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想啟航的小學生想要

    從技術角度看,一個字“高”。

    從實戰角度看,一個字“牛”。因為僅僅4面達到這個速度,可以有效減少助推段發動機工作時間,減少暴露症候。避免被長時間跟蹤探測,然後被反向計算出彈道和彈著點,可以降低被攔截的風險。此外,這麼高的速度,就是普通的物體都會具有極高的能量,從飛鳥撞擊飛機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從戰略角度看,一個字“精”。因為在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大背景下,俄羅斯近年來在國家經濟情況一般、軍費大約五六百億美元(美國超過7000億)的水平下,持續推進“非對稱”技術水平以制衡美國。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俄羅斯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經使美國苦心經營多年的導彈防禦系統失去作用。

  • 2 # 熠易生輝

    提問者問題提錯了,

    4秒加速8馬赫,不是18馬赫

    6月5日,俄羅斯在位於哈薩克的薩雷沙甘靶場發射了一枚新型反導攔截彈。說實在話,近些年,俄羅斯已經進行過很多次類似的試射了,毫無新鮮感,所以大家都沒怎麼在意。然而當小編看到這次導彈發射的影片時,卻深深被震撼了,只見導彈剛剛點火,嗖地一下,就像一道閃電一樣消失了,連攝影機都沒有跟上,這射得也忒快了。

    影片是不是加速了?可是當看到第5個畫面旁邊的旗幟時,可以確認影片是以正常的速度播放的。話說俄羅斯的攝影師和日本的御用攝影師一樣,也是業界的扛把子、老司機,構圖用光經驗都是一流,連他們都沒有跟上導彈發射的畫面,可以想象導彈發射速度到底有多快,估計當時俄羅斯攝影師也是驚得合不攏嘴。

    雖然到目前為止,俄羅斯都沒有公佈這次試射的攔截彈的具體型號,但是外界普遍猜測推進系統當時僅用了4秒,就將攔截彈加速到8馬赫,才有這樣的效果。不過,小編找到當年冷戰時期美國核反導導彈Sprint的發射影片,發現並沒有這樣簡單。Sprint攔截彈號稱能夠5秒加速到10馬赫,還沒出井就達到超音速,加速度100G,可是對比俄羅斯在6月5日發射的攔截彈,簡直慢如蝸牛,也就是說俄羅斯的這種新型攔截彈的發射速度,遠遠超過外界4秒加速到8馬赫的估計。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將一枚反導攔截彈的發射速度,加速到如此變態的程度呢?這實際上是和它要執行的任務分不開的。大家都知道,攔截彈的發射速度越快,攔截半徑就越大,攔截成功率就越高。而這枚攔截彈和我們平時見到的中段攔截彈不一樣,據說它是一枚末段攔截彈,也就是在敵方導彈以十幾馬赫甚至幾十馬赫的速度俯衝下來最後一擊的時候,撲上去救命的,所以要做到速度能有多快就多快。

    而要實現這麼快的發射速度,對導彈的燃料、彈體堅固程度、電子零部件、控制技術都提出了極大的考驗,難度幾十倍幾百倍的增加,然而俄羅斯依然做到了,併成功進行試射,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還是有很多看家的本領值得我們學習。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過說到更快的,還是鐳射攔截器。中美在進行導彈末段攔截的時候,更多的還是依靠大功率的鐳射攔截器,相比鐳射的速度,俄羅斯末段攔截彈4秒加速到8馬赫又有點微不足道了,當今軍事科技就是這樣,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大家互相追趕學習,永無止境。

