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月半

    雖然“打秋風”這件事對於人來講不是光榮的事,受人鄙視,然而對於生存處於困境不坐以待斃,向生存尋出路,為了子孫豁出老臉,不恥上尋,作為那個年代的人,一位七十歲的老者,一位鄉下老太太,不遠路途,能有勇氣去攀沒啥親戚關係的門路,也是值得尊重與敬佩的。

    劉姥姥也知尋人難,尤其高門大戶,幾不往來,仗著一絲蛛絲馬跡,聲若蚊納的關係找上去也沒有臉面,怕女兒,女婿面矮,難為情,薄了臉皮,丟了自尊,自告奮勇去。然而這份勇敢中也摻雜一份生活無奈,自己年歲大,靠女兒養老,姑爺喝點酒耍脾氣,作為生活在姑爺家的丈母孃既看不上女婿無能又怕女兒受氣,又怕自己是生活負擔,不得已出此下策。為了不吃嫌飯,家庭和睦,女婿高興,自己呆的順心不令人厭,而走出這一步。

    接下來在賈府求爺爺告奶奶的對著王熙鳳低氣,受白眼與小話,內心也必難受,面上發燒。尤其自己一人時也會傷心,自尊丟失。而第二次去賈府送東西以還上次人情,還內心一傷不安,找一個心平衡。未想到賈府能留下,又住兩天。雖然被取笑也知賈府必厚待,能順承人。這種被損心態與思得的意外之喜平衡了。

    對於一個想方設法求生存的人值得尊敬!小到個人家庭,大到國家,都有忍侮時,向西方學過先進技術,不進步要捱打,落後。為了生存,為了發展,能低下頭者也是智慧者。而對於貴人只是撒一點吃喝玩樂的一頓飯錢。賈璉嫖娼還給人銀子布匹釵環。給窮人強於做惡!賈府信佛養幾處女尼,信佛的本義是施善,給窮人一些也是做善事,成其德!

  • 2 # 使用者69152465481

    我以為,劉姥姥是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老人。她本質上是一位純樸的農村老人。她是一個孤單的老寡婦,女兒女婿把她接來一處過活,她"遂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她到賈府打秋風,是生活所廹無奈之舉,不象有些破落戶子弟,多是不勞而獲,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無糧再登門。而且劉姥姥還語重心長地勸戒女婿,"守著多大碗吃多大碗的飯。″她去榮府,也沒抱持太大的指望,後來得到王熙鳳賜舍的二十兩銀子,便"喜的渾身發癢起來。″她不但千恩萬謝,還要留下一塊銀子給周瑞家的孩子們買果子吃。她所得的二十兩銀子,究竟作了什麼,文中沒有詳細交待,但在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除了解決冬事,主要的是用來發展生產,所以才能有次年的農產品豐收。劉姥姥又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二十兩銀子度過了難關,等莊稼一豐收,她就不顧農忙,急忙帶上新鮮瓜萊蔬到賈府謝恩,就象她說的,"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菓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嚐嚐。″這可以說是一個老農民最好的報答。說到後來賈府事敗,她千方百計把賈巧姐從火坑中救出,更是感天動地的大好事。不論後四十回是否曹公原筆,只從第五回的判詞和紅樓夢曲即可看出端倪。判詞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第十一支曲說"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至於說劉姥姥在大觀園插科打諢,說些玩笑話,作些不雅的動作,也沒有必要去責備這個老實的農民。難道我們還能要求她有很高的"階級覺悟″,和地主階級的賈家人作你死我活的鬥爭嗎?總之,劉姥姥不僅是一個可敬的人,也是一個可愛的有著豐富生活經驗的農村老太太。她可以說是曹公樹立的正面典型形象之一。

