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問這個問題,顯然以為李世民造反針對的是太子李建成,但是,李世民針對的明顯是皇帝李淵啊。

    臣子之間在京城發生的火併,只會發生在皇帝是傀儡的情況之下,不然,你當皇帝是擺設?這樣堂而皇之的在皇帝面前火併?

    如果李淵不是傀儡,那李世民只可能針對的是李淵,殺李建成只是順手的事。

    不信看地圖,

    左邊標記的玄武門,也就是太極宮的北大門,就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地方,大明宮的玄武門,是李世民做皇帝后,修的新的辦公室。

    而皇帝李淵,就在太極宮生活辦公,太子住在太極宮旁邊的東宮,太子去太極宮,需要走玄武門嘛?

    唐朝歷史上,發生了四次玄武門之變,結果都是誰控制玄武門,誰就取得勝利,所以玄武門有多重要,可見一斑。

    李世民收買了玄武門守將,是為了啥?為了對付太子?

    李世民提前給李績、李靖打招呼,是為了對付太子?

    李世民提前收買李淵身邊的宰相,是為了對付太子?

    可以說,李世民自始至終的鬥爭物件,都是李淵,而不是太子李建成,

    所以,在收拾完太子之後,李世民就迅速控制力宮中的兵力,然後就逼李淵退位了。

    玄武門之後,李淵實際上就是傀儡了,被迫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三天後封他為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此時李世民住在太子東宮辦公,李淵仍然住在太極宮“辦公”。

    三個月後,李淵就很懂事的退位了,李世民順利繼位,但李淵仍然太極宮,直到三年後,才搬出太極宮,住在了李世民當秦王的府邸,太安宮。

    所以,你說的可能性,根本不可能存在,不然,就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失敗,必死無疑。

  • 2 # 閆廣鑫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是不可能掌控全域性的,該不會有人真的以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目標是李建成吧?

    我們可以預演一下玄武門之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1、李建成察覺到威脅,或者提前得到訊息,於是沒有進入玄武門,那我猜測李世民會讓尉遲敬德直接去挾持李淵,然後讓李淵交出長安的兵權,李世民帶領長安的禁軍加上高士廉放出來的囚徒去東宮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是這種情況沒有出現,足以看出來秦王府謀劃縝密、萬無一失,也可以看出來太子李建成真的外強中乾,關鍵時刻沒有幫助他,站在他這一邊。

    2、玄武門之變失敗,李世民被李淵的禁軍打敗,李世民會帶著秦王府的謀臣、將領和長孫皇后逃亡自己的大本營洛陽。這樣的話迎接唐朝初年的變故就不是政變了,而是內戰了,我估計按照李世民戰場BUG的屬性,只要東突厥不參與,李世民不玩持久戰,速戰速決,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贏的機會。再加上秦王在唐軍中威望,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陣前倒戈。

    這種情況也沒有出現,基本上說明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之前已經把禁軍搞定了,而且據我所知唐朝是野戰軍和禁軍不分的,著名暗樁常何就是之前在外征戰的,還有就是比較著名的薛仁貴,在太宗征討高句麗表現出色,並進入禁軍,成為高宗的愛將。綜上所述,估計李世民一鬧事,禁軍早就倒戈了。

    所以說禁軍平叛秦王的這種情況沒出現,再次說明了秦王李世民的恐怖之處,作為唐初軍隊的核心人物,影響力之大估計已經蓋過李淵了。

  • 3 # 葉飄刀

    李淵除了讓位,別無選擇。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出手極狠,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極其後代,被李世民趕緊殺絕。

    這個時候,李淵能夠選擇的只能是李世民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李淵首先要考慮到的是國家的利益。

    雖然李淵不是說不能再生兒子了,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可能,如果殺掉李世民,而且就是李淵再生兒子,那麼兒子要成才的話,也是至少二十年之後了,李淵能保證自己能再活二十年嗎,李淵能保證自己的新兒子是有能力的,這樣的情況對於李淵來說太冒險了。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李世民能發動玄武門之變,就說明了李世民在朝堂之中的勢力已經不小了,哪怕李淵能夠掌控全域性也無法忽視李世民手裡的這股力量。

    如果李淵要對付李世民,那麼必然要對這些力量進行清洗,這些人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這個時候,李世民哪怕本身不想對付李淵也必須對付李淵,因為李世民如果倒下,就等於他身後這些追隨他的人會一同倒下,那麼這個時候保住李世民就是保住自己,他們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所以自己不願而“黃袍加身”這回事,並非完全不可能發生。

    李淵如果要對付李世民,結果就是唐朝立刻陷入內亂,而這個時候突厥正在壓境,唐朝剛剛建立,會面臨崩潰的邊緣。

    所以李淵除了讓位,預設已經發生的事實外沒有選擇,除非他想讓唐朝與整個李家陪葬,冒著風險去賭。

  • 4 # 黑水布衣

    武德九年(625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宮父親李淵。如果按照題目開腦洞,李淵如果還能掌控全域性,他會怎樣處置李世民?

