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曰竹

    文化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很難說誰比誰的貢獻更大。關鍵是看歌迷們更喜歡誰。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香港四大天王廣為流行,可是我除了喜歡其中的幾首歌之外,對眾多歌星們並不感冒,這或許是我的問題吧。此處是題外話。

    李宗盛是個全能選手,詞曲唱俱佳,歌詞中充滿了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學,再用相應的曲子呈現出來,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所以說談到內涵的問題,我更傾向於後者。

  • 2 # 心香一瓣44483159

    張學友和李宗盛都是華語樂壇不可或缺的大家。相對起來我更喜歡李宗盛,這個被稱為香港音樂教父的男人,一個飽經風霜的男人,一個喑透世事的滄桑男人,他更是這個時代歷史的見證。一生有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為百分之百愛你(朱衛茵),卻來了個千分之千的(林憶蓮)而解體。即使真的是明白世間情為何物的他也終沒能免俗的陷進了“愛情”裡。可往往就是造化弄人,當李宗盛再一次站在冷冷的街頭,聽著那首《當愛已成往事》這個堅強的男人紅了盈眶,溼了眼眸~~~也許是前生的虧欠,才有了今生債呢?寫了一輩子,唱了一輩子,苦了一輩子的男人李宗盛,終是被“情困住了~~~”

  • 3 # 碗圓面長

    真正有實力的音樂人被刻意忘記抹黑攻擊,像有些垃圾貨色這樣沒正能量的翻唱機包裝貨被瘋狂追捧,三分鐘熱度的口水歌門庭若市,真正的好歌鮮有人知,華語樂壇被汙染了,太多腦殘粉絲的靈魂被汙染了,審美觀價值取向偏離了,所以你聽歌要去尋找老歌聽,所以華語樂壇墮落了。永遠都上不得檯面!

  • 4 # 江湖行134275199

    當然李宗盛!集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一生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為樂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全靠翻唱拿來主義一輩子寫不出一首好歌的張學友對樂壇卻亳無貢獻!全靠包裝的虛假“歌神”噱頭來譁眾取寵忽悠大眾,所翻唱歌曲有肉無骨有形無神亳無內涵!這就是亳無音樂天賦的包裝貨與音樂天才的天壤之別!

  • 5 # 娛雜記

    怎麼說呢。要說貢獻大,內涵。可以明確的來表達,李宗盛。

    先來說歌曲,張學友不是創作型歌手,他是歌手,是負責唱的。表達歌曲、被人廣為流傳是他的事。詞曲怎麼來的,這是製作人的事。這裡面是內涵,你覺得呢?用張學友的歌來比李宗盛的歌倒不如用張學友歌曲的作曲作詞人來比。用這兩個人的曲風、詞意、故事來比內涵更好。張學友是表達歌曲的意境、意思。歌手本身實力強才能表達不同內型的歌曲、不同的歌曲內涵。

    李宗盛能創作歌曲的內涵、能為電視、電影、故事、人物用音樂來表達。這個方面來看就能說李宗盛的歌有內涵。等於是一個李宗盛比張學友的全部作曲作詞人。在當時還真沒有幾個人能比李宗盛創作歌曲強的。

    在來說對華語樂壇貢獻大。我覺得可以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來比喻好點。

    李宗盛是能為他人創作歌曲的。我們所知道的:梁靜茹、劉傳、辛曉琪、張艾嘉、林憶蓮、張信哲等等等等(這是一部分)五月天是李宗盛提攜,他們演唱的歌曲一半以上都是李宗盛寫的,林憶蓮的歌曲10首有8首是他寫的。還有很多的歌曲被人所知。你覺得林憶蓮的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有多大?一個林憶蓮比不上張學友,那加上劉傳、張信哲等人呢?這些人對華語樂壇的貢獻都不小。如果他們的唱功比張學友強,我想更多詞曲人都會找上他們。

    對華語樂壇貢獻大。李宗盛挖掘歌手,為音樂界提供歌手,為歌曲界提供詞曲。李宗盛貢獻是歌曲、歌手。張學友被稱為歌神。那是他表達不同歌曲的能力肯定,能掌握不同歌曲的魅力,用不同方法表達出來。對音樂界他貢獻的事唱功、是歌曲本身。所以對華語樂貢獻誰大——李宗盛

  • 6 # 平凡的人143783758

    李宗盛是“神”的爸爸是華語歌壇的音樂“神父”!歌壇教父!百萬魔鬼製作人!作曲大師!歌詞大師!震撼人心的歌者!!!能稱為“神父”的音樂人歌唱巨星還有很多:劉文正,羅大佑,齊秦,童安格,姜育恆,王傑,周華健,趙傳,張信哲,張雨生,於澄慶,張宇……以上這些都是音樂“神父”寫歌唱歌都比張學友強多了!!

