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洲雄獅H
-
2 # 神晤
劉邦一直在成長,這是他打敗項羽的根本原因。
劉邦是下層人,沒有知識和人脈,帶著一幫混的兄弟糊里糊塗開始革命了。剛開始時,沒有張良陳平韓信等軍事人才,樊噲周勃等還沒有戰爭歷練,也沒敢在軍事上指揮,這時候就完全靠劉邦的魄力決斷,就這樣初期的漢集團小心翼翼的成長著,從打城陽和槓裡這樣的小縣城,到打陳留、開封、穎川、洛陽、南陽、武關、蟯關、藍田等大城險關,一步步成長起來,漢集團也不斷強大。這期間也虛心接納張良的建議,也發生了先傲慢待酈食其後道歉認錯之事。
佔領咸陽後,劉邦想好好享受,張良說你想重蹈秦朝覆轍嘛,劉邦馬上醒悟,剋制了下層人根深蒂固的發達了就享受的惡習,又是一個大的成長。
在南鄭做漢王時,他在蕭何舉薦並聽取了韓信為他攻佔關中的戰略後,馬上拜韓信為大將軍,突出了他的識人之明和戰略眼光,這也是他的成長,是他成為漢王后,應該有的御人之術。
出關中與項羽戰爭中,他正面拖住項羽,派韓信攻略河北方諸侯,剪除項羽的羽翼,又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其後在韓信要求封假齊王時,他的政治高度已經提升為諸侯盟主的境界,他容忍了韓信,直接封齊王與他。
平定項羽後,他做了皇帝,而他也正真成為了皇帝,一個不能容忍有威脅存在的人。憑藉帝王手段剪除各個異姓王,並制定出諸多維護漢朝傳承的政策。
劉邦在不同時間、不同地位有著不同的手段和心性,這就是他的成長。反觀項羽,很多人說他真實真性情,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變,往不好的說,就是他沒有成長。
學兵法時,覺得勇氣武力才好;成為項氏首領時,憑著勇氣武力殺了宋義,然後打敗王離章邯;面對二十萬降軍,不用政治手段,又以武力坑殺;不顧道義,武力強迫劉邦退出咸陽;憑藉武力成為諸侯盟主,亦憑藉武力隨心所欲分封;當了霸王,面對各個不臣,親自上戰場,還是當年那個崇尚武力的將軍;垓下之戰時,沒有想過苟活報仇,依舊要戰鬥,像個平民一樣想著殺一個夠本殺倆賺,要死的時候依舊想著保持尊嚴(這是崇尚武力人的通病吧)。當了王者,卻沒有成長為王者。他要是懂得御下用人這樣王者的基本功,手下大將早就成為獨擋一面的人了,他也不會東奔西走的滅火了。
漢集團成長,劉邦就成長,下面的文臣武將也隨之成長,因為劉邦給了他們發揮的空間。蕭何陳平曹參成為宰輔之才,樊噲周勃成為獨擋一面的大將,各路投奔的人才也絡繹不絕。
因此,有些人就會覺得劉邦虛偽,項羽真實。為什麼,因為劉邦一直在變,一直在成長,他到達了權位的頂峰,也擁有帝王之術;項羽一直保持不變,好聽點,他一直是那個所向披靡、萬夫莫敵的將軍。
回覆列表
項羽號稱“霸王”,勇力無雙,兵法出眾,在戰場上可是戰神級別的存在,可是他們一樣輸過了劉邦。
劉邦能贏項羽,原因有很多,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性格問題。項羽的性格剛愎自用,沽名釣譽。在戰場上,項羽戰勝過劉邦,卻都放過了劉邦,以顯示自己寬宏大量,甚至,在鴻門宴上不顧範曾勸阻,執意放走劉邦,以至於留下了禍患。而且在最後兵敗之後,因為臉面就烏江自刎,不肯過江東,戰場上哪有長勝的將軍,一次失敗都受不起,這些性格都是他失敗的原因。然後,劉邦的性格與他相反,不論經受多少失敗,都能談笑風生,重頭再來,只要人還在,一切就有機會。他這樣的性格,在他成功路上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劉邦能戰勝項羽,原因肯定不止性格這一方面,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