    李淵是個成熟的政治家,既然太子和齊王都死了,他還會將權力交給李世民的,因為要以大局為重。

    1、李世民是唯一的嫡子

    嫡長子制是李唐王朝傳承帝位的基本制度。李淵的皇后獨孤氏生有四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玄霸早夭,李建成和李元吉死於玄武門,這樣李世民就是李淵唯一的嫡子了。

    李淵雖生了二十二個兒子,但當時還活著的其他皇子,最大的也只有八歲左右,更別說他們還是庶出的。

    2、李世民勢力太大

    如果李淵執意要殺掉李世民,在培養其他的繼承人呢?

    難度太大。李世民功勳卓著,其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如果執意選擇對抗,那麼大唐首都長安必然掀起腥風血雨,到時候鹿死誰手真就不好說,那麼一個新興的政權可能就此垮掉,這不應是李淵的選擇。

    3、眼前的形勢逼人

    即使當時的李淵仍然擁有掌控全域性的權力,但現實是尉遲敬德滿身鮮血的站在他的面前,李淵沒法調動其他的軍隊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也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咄咄逼人的秦王勢力,他沒有別的選擇。

    最後我們來說是“玄武門之變”隱藏的真相——李淵可能很早就被控制住了。

    其一,玄武門是去太極宮的必經之地,那裡離太極宮大殿並不遠,如果發生了械鬥,李淵不可能不知道。對於當時還掌握大權的李淵來說,控制住兩夥人並不是難事,可偏偏他就不在現場;

    其二,史書說當時的李淵“泛舟海池”,這就比較扯了。當日兩夥人是前去李淵面前對峙的,也就是說,李淵當天時要當和事老的。正常來講,李淵與文武大臣會在太極宮正殿與他們會面,李淵怎麼就去遊玩去了?

    其三,即使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那麼太極宮沒有當班的侍衛嗎?他們如果發現了械鬥,必然第一時間報告李淵,李淵肯定會命令禁軍護衛自己,並派兵鎮壓住兩夥人,可這一切都沒發生。

    只能說明,當時本應手握大權的李淵更早的被李世民所控制了,如果李淵不交權,他的下場可想而知,而歷史可能會重新書寫。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亦即政變的三天後,李世民被李淵冊立為皇太子。雖然李世民還沒有登基繼位,可朝野上下都很清楚,從這一天起,李淵已經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皇帝,不到一個月,李世民的左右心腹迅速進入了大唐帝國的權力核心,而麾下將領也全都進入了軍隊高層。

    同年八月初八,大唐帝國首任天子李淵正式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 5 # 且行且聽風

    如果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還能掌控全域性,估計會廢黜李世民,軟禁至死,然後重新選擇接班人。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雖然就李世民是蓄意殺害太子、齊王,還是李世民為了自保迫不得已而為之,還存在爭論,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的政變,而政變的發生地就在於首都長安太極宮的北宮門,也就是李淵辦公的門口,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殺害太子和皇帝的另一個兒子,可以說是膽大包天,而對於皇帝而言,那肯定是怒髮衝冠,不過唐高祖李淵可不是吃素的,要想發脾氣那也得看看實力,眼看自己已經被架空,李淵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說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

    玄武門之變

    當然這些話當然是違心的,主要還是因為李淵已經無法掌控全域性了,因為秦王李世民已經蓄謀已久,並且掌握了全部局勢,但是如果,也就是如果李淵還能掌控全域性,調集大軍,穩定局勢,那麼李世民等來的估計就是李淵的無敵憤怒和嚴肅處理。

    唐高祖李淵

    其實唐朝一朝而言,都充滿了血腥,這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太子和齊王已經被殺,李淵會不會殺掉李世民呢?估計也不一定會,參考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叛亂,最後也僅僅是軟禁可知,古代人倫還是很重要的,而且木已成舟,李世民又有很大的勢力和舊部,也很有功勞,因此,睿智的李淵可能會將李世民廢黜,軟禁,以穩定政局,至於政局穩定之後,那說不定也會殺掉這個兒子,因為唐玄宗也曾一日殺三子。

    玄武門主角

    不過這個如果就不可能成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後果,經過密謀,已經完全控制了李淵,因此,李淵只有被迫同意,即便不同意,李世民也會矯詔同意,事情已經會按照歷史程序進行下去。

  • 6 # 老樊說史

    玄武門之變應該是傳統文化生出的叛逆之賊,是每個在漢文化薰陶下,思維辨別客觀世界的人心頭永遠的傷痛。一切為玄武門之變唱紅、讚美李世民英勇睿智、具有宏圖大略的觀點和立場,都是在褻瀆人間道義,是崇尚強權妄想武力爭奪利益的強盜邏輯,這種思想論調會把人類世界變成弱肉強食的鬥獸場。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有序組織生產,比較安逸的生活,相對公平交往、旅遊,就是人們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整套共同遵守的秩序。這樣人類社會才有足夠的繁衍生息,才有統治世界,與自然世界積極相處的生存技能。王陽明說過,人是一切外部世界的尺度,人要主宰世界,做好外部世界的尺度,那首先就得做好人類自己的尺度。

