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健自強300

    原始突厥人是純黃種人,是東部亞洲北方黃種胡人的一小分支,其西遷,於白種人交接,白人混血其中,其後越往西遷,白種血統越高,但白種人很易被突厥化,。。突厥語原是黃種人胡人的語言。現在白種人的成分更多,黃種很少

  • 2 # 微遇見Meet

    首先突厥是匈奴人的後裔!

    請查閱:匈奴考古國際研討會會議記錄!

    不要相信胡編亂造的網路故事,關注國際科學考古報告。

    來自世界各國三十多位專家,對878個匈奴人顱骨及牙齒進行了檢測,證明匈奴人為蒙古人種(黃種人)其後裔生活在外蒙古,中國內蒙古,中國華北,中國雲南部分。

    現在突厥人一詞一般都只說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各民族。

    既有白人又有黃人也有黃白混血人。

    突厥西遷後,中亞新疆的土著民族吐火羅人波斯人等被突厥化,說突厥語但是突厥人中白種人成分也越來越多了, 像現在的哈薩克族、吉爾吉斯人中黃種人成分最多 而土耳其人的就基本上全是白種人了,其實土耳其人就血緣上來說與古突厥人最遠,因為奧斯曼人在白種人的巴爾幹地區,高加索地區實行血貢、即徵集這些民族的小孩進行突厥化訓練。

  • 3 # 羊城暗哨8

    高加索人種,與匈奴沒關係。匈奴是夏人的一支,而夏人祖先來自古蔥嶺一帶。匈奴人帶有明顯高加索人種特點,膚色白,深眼眶,頭髮黃,現在陝北及蒙古寧夏交界地區仍有不少人帶這種特徵。懷疑匈奴人是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血,或是夏人有返祖表現的一支。

  • 4 # 馬府諸侯

    來自塞北蒙古高原,是否為白種人沒有明確說法,有史書說匈奴人耳朵尖長,貌似都以狼作為圖騰,其後裔分別為匈牙利與土耳其人,都是白人

  • 5 # 寶樹白石

    我們開啟東亞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東亞黃種人居住的地區,我們發現,北到西伯利亞南到澳洲,這一大片地區都居住著黃種人,當然還有南北美洲大陸。

    而白種人的居住範圍歐洲地區,他們的東方邊緣就在天山山脈,而天山山脈又是黃種人和白種人雜居的地區,這裡的民族具有黃種人特徵,又有白種人特徵。

    再往西走,黃種人特徵就越來越不明顯了。而完全是白種人特徵了。

    還有一個特殊的地區,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他們具有白種人特徵,但是他們的面板黑,是另外一類白種人。

    黃種人大部分居住在北冰洋,至澳洲這一個範圍,中國是黃種人的中心。

    黃種人也分類,有北方民族,就是蒙古民族,達斡爾族,錫伯族,鄂倫春族,滿族,北韓族,中方民族就是漢族,及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還有日本大和民族。南方地區的民族,就是印度支那半島所有國家,和南洋群島各個民族。

    這些民族在歷史的長河裡,演義著戰爭與和平,融合與分裂。

    我們看看匈奴族是什麼民族,匈奴是東亞地區的北方民族。

    他是白種人嗎?

    首先白種人的人口數量古代是多少,能不能像今天這樣人數眾多呢?

    如果白種人人數眾多他們天然的擴張範圍就會越過天山山脈,而進入中原地區,但是古代歷史上沒有痕跡。

    道是黃種人進攻歐洲白種人地區,蒙古族成吉思汗西征。

    所以可以看出歐洲人口當時不多。

    那麼匈奴族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呢?

    應該是黃種人,是生活在東亞北方的黃種人。那麼匈奴失敗後敗退到哪裡呢?

    敗退到歐洲的和哪裡的人交配就變成了白種人,而沒有去歐洲的匈奴人還是黃種人,進入中國境內的匈奴人就是華人了。

    那麼白種人當時有沒有能力進攻東亞呢?

    應該是沒有這個能力,因為他們的人口不夠。

    所以,匈奴是黃種人。

  • 6 # 羽毛在流浪

    說白了在古代就是實力強的民族征服實力弱的民族!跑到哪裡殺光男人留下女人留下的後代!按基因檢測父系母系就能找到答案!語言什麼的只能作為輔助證據!!

