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池夢人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餈仔,有甜的有鹹的,又香又脆;到了農曆七八月,山上的稔子開始熟了,三五成群的小夥伴摘滿了一袋袋的帶回家;還有下課後跑到小賣部買的咪咪,一毛錢一小杯、五毛錢一大杯的瓜子,都是我們那時候經典的零食。

    還記得學校操場、房前屋後,幾個小姑娘一組玩起了跳繩;夏天的時候打水仗;潛入水底把石頭搬出水面,比誰搬得多;還有拋石子、跳石子、抓迷藏。現在很少有小孩會去玩這些遊戲了。

    至於玩具,我們那個年代在農村,買的玩具就是典型的套水圈遊戲機了,這還是少數人有。大多數是自己做的,用苦麥菜杆和枝條做的長槍,用一節小小的竹子筒做的短槍,撿一種很小的果子做子彈,塞在竹子筒口用竹籤一推,隨著啵的一聲,子彈飛出挺遠,打到人還是有點痛的。還有彈弓,也是自己做的玩具。

  • 2 # 繁忙的小胖子

    彈弓,彈珠,東南西北,跳棋,鐵環,沙包,陀螺,啪啪那種火藥槍,穿天猴,小霸王,挑幫,口哨,溜溜球好多,有些記不起來了

  • 3 # 可兒玩具總動員

    小時候最懷念的零食,遊戲,玩具有哪些?

    ①零食

    作為八零後小時候的生活不像現在小朋友這麼優越,現在基本上想吃啥父母都會滿足,我小時候沒有那麼多零食,現在最懷念的算是上小學吃的冰棒和粘牙糖。

    那時候課間跟同學一塊去小賣部花一毛錢買一根冰棒,然後就抓緊吃,因為課間只有十分鐘,對於一個小孩來說吃掉一根冰棒還是有困難的。我記得當時我們一頓猛吃往往還是不能趕在上課鈴響前吃光,那時候我們就一口生生的將剩下的冰塊吞進肚子裡,那時候感覺,好舒服啊~冰塊順著喉嚨下到肚子裡,涼涼的特別清爽。

    還有一樣就是那種老爺爺推著車賣的粘牙糖,黃色的,跟大蒜的樣子有點像,一塊一塊的,那時候因為不常見,所以覺得特別珍惜,總共沒吃過幾次,所以現在也挺懷念的。

    ②遊戲

    最懷念最想玩的遊戲就是捉迷藏了。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動畫片一天也只能有二十分鐘可以看,晚上吃完飯三五成群的在大街上玩,我們當時最愛玩的就是捉迷藏。各種衚衕、草垛、鄰居家的門後面,只要是能藏的地方我們都藏了個遍。記得有一次一個小夥伴家裡吃飯晚,玩的途中被他媽媽叫回家吃飯了,我們到處找找不到,最後發現這丫在家看著電視吃著西瓜。

    作為一個八零後,童年沒有那麼多花錢買的玩具。小時候玩的玩具大多數都是自己或者父親給做的。現在想想最懷念的玩具應該就是鄰居家小朋友的掌上游戲機了。那是自己沒有,每天中午吃完飯午覺也不睡就去鄰居家看他玩小遊戲機,那時候真的是特別眼饞,偶爾也給我玩一下,俄羅斯方塊、小蜜蜂等等幾個小遊戲真的是玩的不亦樂乎。

    懷念的零食,懷念的玩具,懷念的遊戲其實我們真正懷念的是我們的童年。越是踏入社會,越是懷念童年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永遠也回不去的是那段懵懂無知,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 4 # zjlsywf

    1.爆米花,使用放炮那種工具製作,不是玉米而是大米爆的爆米花或自己燒灰堆用谷爆的爆米花。 2.遊戲是跳格子,飛機場 6格等 類似大富翁遊戲一樣。 3 玩具基本自己做泥巴捏的

