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晤

    看到問題,驀然間心底就有一陣哀嘆。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媒體的原因,導致很多人都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質疑的精神。

    可以看史書,可以百度,明朝的殉華人員,上至親王皇帝,下至文人百姓,數不勝數。

    有人的地方就有敗類,而我們之所以“銘記”敗類,是因為主流媒體都在宣揚洪承疇尚可喜之流是促使中國統一的功臣,並把這些殉國之人定義為阻礙中國一統的罪人。

    每個朝代都有忠臣義士,我們不能一概否定。難道漢唐沒有南宋幾十萬人共同殉國之事,就能說兩朝養的全是白眼狼。

    就算我們共同針對外族入侵的事上,又能否認宋朝沒有白眼狼,受金元驅馳的又少了?人性最難琢磨,或脅迫或誘惑或貪生怕死,誰又知道原因。

    題主應該是惡意的揣測,明朝是他心中的特務統治形象,就揣測是明朝政府不得人心,使得“所養之士”投降吧。然而為何更多計程車殉國了呢?

  • 2 # 小奔說史

    這個問題是一個誤解,任何朝代的滅亡,都有許多挖牆腳的白眼狼,奮不顧身抵抗的只是少數而已。

    我們都知道崇禎最後一次上朝,敲響了朝鐘,卻等不到一個大臣,最後死前,崇禎憤怒地寫下了“文官皆可殺”的遺言。

    事實上,宋朝也有一堆白眼狼,舉個例子,

    1276年正月,隨著元軍的逼近,臨安人心惶惶,大批人試圖逃離,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員帶頭逃跑。同知樞密院事曾淵子、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兩浙轉運副使許自、浙東安撫王霖龍、侍從陳堅、何夢桂、曾希顏等幾十名大臣連夜逃走。此外,籤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和同籤書樞密院事倪普等人,竟暗中指使御史臺和諫院彈劾自己,以便卸任逃走,然而御史的彈劾章還沒上,二人已先逃跑。

    此外,從1274年伯顏渡江到1275年五月,短短9個月期間,黃崗、蘄春、九江、安慶、池州,三十多座南宋城市接連望風而降。訊息傳來,震驚了南宋朝廷,謝太后憤怒地斥責這些賣國求榮的無恥小人連人都算不上:

    “中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竟然內外合謀,接踵宵遁。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卻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然而,謝太后的斥責並不能阻擋官員的逃跑浪潮,元軍最後快要打到臨安時,朝堂之上門可羅雀,最少的時候甚至只剩下九名官員上朝!

    事實上,明末反抗異族入侵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了南宋,闔家投井、自焚、自縊,不屈而死,戰場殉難的官員志士文人無數,其中被滿清追諡的就多達8600多人。

    此外,明末絕命詩的數量更是歷史上空前未有,這正是華夏民族高尚氣節,捨生取義的真實生動寫照。

    “母年八十餘矣,當自為計。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 明朝右僉都御史衛景瑗殉國前寫給母親的訣別書。

    “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為其難,誰為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這是馬世奇殉國前的遺言。馬世奇與華允誠,龔廷詳並稱“錫山三忠”。

    華允誠是明天啟二年進士,因其拒不剃髮遇害於南京。龔廷詳,崇禎十六年進士,穿戴官服在南京武定橋投秦淮河殉國。馬世奇,崇禎四年進士,得知崇禎殉國的訊息後,他整肅衣冠,向北京方向遙拜,隨後自縊而亡。

    領導金山抗清的侯承祖父子寧死不屈,“吾家自始祖以開國勳,子孫不替食祿二百八十年,今日不當以一死報國哉?”,候世祿決不下跪,清兵將他捆綁以刀擊其頸,最後被連射七箭,臨死猶吟詩道:“身沾雨露心難死,肉委泥沙骨亦香”!

    不要說男人,就連婦人殉國之事也屢見不鮮,顧炎武的母親殉國絕食而亡,死前給顧炎武留下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目於地下。”

    悲哉,大明!壯哉,大明!

    補充一下,崖山蹈海發生在1279年,距離南宋滅亡三年。

    相比之下,南明永曆政權卻一直堅持到1662年,此時距離崇禎殉國已有18年!!!

    大明,真的養了一群白眼狼嗎?

