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36252262027

    朋友:氟利昂製冷劑當然也可以產生液錘事故,液錘現象和製冷劑種類沒有關係是由於於液體流動後又突然受阻,而後面的液體又具有一定的動能,把動能突然釋放出來而產生的衝擊。在管道中,液柱在加速流動中動能不斷增大,類似長長的槍管,使子彈在其中不斷加速一樣。在流動到端頭時,管道突然改變方向,液柱突然把動能變成壓力能就會產生很大的衝擊和響聲,如果衝擊處環焊縫存在裂紋、未熔合、未焊透等嚴重缺陷,則可能造成缺陷的進一步擴充套件,最終造成斷裂,產生液錘事故。所以在系統設計的時候要儘量避免出現液錘。製冷系統最容易出現液錘是出現在熱氨或熱氟融霜的時候,因回氣管道中有液體,在融霜開始,熱氨進氣閥開得太快,高壓氣體推動回氣管道的液體加速流動在回氣管道中生成高速的液體流,當遇到阻礙時就會產生液錘,那麼怎麼避免了,那麼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避免: A、從設計方面:1、管道設計因按照工業金屬管道設計規範GB50316進行。2、在管路佈置時,應避免形成液囊,將氣體調節站水平安放於較高位置,取消液體調節站 或將其水平佈置於合理標高,為方便操作,建議採用電磁閥門控制;冷卻排管在冷卻時採用下進上出供液方式,融霜是採用上進下出,迴流罐坡向蒸發器,融霜後,氨液應能自行流向液體調節站及排液桶。3、建議加裝排液桶有些系統未設排液桶,融霜回液管直接進到低壓迴圈桶,融霜操作時沒有排液桶的加壓排液和減壓進液操作,但由於低壓迴圈桶的位置較高,融霜的氨液不能完全流進低壓迴圈桶,增加了液錘的風險。4、採用兩步開啟電磁閥控制(推薦Parker或danfoss公司的融霜方案)當系統融霜結束時蒸發器內壓力遠大於回氣管上回氣電磁閥後的壓力(△P=0.6MPa)在無任何保護措施時開啟回氣電磁閥,就有可能會對電磁閥及緊鄰的閥件或彎頭形成傷害,即出現液錘現象。將回氣管上的普通電磁閥改為兩步開啟電磁閥。改用後者後,由於該閥分二步開啟,第一步,當電磁閥通電後,閥的開啟度為10%,用於平衡閥前後的壓力。第二步,當閥門前後壓差小於0.15MPa時,閥門完全開啟。5、嚴格控制系統充氨量,加大新技術的應用,儘量不採用頂排管、牆排管、擱架管等灌氨量大的裝置,減小管道直徑。6、在回氣集管等直管末端設定“液錘緩衝器”,以“液錘緩衝器”替換普通管帽。 B、從安裝施工方面:1、由於製冷管道屬於低溫低應力工況,按照GBT20801-2006《壓力管道規範工業管道》可以免做低溫衝擊試驗,但發生液錘現象時,管道承受軸嚮應力是相當大的。如前所述,越是大的管系,液錘事故的風險越大,因此建議低壓側不能完全視為低溫低應力工況,只要尺寸許可,就必須做焊接接頭的低溫衝擊試驗(原材料的低溫衝擊試驗可免做)。2、按照《關於加強氨製冷裝置特種裝置安全監管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熱氨融霜管道和低壓側的壓力管道不包括庫房內的蒸發器的對接接頭應進行100%射線檢測合格,角接接頭應進100%滲透檢測合格。好處是,防止焊接缺陷在液錘衝擊時不斷擴充套件導致事故發生。3、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國家相關規範要求進行。 C、從操作方面:熱氨融霜,無論是人工還是自動方案,應嚴格按以下程式操作(帶排液桶):1、先檢查排液桶的液位,若有液先進行排液操作;2、開啟排液桶減壓閥將排液桶減壓,減壓後開啟排液桶的進液閥;3、將換熱管組的進液閥關閉(液體調節站),保持對蒸發器的抽氣狀態,維持一段時間,冷風機正常運轉;4、停冷風機,關閉換熱管組的回氣閥(氣體調節站);開啟 融霜出液的總閥門(液調節站);5、開啟本管組的融霜的進出閥門;6、緩慢開啟熱氨進氣總閥(控制壓力在0.6-0.8MPa);7、緩慢調節融霜出液的總閥門,用間歇關、開的辦法進行排液,控制融霜回液的壓力(控制壓力在0.4-0.6MPa)8、根據融霜的效果決定融霜時間,注意排液桶的液位,融霜完畢後,關閉熱氨進氣總閥;9、換熱管組壓力降低、和低壓系統的壓力接近後,緩慢開啟本管組的回氣閥;10、關閉本管組的融霜的進出閥門;11、關閉融霜出液的總閥門,融霜完成;12、關閉排液桶的進液閥(時間延時10分鐘以上);13、關閉減壓閥,開啟加壓閥、排液桶出液閥將排液桶排空;14、關閉加壓閥和排液桶出液閥,需製冷時,開啟換熱管組的進液閥。融霜過程中,最好有兩人操作,減少失誤,宜用單級壓縮機排出的氣體,它溫度高,可縮短融霜時間。 只有從設計、安裝、操作方面注意,才能做到安全生產。

  • 2 # pietr49411

    如果在低壓,樓上已經說了,要是在高壓;1是回油 2是貯液 3以上兩種都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選一款適合自己的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