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小白姐

    我認為,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尤其是大聲呵斥,是在打孩子的臉。

    週末去麥當勞,人比較多,大家都在排隊等候,只見隊伍的最前面有兩個小孩,小女孩大約7、8歲的樣子,小男孩5、6歲左右,他們的父母正在和服務員點著餐,小女孩則不斷從旁邊放置吸管的盒子裡按出吸管,然後跟小男孩說:“看我的!我幫你做一根金箍棒!”5、6根吸管很快就被接了起來,小女孩還想繼續拿吸管,但她接起來的那吸管由於太長了,已經不小心扎到了後面排隊的人,不少人都在叫她停手,但她卻依然我行我素。

    她的父母點完餐後,聽到後面的人對自己女兒的意見,然後馬上大聲地呵斥自己的女兒:“吸管是哪來玩的嗎?快點跟人家道歉!你說你是怎麼當姐姐的,你這樣做會教壞弟弟的!”女兒馬上低下頭,不吭聲,任憑弟弟怎麼來牽她的手她都不理會。

    很多家長都會喜歡當孩子在大眾前犯錯的時候大聲呵斥,家長透過這樣的方法向大眾表明,他們是有教育孩子的,為的是避免大眾從指責孩子轉移到指責家長,儲存了家長的顏面,但這樣的做法卻會令孩子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確實需要教育,但也要注重場合和時間,古人有“七不責”: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面前責備孩子,會令孩子陷入一個孤立無援之地,孩子要自己承擔所有的一切責任,這會令孩子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同時也傷了孩子的自尊,更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比起當時的教育所能起到的效果,真的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在外面闖禍的時候,請不要大聲指責孩子,更不要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到孩子的身上,嘗試著和孩子一起去承擔,透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之處,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去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學會以寬容的態度去面對一切。

    家長淡定的處理孩子的錯誤時,是孩子邁向獨立成長重要的一步。

  • 2 # 愛吃fish的橙子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尊重他,這有益於孩子形成一種自重、自愛、自尊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生活中自信心會比較高,責任感也比較強,並且具有很強的進取精神。

    孩子也是比較敏感的,他們會透過大人的態度來評價自己在大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可以說孩子在乎的形象也是要有面子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是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有一位學者曾說過,如果家長不對外批評孩子的錯誤的話,孩子就會知道自己被尊重了,當小孩子被家長尊重了之後,就會明白尊重對每個人的意義,就會幫助維護別人的尊嚴,會尊重別人。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應該帶孩子去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再說小孩子。

    例如1

    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有禮貌。

    錯誤做法:當眾迅速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連問都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怎麼教你的,真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確做法:給孩子臺階下,“不好意思,我這孩子很棒,就是有點認生,慢慢就好了。”

    孩子的心聲:“下次我一定做好,讓大家知道我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好孩子。”

    例如2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在了桌子上

    錯誤做法: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孩子,說孩子笨、說孩子沒用,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孩子學會透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並溫和的對孩子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把桌子收拾乾淨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了寬容!

    例如3

    大人做錯事了

    錯誤做法: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

    結果:孩子心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當大人真好,有錯也不挨批。”

    正確做法: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

    結果:孩子以後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應當。

    孩子做錯了,父母需要多加與孩子交流,而不是罵孩子,父母應該多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我這麼對他會有傷害嗎?會對孩子產生心理影響嗎?對孩子多加關心與疼愛。

  • 3 # 小蓉妹兒的生活記錄

    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或者對孩子表達不滿,當著眾人打罵孩子,這種行為非常不好。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逆反心裡,還會與孩子之間的相處產生更多的隔閡,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你們只會越來疏遠,越難親近。如果你老在同學朋友面前貶低他們,他們心裡會舒服嗎?我想他們肯定不愉快!那你就告訴他們你被父母貶低時的心情跟他們一樣。你現在想揭穿他們,我認為不妥,這樣就等於把自己帶進了一個惡性迴圈,一家人相互不滿,不利於家庭和諧。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是你先試著努力去發現他們的優點,經常向父母說出讚揚他們的話(誰都喜歡聽別人誇自己),透過你的讚揚,讓父母親身體會到正面的肯定和鼓勵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可以教孩子,孩子也可以教父母。試試吧,不要進入相互批評的怪圈!

  • 4 # 華子家的兩小隻

    會增加孩子的自卑感,還有不自信。

    就算小孩子來說,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即便他們做錯了事情,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疏導和教育,從根本上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錯誤。就算語言訓斥也儘量在家中,不要在外人面前責罵他。

    作為多數孩子來說,一個小小的認同和褒獎就能讓他開心半天,增加他的信心動力,讓他更加願意去努力,相反,傷害他自信心的事情千萬不能做,時間長了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會很大,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明白的道理。

  • 5 # Grace高高

    會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當著別人的面訓斥還會讓孩子以後都覺得自卑,沒有資訊。所以對待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建議多引導為主,鼓勵為輔,真的不能一味的指責和謾罵,這樣非常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心裡還會留下陰影。如果小朋友是叛逆期又有逆反心理,這樣教育容易跑偏,沒有達到好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後果更嚴重。所以家長需要更多關注更多耐心和愛心教育子女。

  • 6 # 梨一支

    我認為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訓斥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極其不尊重。

    首先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他們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的,而且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當著外人訓斥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特別是以後不好面對小夥伴。而且很有可能會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我覺得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成長教育是告訴他這個世界的多樣性,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得允許和他不同的存在。

  • 7 # 七七營養師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首先,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這是我們家長在發聲之前需要搞清楚的事情。不要因為自己的所見不顧孩子的言語當即呵斥!可能當時效果不錯,孩子愣住了,不鬧騰了!但是,這麼多的外人都盯著自己看,他會認為自己受到千夫所指的指責,這些人的眼神會深深滴刻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2、其次,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你呵斥只會有一段時間的效果,時間長了,孩子對呵斥聲熟悉,那麼也就無效了、之後你可能要更大的聲音或者採取打的方式來阻止他的行為!

    3.不論你呵斥到什麼程度,不論你在外面還是家裡,這樣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你不能靠這來教育你的孩子,往往會起到反面作用,可能會讓幼兒模仿你的呵斥行為,並帶到學校裡。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木子晚

    首先明確幾點:1、父母,2、外人、3、呵斥,4、孩子。這其中的關係只有父母和孩子是親人,這點孩子自己更加知道,所以父母當著外人面呵斥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大大受挫,變得沒有自信。會讓外人看笑話。教育孩子不單單呵斥就能解決問題,耐心的教育引導才是正確的。

  • 9 # 糰子媽000

    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

    孩子也是需要被尊重的

    他們也會有自尊心和麵子的

    所以我們要進行正確的疏導和教育

  • 10 # 敖漢馮小樂

    教育孩子越來越成為家長朋友們的頭等大事!子不教父之過!怎樣教確實是一件撓頭的事情!父母該不該在外人面前呵斥孩子!在我看來也需要看具體情景!什麼事情!多大的孩子!比如三四歲的孩子在外面不懂事打了小朋友或者是搞了小破壞!我覺的還是有必要當面呵斥和制止的!只有當面教育孩子他才知道錯在哪裡!如果等到事後再教育孩子往往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了!這樣教育反而適得其反!只不過這個呵斥的程度需要家長掌握好分寸!如果是青少年那最好不要當著外面的人呵斥!因為這個階段孩子自尊心都比較強!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這個時候呵斥!往往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相反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在外人面前不敢說話的恐懼心裡!所以家長朋友們應該在這方面多加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