  • 5 # 道佐先生食記

    人到中年就開始懷舊,懷念小時候的事。童年的無憂無慮讓人覺得溫暖幸福。說到最懷念的零食、遊戲、玩具,還可以表一表。

    一、先說說零食。

    生於七十年代的人,物質還是非常匱乏。但凡有零食,都能感覺到幸福感爆棚。

    第一款免費的零食就是花生。每次玩耍、上學、放學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存放糧食的屋子,開啟花生袋子,抓幾把花生放進口袋。邊走邊吃。

    第二款就是0.15元一袋的瓜子。這是看電影必備的零食。吃起來津津有味。

    第三款零食就是酸甜粉。白色粉末,酸酸甜甜的很好吃。這不經常買,因為家長一般很少給零花錢。

    二、再說說遊戲。

    小時候的遊戲都是就地取材。

    玩石頭。每個人都有一塊兒石頭,有圓形的、有長方形的。在地上畫出四道線,分出輸贏後。一方把石塊放在第四條線上,另一方在第一條線上開始投擲。記得有幾個環節:拉白、尿尿、撩油,這都是我們當地的方言土話。

    跳繩。用草編的繩子玩起來不亦樂乎。

    玩石子。五個一組或者多個一組。

    玩挑棍兒。撿雪糕棍兒,之後散在地上,另一方用一根雪糕棍來挑,不能動到其他。挑的越多就贏了。

    玩泥裹雪球。把雪做一個球,然後用乾土灑在雪球上,一層一層。直到完成一個泥球。等雪化了,裡面中空。然後把泥球分開,往裡面放幾個石子。再把泥球合上。晾乾後,搖晃泥球,石子碰撞有響聲。

    三、最後說說玩具。

    小時候的玩具也是就地取材。

    木柄彈弓。找一個Y字型的樹杈子,之後用腳踏車內胎剪成條狀,再用一段牛皮腰帶。做成一個彈弓。

    鐵環。滾鐵環是兒時最常見的玩具。

    木手槍。

    …………

    滿滿的都是回憶,兒時簡單,但是很快樂。

  • 6 # 瑞克叔叔的玩具星球

    說起小時候,每天玩泥巴、過家家就是最快樂的娛樂專案,不像今天的小朋友,玩手機、玩遊戲等。那個時候吃過的零食也都很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一年到頭,也吃不到幾包辣條。今天藉著這個話題,我又一次陷入回憶。

    零食~

    酸梅粉 一毛錢一包的酸梅粉,裡面顏色造型各異的小勺子,在當時是我們這些孩子的最愛,到現在我還常常在想,什麼時候還能吃到那麼好吃的酸梅粉呢?不過現在的孩子早已不屑這些零食了。

    大大泡泡糖要是擺在現在,泡泡糖早就被逐出主流零食的範疇。但是在當時,大大泡泡糖算是“高階貨”了。紅色的是草莓味,橙色的是橘子味,誰不會用這個吹泡泡,那可是要被其他小孩子笑話的,要是遇上“高手”,還可以吹出“裡三層外三層”的至高境界。

    華華丹有些地方較多老鼠屎,有一股中藥味兒,很懷念那個小盒子。

    果丹皮 紅紅的山楂片捲成一卷,可以一口咬下去,也可以把楂卷攤平了從邊上開始吃。

    娃娃頭雪糕學校附近的小店還有賣,上次很傻地去買了一根,感覺和以前差太多了

    澆糖稀

    無花果記得見過的第一個可以任意封的小袋子就是這種無花果,是一種酸酸的乾絲

    喔喔奶糖

    遊戲~

    編花籃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的經典遊戲,環環相扣之中,夥伴們變得更加親密了!

    丟沙包是非常訓練敏捷性的一種遊戲,至少要三個人玩。在規定場地內前後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擊對方,被擊中者就罰下場,若被對方接住,則此人可以增加“一條命”,或者讓一個本已“陣亡”的戰友重新上場。丟沙包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志鬥勇。

    玻璃球 挖個小坑,誰的球先進到坑裡面就可以打別人的球,打中了就可以把他的球收走。這是我小時候的玩法,當然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玩法,你們的呢?

