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7看科技
-
2 # 手機攝影手冊
單反的功能的確很強大,甚至超出了大部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有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太正常了。
1、階段性
對於剛入門的使用者或許auto、P這兩個拍攝模式會用的比較多,而一個進階的使用者或許更多的使用光圈優先或者快門優先。手動模式或許只有職業攝影師專業級別的使用者用的才多。
2、功能性
這個也不難理解,尤其是對於職業攝影師,拍體育題材的更看重的是高感、對焦點的多少和快門速度,1/8000秒對他們來說很有必要。而拍攝靜物的攝影師受閃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快門速度基本上常用的也就1/125秒、1/180秒和1/200秒。
至於我自己,平時拍照都用手機,只有商業拍攝的時候才用單反。如果是拍攝美食、靜物類,我用M檔,因為會用到閃光燈,M檔會更為方便。其他情況更多的都是用光圈優先。
auto、P檔我幾乎都不用,包括一些微距、風光、人像等等這些拍攝模式我也都不用。還有就是影片錄製功能我也不用。
對焦方式我只用中央單點對焦,其他對焦模式也都用不到。但是對於一個喜歡拍攝動物的人,大量的對焦點對他們來說會更有價值。
可以說單反的每一個功能都有它存在的必要,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真對我們每一個個體使用者來說,不管你是一個剛入門的愛好者,還是一個職業攝影師,單反上有一些不常用的功能都太正常了。
-
3 # 四皇0紅髮香克斯
我用的是微單,也開說兩句吧。1.點測光基本上沒用過,在任何情況下只用平均測光,微單所見即所得,點測光已經沒有意義了,覺得人臉暗了加曝光補償就可以。2.曝光鎖定也是同理,從來沒用過,需要鎖定曝光就用m檔,所見即所得非常方便。
-
4 # 一成
單反相機功能的確很強大了。但也有一些, 重複的功能。根椐個人習慣不同,有人用有人不用。
但有一項功能,我看別的朋友還沒提到。或能有些朋友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項功能吧?反正我認為是一點用也沒有。那就是景深預測。還不是最少使用,我是根本就不使用它。
原因很簡單 一 抓拍個運功場景,你根本來不及事先看看景深。
二 拍靜物,風光或拍妹妹的時候,到是可以事先看看景深。但是當光圈縮小二極之後,就算是現場光線相當明亮。不論從取景器或是實時顯示屏上,都很難看清景深到底有多大。眼力及好的朋友,也許能看清吧?反正我是不行。
三 如果是拍夜景或是星空,那這功能根本沒不可能用了。
景深預測功能,一開始時是在膠片相機上開發的。膠片相機拍攝之後不能馬上看到影象,為了幫助攝影師提前瞭解景深大小。開發了這個功能。其實在膠片相機時代,這或能就很不實用。大畫幅相機上,取景較大,顯示的就是實際光圈,拍攝師可以透過一個專用的放大鏡,看清景深。而在135小型相機上根本就做不到。現在的數碼相機,拍完之後馬上就可以回放,還能看到放大了的圖象,所以。還保留這破功能有什麼用?
相機生產商肯定也知道此功能已經無用,但牙膏已經擠出來了,也不管實用不實用。每臺相機都搞上這功能,反正錢不能少了這一項。
大家怎麼看呢?
-
5 # 金仲金聲玉振
影片功能,從來沒用過。建議相機廠家,把同一型號的相機,生產三款,照相用的,攝像用的,照相攝像共用的。購買者按需購買
-
6 # 無花無花
我不喜歡單反相機帶翻轉屏,尤其是觸控翻轉屏,感覺很low,就跟操作傻瓜數碼相機似的,不專業!實際上專業單反相機機身上有撥盤、有按鍵、有肩屏,已經足夠用了,不知道為啥現在一些新型號的單反相機要配觸控翻轉屏。
首先是這東西太苗細,它是從相機的機身上伸出來的一小部分,尤其是機身與翻轉屏的連線處,讓人感覺不皮實,而拍攝工作經常在戶外,總覺得容易碰壞。
二來我不喜歡觸控式螢幕,觸控式螢幕實際上是要透過軟體來判斷輸入的資訊,不如撥盤或者按鍵這種操作的判斷速度快,也不精準。另外如果是在冬天,還得摘了手套操作。雖然有那種手套可觸控的,但戴著那種手套準確率和速度就更慢了。觸控式螢幕還非常容易誤操作。平時不拍攝的時候掛脖子上或手拿著,不知道啥時候就調了引數了,非常不方便。
估計這個功能是給入門級新手用的,為了降低使用難度,介面對使用者更友好吧!
-
7 # 阿東愛旅行
單反功能越來越多了,有很多的功能卻是不經常用到!