  • 3 # 玄真子桑

    首先我堅持認為,不能把“打秋風”作為劉姥姥的標籤,這不公允;劉姥姥是否值得敬重,無非是觀其行、聞其言。細察劉姥姥的言行,我對她充滿敬意。

    所以有人動輒在劉姥姥前加上“打秋風”一詞,是因為她確實向榮府求助來著。正是劉姥姥這一次榮府之行,作者正式啟動了小說的開頭(1——5回叫楔子),讀者得以逐漸認識小說中這位極重要的線索性人物。

    劉姥姥第一次榮府之行已初步展現了她的智慧、對小輩的理解及疼愛。她並不是魯莽地去敲開榮府大門,因她的印像中二小姐(王夫人)響快、會待人、不拿大;又聽說如今越發憐貧恤老,這才去的榮府。在前往榮府的人選問題,她對女兒女婿又給予充分的理解:“你又是個男人,又這樣個嘴臉,自然去不得;我們姑娘年輕媳婦,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也許求助無果,但老人做好了坦然接受的準備“ 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於此可見劉姥姥的豁達、敞亮胸襟。求人施捨是恥辱之事,然解困紓難又是當務之急,劉姥姥其實掙扎在貧困與尊嚴之間。請看這一段:

    劉姥姥會意,未語先飛紅的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

    一個“紅”字,表明了劉姥姥對求助的態度與內心的矛盾,她覺得這是恥辱、難以啟齒;然而家中又生活維艱、寒冬難熬。所以,思前慮後,她極其矛盾地“忍恥”道出來意,……。我一直認為,這一“紅”字正是劉姥姥年過七十而勞作不止的動力,因為她覺得享用自身勞動換來的食物才硬氣;這也是她第二次親扛瓜果菜蔬反饋榮府的原因,雖然彼此貧富天壤之別,但劉姥姥仍有回報之心。不仗著貧窮,而理直氣壯享受他人的施捨,也屬可貴。

    劉姥姥第二次來榮府,完全是回饋前一次的幫助之情。她坦率地介紹她家現狀:多打了兩石糧,爪果菜蔬也豐盛。完全無再打秋風之意,否則,應該謊報災情、誇大窘況。70多歲,親自扛來兩口袋瓜蔬且又都是最好的,這些都反映劉姥姥真摯的報恩心情。

    當榮府泰山壓頂般災難襲來,賈家削職的、坐監的、遁入空門的,而官場上的舊交也避之唯恐不及時,劉姥姥卻散盡家財,千里奔波救巧姐於水火。這番義舉與賈政門下的那班清客、見風使舵的官場中人賈雨村形成截然對比。“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滄海桑田,世事難料,誰料一介貧嫗劉姥姥,竟有如此膽識胸襟,毀家紓難救巧姐於沉淪之中?知恩圖報如劉姥姥者,自生民以來,罕見之!僅以姥姥救巧妞觀之,劉姥姥則可敬可佩矣!

  • 4 # 青山紅豆心

    一、劉姥姥的"打秋風"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值得敬愛的老人。"打秋風"是貶義詞,她的"打秋風",實際是窮得過不下日子了向富貴人家尋求救助,與普通人的"打秋風"有不同,而且有明確的求助目標。

    普通人的"打秋風"是純粹以貪別人的便宜為目的,劉姥姥的不是。別人的"打秋風",是一次性完成,事後不再有瓜葛。劉姥姥的不同,她在第一次事後以感恩為目的第二次進入賈府;第三次是以救人於水火為目的,是雪中送炭,她一鄉下老嫗見義勇為之舉,善莫大焉。

    二、劉姥姥的大智慧

    家道艱難之時,劉姥姥不悲觀,不抱怨。她見女婿束手無策,在這節骨眼上,劉姥姥勸誡說:“這長安城中遍地是錢,只可惜沒人去拿罷了。在家跳蹋也不中用!”久經事故”的她飽經風霜,人生閱歷中感悟到了“適者生存”的真理,不尋找機會一味“拉硬屎”,那“銀子錢”是不會“自己跑到咱們家來的”。