    推鐵環那時侯自己找根細鋼筋,然後自己一點一點卷圓嘍,再到有電焊的地方讓人家焊接一下。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玩意兒也可以高興的玩很長時間。

    打陀螺 那時侯陀螺可都是自己用木頭一點點削出來的,有賣的但是不捨的花這個錢

    跳房子大概也是女生玩的多吧~

    超級瑪莉好好玩!第一關出來的時候,左邊第二個問號是蘑菇,另外兩個是金幣,100金幣獎一條命。再望前走點,有個隱藏的獎蘑菇。沒記錯吧……

    玩具~

    電子寵物這個也是大點才有的。我當年餵了只兔子,忽忽~

    小霸王帶給我們多少快樂的

    彈珠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誰要是說沒玩過或者沒見過這個。。。那,就去跳樓吧~!

    四驅車我記得我第一架四驅車,還是省了N頓中午飯省出來錢買的,當時特開心

    彈弓、玩具槍以前會用來打仗的,還要先講好來,打到老人或者玻璃不可以告訴家長

    爆藥槍還比較小的時候,是不敢碰的,後來捂著耳朵也能上手打兩槍了…… 再後來。。。。。就拿去欺負比我小的小朋友了,嘎嘎~~~

    畫片男生愛聖鬥士星矢,女生愛花仙子。那時候,因為“拍畫片”技術了得,不花分文就贏下了班上所有男生手中的畫片,風光一時啊。

    小人書那時候普及的小人書比起現在來真是太少了,而且多以歷史看圖故事為主。不過這也成了我最那時候的最愛,很多書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現在這些書還都存在我家的櫥櫃中。

  • 7 # 愛兔種草

    回憶起我們的小時候,70後、80後的童年,沒有樂高也沒有芭比娃娃,沒見過海洋館更不知迪士尼為何物。那時候的孩子們,大多數玩的專案都是就地取材,或者乾脆直接把自己的身體當作道具,雖然很簡單,卻充滿樂趣,直到現在仍然讓人記憶深刻,回味無窮。

    滾鐵環

    道具

    鐵圈

    風靡時間

    70年代

    70後的回憶,鐵環曾一度是他們最有分量的玩具。“記得那時候,放學一回家扔下書包,就和小夥伴們各自推著鐵環在村裡唯一一條大馬路上穿梭,誰能推到最後,說明技術最好。”

    鐵環作為一種玩具,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鐵皮或鋼圈構成的圓圈,一是推動鐵環前進的長柄。鐵環的製作很簡單,一般是用鐵鉗將鐵皮彎曲成圈即可,大小仿如桶口。廢棄的鐵桶底部那個約一釐米寬的鐵圈,將其拆下來便是十分理想的鐵環。長柄可用一根一米來長的小棍子或竹鞭充當,頂端嵌著一個U形的鐵鉤子,或乾脆用一條尖端拗彎成鉤子的鐵絲做柄。

    玩法:玩的人手持長柄,將其搭上鐵環,手上的力量透過長柄的鉤子傳遞到鐵環上,促使鐵環快速地滾動。由於鐵環的慣性,手上的長柄也隨著鐵環的滾動而做著圓周運動。滾鐵環的關鍵之處在於掌握好平衡,否則鐵環就會“哐啷”一聲,跌倒在地。滾鐵環的場地最好在平坦的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草坡。

    丟沙包

    道具

    沙包

    風靡時間

    80年代、90年代

    “這應該是男女通吃的遊戲,但是女生玩得比較多。”小時候在馬嶼農村裡長大的蔡女士回憶,在讀初中的90年代初,丟沙包的遊戲在學校裡非常風靡。她最喜歡的事情,不是玩丟沙包,而是自己縫製沙包。“班級裡,我做的沙包最漂亮,就連隔壁班的女生也會過來向我討教如何做沙包。有一次,我把自己的舊花裙剪下來做了沙包,裡面包上綠豆。後來,這事被我媽知道後,我還捱了一頓揍。”

    據悉,沙包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大米或豆子或沙子等,均是用來塞入沙包的好材料。只要先縫好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布袋,將填充物塞滿後縫住袋口就可以了。沙包的大小依自己的喜歡而定。丟沙包是一種挺鬧騰的遊戲,不僅能鍛鍊小肌肉,還能訓練手眼的協調,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

