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見龍在田337

    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有著博大精深的內函,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無論大人小孩心情都比較浮躁,一切向錢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受西方文化衝擊,致使許多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過洋人的節日,把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許多優秀的文化和尤良傳統都拋之腦後,傳統文化思想在人們腦子裡越來越淡溥。

    如:《道德經》、《三字經》、《論語》、《易經》等古代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國學能教我們如何做人,修身養性,甚至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學習國學和傳統文化。

    經常學習國學能提升每一個人的人生境界,能教會我們怎樣工作、進步、做人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國學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根,丟掉和失去了國學就丟掉和失去我們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源原。宏揚國學勢在必行,也是我們每個華人的義務和責任。

    這就是我喜歡國學的原因,並且要更深層的探討和研究。為國家為後代造福。

  • 2 # 知行史話

    國學,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怎能不喜歡?怎會不喜歡?

    總能遇到跟我說“國學沒有用”的人。真是逗啊,那你不要說國語不要寫漢字不要用正負數(負數概念在《九章算術》裡首先提出)啊!

    說國學無用的人,有那麼幾種:

    一是不知國學為何物。拜託,你不知道可以去問度娘啊。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明白了嗎?國學不只是孔子孟子,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長河裡留下來的文化精粹。包括我們語言文字、詩詞小說、哲學宗教等等。每天在用著卻說“國學沒有用”是要突出你的無知呢還是無知?

    第二種是崇洋媚外者。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西方文化發展的認識基本上是零。學貫中西者沒有一個會崇洋媚外的,林語堂會覺得西學比國學強嗎?那是笑話!

    面對這種人,我是可以義務給你們普及一下中西學的差異的,以使在文化戰爭上可以少幾個漢奸。

    1、有文字記錄的中國文化始於公元前2599年,而西方始於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紀(相當於我們國家西周時期)。

    2、《山海經圖》(不是《山海經》)、伏羲八卦(不是《周易》)和《書》(《尚書》的前生)記錄了中國遠古時期的地理、哲學和歷史文獻。西方遠古時期的事情基本沒有記錄。《荷馬史詩》記錄的也就是上古時期(前11世紀)的一場戰爭。

    3、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國家有一個“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所以在思想上、文化上的多樣性舉世無雙。而西方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基本上沒有自己純粹的“國學”。

    4、前面所說的歷史原因簡單地說是體制原因。西方國家體制的發展是君主-貴族-僭主與民主交替,最後是分裂(別拿美國來說事啊,相對於歐洲的文化,美國只能算是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孫輩)。同時宗教與政治糾纏不清。而中國則是天子-封建-僭主,最後是統一。而在天子強勢時期(周朝前期)周公始創的“聖人崇拜”,直接導致後來的“百家爭鳴”。

    5、中國的哲學始於公元前2500多年,西方的哲學始於公元前8世紀(泰勒斯 公元前624年-前546年)。而且泰勒斯、畢達哥拉斯都是沒有文字著作留存於世的。(靠口口相傳,值得商榷)

    6、中西之學側重點不一樣。這點從羅馬七藝(邏輯、文法、修辭、天文、音樂、幾何、算術)就知道。而中國古代主要側重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哲學和戰爭。

    7、中國有歷史記載的戰爭,從公元前30世紀到公元1988年共有1652次,其中中國文化鼎盛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469次,而那些幾百人幾千人的打架鬥毆還不算在內(在日本,幾千人的就叫“大戰”了)。戰爭對文化的影響,造就了無數偉大的思想,這點上,西方文化是無法比擬的。

    作這些簡單的比較,不是要說明西學無用,而是要說明國學是我們國家民族的根本!我們對待中西學的態度還是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為好。

    還有一種人(第三種)是中也不懂西也不懂,只覺得“國學”是老朽的東西,只要是學“國學”就是老學究。有這種想法,難怪《三字經》裡要教育幼童“人不學,不知義”。

    “國學”只是一個文化知識的“合集”。“文化”無所謂過期,只有適不適合,因為文化都有相對應的歷史背景。‘’知識”中原理或規律部分(即“道”)也是不存在老或舊的,因為它從來就是那樣,無法改變的;“知識”中的方法技巧部分(即“術”)才是現在用不大著的,因為科技發展了。

    所以,我們對待“國學”的態度應該是有取捨地吸收,而不是照搬。既然是“有取捨地吸收”,吸收之後就變成了我們的新知識,何來“老舊”之說呢?

    只能說這類人是怕苦怕累不愛學習的人。

    最後一種人(第四種)是反政府主義者。這個就不細說了。要知道“國學”跟政府沒關係就好了。漢也好唐也好國民政府也好,都是崇尚國學的。

    文化是根,根深而根系龐大,樹才能穩健生長,這就是為什麼四大文明只有我們華夏文明重來沒有被滅絕過的原因。

    如果“國學”沒有用,我們現在恐怕還在替洋人挖煤呢!