    劉姥姥久經世故,知理識趣,頗知眉眼高低,隨機應變,大智若愚,著實有一番機智。一進榮國府,小心謹慎,打通關節。她一沒喪失人格,二沒損失絲毫本錢,得到了賈府的援助,使一家人度過了難關。“寄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劉姥姥卑微的討好奉承著別人,令人心酸,也讓人尊重。

    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左右逢源,裝瘋賣傻,甘願作醜態,滑稽湊趣,她說出的笑話在別人聽來覺得好玩,有趣,在她卻別有一番甜酸苦辣滋味在心頭,“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賈母、王熙鳳等主子,平兒、鴛鴦等丫頭都給劉姥姥以豐厚的饋贈,王夫人贈銀一百兩,囑咐她回去“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劉姥姥感激涕零“雖住了兩三日,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並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裡的姑娘們,都這麼憐貧惜老,照看我。”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平常人家如劉姥姥高年之人本應在家享天倫之樂,她卻以卑微的姿態,去討好、迎合、奉承權貴,為兒孫爭取幸福,扮醜取悅別人之舉值得敬重,知恩圖報更值得世人學習和反思。

    三進榮國府,她俠肝義膽,挺身而出,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老太太,在賈府被查封的情況下,她三進容國府,她心地善良、見義勇為、古道熱腸,她用計謀營救了巧姐,她對賈府的關心和真誠的愛,她成了賈府的恩人和巧兒命運的真正主宰,成為《紅樓夢》裡重要的收場人物。

    劉姥姥純真、樸實,莊稼人本色,雖身居山野,大字不識,卻生來有些見識。一個貧窮的鄉村老嫗,竟然三進深如海的榮國府。耳聞目睹“一兩銀子一個”的鴿子蛋,製作精美的茄鯗等奢華生活,驚歎和感慨“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她的“一個蘿蔔一頭蒜”,“大火燒了毛毛蟲”,“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之類的俚俗巧對。

    結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實,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一言一行,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 5 # 君箋雅侃紅樓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值得讚揚的一個人物。賈家敗亡後,這個貧窮老太太因為當初得到王熙鳳幫助,知恩圖報傾盡家財救助了王熙鳳女兒巧姐兒,被後世讀者讚揚。殊不知,原文當中,劉姥姥卻並不被作者曹雪芹一心讚揚,起碼打秋風行為曹雪芹並不贊成!

    (一)

    劉姥姥這個形象出場就體現了她空手套白狼本性。作者說她慫恿女婿狗兒來賈家打秋風。女婿不好意思,她就自告奮勇帶著外孫板兒上門要錢,之所以帶孩子,是當年要飯的一貫伎倆,老弱病殘從來都能博得人同情,時光倒回三十年,還依然能看到老少組合的要飯搭檔,反倒現在很少見了!

    劉姥姥形象也不好看,曹雪芹寫她言語粗鄙,形象不堪,如果只是為了塑造人物,也沒必要如此不留情面。看她第一次見王熙鳳,涎著臉,臊眉耷眼的樣子,吃東西又舔嘴咂舌,形象實在不高明。作者如此寫,顯然有意為之。

    (二)

    母蝗蟲是曹雪芹給劉姥姥最不留情的評價,這樣的劉姥姥讓人一想就覺得貼切。攜家帶口連吃帶拿,劉姥姥行處彷彿蝗蟲過境,涓滴不剩。不怪妙玉看不上她,只因為吃香太難看,臉皮太厚!

    如果是塑造角色需要,曹雪芹完全沒必要如此辣手對待劉姥姥,完全可以留一絲情面,既然能刪了天香樓的情節,能用假語寫賈家眾人,為何獨獨對劉姥姥如此不給面子?

    (三)

    曹雪芹刻畫劉姥姥的不堪形象,我認為源於他討厭劉姥姥食嗟來之食的行徑!曹雪芹據說一生窮困潦倒,最窮的時候舉家食粥,困難處也是處處靠朋友接濟,一定也有打秋風去朋友家蹭飯求幫忙的行為。求人幫忙,必然受人冷眼,與其說書中劉姥姥臊眉耷眼,不如說現實中就是作者自己的樣子。作為一個男人,活成如此模樣,不如一個婦人。曹雪芹刻畫劉姥姥,更是描寫自己不齒於人的人生!