    有一種為李世民辯解的論調,認為李世民是合理反擊,說是太子李建成和老三聯合起來,要謀害李世民。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李建成是合法太子地位,是未來君主,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嫉妒在他之下的人。要說是預防李世民奪權,那要預防的就太多了,殺了李世民,還會有更多出於各種目的和條件的李世民們,你防得過來嗎?所以太子打壓李世民在先之說只是一種猜測。不管出於什麼背景,李世民在玄武門軍事爭奪就是一場武力奪利,他是在和哥哥弟弟比拳頭、比獸性,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將也都是在押寶,李世民得手,他們就有好前程,享盡榮華富貴。李世民未得手,那就四散逃竄,儘量減少危害。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比武屠殺場面很血腥,驚險又刺激,李世民親自動手,射殺了哥哥弟弟,並闖進宮中向父親如實稟報,完全沒有理虧懺悔的意思。父親李淵沒有過多的反應,似乎是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也許是史書沒有更多的描述,後人不得而知)。這根本不正常,一個兒子組織武力,殺了另兩個兒子,人世間任何一個爸爸都不會接受和認可的,江山不要,甚至性命不要,也要制止這種邪惡之氣,按現在的話說,李世民越過了人的底線。

    學習歷史的人都知道,假如將李淵換做明朝的朱棣,你想想,依朱棣做事之風,能放過李世民嗎?最不行還不關個禁閉、下個大牢,少則一兩年,長則七八年。畢竟李淵當時剛五十出頭年紀,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只有一個心理邏輯可以為李淵開脫,在李淵內心深處有一種愧疚感,那就是他奪了表哥的江山,背叛了親戚,他不想讓這種背叛親情的遊戲繼續下去。如果他處置了李世民,他百年之後李家的江山又將陷入戰亂。

    到此李世民玄武門之舉應該受到譴責,傳統文化是講理講規的文化,絕不允許這種悖逆人性的行為存在、得勢。有人拿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李世民洗白,純粹是在無理還要狡辯三分,你怎麼知道除李世民外其他人會發展的更好呢?

  • 7 # 獨孤清河

    我認為李淵不會處置李世民。

    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統治者都力推朝堂平衡之術,以防一家做大,進而影響皇帝權威。

    在李淵建國之後,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於是朝堂之上便紛紛有許多朝臣選擇站隊,意圖討好這位未來的新主子。李淵當然希望潮堂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願看到都以太子馬首之瞻。所以便扶持李世民,給他很高的軍事力量和相應的行政權力,意圖造成兩派相爭,進而平衡的局面。當然,李世民能被李淵選中,自身肯定也是足夠優秀的。在大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他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才能入得了李淵的眼。

    玄武門兵變之後,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李淵這時候處理掉李世民,那麼他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新的太子人選。

    李淵是有許多的兒子,但是能入得了眼的,並且為朝堂所接受的,也就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如果處理了李世民,李淵則需要花費很大的心血培養新的繼任者。但是李淵的年事已高,他也明白,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留給自己。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李世民繼位,而且李世民能力也是足夠優秀的,朝臣也多有支援他。讓李世民繼位,至少江山還在李家的手中。而且李淵也不確信,自己如果有時間培養出繼任者,也不見得比李世民更為優秀。所以在那種情況下,李世民繼位是一個最優解。

  • 8 # 長話漫漫

    個人覺得他不會把李世民怎麼樣。

    首先李世民很優秀,與大哥李建成相比,他也很適合當皇帝。除去本身的才能不說,他同時也受到了很多人追隨,可以說是頗得人心。而李淵已經失去了三個嫡子,這是他僅存的一個嫡子,而且還很優秀,很適合,也很想當皇帝,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李淵又何必再為難他,為難自己呢?

    其次,李世民當時敢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就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這是一場關乎生死的較量,他既然敢主動挑起,一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而當時秦王府人才頗多,實力不容小覷,李淵即使掌控全域性,也不敢輕易處置李世民。因為追隨李世民的那些人和他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一定會想辦法保全他。

    再者,當時李淵已經年過花甲,而且他是一個十分重視親情的人,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他又如何狠得下心去處置李世民呢?正是因為他不肯打壓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中的任何一方,才會導致兄弟相爭的殘忍局面。

    他明知兩個兒子都想當皇帝,可他不忍心換太子,也不忍心打壓秦王李世民,導致了兩方勢力都不斷壯大,最後只能以這種殘酷的方式來決出勝負。他或許會怪李世民,但他一定也很內疚和自責。

    所以我覺得他不會把李世民怎麼樣,因為這種罪過要是認真處置起來,必然是重罪,如果不處置或者是從輕處置,又顯得太過輕率,所以他什麼都不做,順勢退位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李世民本身就很優秀,是很適合當帝王的,這皇位早晚都要交出去,還不如選擇體面一點的方式,也免得再來個父子相爭,把情況變得更糟糕。

    當時唐朝剛建立沒多久,他作為皇帝,必須要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儘可能地維持皇室內部的穩定和天下的穩定,必須要把傷害降到最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曆1988年9月24日辰時出生是什麼命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