  • 3 # 史之旅

    首先,宋王朝的滅亡標誌著傳統的漢民族政權首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這在當時的漢人看來是完全無法接受的,自漢武帝將匈奴驅除出草原,並說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奠定了漢人的魂與驕傲。從這時開始我們以身為漢人而感到驕傲,並且將不是漢民族的其它民族視為蠻夷。(宋王朝清明上河圖)

    宋王朝在滅亡時的表現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上到皇帝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大多拼死抵抗。奈何元帝國太過強大,一次次戰爭的失敗,一次次的屠殺,一次次的退守,一次次的失望。最後崖山的失敗使他們絕望了,想到了從此以後要被蠻夷奴役,不願做亡國奴的他們選擇了跳海自殺。正如《老人與海》一書中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崖山之戰)

    明王朝則不同。首先,隨著皇權的加強,士大夫甚至能因為一首抱怨的詩而被誅滅九族。同時,明朝宗室大多如同寄生蟲一樣寄生在百姓的身上,在加上天災,百姓苦不堪言。明王朝的向心力是完全不如宋王朝的,明末的農民起義就已經說明了明王朝已經失去了民心。隨著闖王李自成攻佔了北京城,崇禎皇帝的自殺身亡,明王朝已經算是滅亡了。這時對百姓和士大夫來說只是中國歷史上常有的改朝換代罷了,他們是能夠接受的。

    後來的清兵入關則和元滅南宋是同樣性質的,但清朝政府是很聰明的,他們會拉攏地方計程車紳,承諾會給他們和明朝一樣的待遇,這使得清兵入關遇到的抵抗並不是很多。但還是有不少士大夫和百姓為了明朝盡忠的。(吳三桂放清兵入關)

  • 4 # 三多學歷史

    這人問題問的好,我感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末士人階層理想信念的缺乏或混亂。

    不要小看“理想信念”這4個字,在和平年代可能覺得空洞,但當國難當頭時,清晰的、愛國的理想信念就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為什麼說明末士人階層理想信念缺乏或混亂呢?有2個現象可以看出,一是皇權與臣權的極度對立,皇帝不相信大臣的能力與操守,大臣不相信皇帝公正與仁德,從而間接加劇了“黨爭”這一現象,一些受閹黨迫害計程車人反而肆意詆譭皇帝。反觀宋朝,因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後期相權基本在主導國家政治,使得大臣不用與皇帝離心,雖也有黨爭,但皇帝公正與仁德的形象沒有在民眾,尤其是底層百姓的心中破壞,所以南宋末期比明朝末期的奸臣多,為啥?因為都是奸臣將國家敗壞的,不是皇帝。二是明末時期計程車大夫和民眾亡國意識不足。南宋滅亡之前,南邊計程車人與百姓對於北方的女真、蒙古等異族人都是一種殘暴、野蠻的認識。而明末計程車人不這樣認為,經過蒙元的統治,作為士人階段計程車大夫都知道,異族對士人待遇挺好,甚至換個主子照樣能活的很好,根本沒有亡國意識。底層民眾則被各種苛捐雜說和天災人禍壓得喘不氣來,很多已經在李自成農民起義中有了改朝換代的思想基礎,你讓他如何會心甘情願地陪著明末滅亡?

  • 5 # 清史宴

    明朝的天下不是老百姓的天下,而是朱氏一族的天下,對於朱氏江山的存在與否,百姓們並不是很在乎,甚至還一度的希望他早點垮掉,要不然怎會有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農民軍的叛亂,尤其是李自成的農民軍更是打進了北京城,逼的崇禎皇帝在景山上自縊。大明帝國晚期,朝政腐敗,貪腐橫行,再加上皇帝的無能,使得尋常百姓度日如年。而朝廷對於百姓的死活根本不放心上,該徵的賦稅一分不少,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當人被逼到絕路上的時候,肯定會毫無顧忌的放手一搏,既然大明有負於百姓,怎能再要求百姓忠誠於大明呢?南宋王朝為何深得百姓的擁護,那是因為他從建國開始就一直遭到異族的侵略,而且從始至終都沒有停止過,所以政府對百姓的愛國思想宣傳的也很到位,使得國家和民族的觀念深入人心,當國家的力量無法抵抗入侵者時,他們寧願一死,也不願臣服於異族政權,這也是蒙元短命的必然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