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被稱之為“金陵三傑”之一的現代畫家徐悲鴻曾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樣的觀點非常正確,首先解釋一下,並不是因為徐悲鴻在藝術界的名氣大,所以說他的觀點都正確,而是因為大量的事實證明,這裡的造型藝術,毫無疑問就是繪畫藝術了,

    稍微大概瞭解一下就知道徐悲鴻早年曾留學法國學習西方油畫,這期間他被一些藝術大師神奇的畫作深深的所折服,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到荷蘭藝術大師倫勃朗的畫作都一一研習,力求上進的藝術家總會發現前人作品的精髓之處,比如“素描是西方油畫的一切基礎”,

    值得注意的兩個字“一切”,這就說明了素描的重要性了,繪畫藝術要體現出它的“空間立體效果”才能更形象逼真,這就是所謂的“造型”,然而素描就如同骨骼,骨骼的意義作用估計大家都知道吧,它有高營養的骨髓,而且還有張力、力度……”

    這就是素描的意義作用,我們可以這樣假設一下,要是西方油畫裡沒有以素描作為基礎的話,那麼強烈的“色彩、光影”依附在哪呢?只能平放在畫紙之上,成為平面圖了,或者是一灘色泥,又哪來的“畫風畫骨”呢?對吧,不只是油畫需要素描,國畫同樣也需要素描,

    油畫注重“寫實”所以要以素描為基礎,這很容易讓人理解,可國畫注重“寫意”,要素描有什麼用處呢?這是讓人很疑惑的問題,這麼理解吧,有“空間立體效果”的國畫與“平面圖式”的國畫,哪種更有藝術魅力呢?肯定是前者嘛,對吧,所以徐悲鴻提倡“國畫改革融入西方油畫技法,要清楚徐悲鴻所說的西方油畫技法是指“素描”,而不是藉助油畫的全“寫實”。

  • 2 # 鴻鵠迎罡

    中國畫到底要不要素描?或者說,素描是不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句話差不多討論了一個世紀,到現在仍然沒有討論清楚,因為贊同和反對中國畫運用素描關係的人,幾乎各佔一半,誰也說不服誰,所以,中國畫自從20世紀初期受到西方繪畫影響後,依然跟素描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頭畫素描

    以個人的認識來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句話不完全正確。這句話從本質上是以西方繪畫的標準來審視和要求中國畫的,有綁架中國畫創作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意味,到頭來,只會讓中國畫越來越接近西畫,從而喪失中國畫的獨特性。

    什麼是中國畫的獨特性?想必長期從事國畫創作的人都很清楚。

    工筆人物畫

    一是寫意精神。

    中國畫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有“應物象形”一說,而沒有“造型”一說。應物象形在中國畫裡還不是主要追求目標,中國畫最重要的藝術追求是“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

    肖畫素描

    意思是說,中國畫從來都是以書法用筆入畫,描繪出物象的大概輪廓和質感,追求物象的神韻,提煉出物象的精氣神,進而完成對畫面形而上的意境格調的表達,而不是追求造型準確,形象逼真等方面的元素。

    大寫意國畫

    二是構建筆墨的獨立生命力。

    這一點還跟造型有關。因為中國畫的筆墨和形象是融為一體的,在對層次感的表達上,是依靠筆墨的深淺、輕重、乾溼等用墨方法來展現,是一種二元辯證關係,如果重視了造型的準確,勢必要淡化筆墨的韻味和線條的骨力,繼而喪失掉筆墨本身的涵義。

    西畫在誕生之初,跟中國畫的審美觀完全不同,追求真實感是它的基本理念,這就需要畫家再現生活中物象的真實原貌,造型的真實,光影關係的真實,色彩的真實,都是油畫家必須遵循的原則。

    靜物素描

    目前,美術學院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畫國畫時,往往忽略了中國畫原有的審美標準,用西畫技法和思維來創作國畫,更進一步說,他們是在拿素描方式畫國畫,這樣創作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國畫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和認可,因為西方人可以看懂它們。

