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儒風
-
2 # 浮生雅士
司馬衷其實是個晉朝悲哀的縮影,本性不壞,但是智商有限,從小生活在晉朝淫奢嬌逸的環境再加上智力的弱智才說了這荒唐之言。他也是晉唯一的體恤民眾的皇帝,才會說百姓饑荒沒有米糧為何不吃肉的的笑話!他能上位靠的是2位女人,他只是他母親楊豔和老婆賈南風手中的木偶,楊豔堅持立他為帝想的是楊氏家族的利益,他父親楊俊也成了唯一的輔政大臣,本來楊家可以把握朝政的,但是楊俊優柔寡斷被賈南風殺害,這個女人更狠,在司馬衷還健在的情況下淫亂晉國,給整個國家帶綠帽子,從全國選美男子過來供她玩,傻子司馬衷還說賈南風遊戲好玩,也才引發了後來的八王之亂!這一亂就出現長髮三百多年的兄弟相殺,父子相殘的局面。也就是在這些政治勢力的的牽引下胡人才進入了中原,五胡亂華,中華民族差點消亡,也才進去了中國南北劃分而治的局面!
-
3 # 瘋趣樂園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衷,本來明辨是非,因一句話被認為很傻很天真!
在西晉時期,有一年田裡顆粒無收,鬧了災荒,導致老百姓沒有東西吃,為了活命只能吃草根,吃觀音土,就這還有很多的百姓被活活的給餓死了,然後大臣就把這種情況上報給了皇帝,皇帝就很傻很天真的說了一句:“老百姓沒有東西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都已經知道,這是“何不食肉糜”的故事,說這句話的皇帝也一直流傳千古,他就是司馬懿的重孫司馬衷,西晉的第二位皇帝。
司馬衷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有26個兒子,司馬炎會把江山交給司馬衷,並不是說司馬衷是嫡長子,也並不是一個傻子,如果說他真的很傻,那麼司馬炎肯定不會把江山交給他的,而司馬炎能夠把江山交給他,說明他並不是一個蠢人。
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對於自己繼承人的選擇肯定是非常謹慎,為此他也是三番四次的試探司馬衷。
比如有一次,司馬炎出了考題來考察司馬衷,這是一個叫張泓的人,先把答案給寫下來,讓司馬衷給背會,就這樣司馬順利的通過了考試,司馬炎為此還非常高興,從這件事情就能夠看出司馬衷不是一個白痴,也不傻。
要知道想要作弊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是要背文章,我們都知道,要把一篇文章給背下來是不容易的,所以說司馬衷還是有著文化的基礎的,並且還不弱。
除此之外,他的感官能力也是比較強的,比如,史籍中就有記載,在建武元年,司馬衷到了司馬氏的發源地溫縣,去拜見帝陵,因為他的鞋子丟了,所以就只能穿侍從的鞋子,他非常感謝侍從,為此還流下了眼淚,他身邊的侍從都感到很感動,這說明司馬衷對外界事物是非常靈敏的,還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
在征伐皇太弟司馬穎時,這時敵人的將領要殺一個叫嵇紹的人,司馬衷就阻攔說:“這是我的臣子,不要殺他。” 敵將就說“我們奉皇太弟的命令,只能饒您一個人的性命。”
敵人把嵇紹殺了之後,就準備給司馬衷換洗沾滿鮮血的衣服,司馬衷就說:“這是嵇侍中的鮮血,不要洗了它。”司馬衷就用這種行徑表達自己的抗議,也對嵇紹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這並不是一個白痴所能做出來的。
所以說司馬衷並不是一個白痴,相反還是一個情感豐富,明辨是非的君主,雖然不是特別聰明,最起碼是一個正常人,說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蠢話是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的。
他九歲時就被立為太子,從小到大基本沒有離開過皇宮,所以從小的生長環境裡都是達官顯貴,目之所及盡是繁華奢靡。
他在一個專制了六百多年的國家裡,有世家大族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要限制皇權,而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皇帝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這樣潛移默化中將皇帝變成自己的傀儡。
而司馬衷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長大的,庭院裡美女如雲,河水裡都是美酒,滿山遍野都是珍饈美味,他根本就不會知道為何會有人餓死在路邊,從來也都沒有見過,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
