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復小醫森

    帕金森病是一種具有運動過緩、震顫和僵直三大主要症狀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此病致殘率較高,國外報道發病1~5年後,致殘率為25%;5~9年時達66%;10~14年時超過80%。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黑質、紋狀體等部位變性,多巴胺含量明顯減少。

    目前帕金森病患者藥物治療多應用左旋多巴,在應用此藥的條件下可大力進行運動療法,以求取得顯著的效果。

    (一)運動療法

    1.原則

    (1)抑制異常運動模式,學會正常的運動模式 帕金森病患者常應用異常運動模式,而且誤認為這是正確的。因此,治療應著眼於向患者指出異常之處並努力抑制之,並透過對簡單的正確動作進行大量的重複來讓他重新學會正常的運動方式。

    (2)充分利用視、聽反饋 帕金森病患者雖然運動有困難,但能很好地利用視、聽反饋來幫助運動,因此在進行治療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反饋。

    (3)讓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 患者只有主動、積極、全神貫注才能重新學會正常的運動模式,因此必須強調患者有意識地參與。

    (4)避免疲勞 因為疲勞一旦發生,消失很慢。

    (5)避免抗阻運動 因抗阻運動引起肌緊張,而帕金森病患者出現肌緊張後不但消失很慢,而且會重新出現所有原有症狀並引起不愉快的感覺,因此能不進行抗阻運動。

    3.方法 墊上體重轉移訓練。此訓練用於發病早期,讓患者坐在墊上,將體重先轉移向右側,然後再轉移。

    4.Frankel訓練法 是利用視覺、聽覺和觸覺來管理運動。其本質為集中注意力、反覆正確動作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上肢、軀幹和下肢。其訓練原則為:

    (1)系統而有順序的進行 不論共濟失調的嚴重程度,均按照臥位的訓練、坐位的訓練、立位的訓練、步行的訓練、附加重量的步行訓練的順序進行。

    (2)從容易做的動作開始 從單純的動作過渡到複雜的動作,從病變輕的一側過渡到兩側同時運動,再過渡到兩側同時作不同的運動。

    (3)運動的範圍和速度 對共濟失調患者來說,大範圍的運動比小範圍容易,快速的運動比慢速的運動容易。因此訓練應從大範圍、快速的動作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王之亂中的司馬衷真的是為何不食肉糜的傀儡傻皇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