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心琴創意
-
2 # 方老師數學課堂
我是一個初中數學老師。我對這個話,表示非常的認同。
任何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家庭,他的風格,他的氣勢,他的氣質,他的理念,確實在於這個掌舵人風格,氣勢,氣質和理念。
在一個學校,大學都是黨委書記和校長掌舵。比如北京大學,那時候的校長蔡元培,他的氣質決定了北京大學。
而在一般的初中學校,校長對外掌舵。而對內對學校的學習風氣,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抓,確實是由教導主任所主導的。所以說,中小學校教導主任的角色相當重要。
-
3 # 貝舍爾
部分認同!要分具體情況!
一:校長能力強,管理有方,激勵教師團結積極向上。這時候一個能力強的教導主任會讓學校一飛沖天!(我所在的學校就是典型案例)
二:當校長能力不強,或主要精力沒有集中在教學上;沒有集中在激勵教師上。這個時候的教導主任能力強可以穩定教學成績。反之則教學成績下降!
三:當校長能力不強,又自私為己,與教師離心離德時。這個時候的教導就是個受氣包!
總之:主要還是要看一個學校大的環境!教導只是一個催化劑!
看到有人非常認同這種做法,我還是比較吃驚的。
而且舉蔡元培的例子,你要知道蔡元培五次出國留學,深入德、日,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在清末至國民政府這段國家落後、社會動盪、水深火熱的年代,到處都是文盲,絕大部分是農民,像蔡元培這樣的人能出幾個?
我們在提倡人治的時候,都是在群眾未開化、思想還比較落後的時候,在蔡元培時代,需要有遠見卓識、戰略眼光的人來革新求變,但是在當代的社會,依然強調由一個人來主導、來決定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我是比較不認同的。
現象在很多大學裡,為什麼成立教授委員會,提倡“教授治學”,由一群理論、經驗、聲譽服眾的教授來集體商議?
為什麼在一個大型公司裡,下達某項決策前,要開高層會議,有的要請第三方諮詢公司,要實地調研出報告結果?
這些形式看起來多種多樣,其實本質,都是為了避免拍腦袋決定,為了避免一言堂。
個體的不足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專業知識有限,特別是在現在知識爆炸、資訊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個體基本上是不可能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做出準確的反映和判斷的。
沒有哪個人可以每次都站在正確的方向上。
而且由一個人來決定的話,他容易受到個人主觀的影響,存在主觀臆斷、利益輸送的可能,這些都容易滋生腐敗和無能。
在封建王朝,長期存在集權和分權的鬥爭,集權,就是統治者將權力集於一身,生殺予奪,封建制度的發展,經歷了集權越來越集中的發展衍變,這在明清兩朝尤其明顯,到了封建後期,國家的發展、命運完全掌握在單個人、單個家族手裡,也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很多錯誤的國策得不到糾正,因為人很難自我革新,就只好透過其他方式來革了。
集體商議的力量透過集體商議,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專業和力量,就像產生代表一樣,在會上各抒己見,好的建議可以得到採納,壞的建議可以被否決,避免偏頗,可以隨著時代發展進行修正,自我改良,這是非常必要的。
個人與集體當然,回到問題上來,凡事無絕對,教導主任在關鍵問題上能夠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自身有非常強的個人魄力與專業素質,是絕對的好事,但是涉及到一個組織、一個團體的發展,不能交給一個人來決定,由一個可靠的人來引導、推進是可以的。
個人與集體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不排除有的個人領先於時代、領先於其他人,如同先知,但是先知畢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