  • 3 # 沙漠之湖

    導彈領域一直是俄羅斯的傳統強項,在俄軍工整體進入衰退的今天,導彈成為了其最大的閃光點。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國防部訊息,當地時間7月2日,俄羅斯空天軍反導部隊在哈薩克的薩雷沙甘靶場成功試射了一枚“新型攔截彈”,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乃至不安。在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影片中,直觀地展示了此次導彈發射測試的全過程,從導彈的運輸到裝填,再到發射升空全都清晰地記錄了下來。然而,俄羅斯國防部拒絕公開此次發射導彈的具體型號,只是對外界宣稱“導彈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美國《陸軍防務》雜誌分析,考慮到此次發射試驗的地點、導彈的外形和發射模式,此次進行測試的很可能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A-235反導系統的新型攔截彈。在不久前的6月3日,該反導系統所使用的53T6M攔截彈就曾在該發射場的第35號發射陣地進行了發射試驗並取得了圓滿成功。

    根據俄羅斯公開資料顯示:53T6攔截導彈二次點火後可在短短4秒鐘內加速到18馬赫,也就是每秒6.1公里的飛行速度,這個飛行速度遠超其他反導攔截導彈和防空導彈,基本達到了洲際彈道導彈的最快飛行速度。當然53T6攔截導彈這種速度並不全是二次點火的功勞,極快的初速度也是其能夠猛烈加速的基礎。

    53T6導彈一旦使用,即意味著核戰爭爆發

    53T6導彈通常部署於發射井中(也可機動部署)發射後利用氣動控制轉彎系統改變方向,經過防空系統計算出最短的攔截距離後,迎面擊向再入大氣層的來襲導彈。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飛行速度同樣在十幾馬赫甚至20馬赫,53T6攔截彈依靠速度很難取得攔截效果,因此AA-84熱核彈頭的作用在此時就發揮出了來了:利用核彈攔截導彈,根本不用考慮什麼精度問題。

    53T6攔截彈表面有一層鋁鈦合金防護層,防止導彈因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而燒燬。雖然是一款防空反導導彈,但53T6攔截彈一般不會輕易使用,原因就是這款導彈的戰鬥部是一枚AA-84熱核彈頭,用核導彈用來反導攔截,也是具有濃烈的俄式武器風格!53T6攔截彈一旦使用就意味著核戰爭的爆發!

    俄軍對53T6攔截導彈的改進

    53T6攔截彈攔截彈道導彈的原理為:核彈頭在空中爆炸後,產生的電磁脈衝和衝擊波,足以對方圓數公里內的空中目標盡數摧毀。但這種導彈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由於是一款大氣層內的末端攔截導彈,53T6攔截彈雖然可以有效攔截彈道導彈,但核彈頭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不可避免地會對地面己方目標形成傷害,因此這款導彈的使用實則是一個難以做出的決定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俄羅斯一直試圖對該導彈進行改進:將核彈頭換為常規彈頭,利用速度加精度取代原先的攔截效果,並將其加入到A-235導彈防禦系統,與S400、S500共同組成俄未來綜合防空網。但由於該導彈速度過快,4秒到18馬赫意味著210G的過載,換為常規彈頭後需要對制導系統、電容電機、線路板晶片等進行重新設計技術難度較大,至今為止改進型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過53T6攔截彈前後生產了超過500枚,若改進成功,對俄整體防空能力會帶來巨大提升。

    據俄羅斯國防部透露的資訊顯示,A-235反導系統使用的53T6M攔截彈是俄羅斯目前最新改進型號,也是最先進的攔截彈之一,能夠在承受140G的超大過載並在點火後的短短4秒內加速至18倍音速,其姊妹型甚至可以搭載核彈頭攔截在近太空高度飛行的來襲導彈和飛行器。然而,令美國媒體感到恐慌的是,俄羅斯國防部此前曾表示“將為A-235防空系統研製效能更強的攔截彈。”這很可能意味著,此次發射的新型攔截彈效能比53T6M及其姊妹型更為恐怖。

    (A-235反導系統攔截彈)

    雖然俄羅斯在國際上最富盛名的反導系統是S-400防空系統,但那畢竟只是機動防空系統,而A-235則是俄羅斯研製來用於保衛莫斯科的“頂級防空系統”,其效能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與S-400使用機動式雷達車不同,A-235反導系統的核心雷達是固定的大型四面有源相控陣雷達“頓河-2NP”,對空探測距離超過3700公里。而美國目前的主力彈道導彈仍然是老舊的“民兵3”型,面對俄羅斯越來越強大的反導系統自然是越來越吃虧。如果A-235反導系統正式服役,很可能會逼得美國不得不開始研製更新型號的彈道導彈。