    玩法:丟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先在曬坪或空地上劃好一個大圓圈,將參與者按抽籤的方法分成甲乙兩組,一組站在圈外,一組站在圈內。毫無疑問,圈內的人已被團團圍困。圈外的人一聲令下,紛紛將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內的人。如果擊中圈內人的腳部,被擊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須走出圓圈。直到最後一個人被擊中淘汰為止,最後兩組互換,遊戲重新開始。

    打彈珠

    道具

    彈珠

    風靡時間

    80年代

    打彈珠,這對於80後並不陌生。“那時候,基本上學校的空地上和村裡平地上幾乎到處是我們挖的小坑,畫的線。我們男孩更是將彈珠視為寶貴的財產,口袋裡被彈珠裝得鼓鼓的,是非常拉風的一件事。如果能在遊戲中贏得許多彈珠,自己在孩子群中往往就能獲得大家的崇拜。

    彈珠作為遊戲,依然存在如今的生活中。現代的年輕人對它也不會陌生。這些由玻璃製成的彩色小球,裡面會有一些小氣泡,有的裡面則是嵌入各種圖案,有類似樹葉花瓣的,也有如彎月般的,也有數條綵線的,往往在Sunny照射下就折射出繽紛的光澤。彈珠的歷史古老,據說起源於16世紀,當時兩名年輕人,同時喜歡上一名女孩子,便決定用彈珠比賽分勝負,打彈珠的遊戲便因此產生。

    玩法:通常是“出綱”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畫線為界,誰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輸,叫“出綱”;在地上挖5個小圓洞,誰先打完5個洞,就變老虎,然後打著誰,就把誰的玻璃珠吃掉,這叫“打老虎洞”。

    跳皮筋

    道具

    橡皮筋

    風靡時間

    從60年代至80年代

    那時候,下課鈴聲一響,我們幾個女生就爭分奪秒地拿起橡皮筋往操場跑去。課間15分鐘的休息,我們還沒跳過癮就又聽見上課的鈴聲響起了。”

    跳皮筋和童謠結合在一起的,是屬於邊唱邊跳的遊戲。在那個時代的校園裡,課間學生三五成群在跳橡皮筋是極為普遍的場景。由於它具有經濟、簡便、趣味性強等特點,故易於在廣大學生中普及。而且這個遊戲不需要多大的場地,不受季節的限制,人數可多可少。

    玩法: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皮筋高度從腳踝處開始到膝蓋,到腰到胸到肩膀,再到耳朵頭頂,然後舉高“小舉”“大舉”,難度越來越大,跳者用腳不許用手鉤皮筋,邊舞邊唱著自編的有一定節奏的歌謠。

  • 8 # 農村名哥

    要說80後小時最懷念的零食因該是大叔走街串巷叫賣的叮叮糖。每當那個叮叮糖叫賣的敲打聲響起,一會兒就會吸引一大群小孩圍觀。特別的香甜。遊戲的話就屬捉迷藏、跳繩。每到放學後,男孩、女孩就會到那時侯叫曬穀坪的場子上捉迷藏、跳繩。玩的特別瘋,有時吃晚飯父母叫才肯回家。玩具在我們那個年代特別少,一般都是不花錢的那一種,我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拿小竹子切成小段,再拿衣線穿起後製作出來的小機器人,每每那時一群孩子圍在一起進行比賽,特別懷念。

  • 9 # 峽谷旅行社

    哎,本人小時候家裡很窮,我還記得那時候玩鐵圈弄著跑的那種忘記叫什麼了,吃的根本沒什麼零食,感覺那時候就像70年代似的,雖然窮但是很快樂,童年無忌啊

  • 10 # 雷隊長

    不知道為何

    越長大越容易懷念小時候

    口袋裡只要有5塊就是鉅款

    那個年代

    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手機

    我們在悠長的夕陽下

    和小夥伴們一起用

    僅有的零花錢買自己喜歡的零食、玩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焯肉的水可以再食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