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哥老猴

    這個問題很不好,科學的範疇普通老百姓瞭解不多,專業的知識複雜高深,但不能因為不瞭解 就否定科學家們的偉大貢獻……甚至使用刻薄的語言諷刺挖苦,這是不道德的,可恥的。尊重別人,尊重知識文化,是這個社會的基本道德標準……。希望有關方面趕快給一個權威的評價,不要再這樣隨便嘲諷,識人笑話,也失去了國家的責任!

  • 2 # 陳建明200841612

    楊振寧的成就是娶孫女做老婆,老色狼,中國老年人多象他這樣泡小妞?年輕男人全是光棍。我知道他娶了個年輕女人,他的精力很好

  • 3 # 手機使用者11991763977

    我感覺……袁經不住歷史考驗…也有可能成為中國罪人……雖然他初期做的很好!…………後來被經濟金錢淹沒了……

  • 4 # 老舅端爺爺

    李政道 楊震寧合作完成了著名的物理學理論“宇稱守恆”定律的論述。獲得了五十年代的諾貝爾獎。後來兩個人因為誰是領弦兒起分爭,鬧掰了,如同路人不相往來。現在的小媳婦兒身負重任……。

  • 5 # 仙女星系

    揚振寧的成果跟中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好處利益全是美國的,他有什麼資格和袁老比?,為什麼來中國過殘年,只有他自己知道。找個小妹玩玩?,還"玩"得了嗎,他?。

  • 6 # 縱深968

    凡經受過中國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們,都知道餓肚子是個什麼姿味。餓死不說,就活下的人們也因營養缺乏而引起遍身浮腫,哪時連草都吃光了,苦不堪言。袁隆平老先生就是從這種苦難中度過來的,所以他作為農學家,第一要解決的就是要讓人民吃飽肚子。他在農田中奮鬥一生,這種偉大的奉獻精神和卓越的功勳,作為一個有良心的華人無不感激之至。現在的年青人沒有受過這種苦,國家可能也缺乏憶苦思甜的教育,所以他們敢對袁老這

    種功高蓋世的人惡毒攻擊,自已吃飽了肚子反而恩將仇報。這些噴子們你們真知道轉基因是個什麼東西嗎?袁老的尊稱是雜交水稻之父。現在世界上所有的人群都生存在雜交的混亂中,山上的野草樹木不要人工也在自然授粉雜交,田裡的農作物無時不在自然雜交,那裡都有轉基因異變的情況。世界上的事情說不清楚,假如現在自然災害突然降臨,連草都乾死了,為了活命轉基因糧食你吃不吃?我認為關於轉基因問題,要等全世界有了定論再評論不遲。關於楊振寧老老生我不評價他,在我的心目中他永遠沒有袁隆平高尚。

  • 7 # 寒江雪D-XWu

    “網際網路基礎協議——TCP/IP協議和網際網路架構”在實驗室實現的時候誰也沒有指望它能改變世界。應用科學和基礎科學弄來比較,只能顯現比較者的智商有些短板。風馬牛不相及!

  • 8 # 使用者8553003365358

    楊振寧是個球!怎能和袁老相比。楊找個孫子想試試他的老軟球,不行絕望只有望溝興嘆,還不早點死去,禍害小賤貨翁帆享不上硬球。

  • 9 # 雙猴機杼

    我只知道袁隆平的水稻不僅讓華人吃飽飯,不再餓肚子。這是袁隆平先生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特別重要保障,是對人類最大貢獻了。楊振寧要說有貢獻,只貢獻給了美國,中國培養了他,並未為中國作貢獻。

  • 10 # 使用者4731815287366

    其實,他們都是科學家,研究的領域方向不一樣,袁老主要是水稻,搞增產了,這是我們普通人都看得清楚的。特別是華人最佩服他。楊老研究的,我們普通人看不懂,但科學界非常認同他,也有可能幾年或更長時間才會顯現。所以我不會把他們拿來比較,因為沒有可比性。說得不好,勿噴

  • 11 # 使用者帥克

    他的成就全世界都知道,娶了一個孫輩年齡的女孩子,堪稱曠世絕戀!為人們茶餘飯後多了一個談資,也祘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

  • 12 # zhenyam銘悅

    有人說 袁隆平是我們乃至全球都認知的雜交水稻之父,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解決了全世界人民吃飽飯的問題!