    末段攔截彈是最後的救命防線。

    而要實現這麼快的發射速度,對導彈的燃料、彈體堅固程度、電子零部件、控制技術都提出了極大的考驗,難度幾十倍幾百倍的增加,然而俄羅斯依然做到了,併成功進行試射,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還是有很多看家的本領值得我們學習。

  • 4 # 凹凸動漫圖

    我來說說我的個人觀點!

    這種發射速度都這麼快的攔截導彈應該是末端攔截類啦。

    如果是中段攔截的話,這麼快的速度我覺得一個字:牛!有點難實現目前!因為這對導彈的燃料,發動機,還有導彈穩定性要求很高,然而還是難不住俄羅斯啊!

    個人覺得攔截導彈已經成為大國研究的縱深領域啦,“三位一體”核威懾優勢不在明顯,而是如何提前發現,如何攔截,如何摧毀,成為重中之重!

    就如俄羅斯發射攔截導彈4秒加速到8馬赫是個很值得研究的方向!艦艇上的近防系統一分鐘打出那麼多炮彈就是為了破壞彈體!像美國就有“密集陣系統”。

    比如中國的1130

    1130近防炮,是中國研製的一款11管30MM轉管式速射炮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裝設在自動型炮塔基座上,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有11個30毫米炮管,2個彈艙。一次能夠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0000發,即每秒約166發。打出來就是火力網啊!

    總結一下,

    不管是普通的導彈還是彈道導彈,預警是很重要的!跟蹤計算導彈軌跡是很重要的!等打到門口了,怎麼去摧毀它真是要了命的事情!在當今你我他奈何不了的情況下,能領先一點是一點,有時候哪怕一點點都是扭轉乾坤的點!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保持警惕,要有憂患意識!才能讓你的敵人感到不安!

  • 5 # 狼煙火燎

    4秒鐘加速到18馬赫?這個事說起來感覺有點異想天開,但是這個好像是真的,而且是蘇聯時代就實現了,就是這款導彈:

    俗稱“煤氣罐導彈”,這是俄羅斯的53T6導彈,這麼大的體積但是卻僅僅只是短程反導攔截彈,射程卻僅僅只有60公里遠,這也是這款導彈能快速的4s中加速到18馬赫原因所在,下面看看這款導彈二級發動機點火的加速度到底有多快:

    從畫面上我們不難看出二級發動機點火加速能力,當然不得不說恐怕一級火箭發動機已經賦予了他不錯的速度了,然後二級火箭點火後,恐怖的在4秒內將速度提升到最大速度18馬赫,也就是每小時2萬公里(這個過程並非導彈從速度0直接加速到18馬赫),整個過程被賦予高達210G的過載能力。

    而一旦這款導彈出手,核大戰已經爆發了,而且已經是不得已的辦法了,因為這款導彈攜帶的可是核彈頭,以核反核,基本能夠確保將砸向莫斯科的核彈給打下來,但是核爆的衝擊波同樣會對地面造成不範圍殺傷,以及核汙染,而且會損壞周圍大片的電子系統。

    更為可怕是俄羅斯的核反擊已經開始,人類走向滅亡的戰爭已經開始!