4 # 珍珍兒的新新
不知民間司馬衷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司馬衷這位皇帝。司馬衷因為說出“為何不食肉糜”(具體內容是大臣告訴他百姓沒有米吃了,他回答說沒有米可以吃肉)鬧出千年笑話,而被稱為歷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但這件事並不能說明司馬衷傻,畢竟他從小就是皇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沒有常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司馬衷卻是相當愚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處事能力低下,基本生活沒有問題,但管理朝政卻無能為力。所以,司馬衷的父親晉武帝為他選了輔政大臣楊駿,整個朝廷都被楊駿掌控。但楊氏掌權卻引起了皇后賈南風的不滿,要說這賈南風也是一個奇女子,長的是醜胖黑矮,卻把司馬衷教育的服服帖帖,司馬衷什麼都聽她的,於是便有了賈皇后專政一事!一般認為,賈南風奪權為八王之亂的開始。
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公元291年的3月-6月,主要事件是皇后賈南風聯絡司馬氏宗族誅殺了楊駿,後來又因為楚王司馬瑋權力過大,賈南風設計殺了司馬瑋。第二階段歷時7年,從公元299-306年。賈南風當權以後,整個朝廷的政局穩定了七八年。但賈南風因為沒有兒子,便廢了當朝的太子司馬遹,引起司馬氏宗親的不滿,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叛亂。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整個西晉王朝的混亂,今天趙王司馬倫掌權,明天又是東海王司馬越掌權,八個王輪流值班,致使西晉戰爭不斷,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的八個王有7個死了,直到晉懷帝司馬熾被立為帝,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才結束,西晉王朝從此一蹶不振。
傀儡皇帝在整個八王之亂的過程中,司馬衷又是一種怎樣的境地呢?司馬衷並無能力管理朝政,也不能像漢景帝一樣平復戰亂,他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皇后賈南風在世時,大小事務由賈南風決定。賈南風死後,司馬倫篡位,司馬衷被封為太上皇。後來又被其他王所挾持,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最後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享年48歲。司馬衷繼承皇位純屬運氣好,他的兄長早逝,其他弟弟又年紀太小,只能選他為皇帝。但司馬衷卻不能擔此大任,他明顯有著智力的缺陷,內不能平定內亂,外不能抵禦仇敵,最終成為宮廷內鬥的犧牲品,這樣說來司馬衷獲得皇位也算是運氣不好。可見司馬炎雖然文韜武略,卻沒有給自己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回覆列表
晉惠帝司馬衷,字正度,是西晉的第二任皇帝。中國曆代王朝的開國之君通常廟號作“太祖”,第二位皇帝則是“太宗”。堂堂西晉王朝第二位皇帝,本應在歷史上留下偉光正的形象,可是司馬衷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 “白痴皇帝”的名聲。難道他真的是一個智力有問題的白痴嗎?
胡適曾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又何嘗不是任人打扮呢?而晉惠帝司馬衷正是這樣一個被裝點打扮的人物。
首先,能留下“白痴皇帝”的名聲讓後人戲謔,不得不說他的自身素質確實不夠過硬,如果像秦始漢武那麼生猛,無論後人再怎樣抹黑,也不會慘到被黑成“白痴”。《晉書.惠帝紀》記載了兩則惠帝的“白痴往事”,一個是司馬衷做太子時,在華林園聽到蝦蟆聲,問左右說:“這些蝦蟆是為公家鳴叫,還是為私人叫”,左右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盤上就是為官,在私人的地盤上就是為私”;第二個是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司馬衷卻疑惑:“何不食肉糜”。
司馬衷後面的皇帝是誰 晉惠帝司馬衷真的是一個“白痴皇帝”嗎?