    最大壞處是,讓國畫的傳統趣味越來越弱,越來越喪失了純正的根脈。

  • 3 # 原創畫圈

    說的有道理,關鍵是“造型藝術”的“基礎”,它是一條相對科學的捷徑。素描做為造型藝術的基礎是沒問題的。事實確實國內外大多藝術大師及大家,絕大多數都是受過科學的專業訓練,和較高的藝術薰陶的,與堅實的基礎和經年累月的藝術修養密不可分的。尤其面對除中國畫以外的藝術創作時,不管架上還是裝置,亦或行為,都有其關聯。這裡說除中國畫外,並不是說他們不能產生關係,中國的藝術,就像中國文化一樣開放且包容,自身就具備不斷延伸和吸納的可能。素描可以拿來一用,不在話下,會產生一些語言,催生一些藝術家。反過頭來說中國藝術,不管是雕塑、繪畫等,其裡面所包含的許多,都與素描裡的所謂科學的分析方法有不謀而合的地方,只是要求、需求、脈絡、審美有些許不同。例如透視(中國要早於西方運用於繪畫)、黑白灰(中國畫是墨分五色)、前後虛實(中國畫叫陰陽相生)、點線面(中國是線條書寫節奏)…以至情景、情緒、情感、感官再現(中國畫是意境表達)等等。中西方藝術都具備極強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可以啟迪生命,啟迪科學,所以還需我們不斷的去發現。

  • 4 # 全球博物館文創

    素描在美術中,是最為單純的造型形式。按廣義上來講,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有廣義自然就有狹義,狹義上的素描則是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方式。

    說到藝術造型,藝術造型不單單只是塑造孤立靜止的物體形態,更重要的是表現物體中各種形式的有機關係。

    強調的一定是造型而不是線條美不美,畫多了自然就美了,記住線條是可以熟能生巧的事情。

    書法,對於畫面結構的掌握很有幫助哦。獨立的結構可以從一個字的結構穩定來練習。相互關係的結構就是字與字之間結構平衡。把結構問題解決了,造型的基本問題也就解決了。同時,書法用的墨是單色調,但是可以透過墨色濃淡來達到造型效果。

    素描是西方對於美術訓練的基礎,已經形成體系,上升到教育經濟。

    書法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基礎,是一套非常科學和值得傳承的文化。由於中國近現代收到西方的霸陵,華人喪失了對自己文化的自信,才忽視了書法對於書畫藝術的基礎作用。

    美術不能等同於藝術。

    素描與書法都是藝術作品創作的基礎,區別在於繪畫工具,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已。

  • 5 # 岸邊2891

    沒錯,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素描不僅僅是一種繪畫手段,還是一整套觀察客觀事物內在結構外在動態的科學方法。尤其是以寫實為主的藝術形式,素描是重中之重!即使像畢加索畫抽象的,年輕時素描基本功也是很好的。

    古代的中國畫家不畫素描,那是當時沒有這種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藝術的表現力來說,中國畫不弱於西方藝術,甚至在藝術境界上還有高出西方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古代的人物畫以及雕塑,從寫實的角度來看,差太多了。

  • 6 # 畫微言

    這個要看對於素描的定義,如果把包含線描的大素描概念來看,是對的。如果把素描侷限於蘇聯式素描或者簡單的把光影造型或者以酷似的再現為造型的主要手段的素描當做造型藝術的基礎那顯然是錯的。很顯然徐悲鴻所說的就是侷限的再現。因此這句話沒錯,徐悲鴻先生卻錯了,至少是侷限了。

  • 7 # 60262502712

    沒有錯呀,徐悲鴻老先生說的是對的呀!我也認為是對的呀!一幅畫首先要畫好素描,素描不好,整個畫可以這樣說是沒有韻味!

  • 8 # 姓顏名志高

    @黃渤 @沈騰 @楊麗萍 他對或錯並不是那麼重要,

    看你自己追求哪種藝術。

    不畫素描也不是不可以。

    相對的,速寫和點線面的高質量練習,

    才是更重要的東西。

    形,再怎樣準也只能叫素描,或者畫像,

    並不能稱其為藝術。

    徐是很自我主義的一個人,

    老傳統的東西他不喜歡,以秦仲文老先生為代表等。

    太新的他接受不了,如林風眠,趙無極等。

    其實,舉個簡單的例子就ok了,

    徐悲鴻推崇齊白石大家都知道,

    我問你,齊白石畫過素描嗎?

    還有,

    古代那麼多國畫大師,他們都畫過素描嗎?