    說他至今已經90多歲高齡依然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努力奮鬥,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我們應該覺得中國因為有了袁隆平而感到自豪!可以說沒有袁隆平,我們的溫飽問題就不會解決得這麼早!

    說袁隆平舉世有名不反對,說他是雜交水稻之父也不爭議,但是說他解決了全世界人民吃飽飯的問題,可就吹牛吹到了天上。

    反問幾句:

    我們國家所有的人吃飽飯都是他解決的嗎?其它國家沒有袁隆平就吃不上飯嗎?

    他的雜交水稻總共種了多少畝地,收成什麼樣?目前有具體多少人受益於他?

    都說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他比毛主席的功勞還要大嗎?讓全世界吃飽飯?

    據我所知,現在中國很多偏遠的地方好多人還是吃不上飯,是不是袁隆平的過?功勞是她的,過錯算不算他的?前一段時間一個大學生吃不起飯是不是他的責任?

    本不想說一個老人,但是看到很多人做的太過了!有一個詞彙叫做捧殺,愛一個人一個英雄,只要如實恰如其分的表明它的功勞就好,過分的吹捧一個人不是愛他,而是黑他。

    反過來再說楊振寧

    他的成就才是真正的舉世聞名並與祖國有巨大貢獻

    首先來說楊振寧先生的國際影響力

    1957年楊振寧獲,曾被《NATURE》(自然)雜誌評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

    那是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也是唯一一位華人.

    ▲九十多歲楊振寧教授依舊精神矍鑠

    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

    另外根據楊振寧的傑出貢獻,1994年,富蘭克林獎章和鮑威爾獎頒獎典禮上的頒獎詞說到楊振寧的成就:“這一理論模型已經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成就比肩,並必然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二、楊振寧教授所取得成就之過人之處

    除了“宇稱不守恆定律”以外,還有與其助手米爾斯一起創立的“楊-米爾斯理論”,這是一套非常基礎的理論,它為當時的前沿科學指明瞭方向,貼心的提供了一個非常精妙的理論模型,讓一眾跟隨其腳步的小弟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

    例如諾貝爾獎得主蓋爾曼從楊-米爾斯理論出發,創立量子色動力學(QCD),完整的描述了強力,然後獲得諾貝爾獎。

    還有格拉肖、薩拉姆和溫伯格,遵循楊-米爾斯理論,進而完成了電磁力和弱力的統一,然後獲得諾貝爾獎。

    可以說,目前物理世界已知的四種基本力,除了引力之外,剩下的電磁力、強力、弱力都是用楊米爾斯方程描述的。楊振寧先生的理論從誕生開始的幾十年時間裡面,至少完成了物理終極理想的75%

    這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啦,楊-米爾斯方程絕對稱得上是並肩麥克斯韋方程組、廣義相對論,物理學界最重要的方程組之一。

    楊振寧先生的歷史地位,物理界坐五望四;活著的物理學家之中,當世第一人,當之無愧。

    三、楊振寧對祖國的貢獻

    好多人對楊振寧先生對祖國的貢獻根本不知情,說其不如錢學森鄧稼先等人愛國。

    其實是楊教授和錢學森等人並不一樣,楊振寧對於實驗物理是一竅不通,而當時祖國需要的是實驗物理人才。

    1971年的時候,他就曾毅然決然回國講學,是中美關係解凍後的第一位來華訪學的知名華裔科學家,並提名要見正在落難的鄧稼先間接保護了一批科研人員。

    回到美國後發起了保釣運動,是保釣運動的精神導師。不僅如此,楊振寧還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另根據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聶華桐先生所說,當時楊振寧先生回國講學之後,他在全世界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西方國家正對中國封鎖,外華人並不清楚中國的情況,對改變中國在全世界的形象,以及促進中美建交起到了促進作用

