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苗老實

    博士論文撰寫起碼對本行業的研究動態有深入瞭解,找到某個方向研究的不足,發了一系列的SCI或者EI文章為支援,才能寫成博士論文。看似簡單,是你沒有深入瞭解這個行業的研究動態。

  • 2 # 六識社長

    第一,確定方向,這就很難,或者發現新問題(你確定你可以嗎?就算可以,審稿人會認同嗎?你的背景夠嗎?你老闆會同意嗎?)

    第二,相關研究要做的深,但是要看的論文就像一張網一樣,理清脈絡,抓住重點。

    第三,核心論點撰寫,數學少不了(矩陣,最佳化,統計分析,張量,……),提升逼格,但是不能用數學扯淡

    第四,實驗,各種指標,假設檢驗,圖表,實驗對比(最好使用一樣的資料……)

    第五,你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國內就是這樣,往往直接有用的東西,都是不重要的東西,缺乏前沿新意,但是太過於脫離現實的東西,又很難有直接的應用,說你研究的東西就是屎,相對論剛剛出來的時候,很難直接看到應用吧)

    最後,國內的學生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應試中,往往基礎教育就沒有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能力,正真做研究的時候,就會發現提出新問題是很難的

  • 3 # 米奇和米奇

    博士論文貴在精和專,文科論文,揪住一個問題研究得夠深入就行。當然這一點問題也是需要大量閱讀文獻或者社會調研,普通人全力以赴也可以做到。

  • 4 # 學思地理

    我覺得你的這種感覺是錯的,至少理工科博士是不可能收集一些資料就能寫出來論文的。而且也不是博士也不是普通人,他既然能讀到博士就不普通。本人地理學出身,到博士期間有很多方向是理科。下面介紹一下我見到的理科博士是如何完成論文的。

    論文選題

    讀博是對某個專業的深入研究,選擇研究方向、課題至關重要。這裡面不僅有主觀因素,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導師對你的要求和指導。

    一些博士的論文研究方向始終確定不下來,為什麼?因為有很多主客觀因素使你不斷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說,導師讓你做一個課題,你接手後發現很難,做不下去,於是你申請換題;你自己透過查詢資料,想到了一個好的方向,查了很多資料、也寫了綜述,但最後導師和其他老師覺得你偏離了課題組的,你又不得不換題。

    實驗設計

    理科類的博士很多都要做實驗,來收集資料。因此,這就存在一個實驗設計的問題,你的實驗設計是否合理,有無漏洞,收集到的資料是否能否支撐你的假設,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這可不是收集一些資料就可以的。

    實驗實施

    設計好的實驗需要實施,開始收集資料。很多實驗都是大批次重複性的工作,而且實驗週期短則幾分鐘、幾天,長的話需要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所以每一部都需要仔細、認真、有耐心,否則就可能要重新做。

    而且在做實驗的時候不僅要一直想著實驗、身體還要能堅持下來。本人所學的地理學科中有自然地理博士,他們就需要經常上山、下沼澤、進沙漠、進森林等等地方收集樣本回實驗室做實驗,這需要極強的體力和毅力,可不是收集一些資料就行的。

    資料處理

    實驗所得資料需要進行處理。處理這些資料不是簡單地excel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專業的統計軟體,比如說Python、R語言、Origin等,這也需要有相應的基礎的,否則拿到資料不會處理豈不很尷尬。

    論文撰寫

    論文撰寫是把處理好的資料有機組合起來的過程,這需要博士們在前期就把論文的框架整理好,語言表達、文章結構要合理,這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否則只是把收集到的資料胡亂的拼在一起,這是無法完成博士論文的。

    這是一篇理工科博士論文產生的大概流程,不一定十分準確,但肯定適用於大部分博士博文的寫作。所以我覺得只是透過收集資料就能完成博士論文的不太現實,至少理工科類的博士論文不應該這麼容易。

    您可能確實見過有些博士透過收集一些資料就完成了論文,但我覺得那也是一部分,代表不了所有的博士。

  • 5 # 江南漁夫

    開什麼玩笑,現成的給你讀讀是容易,好像誰都能寫上百頁的論文,但是誰都能讀懂博士論文?誰都能看出來其中的創新點、突破點嗎?大多博士論文的觀點及貢獻都是基於幾年的積累和反覆嘗試之後形成的,哪是收集資料就能堆砌出來的?起碼理工科的博士論文一般人沒點理論基礎,會跟看天書一樣,別說寫了。給你一百篇相關的文章你也拼湊不出來一篇博士論文。

    另外,收集了資料就寫得出文章嗎?首先收集哪些資料?怎麼保證其時效性和權威性?怎麼確保資料足夠全面而不會有失偏頗?收集之後如何把內容有機的結合,前後順序如何?邏輯關係如何?取多少內容?是直接摘錄還是經過自己的提煉?資料內容堆起來之後呢?有無自己的觀點?有無新的發現?資料是否足以佐證你的觀點或發現?