    答案很簡單,

    他們並沒有畫過素描。

    藝術是相通的,

    多看,多問,多練,多動腦,

    這就是藝術的捷徑。

    藝號棧,

    一本正經的科普,不遺餘力的搞笑

    一個專注於藝術史研究與傳播的新媒體平臺

  • 9 # 飛哥在廣美

    我們來看看問題描述,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

    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嗎?

    答:是的

    如果素描基礎不夠,能不能畫出比較好的速寫或水彩畫?

    答:能

    這看起來很矛盾,

    原因在於這兩個問題中提到的“素描”其實不是指的一個東西;

    我們先來談談第二個問題,

    “如果素描基礎不夠,能不能畫出比較好的速寫或水彩畫?”

    題主這句話中的“素描”指的是素描畫,也就是下圖類似的東西:

    是依據光源對物體的影響而產生的亮灰暗素描關係,描繪出的紮實的造型繪畫

    我很嚴肅地說,這樣的基礎如果不夠,

    也是可以畫好速寫和水彩的,

    因為速寫這個詞雖然英語叫做“quick sketch”,

    但它已經被本土化了,裡面有大量中國傳統繪畫的東西融入,

    給各位小夥伴科普一下為什麼藝考的速寫會很流行線描的原因:

    20 世紀初期, 自徐悲鴻等一代前輩主張走中西融合的道路, 西方繪畫中的素描被引入中國畫。 在接納和轉化素描中, 就存在著東西方繪畫造型理念和語言表達方式的異質性問題,存在著中西繪畫體系中的隔閡與糾結。 20 世紀50 年代, 特別是在第一次全國素描座談會後, 將蘇派素描視為一尊, 且一度一統天下。 由於蘇派素描所強調的定式原則, 加之我們在引進中的膚淺與教條, 所謂素描與中國畫的語言體系、 表達方式之間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對此曾引出許多置疑和爭議, 有些觀點已近乎於水火不相融的程度。面對困惑, 融合中西繪畫理法的速寫方式, 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智慧選擇, 成為立行解惑的一條重要路徑。在中西融合的速寫繪畫中,既可以疏離或活用光影, 又可以不脫離以“線” 造型的國畫語言既可以顯著地簡化素描的繁縟程式, 體現中國畫“落筆直取” “直取形神” 的特性優長, 又不失寫實造型內在理法的作用。這種看似是折中的選擇, 實為體現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理念。 ——《再談“速寫” 的意義》齊然

    很多傳統中國畫家的光源素描畫都沒有入門,

    但他們往往都能畫得一手好速寫。

    水彩也是如此:

    一個人沒有掌握素描的光影造型意識不代表他畫不出好的水彩畫面;

    這第二個問題相信我已經直觀地回答了。

    再回來談談第一個問題:

    “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嗎?”

    再次嚴肅地回答:是

    因為素描這個詞太流氓了,尤其是在當代,它的範圍也在不斷拓寬;

    這句話中的“素描”,指的其實是素描意識,

    既:單一色彩表現明度變化的繪畫意識。

    就素描意識而言,

    真正意義上的素描定義太寬泛了,

    不僅僅侷限於“光影素描”了,

    黑白灰屬於素描意識,構圖屬於素描意識,結構屬於素描意識,畫面深淺屬於素描意識,透視屬於素描意識,畫面構成屬於素描意識,主次講究屬於素描意識,疏密編排屬於素描意識............

    換言之:

    只要你畫畫動了筆,不管怎麼畫,不管畫成了什麼樣,

    這裡面就有素描意識的成分。

    回頭看看這張畫

    這裡面有留白,有加深,有視覺縱深感,有畫面編排,甚至作者在畫面視覺的高點濺上了白色點狀顏料強化縱深感和黑白對比,

    這就是素描意識的體現;

    再看看這張畫面區域性:

    這這畫面區域性線條的深淺安排、線條的疏密編排、線條的前後轉折、線條的粗細安排、單根線條的粗細變化、線條整體的層次感,畫面中每條線之間的相互對比產生的節奏感;

    這些也都是素描意識的體現

    這就是為什麼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

    因為素描意識跟繪畫本身是相融的,

    沒有了素描意識,繪畫本身也蕩然無存。

    以上。

    最後留個思考題,

    我們站在這樣的思維之下,

    來看看以下作品是否算是“素描”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把史上的所有皇帝拉一個群裡,他們都會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