    我們必須喜歡國學!

  • 3 # 無為養心

    融讓梨,香九齡能溫席,讓我重新看到了孝悌!

    如囊螢,如映月;讓我看到了貧賤不能移!

    頭懸樑,錐刺股,讓我看到了堅強的定義!

    如負薪,如掛角,讓我懂得勞動中的進步!

    讀書志在聖賢,讓我明白不能死讀書的含義!

    道德經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讓我謙虛做人!

    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更讓我懂得學習的方法!

    朱子家訓講到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讓我明白家和萬事順的真諦!

    增廣賢文中的相逢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讓我感到知己的珍惜!

    還有很多很多國學 易經 了凡四訓 道德經 金剛經 等等,國學的知識能夠指引我們現在人去除浮躁,找到人性中應該擁有的美好習慣。我們應該大力發揚國學。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希望大家都能喜歡國學,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燦爛輝煌!!!

  • 4 # 南山劉向雄

    我讚歎國學,但不‘‘崇尚’’國學,一旦把國學放到至上的地位,反而會迷糊了雙眼。

    在國學中,我喜歡儒學——雖然它還需要進一步符合時代。

    儒學的精神,在儒釋道三者中,最富有入世精神,立足於世俗,高於世俗,回到世俗。任何時代,都需要做事的人,自孔子到王陽明,都鼓勵認真做事,天下為公。

    其次,儒學沒有玄談,把儒學玄談化就脫離了其入世的根基。儒家經典中所說的道理,差不多是可以馬上拿來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和體會的,更多的是可以做到的做人的道理。

    第三,儒學重視倫理道德,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多可以借鑑之處,可以依此來比照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一定非要以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為標準,但至少提供了個參照系。

    這是我讚歎國學的主要原因。

  • 5 # 繁星國學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民族都有他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之所以成為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區分來,很大程度上是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國學,這個詞含義太廣太深,當時章太炎提出這個說法就爭議頗大,估計當今真正能把這個詞解釋清楚的專家學者也寥寥無幾。

    但是,這不影響我們對“國學”的理解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而且極富智慧,尤其是以儒道兩家為代表,體現出了中國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注重順應自然、注重倫理道德、注重人格修養的特點。

    而這些特點,正是我們當今時代急需急缺的一部分內容。所以,弘揚傳統文化,使之更廣泛更深入的為華人所瞭解、所熱愛,是每一位有識之士的共識。

    客觀的講,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先進、積極地一面,但同時,也必然有其相對落後或與時代不同的一些方面。比如,孔子、老子的思想誕生於農耕社會,許多內容都是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如果我們今人非要刻意追求,豈不是真正成了形而上學、可以復古了嗎?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尤其當前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宣傳推廣完全脫離主流體制教育的所謂的經典教育,以背會經典可以天下無敵,這種做法實在讓人質疑。

    所以,任何時候,客觀的看待我們的文化,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傳承經典而不言過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熱愛國學。

  • 6 # 神悅創

    我不崇尚國學。在上世紀初,國家民族積貧積弱,一個幾千人的八國聯軍就可以把幾億人口的清朝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北京火燒圓明園,一代代仁人志士痛定思痛,終於從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五四”時期勇敢地提出“打倒孔家店”,經過一百年的苦心經營,終於有了重新崛起的勢頭。

    重溫歷史,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上世紀初的那一代人是救民族於水火之中,於國家民族是功在千秋的最正確的選擇。至於現今所謂的國學抬頭只是因為第一,當時對國學是全盤否定,不可否認國學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借鑑意義的,必要的反彈是正常的表現;第二,目前國內思想界的浮燥,長時期思想界的學者們拿不出有份量的成果,在功利面前想成為名人,聖人只有把老祖宗抬出來嚇唬人,比如某某,某某之流;第三,也是統治者對國學那一套天然的喜愛;第四,社會上有許多人可以以此名義演講辦班賺錢。但是在目前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里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小眾的專案,因為國學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又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的故弄玄虛那一套在科學體系面前將是個笑話。

  • 7 # 牡丹客168

    首先宣告,下述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

    所謂崇尚,並非是一種痴迷,而是一種敬畏與傳承。有時我更崇尚現代科學!

    所謂國學,乃區分於西學。其涵蓋的範圍之廣,其提及之含義之淵,遠不及是崇尚就可得其真諦的。

    國學乃一脈相承延綿千年不斷,說其為文化之根脈亦不為過。作為中華兒女,根脈都不傳承了,祖宗都不崇敬了,禮儀廉恥都荒棄了,那將何以臉面為人?