對於阿東來講,最不常用的應該就是相機前面那個景深預測了,雖然不確定按沒按過這個鍵,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用過這個鍵,而且不超過3次,並且都是無意碰到的。
不清楚位置的可以看圖:這個鍵本來的正確用法就是在使用小光圈的時候,當用小光圈的時候取景框會非常暗,然後按這個鍵讓光圈變大,以至於能清晰的對上焦和進行構圖。
可是,對於我來說壓根沒有用,先不說它有用沒,我們來講講它的設計,大家都知道用右手食指去按快門,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位置基本就是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之內了,而且偏遠,手比價胖點的就夠不到,足以見這個功能是多麼的雞肋了!
-
8 # 光線攝影學院
目前來說,單反相機,我最少使用的功能就是光學取景器了,因為我的眼睛裡面有白內障,不太適合用光學取景器。
光學取景器,我幾乎很少使用,這算是我最少使用的單反的一個功能了
當然,同樣的,EVF電子取景器,我也不喜歡使用,因為眼睛會很不舒服。
沒有辦法,我只能喜歡用液晶屏取景和拍攝了。
正因為光學取景器和EVF電子取景器對我來說都是沒有什麼用的。
所以,我主要使用佳能eos單反相機了。
因為佳能EOS單反相機,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液晶屏就很好了。
當然,松下,索尼的微單,使用液晶屏也是不錯的了。
只是,因為我用單反微單,主要是為了拍攝人像,所以,只能最好使用佳能,因為我喜歡佳能的直出色彩。
然後,你問,為何我不用佳能微單呢?
這個,因為佳能APS微單的價效比不高,鏡頭也很少,尤其是人像攝影鏡頭很少。
當然,現在佳能出了全畫幅微單,eos R。
這個東西,確實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東西。
只是,如果佳能送給我,我肯定會覺得非常好。
但是,讓我自己掏錢購買,因為我拍攝人像是沒有錢賺的,你懂的,我拍攝的不是客戶。我拍攝人像是倒貼錢的,不賺錢,還倒貼錢,你覺得我有必要不停的換新相機嗎?
我有相機用著,也能基本滿足要求。
雖然佳能EOS R確實更好,但是,你要我自己掏錢購買,暫時還是不太願意的了。
當然,對於能夠靠拍攝人像賺錢的,我還是非常推薦佳能EOS R的了。
不過,光學取景器也並不是說完全就用不上了。
畢竟對於佳能單反來說,雖然液晶屏可以滿足大多數拍攝需要。
但是,在抓拍的時候,還是光學取景器更厲害。
如果是需要急速抓拍的場合,我還是會使用光學取景器,完全憑直覺或者感覺抓拍的了。
-
9 # 我是麥兜
對於我來說,單反相機的p檔也就是程式自動擋,我真的很少使用。自動擋對於攝影師來說是真的不實用的,程式自動只適合新手來學習的階段進行提升的,對於我來說,一般拍照的時候我只使用A檔,也就是光圈優先模式,或者是M擋,在拍攝瀑布車軌光軌的時候使用。
隨著,全民攝影的時代到來,新出的單反相機也隨之升級,添加了各種各樣的功能,尤其,是像單反相機加入了翻轉觸控式螢幕這樣的體驗,我不可否認加入了翻轉屏,在拍攝低角度的畫面時候,確實非常的方便,不用再扭著身子檢視取景器,而直接透過反轉螢幕的影像就可直接實時取景。折翻屏總是使用肯定有秀逗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固定螢幕。取景大部分還是在取景器觀察。不過我認為一臺單反相機,如果加入了太多的功能,那就失去了攝影的意義了。尤其是像已經設定好什麼夜景模式,微距模式等,我感覺還是自己手動調整才最真實。
再一個我不大常用的功能就是景深預覽功能,說實話攝影7 8年,用景深預覽功能的次數屈指可數,平時拍照對好焦後就直接按快門,用不到景深預覽。攝影師基本都不會用,更別提攝影小白了。
-
10 # 拍客張光林
在你使用單反相機時,你最少使用的功能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功能的?我覺得,對於一個具體單反相機使用者,有些功能使用多,有些功能使用少甚至基本不用,真正討論的價值倒是不大,反過來,倒是透過這個話題的討論,可以交流和述說一些使用、創作體會,叫做“藉機說事兒”。
因為一項具體功能的使用,其實還與拍攝人的拍攝習慣、技能技巧和創作風格相關聯,你用得多的,沒準兒就是別人用得少的;你用得少的,沒準兒就是旁人用得多的。沒有定論,也不必去追求那一項功能最好和最不好,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去摸索、研究和實踐,形成一套自己習慣的、獨特的拍攝風格和操作。
我們也來“藉機說點事”。
第一、比如閃光功能。自帶的閃光燈或是外接閃光燈,本來的目的是在弱光條件下完成補光,或者是為了達到某種創作意向,完美一下光影效果。但是對於有的新人來說,總是以為,完美的拍攝就得使用閃光燈,沒有閃光燈的著派,就顯得不夠專業、不夠老練。其實不是的。
一次晚上,公園遛步,遠遠看見一個人“閃光”大作,在拍攝夜景。職業習慣使然,主動上前“觀戰”,只見那朋友,滿臉不悅,嘴中嘟嘟囔囔,“我是開啟閃光燈的,還是拍不清楚”,等等。我也來了一回“好為人師”,給他做了一些提示和解釋,再去試拍幾張,感覺是全新世界,為此,我們成了朋友。