    劉姥姥後面俠義行徑,仗義出手救助巧姐兒。但劉姥姥不是一個人,只是一個代表。賈家一定有非常多的“劉姥姥”過來打秋風。他們也像劉姥姥一般臊眉耷眼,也吃相難看。曹雪芹對他們通通用“蝗蟲”稱之!劉姥姥外號“母蝗蟲”不是罵劉姥姥,而是罵那一群人。既是“母蝗蟲”必然有一群蝗蟲跟隨之,劉姥姥不過代表而已。作者描寫劉姥姥的不堪,是批判那些人的醜惡和可惡!

    綜上,劉姥姥的義舉讓人尊敬,但劉姥姥只有一個!賈家救助了那麼多“劉姥姥”們,在賈家需要救助之時,只有劉姥姥仗義出手!所以,劉姥姥們打秋風的行徑,曹雪芹是深惡之。既是厭惡自己經歷的人生,也是厭惡劉姥姥們無恥的行為!劉姥姥的義舉讓人尊敬,打秋風的劉姥姥讓人不恥!

  • 6 # 萍風竹雨123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劉姥姥"打秋風”也是迫不得已,並且也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女兒一家人的和諧,其中飽含著一片慈母之心。如果她只是打一回秋風,便鴻雁一去無訊息了,也不值得尊重。但難得可貴的是她二進三進了榮國府,讓她由一個可憐的出賣自尊的老人上升為一個知恩感恩報恩,又豁達智慧的老人,那樣的她不但讓人吃驚,更是讓人尊重了。

    劉姥姥從榮國府得了二十兩銀子之後的第二年秋天再次登場,這次,她不再是為了打抽風而來的那個可憐老人,而是懷著報恩心態來的,她將家裡出產的最好的東西盡數送進賈府。也許有人會說她也得了很多東西,比如王夫人的二百兩銀子,賈母賞的布匹,麵點銀裸子,王熙鳳的八兩銀子等。但這不是劉姥姥的初衷,若非賈母要找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劉姥姥第二天一早就出城回家了。

    根據判詞,劉姥姥還三進榮國府,將賈巧姐救出水火,更是人格的提升,這與那些受過恩惠卻落井下石,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白眼狼不知要高出幾千萬倍。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答案是肯定的!我很喜歡這位慈祥、善良、睿智、勇敢的老人!

    1.利他的品格。

    劉姥姥是偉大的人,儘管在賈府自貶人格、低聲下氣、裝瘋賣傻、討好賣乖有丟人現眼之嫌,但她的目的是獲得一點微薄的生活資料、幫女兒一家度過難關,其忍辱負重以全他人之舉熠熠生輝。

    2.有一顆感恩的心。

    她打一回“秋風”,念念不忘恩人,以後又有二進三進賈府,都是報恩舉動!二進時,她將家裡的上乘土特產悉數運到賈府送還曾經的人情,儘管又滿載而歸,但其初衷是報達賈府的恩情,體現了她的通情達理。

    3.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

    透過劉姥姥心理活動、行為、對話就看得出這是位歷經滄桑、聰明睿智的老人,奴顏卑膝、低眉順眼、登門乞討並非生活常態,這是為生活所逼,萬般無奈下的權衡之計。生存是嚴肅的事,坐以待斃很可悲,對現實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也是她值得人尊重的地方。

    4.她有見義勇為的行為。

    三進榮國府,形象更高大,顯得機智、勇敢而仗義,把鳳姐的女兒巧姐從火坑的邊緣救了出來!

    耄耋之年的劉姥姥三次進賈府,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是對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鞭撻,對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頌揚!很欣賞她的膽略、智慧、勇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抽油煙機的廢油可做花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