    許多美華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願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作為橋樑,其推動了一系列中美科技交流活動,催生了建國後第一批學術留學,提高了中國的科學水平。

    楊振寧利用自己的影響,推薦1200多名青年學者出國訪問、深造,絕大多數都歸國成為科學界的棟樑之才。

    楊振寧為中國協助或者直接建立一流物理實驗室60餘座,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等。

    為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一共籌集約20億美金的科研經費。他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發表SCI論文30多篇,將冷原子、凝聚態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為中國在世界科學界爭得了巨大榮譽。

    據朱邦芬院士在南開大學講: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兩彈功勳鄧稼先是楊振寧的兄弟摯友

    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並親自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基金會主席。

    另外,楊振寧先生的國籍也改回中國國籍,並且勸說了姚期智、聶華桐、林家翹等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回國!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姚期智先生,姚期智先生是截止2017年,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

    最後 楊振寧教授的拳拳赤子心濃濃愛國情

    最為可敬的是做為已達九十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老先生還依然關注著民生與祖國的各項建設,反對現階段建設不切實際勞民傷財的對撞機專案

    有一篇文章關於對撞機建與不建應當遵守的幾個標準特別能說明問題(具體如下):

    其實中國關於對撞機的爭論應當借鑑美國學界所經歷過的經驗和教訓。從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學界、公眾和政府,對是否支援建造極其昂貴的高能(加速器)對撞機,有四條普遍認同的標準: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社會價值和(資源-人才)代價。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判斷高能對撞機可能為社會提供的價值。最終美國政府放棄了繼續建造高能對撞機的計劃,然而卻有一部分學者鼓勵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這應該令人生疑並加以警覺

    作為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對撞機大辯論的親歷者,楊振寧教授深知粒子物理不但不可能自動地帶來技術、產業和經濟的進步,就連原子物理、核物理所具有的在原子能、核彈方面的那些應用價值,也一點都沒有。

    其(楊振寧老先生)具體觀點如下

    楊振寧反對中國建設現階段超大型對撞機的理由:

    其一、有前車之鑑-美國當年在建造大型對撞機上就吃了不少的苦頭,有了美國這樣的先例在前,中國不應該再步入美國的後塵。(況且這只不過是重複別人做過且不成功勞民傷財的實驗)

    其二,在製造大型對撞機上,中國並沒有過硬的經驗,需要花很長時間的探索。更主要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就初步估計來看,其建造投入就得1000億左右,這都還沒有算後續的維護費、運營費等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可以說,這項建設就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不知道要花費到多少的資金。

    楊振寧覺得,投入這麼多金錢到這個無底洞,這並不利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現如今的經濟的確是在不斷增長,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名。加之華人口眾多,貧窮人數也遠超其他國家。中國現在的社會福利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又哪有多餘的錢用來製造如此費錢看得見的時間內卻沒有效益的大型對撞機呢?

    其三、國家給出的研究經費是有限的,如若將大量的經費投入到了建設超大對撞機上,這勢必將影響到其他研究的經費指數。

    其四,不少物理學家們都一致認為超對稱粒子只是一個猜測猜想性的存在,到目前都沒有實際證據,僅為了一個猜想就投入這麼大的金錢研究,這有些太過於浪費,沒有將錢用在刀刃上。

    其五,高能物理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並未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的實際好處。那麼在未來看得見的幾十年內(保守說法),它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的可能性也是低的可憐。既然如此,投入這麼大資金去研究它就沒有什麼意義。

    其六,就目前的情況來分析,就算中國建設出了超大對撞機,但最後的受益者絕非是華人,因為這樣的成果有90%都並非是中國主匯出來的。因此,就算最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拿獎的也不是華人。自己出錢出力為別人做嫁衣,這樣的傻事當然不能去做。