後人多據此認定惠帝是個“白痴”,這難免武斷。畢竟“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司馬衷能說出“何不食肉糜”,並不是多麼令人奇怪的事情。
司馬衷確實是一個天生駑鈍、多少無能的皇帝,但要說他白痴就十分誇張了。《晉書》有一則記載:在動亂中,侍中嵇紹為了保護惠帝,被亂箭射死,鮮血沾染了惠帝的衣服,事後左右要清潔衣物,惠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可見惠帝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白痴”。那麼他“白痴皇帝”的形象究竟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呢?
其實“白痴”的帽子在晉武帝時就已經扣到了司馬衷的頭上。事情還要從當時的齊王司馬攸說起,司馬攸又是何許人也呢?要想認識這位齊王,還非得認真梳理一下司馬家的世系不可。司馬懿有兩個重要的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
在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了司馬家族的事業,但不幸的是,司馬師在平定淮南叛亂的作戰中抱病身亡。之後司馬昭便理所應當地接過了哥哥司馬師的“接力棒”,為了不讓兄長絕後,司馬昭還將自己次子司馬攸過繼到司馬師的名下。司馬昭之後,其長子司馬炎完成了魏晉禪代,開創晉國。
作為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衷繼承皇位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因天資駑鈍讓他的太子之路走得並不順利。由於司馬師有大功於晉室,齊王攸作為他的嗣子,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在西晉具有很高的人望與政治合法性。同時齊王攸本人也透過各種措施手段來塑造自己宗室賢王的形象,比愚鈍的太子司馬衷更得朝臣擁戴。在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更是高漲。
本來君臣名分已定,繼承皇位與齊王攸沒有半點關係,但太子司馬衷的天資駑鈍讓齊王攸有了機會,政治便出現這樣的邏輯:太子(司馬衷)越是白痴不慧,便越不堪皇帝重任,齊王攸繼承皇位的機會越大。如此一來,齊王攸和支援他的勢力自然竭力製造輿論,誇大司馬衷的駑鈍,給他扣上“不慧”的帽子,古人所謂的不慧,正是今天白痴之意。
雖然齊王攸最終死在了晉武帝之前,不會再拿司馬衷的駑鈍說事,但這種輿論已經營造出來,多多少少給惠帝扣上了“白痴皇帝”的帽子。
西晉滅亡之後,中國進入了空前混亂的大動盪局面,後世計程車大夫反思西晉滅亡這段歷史更為疾痛慘淡。而這位天生駑鈍,內不能齊家、管制皇后賈南風和外戚,外不能治國、安撫藩王,導致西晉亡國的皇帝,便要為這段歷史負責,成了人們首要指斥和戲謔的物件,“白痴不慧”的帽子更難摘下了。
司馬衷 “白痴皇帝”的形象主要源自《晉書》,這是一部初唐官修史書。《晉書》給我們刻畫了身懷大才的齊王攸和“不慧(白痴)”的晉惠帝,晉書之所以如此記述歷史,其實裡面夾帶了不少唐太宗李世民的“私貨”。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其手段既不光明磊落,也不符合倫常道義,因此“篡改歷史”來為自己辯護就成了唐太宗要做的事。
除了我們熟知的,李世民修改自己的《起居注》,在國史中塑造父親李淵平庸、兄長李建成昏亂的形象,西晉歷史也成了他下手的目標。
《晉書》要給世人呈現的正是這樣一套邏輯:晉武帝司馬炎正是西晉的“李淵”、齊王攸是西晉的“李世民”,而晉惠帝司馬衷則是西晉的“李建成”。由於晉武帝在選擇繼承人上的失策,以及壓制賢明齊王攸,由此導致了西晉的滅亡。頌揚齊王攸,貶低晉惠帝“不慧(白痴)”就成了《晉書》描繪司馬衷的一大邏輯。“白痴皇帝”這頂帽子可謂越扣越牢。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皇帝並不白痴,只是駑鈍而已,是歷史製造了“白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