類似的現象非常之多,特別是現在手機拍攝的,有不少人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是圖片還是影片,手機的照明燈(或閃光燈)總是開啟的,自己還直是搖頭,意思是說,我這麼好的手機,拍起來總是不如人意。還有好多手持帶有內建閃光燈的單反相機使用者,也是如上操作,拍攝結果可想而知。
有這麼一種誇張的說法,說是大白天到處都架起閃光燈的,一種是大家,一種就是“笨蛋”。這話說得有點不太文雅,但是,意思是表達到位了。
閃光燈的例子,足以說明,單反相機的某一項功能,只有在某種特定的場合才會有“功”有“能”,不需要的時候、不適合的場合,就是一項“無效設定”,或者就是一種“擺設”而已。
第二、比如景深預覽。從理論上,這個功能夠大夠強,在還沒有按下快門時,我們就可以“預覽”畫面景深的效果,真是“未雨綢繆未卜先知”。但是,當我們的經驗和實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用什麼光圈,多遠的距離拍攝,會是真沒景深效果,其實我們心裡比“鬼”都清楚,根本就用不著去“預覽”什麼景深大小。你說這項功能是強大呢還是弱小呢。
第三、比如多點對焦。相機的多點對焦,開始的時候是幾個點,後來多到幾十個點,有的甚至“叫囂”達到近百點。其實,這些點不是越多就意味著越好。拍攝老練的人,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點對焦,對於他來說,你那幾十點、近百個對焦點,其實就是一片擺設。
第四、比如高速連拍。高速連拍是近些年來單反相機動作反應的標誌性指標,在完成快速拍攝、連續拍攝任務時,確實是功不可沒,有的時候,沒有它的協助,就會失去精彩瞬間的抓取。
我的建議是,在拍攝動作場景時,還是要動用高速連拍這一功能,寧可多拍幾張,日後選取的時候才不會留有遺憾,“寧可錯拍十張,不可放過一片”。
提請注意的是,在閱讀高速連拍這樣一個指標時,不要誤解,有的說能每秒鐘拍攝12張、14張等等,真正拍攝起來,其實達不到這個,還與你的拍攝速度和儲存器寫入速度相關;即使達不到上述的12張、14張,但是實際需要的5張、8張也就足夠了,無需過於教條。
-
11 # 大貝小冰
拍了六七年了,單反用的最少的就是全自動拍攝(p檔),我想真正會用單反的都應該是這個功能。
-
12 # 騎士影像
用的最多是影片模式,需要錄影掙錢用,用的最少得是自動檔。
-
13 # 曹網亮
單反機,體積與重量之因,存在。
-
14 # 這些都是騙人的吧
我很少用它砸核桃,還有af-on鍵也很少用
回覆列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單反也是逐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想想在十幾年前,擁有照相機那真的令人羨慕,可是在現在,不管是旅遊還是週末,都是可以看到一些人拿著單反拍照的。
而我們在剛開始買到單反以後,應該是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它的功能,想用它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因為是沒有接觸過單反,在最初都是用最簡單的功能。比如程式自動這個模式,它和傻瓜相機有的一比,所有的引數都給你設定好了,只需按下快門就行。
和它差不多的功能,還有夜景、花卉、日落等,說白了這些模式是讓你能拍出更好的照片,沒有接觸過單反的,是都會把這些功能都試試的,看看哪個最適合自己。等到自己熟悉了之後,便會接觸其他的模式。
如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最難的應該是手動模式吧。手動模式不僅需要自己瞭解各個引數是怎麼設定的,怎麼去搭配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觀察天氣,在什麼時候會有美麗的景色出現,還有拍攝的地點選擇也是比較重要的。
基本就是玩了一年後,會把整個精力放在手動模式上。在這個時候也是會發現很多問題的,如鏡頭不夠,想升級了。拍天空感覺太灰濛濛的,是不是自己要買個濾鏡什麼的。除了這個以外,接下來就是玩B門和T門了。
這個又涉及到了三腳架了,因此買個三腳架還是有幫助的。我們拍夜景和流水也是會用的到的。看過了迷人的景色,卻總有那麼一種遺憾,星空那麼美,我怎麼才能拍到呢?而要拍星空,我們除了三腳架以外,還得配上快門線、紅外遙控等裝備。
因此買一臺單反,加上後面的配件,起碼得8000多。當我們在追求更高的照片質量和圖片構圖時,我們回過頭髮現,最開始的那些簡單的功能,我們已經很少用了,那些也就成了擺設。
程式自動、拍花的、拍夜景的這些模式,基本是不會用到的。我自己用的更是少,在買來單反以後,是玩了幾天,覺得那些功能都不好玩,然後是直接跳到了手動模式。但也是吃了很多苦的,都是靠自己摸索的。
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值得懷念的。尤其是自己第一次用手動模式拍到最清晰的特寫的花以後,那個心情真的不知道怎樣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