    其七,就算不建超大對撞機,超能物理也能有其他更加值得探索的方向,沒有必要死守於這一個點。

    楊振寧提到的這幾個方面,字裡行間流露出不記個人榮辱得失的拳拳愛國之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學習的,(建對撞機是對其聲望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其仍然堅持現階段不建)

    總體分析國家和人民能夠從這件事情(對撞機)上獲得的利益卻是有限的。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所以楊老的觀點(理由)更理性更受人支援擁護,其拳拳赤子之心溢於言表!

  • 13 # 鐵鍋燉雞

    截止到2021年3月29日20:17,我簡單的看了一下這個問題的迴應人數,將近170個,其中大多數人都在謾罵,嘲諷。說實話,原來對楊振寧的初步評價和感覺,跟大家沒有什麼不同。父子不認,更改國籍,老娶少妻,按照華人的傳統思想,這絕對是該打到批判的。我們首先冷靜一下,放下這些,結合當時的國內實際情況,也許他有不可言語的苦衷吧。與這個話題的討論,誰是誰非,我們在這裡就不做深入的研究了。

    在這裡,我想主要說一下,楊振寧先生回國以後的具體成就,對此我還翻閱了查找了楊振寧先生周邊同事、朋友的一些文字記錄。也能從中看到一些楊振寧先生心中的一片愛國真情。

    楊振寧在科學研究的組織和引領方面成就

    楊振寧2003年落葉歸根,絕不是一些不瞭解真相 的人所想象的,是回來“養老”和“享福”。“80 後”的楊先生開始新的事業和新的尋索,做出了 許多新的貢獻。從80歲至95歲的15年間,他所做的事情遠比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要更重要。今天就講一下楊振寧先聲在科學研究的組織和引領方面的貢獻。

    幫助發展中國的科學研究是楊振寧先生的夙願。楊先生是中美關係中斷多年以後於1971年7 月第一位回國訪問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從那時開始,他做了大量的實事,一直在盡心盡力幫助中國發展科技事業。迴歸以後,有了更大和更多的空間,在科學研究的組織和引領方面,他主要做了四方面的事情:

    一、是成功地組建和領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早在西南聯大讀研究生時,楊振寧和好友黃昆就認真討論過在中國“成功組織一個真 正獨立的物理中心”,認為其“重要性應該比得 一個諾貝爾獎還高。”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 高等研究院成功的經歷,使他一直懷有一個夢 想:在中國創辦一個類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這樣的理論研究中心——幾位世界級的理論大家帶 領一批有才華的年青人,引領世界理論物理和數學的研究。

    1980年代,楊先生積極幫助建立了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和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兩個機構都很成功,但還不是他心目中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那種模式。

    1997年楊振寧答應清華大學的請求,建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現稱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並擔任名譽主任。 楊先生和清華大學時任校領導經過多次商討,確定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模板建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楊振寧作為一個科學機構的領導人,他既充分放權,只管全域性性和戰略性的大事,又對重要 事務的細節予以充分注意。作為一個做大事的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楊先生就在香港註冊成立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基金會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美國籌集資金。楊先生明白,有了財務上的自由,才可能有招聘傑出人才和開闢新研究方向的自由。為此,楊先生一方面把自己個人積蓄以及在美國長島一幢佔地面積3英畝的別墅捐給基金會;另一方面,他還努力 向好友和香港的愛華人士募捐。正是有了這個基 金會,高等研究院才有可能把美國科學院院士、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先生引進到清華全職工作, 才有可能設立“楊振寧講席教授”職位,給翁徵宇、王小云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以比較體面的薪酬,才有可能給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稍好 一點的待遇。楊先生不但捐款給基金會而自己分文不取,而且還把迴歸後國家給他的每年100萬人民幣津貼的很大一部分捐給中心用作日常開支,使中心能夠較好執行。