  • 7 # 治癒小影館

    個人覺得李宗盛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更大,張學友唱功好絕對是個是非常出色的一個歌手,但李宗盛不一樣,不僅是個出色的歌手更是出色的詞曲作家,製作人。

  • 8 # 瞳安城

    當都市商場之中都充斥著各種抖音神曲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在十幾年前的小巷中,聲音被放到最大的那時候的流行歌曲。對音樂這個東西最初的印象源自於家裡的收音機,那時候的磁帶還是可以手動倒帶的那種,音質或許不如現在好,但當全家人都準時圍在一起聽著電臺裡面放出的音樂。

    直到後來,零幾年的時候家裡開始引進了光碟,那它的音質可比磁帶好得多呢!再後來有了MP3,手機,電腦,聽歌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但有時候卻還是懷念第一次從老式收音機裡面聽到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縱然幾多風雨”。

    第一次聽李宗盛算是一次間接活動,那時候在朋友的MP3中聽到那首《愛的代價》,當時聽的是張艾嘉版本,第一次聽就被這首歌深深吸引。去搜了之後發現了男聲版,怎麼說呢,李宗盛大哥唱出來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歷經了許多傷痛之後,回首淡淡地告訴自己,這只是“愛的代價”。很多人都說,李宗盛唱歌就像是一個詩人,他唱出來的歌都是慢慢地吟誦,讓人一聽就忍不住隨著歌聲進入他的世界。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他的歌更像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細細地叮囑,他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去他的歌裡找吧!

    愛情友情親情,倘若真的要將世間的情感全都糾結在一起看,也不過是這三者的分支多情的人總要為情所傷,這樣的人可以是熱烈的,可以是沉靜的,也可以是像大哥這樣,嬉皮笑臉的樣子,深沉不見底的內心。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人所喜歡,因為他們的感情太過於豐富。李宗盛便是一個多情的人,但他的筆下沒有那些滾燙的青春,沒有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經過沉澱之後的平凡生活。

    他的歌詞只能在有經歷的人生之中暗自發酵,在安靜的夜晚,嗡嗡作響。當洪成往事漸漸成風,風吹雨打,打鬧過後的痕跡全都不復存在。也不怪別人說年少的人聽不懂李宗盛,年少者經歷尚且不夠,極少的情,極少的苦,聽不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李宗盛是一個歌手,盡不如說他是一個音樂製作人來得更貼切。在他筆下的作品太多,以至於真的沒法說清那一首是他的代表作。我覺得音樂製作人大過於歌手,他們更能知曉音樂的靈魂是什麼形狀的。但他們也是幕後英雄,很多歌手唱紅了一首歌,唱紅了自己,觀眾忘卻的卻獨獨是背後的製作者。

    有人說,《愛如潮水》成就了張信哲,張信哲也成就了這首歌;《我是一隻小小鳥》成就了趙傳,趙傳也成就了這首歌;《陰天》成就了莫文蔚,莫文蔚也成就了這首歌;《領悟》成就了辛曉琪,辛曉琪也成就了這首歌。但是我總是覺得,應該李宗盛成就了他們。創作能力這樣強的李宗盛,不愧於“歌王”二字。

    張學友: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時代

    很多年輕的人對張學友的印象竟是“國泰民安張學友”,大家關注到了去看他演唱會的罪犯,卻沒有關注到這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開演唱會,連黃牛票都缺貨了。現在這個在舞臺上面“叱吒風雲”的歌手,曾經也是一個會被演藝圈的氣氛搞得渾身不自在的人。

    80年代,張學友才20幾歲的年紀,在一個巧合之中他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正好遇上經紀公司想挖掘新人,他比較幸運的成為了那個新人。可是出道三個月之後的他也沒有任何的工作機會,直到一年後,經紀公司幫他推出了首張粵語專輯《Smile》,誰能想到那張專輯竟拿到了20萬張銷量。此後,張學友這個名字一夜之間走紅起來,他真的火了。

    後來也曾遇到過一個大滑坡,第三張專輯的銷量就開始不如以前。因為巨大落差他無法承受,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不小心喝酒的他,竟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可是畢竟初出茅廬,還不懂得這個圈子的處世規則,他遭受的罵聲越來越多。後來,他開始走上了演員的道路,這一個轉行,竟讓他重拾信心。

    張學友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以前的錯誤,開始戒酒。這些往事都使得張學友漸漸地成長,經歷了許多起落的張雪喲更懂得世間的珍貴。相比年輕時,現在的他更加愜意,閒時隱退江湖,想唱了就開開巡演。張學友曾說“我想唱到70歲”,這樣被歲月鐫刻的張學友,怎麼承擔不住“歌王”二字。

    周杰倫:鏡頭前羞澀的少年,現今已是一個可愛的段子手

    前些日子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上線,一大批傑迷湧了出來,不論歌曲的傳唱度怎樣,周杰倫三個字的出現都足以讓很多人熱淚盈眶。他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小時候第一次聽他的歌是《霍元甲》,那時候的接受能力尚且不足以讓我感受到這首歌,除了快別無其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迷周董的聲音,不管是曾經不喜歡的那首《霍元甲》,亦或是前段時間剛出的《說好不哭》。

    如果一定要比喻,周杰倫就像是一隻蝸牛,他慢慢地爬,直至爬上塔尖。他的代表作太多,但有那麼一些經典的作品,竟也是曾不被人接受的。《范特西》就是這樣一張被拒絕歌曲大合集,但周杰倫沒有放棄它們,而是堅持把它做了出來,而它也成了許多歌迷接觸並瞭解周杰倫音樂的開始。有人說,《范特西》的幻想,是無人料想。若不是杰倫當初的堅持,或許這個名字我們得遲上幾年才會知道,但一定會知道。因為周杰倫對音樂的痴迷與理解,旁人不會懂。

    李宗盛、張學友、周杰倫三個人,各自代表了一代人的過往。在不同的人心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代歌王,世界在變化,不變的是那些住在歲月裡不被腐朽的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郎,“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