    最後,你寫的文章直接提交博士論文審查嗎?一般為證明自己的成果受到業界的肯定,都是先去發表在高質量的期刊或者會議上的,能發的出來說明你一定程度上經得起考驗,得到了認可。否則就是暴露你的不足,需要反覆的改進。當然不排除天才跳過發表論文,直接寫博士論文並過了最終評審。但那是天才,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 6 # 五侃六哇

    看花容易繡花難。你看到的博士論文可能是社會人文類的,語言通俗易懂,肢解開來你不覺難懂(我主要寫物理學科的,未涉及的領域的,同行也看不懂。漢字和物理符號,業內人都認識,整篇內容不懂)。但是,綜合起來就不同了。作者要根據理論或社會現實,選擇有意義的課題,然後廣搜素材旁徵博引。為完整準確地表達中心議題,需要謀篇構章遣詞造句,儘量表達得通俗流暢,以適應更大的讀者群。本人曾為撰寫黨校本科畢業論文,精心準備了63天,全是合衣而眠的,廢寢忘食。用3天寫成,30天修改了8遍,終成校級優秀。修改9遍後,被髮表在華中師大《社會主義研究》學刊的1996年度增刊上,幾年內在理論界產生過小效應的,從未受到過像你這樣評價的。只有身臨其境,才知其中酸甜苦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是這個道理。

  • 7 # 越Sally

    除了理工科需要很強的專業背景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就算是人文社科,也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提取出關鍵內容,然後透過發現新的問題進行調查,然後給出整個研究的過程和創新點,可能是看著簡單,但是寫起來需要框架的整合能力和大量訓練的。

  • 8 # 知書幾

    肯定沒有感覺的這麼簡單。有沒有刷過抖音?看別人做飯、做手工、化妝、畫畫、拍照、剪影片,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就是做不到呢?這就是“一學就會,一做就廢”系列。更別說博士論文了。

    為什麼看起來很簡單?

    可能正好說明作者功力深厚,雖然文章的觀點主題意義深刻,作者卻可以將它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不故作神秘,深入淺出,使普通人也能容易看懂,是作者對廣大讀者的善意,不能反過來埋沒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還有可能是論文的主題方向,涉及的內容跟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經驗關係比較密切,因而感覺簡單易懂。數理化可能需要用到複雜的公式,還需要做一些普通人從未接觸過的實驗收集資料,讓人產生距離感。但如果是社會科學相關,政治、經濟、教育等,一旦把資料整理出來,總結出來一個結論,普通人會覺得能看懂,但其實可能只是看懂字面意思,並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有時候會覺得相反的兩個結論似乎都有道理。看完之後會說:“哦,是這樣。”,卻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看起來簡單就真的能做到嗎?

    前面咱們也說過了,即使看起來最簡單的做飯,自己動手做出來,也未必有人家的好吃。博士論文看起來很簡單,只要收集資料就行了。但是你又知道去哪裡收集資料呢?收集一些什麼樣的資料能幫助你寫出論文呢?收集到的資料怎麼判斷是不是準確呢?收集到準確又符合主題的資料,又怎麼把它們組織到一篇論文裡呢?怎麼樣有理有據地寫出來,才能讓別人信服呢?

    何況論文又豈止是收集資料,排列組合這麼簡單。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你總得有自己的思考,研究之後提出自己新的觀點,並且能夠列出可靠的論據支援自己的觀點,這篇論文才有意義。

  • 9 # 想減肥的豬仔華

    對於我們理工科出身的人來說,我覺著現在大部分能夠畢業的博士其實大部分人還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的。

    我有機化學出身,在這幾年當中不光要面對最後的畢業論文,還要面對畢業必須的小論文,做理論的研究要考慮新穎性、創新性,做應用的也是要面臨創新性和實用性。所承受的壓力也是蠻大的。

    記得當時為了要做一個反應,連續兩天兩夜堅守在實驗室裡,為了篩選一系列的實驗條件沒日沒夜,真是頭髮大把掉啊!

    但是抄襲和胡亂堆集資料資料事也不是沒有,那些人我相信還是少數。關鍵是,可能我們化學上亂湊資料也沒有用,只是些零散資料構不成一篇論文,估計盲審時就打回來了。我一個師兄,博士堅持了6年才拿到畢業證和學位。真是不容易的事。

  • 10 # 書劍江湖詩酒茶

    資料齊全,前瞻,會對寫論文有這很大幫助,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

    可實你要覺得寫論文是一件好簡單的事,給你時間和材料,你也能比較輕鬆的寫出來,那就想的太簡單了。你要知道能考上碩博的人智商是沒問題的,就是這些人也要熬夜寫論文,你說能簡單嗎?

    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的男朋友月薪不到5000元,你會選擇嫁給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