    要使一個科學研究機構成功,研究方向的正確選擇和一流研究人員的招聘是關鍵。楊先生一開始為高等研究中心確定的研究方向是理論物理和數學,其中理論物理又聚焦在凝聚態物理和冷原子物理的研究,為此中心邀請了張首晟、文小 剛、李東海、何天倫、華泰立等一批在該領域國際物理界最出色的華人學者到高等研究中心來工 作。他們對中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5年,在 楊先生的感召下,國際理論計算機領域的大家 ——姚期智先生全職加盟清華高等研究中心,而後又引進數學和密碼學交叉領域的傑出女科學家王小云,還聘請微軟亞洲實驗室的一批資訊領域的翹楚兼職,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領域也增加了 理論計算機科學。楊先生對招聘傑出人才到高等研究中心工作費心思量。對每位候選人,楊先生都要仔細研究其學術背景和已有的學術成就,往往談了多位,每位談了數輪,最後才成功一位。 在研究人員結構和行政執行機制方面,高等研究 中心採取了類似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做法, 本著“精幹、擇優、流動”的原則,積極透過各種渠道延攬國內外科學英才,營造寬鬆環境,埋頭科學探索,培育頂尖人才。20年來,高等研究院已成為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學術殿堂”,一流學者的報告常年不斷,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大量活躍在物理前沿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雲集於此,青年學子刻苦鑽研互相切磋,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產出了大量的學術成果,培育出一批學術精英,對清華理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正如清華大學前任校長陳吉寧所說, “在楊振寧推動下成立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不僅在學術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也 對清華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體制產生了深遠 的影響,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發揮了重要的 作用。”

    楊振寧先生和首屆基礎科學班同學20年重聚首

    二、是為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從根本上改變了清華物理系的面貌;

    楊先生對改變清華物理系的面貌起了關鍵性 的作用。2002年6月,時任校長王大中聘請楊振 寧、沈元壤、沈志勳、沈平4位先生組成國際評審委員會,對清華大學物理系開展清華歷史上第 一次對一個院系的國際評估。評審委員會的“三沈一楊”4位先生花了整整2天時間,聽取了各研究組的綜合報告;參觀了多個實驗室;與校系領導、教授、院士等深入交換意見;還分別與青年教師、學生、實驗員、行政人員、系務委員會成員、教學委員會成員等座談。事後,評審委員經過多次認真商討後,向學校遞交了評估報告。國際評估報告在學校引起了很大振動,校領導要求物理系成立專門小組討論落實評估報告的建議。 向全系教師公開這份評估報告後,引起了系內許多討論以至爭論,因為許多人從沒見過一份評估報告如此尖銳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如此明確地指明發展方向。有的老師覺得報告太敏感,不能公開;但這對清華物理系的未來至關重要,最後還是向全系公開了。 報告中最重要的是對清華物理系的發展方向給出 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第一,“系內實驗科研亟待加強”;

    第二,“同意選擇凝聚態物理為優勢學科。目前系內這方面的實驗科研力量極為薄弱。 奈米材料生長、超導應用等的工作多屬化學、材 料、工程類,物性研究的成分很少。物理系應在物性研究上推廣層面,包括更多不同的凝聚態物理領域,促進理論和實驗的合作交流”“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的發展前途困難極多,此二領域不宜增聘工作人員”;

    第三,“校方應創造一個以教學為榮的環境。明確教學依然是一個大學的最重要的任務,即使是在強調科研的今天仍應如此”“要求正常情況下每位教授都必須每學期授課,促使 教研合一。鼓勵科研出色的教授講授基礎課。明確規定教學工作是考核的重要一部份”。這三點 對清華物理系之後的發展是綱領性的,對學科佈局調整和發展重點的確立起了關鍵作用。 2013年,薛其坤研究組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 霍爾效應。我認為沒有楊先生就沒有這項成果。 一方面,楊先生把張首晟請到高等研究中心做客座教授,張首晟指引祁曉亮、劉朝星這些優秀的博士研究生進入到拓撲絕緣體領域,而祁曉亮和劉朝星及合作者則在國際上最早在理論上預言了實驗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機理和實際的材料體系。另一方面,薛其坤2005年到清華工作,是楊先生等在關於清華物理系應重點發展實驗凝聚態物理的指導方針下的產物。正是楊先生,為張 首晟和薛其坤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平臺,導致薛其坤研究組實驗上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先生聽到這個好訊息後,非常高興,當即要請吃飯,評價為“這是個諾貝爾獎級的成果”。

