綠意;大量聖誕題材音樂經典、聖誕題材美術經典、以基督教為背景的許多優秀建築,有益於增進人們的美學素養…… 對於這些不乏積極成分的洋節,我們不妨拿來,或者,篩選出其中的有建設性的內容,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手游龍宮和魔王哪個好龍宮和魔王傷害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