  • 6 # 梓蕤

    近日俄羅斯成功試射了一枚新型反導攔截導彈。從測算的資料看,該導彈在4秒內加速到每秒5.5公里,相當於以210G加速到18馬赫,就連捕捉鏡頭的攝影機都來不及追蹤它的畫面。

    儘管俄羅斯官方尚未公佈該導彈的型號,但是極有可能是用於測試A-235系統的53T6改進型攔截彈,俄羅斯在近幾年來,每年都對攔截彈進行試驗,意圖加快A-235導彈防禦系統列裝部隊的時間,以構建一個以-A235,S-400,S-500的防空反導防禦體系。

    (53T6發射井)

    53T6攔截彈有效射程為80公里,主要用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核彈防空防禦。冷戰時期,美蘇核戰爭的陰雲籠罩在雙方的頭頂。當時蘇聯為了防止美國對莫斯科的核打擊,專門研製了這種以核制核的武器裝備。其原理是利用核彈頭在高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電磁脈衝,癱瘓並摧毀來襲的敵方導彈。

    但是經過測算後,53T6即使攔截成功,核爆炸也會對地面帶來巨大的附帶輻射傷害,所以俄羅斯在21世紀後,把其戰鬥部當量為1萬噸的熱核彈頭,改為了常規彈頭,停止了傷人先傷己的打法。

    53T6在攔截速度更快的洲際彈道導彈時,也未必有把握。美國的民兵3末端突防速度達到27馬赫,俄羅斯的洲際導彈白楊-M末端速度達到20馬赫,中國的東風-41末端速度為22馬赫。而且隨著洲際彈道導彈在末端變軌和滑翔技術上的應用,以及洲際彈道導彈在進入大氣層後,可以分解出多枚小彈頭,增加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難度。限於53T6的有效射程,只能在末端進行攔截,無疑會加大難度。因此,53T6在末端攔截時,只有在面對巡航導彈才有速度上的優勢。

    由此看來53T6改進型也只是新瓶裝舊酒,還是從發射井發射,戰時存活力和靈活性低,尺寸也沒有大的改變,技術上沒有大的突破。而真正具有情報價值的53T6-M卻猶抱琵琶半遮面,讓人有些失望。

  • 7 # 鄭州整形大健康

    這又有何難?從這個影片上誰能看到真實速度?把發射井挖的深一些,挖個幾公里深,等導彈出地面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 8 # 油膩大叔8069

    外人看熱鬧,內人看門道。

    210G加速度,核彈頭要重新設計。就拿鈽彈起爆要10KG鈽,裡面的鈽支撐力達20580牛,相當2.1噸重力,電池和線路板、電容、電機都要重新設計生產、陀螺儀直接作廢。晶片一般可以受100G加速度,要承受210G加速度還要單獨設計生產,導彈速度太快,導航系統很難起到作用,210G加速度不知道那一款原子鐘或電子可以受得了。俄羅斯現有工業體系很難玩轉這款導彈,速度是夠快,但是誤差太大。

    另一方面能做到18馬赫的速度實在太太牛,氫氣燃燒速度大約1100米每秒,不到4馬赫,TNT爆炸速度為6920米每秒約20馬赫,黑索金爆炸速度9000米每秒,約26.5馬赫,老毛子很瘋狂,用黑索金炸藥作為推進劑。

  • 9 # 39塊8

    首先看了下專業的介紹,4秒垂直加速到18馬赫的俄羅斯導彈,能確定是一種短程攔截導彈。4秒加速到18倍音速非常快,但能命中目標?它要攔截的導彈這時已經進入了最後幾十秒,速度非常快,修訂彈道的可能性極小,沒錯這麼快的導彈是用於攔截核彈的,一般的戰術導彈也不值得這麼極限的導彈去攔截,但成功的機率綜合條件下不會太高。另外這是直接把火箭頭部換成戰鬥部?底層大氣條件下,美帝的高超音速飛機沒見有啥突破性進展啊,戰斧、愛國者、S300、JL等這些難道已經過時了?

  • 10 # 哈哈132673217

    無非是發射爆炸點火和導彈點火前後差0.1秒的事,和發射炮彈差不多,沒難度,但是能不能打到目標,就有貓膩嘍!

  • 11 # 小眼睛大視覺

    這個專門為美國佬準備的!蘇聯時期的火箭發動機就傲視全球連美國都要採購俄羅斯的大型火箭發動機!現在能造出來完全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現在用的手機是蘋果,那麼你的下一款手機會選擇什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