    王亞愚是薛其坤主要合作者之一,從事輸運實驗。 這個例子反映了楊先生作為一位物理學大師和領導人的遠見卓識。 2010年,清華大學對物理系進行了第二次國際評估。新的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四沈二楊”6位先生,即第一次評估的“三沈一楊”再 加上沈呂九和楊炳麟。在一如既往尖銳指出清華物理系尚存問題的同時,評審報告的結語寫道 “自2002 年第一次評審以來,清華物理系在各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改進,在教授治學的大方針下科 研實力已進入國際水準,在某些領域已處在世界 領導行列。教學方面,更是非常成功。每年都能招引到全國拔尖的本科生,集而教之的英才多對系的教學相當滿意,與八年前大不相同。物理系 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極有希望成為世界一 流,但還需要系內同仁堅持方向同心協力才能達 到。”借用王大中前校長一句話:“清華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楊教授功不可沒。”

    三、是對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和邵逸夫獎基金會的奠基性的指導;

    楊先生是香港“邵逸夫獎”評審委員會首任主席,也是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的創始顧問,他為這兩個獎項的成功設立了宗旨和高標準。1993年香港查濟民先生想切實幫助中國發展科技事業,他向楊振寧表示,基金會的基金由查氏家族提供,而基金會的組成、運作和發獎方法,由楊先生這樣有成就又關心中國的科學家負責。他們倆決定香港求是科技獎的宗旨為“雪中送炭”。 楊振寧回想起好友鄧稼先等人的清貧生活,想起中國一批最傑出的科學家的工作條件還很差,於是,求是基金會1994年第一次頒獎,獎勵了包括 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于敏、周光召在內的 10 位傑出科學家;1995 年,為了鼓勵優秀的青年科學家留在國內做基礎研究,求是基金會又設立 了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人中有一大批後來成為 了中國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1996 年,求是基 金會授予屠呦呦等 10 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 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員“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當時沒有任何機構授予屠呦呦等人獎項。 2004 年設立的邵逸夫獎的獎勵領域是數學、天文學和生命科學與醫學。楊先生作為首任評審會主席,把邵逸夫獎定位為與諾貝爾獎互補的、具有最高水準的全球科學大獎。楊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慧眼識才,使得 邵逸夫獎聲譽卓著,評出了一大批世界最優秀的數學家、天文學 家、醫生和生命科學家,其中多人在獲得邵逸夫獎後進而獲得諾貝爾獎。

    四、是對中國大科學工程的卓見。

    楊先生十分關心中國一些重大的科學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經常就此發表自己的意見。他的意見從來不為自己或小集團謀取任何私利,一心只是為了中國的科技發展。1990年代末,他獨具慧眼,建議中國研製X 射線自由電子鐳射器,為此多次上書。2017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作在20—100 nm 範圍的全相干自由電子鐳射,還正在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試運轉一項軟X 射線自由電子鐳射,且同步發展更大規模的高重複頻率的超導加速器驅 動的硬X 射線自由電子鐳射。中國的自由電子鐳射事業在楊先生的推動下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最近楊先生關於中國建造超級大對撞機爭議的見解,不管持有什麼立場,毫無疑問,都可以看到楊先生熱愛中國、一心為華人民的赤子之心。楊先生以他的學術成就和聲譽,在科學界所起的引領作用非常顯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名聲讓有經驗老手人際關係好的人搞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