    原諒鄙人有些言語過激。

    身邊經常有朋友以諷刺的態度問我,你成日裡老是看一些孔孟道學、之乎者也、四大名著,有用嗎?

    回答常是,即有用又無用。有用者,修身養性,儲能修學,大了說去便是傳承文化。無用者,不能用來賺錢,當然不否定國學大成者的價值。

    總而言之,為何喜愛國學,為了傳承,更是作為中華兒女應該有的態度!

    ——牡丹客

  • 8 # 學會與別人相處

    當年乾隆皇帝非常崇尚國學,說西方的科學是奇技淫巧,看看現在很多反對科學的人,依然是那些崇尚國學的人,真令人擔憂!

  • 9 # 潘先森說

    我們今天講國學,就是中國之學。

    中國之學,是繼承中國有史以來數千年文明的一門學問。當然,在有歷史記載的這數千年以前,中華民族其實已經發展出高度文明,只不過我們今天還未能找到在考古學上沒有爭議的證據而已。

    中華國學的範圍,其實就是過去中國讀書人必須修習的學識。

    在哲學層面,是儒、釋、道三家思想。

    在儒學層面是孔門四科五經六藝,四科是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等先秦典籍;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等六個學習範疇。當中射是射術、御是駕駛馬車,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年青人可以用其他多種體育運動來代替。此外,還有所謂四部,即是經、史、子、集。經是上述五經;史是歷史,包括正史和其他相關史書;子是儒家以外,如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的著述;集則是其他所有文學作品。

    此外,在文學還要學習詩、詞、歌、賦對不同文體;才藝方面還有琴、棋、書(這個書專指中國書法)、畫;便利民生的雜學還有醫、卜、星、相。

    如上種種,可以說是國學的一個基本範圍。

    我們二十一世紀的華人,還要接觸外國學術和自然科學,要做一個全面通才的中國讀書人,課業其實是相當繁重的。不過,中國歷史上長時間站在國際社會的前列,清中葉以來有百多年積弱,反而不是歷史的常態。

    我們今天華人有幸遇上民族復興的大時代,當然要分配多點時間和精力,去好好學習國學的基礎,為日後的終身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石。

  • 10 # 半卷

    我並不崇尚這種“國將不國之學”。“國學”這個概念最早並不是華人發明的,而是日本人的。而到了今天,各種骯髒的事情放在國學的旗號下都能冠冕堂皇。

    說實在的,現在的“國學班”都是騙錢的,有些還會教“女德”等糟粕,真是太噁心了。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是好的,那麼好,最早原始人是衣不遮體的,你也來試試看。

    還有什麼讀經運動,你們可以查一查,歷史學裡面有一門課叫經學史,第一次開設經學史的周予同先生,他當年開始這門課程,恰恰就是反對袁世凱推崇的讀經的活動。袁世凱做這些是為了復辟,你們今天讀經又是在幹嘛呢?

    今天一直強調文化自信,你們尚且不能相容幷包、海納百川,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呢?學術無疆界,不要搞什麼“西學”、“國學”對立。只有用辯證眼光和客觀的態度,才能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 11 # 南街青年1

    一次在書店看了明朝一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中大徹大悟,原來人人皆可成聖成賢,在陽明心學的指引下,知道什麼是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一個人生問題何為人生第一等事?徹底把我的人生打醒!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現在我告訴你朋友,人來到這世上,要走在不斷開悟修行的道路上,做一個有德行,有品德的人,德為人之本,大樹之根,大廈之基!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那麼下個問題何為人生第一等事?孔子曰十五有志於學,就是說十五歲左右要有自己的理想有長遠的志向!王陽明10幾歲立志成聖賢,周總理12歲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人生第一等事就是立志!但不是階段性目標,是長遠一生的追求目標!

  • 12 # 最初地模樣

    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經過了幾千年,能傳到現在,自然有它的價值,裡面是有大智慧的,像儒家,道家,還有佛家的東西,任何藐視它的人,都是無知的。真理就在那裡,就看你看不看得到了。

  • 13 # 明德儒商書院

    喜歡國學,可能是與我現在從事的工作有關,每天閱讀很多關於國學的書籍,詩詞、論語、易經等與現代的融合,高層次的提升可能還達不到,但是讓自己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平靜、淡然了許多。這或許是我喜歡的原動力,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

  • 14 # 萃辰天心書院

    1、國學中的《論語》、《中庸》、《道德經》等經典著作中蘊含了豐富的智慧,大到治理國家,小到為人處世,都可以從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2、國家強大了,就要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前幾十年上百年,國家貧弱,崇洋媚外。但現在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展示我們自己的文化了。因為我們強大了,自信了,而要向外界展示我們的文化,就要追根溯源,最後就到了國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有古典唯美句子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