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絃
琴有七絃,故名。三國魏嵇康《酒會》:“但當體七絃,寄心在知己。”
>> 七絲
琴有七絃,故名。宋趙抃《遊青山城》:“陡險齊雙屐,逢幽鼓七絲。”
>> 凡桐
好的古琴多為桐木所斫。宋蘇轍《大人久廢彈琴比借人雷琴以記舊曲十得三四率》:“久厭凡桐不復彈,偶然尋繹尚能存。”
>> 玉振
古琴彈奏時金聲玉振,故得名。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秋嘯。”
>> 玉徽
琴徽一般都是由玉作為材料。《梁書文學傳.庾肩吾》:“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 玉琴
琴以玉飾,故得名。唐常建《江上琴興》:“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 絲桐
相傳遠古伏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三國魏王粲《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 孤桐
嶧山南坡所產的桐木,用它製作的古琴,音質好,聲音清亮,故得名。《尚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
>> 鳴絲
古琴撥絲絃而後得聲,故得名。唐朝李白《邯鄲南亭觀伎》:“歌故燕趙兒,魏姝弄鳴絲。”
>> 鳴琴
古琴撥絃而鳴。晉陸機《擬東城一何高》:“閒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 嶧陽
嶧山南坡,稱嶧陽,所產的桐木是斫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的古琴代稱之“嶧陽”。晉葛洪《抱朴子.擢才》:“嶧陽雲和,不為不御而息唱,以競顯於淫窪。”
>> 桐君
桐木為斫琴的良材,擬稱為“桐君”。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人生亦何須,有酒與桐君。
>> 弦桐
古琴桐木為制,練絲為弦,故得名。南朝宋謝莊《月賦》:”於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
>> 珠柱
北周庾信《小園賦》:”琴號珠柱,書我玉杯。“
>> 清英
古琴桐制,音樂清悅,故得名。《文獻通考.樂十》:“相如之綠綺,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響泉、韻馨、清英、怡神之類,名號之別也。”
>> 綠綺
西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有鳴琴曰’繞樑‘,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 焦尾
漢蔡邕以燒焦桐木製琴,故得名。《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 落霞
唐陸龜蒙《幽居賦》:“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訊;琴號落霞,尚被枯桐之說。”
>> 舜琴
古琴原有五絃,傳為舜所發明,故得名。《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
>> 虞弦
相傳虞舜制五絃琴,故得名。明高明《琵琶記》:“強對南燻奏虞弦。”
>> 三尺桐
傳說神農桐木製琴,長三尺六寸六分,故得名。宋蘇軾《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賴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古琴是傳統樂器,如何詮釋很重要。我們要傳承經典文字,就要汲取精華。中國古琴聲音的特點很重要的一點是金石之聲,外柔內剛。
> 七絃
琴有七絃,故名。三國魏嵇康《酒會》:“但當體七絃,寄心在知己。”
>> 七絲
琴有七絃,故名。宋趙抃《遊青山城》:“陡險齊雙屐,逢幽鼓七絲。”
>> 凡桐
好的古琴多為桐木所斫。宋蘇轍《大人久廢彈琴比借人雷琴以記舊曲十得三四率》:“久厭凡桐不復彈,偶然尋繹尚能存。”
>> 玉振
古琴彈奏時金聲玉振,故得名。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秋嘯。”
>> 玉徽
琴徽一般都是由玉作為材料。《梁書文學傳.庾肩吾》:“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 玉琴
琴以玉飾,故得名。唐常建《江上琴興》:“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 絲桐
相傳遠古伏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三國魏王粲《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 孤桐
嶧山南坡所產的桐木,用它製作的古琴,音質好,聲音清亮,故得名。《尚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
>> 鳴絲
古琴撥絲絃而後得聲,故得名。唐朝李白《邯鄲南亭觀伎》:“歌故燕趙兒,魏姝弄鳴絲。”
>> 鳴琴
古琴撥絃而鳴。晉陸機《擬東城一何高》:“閒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 嶧陽
嶧山南坡,稱嶧陽,所產的桐木是斫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的古琴代稱之“嶧陽”。晉葛洪《抱朴子.擢才》:“嶧陽雲和,不為不御而息唱,以競顯於淫窪。”
>> 桐君
桐木為斫琴的良材,擬稱為“桐君”。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人生亦何須,有酒與桐君。
>> 弦桐
古琴桐木為制,練絲為弦,故得名。南朝宋謝莊《月賦》:”於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
>> 珠柱
北周庾信《小園賦》:”琴號珠柱,書我玉杯。“
>> 清英
古琴桐制,音樂清悅,故得名。《文獻通考.樂十》:“相如之綠綺,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響泉、韻馨、清英、怡神之類,名號之別也。”
>> 綠綺
西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有鳴琴曰’繞樑‘,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 焦尾
漢蔡邕以燒焦桐木製琴,故得名。《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 落霞
唐陸龜蒙《幽居賦》:“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訊;琴號落霞,尚被枯桐之說。”
>> 舜琴
古琴原有五絃,傳為舜所發明,故得名。《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
>> 虞弦
相傳虞舜制五絃琴,故得名。明高明《琵琶記》:“強對南燻奏虞弦。”
>> 三尺桐
傳說神農桐木製琴,長三尺六寸六分,故得名。宋蘇軾《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賴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古琴是傳統樂器,如何詮釋很重要。我們要傳承經典文字,就要汲取精華。中國古琴聲音的特點很重要的一點是金石之聲,外柔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