  • 7 # 跪射俑

    按唐長孫無忌等所纂之《隋書》卷八十四的說法,突厥的祖先,是平涼雜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後,只有500戶的阿史那氏降奔蠕蠕。之後在今天的阿爾泰山遊牧,成了蠕蠕的奴隸,為蠕蠕鍛鐵。因為阿爾泰山形似兜鍪,阿史那氏便稱兜鍪為突厥,從此就有了所謂的突厥民族。

    突厥人本身是黃種人,但由於與中亞白種人長期融合,後代形成為後來中亞不白不黃講阿爾泰語系語言的族群了。

  • 8 # 大漠孤煙直62

    突厥的起源。發源於中國北方的阿爾泰山南麓,屬阿爾泰山語系。突厥非指民族,而指眾多遊牧部落聯合體的集稱,因而在血統上爭議很大,是高加索白人?還是西伯利亞型別的蒙古人種?最初應該是黃種人為主,後來發展為白種人佔了較大比例,因與中國古代許多遊牧部落有著血緣和歸化等關係,存在著黃種人、白種人和混血人溶同生活的狀態,現代中亞諸國的人口也有類似狀況,粗看是黃種人,細觀又似是有別。匈奴帝國滅亡後,蒙古草原為北方遊牧部落提供了廣闊空間。有的興盛,有的衰亡,演示了一幕又一幕的活劇,突劂曾充當一陣子重要角色。突厥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刻。1889年,鄂爾渾河和葉尼塞河相繼發現突厥遺留的古碑,闕特勤碑是漢文碑,為唐玄宗所撰,足證突厥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深刻影響。不過,中國史書所言的突厥,一般指阿史那氏建立的突厥汗國,依附突厥的部落卻有專稱,如鐵勒部落和回紇部落等。本文主詣:源於中國,興於中國,衰落於中國的突厥。突厥又是歷史文化的概念,在中西亞歷史上也留下了廣泛的影響,概念上主要指曾受突厥統治或突厥化的民族。

    突厥興起的時代背景。突厥起源和崛起於中國北方,人口組成上相當複雜,由北下東上,西下南上而遷徙的眾多遊牧部落所至,蒙古高原是聚散地。突厥和柔然的關係是瞭解突厥崛起的重要背景。柔然有匈奴血統,是南北朝時兇蠻強悍的遊牧部落,建國於402年,統治著蒙古草原,同中原稱帝的北魏(鮮卑)王朝戰爭不斷。北魏幾代皇帝都親征瀚海,但多無功而返,甚至屢屢敗北,在被折磨得萬般無奈中稱柔然是“蠕蠕”,意為醜陋的毛毛蟲。突厥曾為柔然的鍊鐵奴,居金山(阿爾泰山南麓阿勒泰地區),具匈奴血統,興起於5~6世紀,柔然忽略被奴役的突厥滅國。

    突厥的立國。552年,突厥部落的酋長姓阿史那,名土門的強者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555年,木杆可汗繼位,擊潰柔然(許因和波斯結盟有關),柔然十八世可汗鬱久閭鄧叔子投奔西魏,木杆可汗逼迫西魏交出所有柔然人員,西魏脅於突厥所逼獻俘三千餘眾,在長安城外被突厥使團全部屠殺,柔然十九世可汗鬱久閭菴羅辰西逃,立國150年的柔然汗國竟滅於奴才之手。然見,突厥興起之初就極其兇狠強悍。柔然既滅,突厥盡佔蒙古草原立國,東起興安嶺跟新崛起的契丹接壤,西越蔥嶺至阿姆河和裡海,南臨陰山同無法與之抗衡的北齊北周相鄰,兩國競獻美女珠寶邀寵。木杆可汗得意地說:“我在南方有兩個孝子賢孫,我想要什麼,他們就會送上什麼。”581年,隋朝統一南北朝,無法擺平突厥,楊堅學習劉邦採取“和親”邦交。

    突厥的短板。突厥欠缺於匈奴,許因興起於中原分裂的南北朝之故,受中原文化影響比較淺薄,缺乏中央集權和高度統一的理念,乃為實行雙王制的聯合體。元首稱可汗,部落酋長也稱可汗,大可汗易成無權威的擺設,窩裡鬥不絕,無中心和多中心的政體必然導致分裂以致滅亡。內鬥不止,中了隋朝和親邦交的連環套。楊堅勝於劉邦,和親不是為了睦鄰友邦,而是企圖瓦解分裂突厥。楊堅將安義公主嫁給眾多小可汗中的突利,使突利小可汗親情隋朝。599年,都藍大可汗準備攻打大同(內蒙烏拉特旗東北),突利報警隋朝。都藍大可汗發覺後,聯合達頭小可汗攻打突利。突利投奔隋朝,被楊堅晉封為啟民可汗。安義公主剛逝,楊堅又將義成公主嫁給突利,以興築朔方大利城(內蒙和林格爾),劃河套三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幫他招納安置部眾作為反擊基地,並派軍隊駐防黃河北岸予以保護。不久,都藍可汗被部下虐殺,達頭可汗繼位屢攻啟民可汗但都敗於隋軍,終使隋朝幫助啟民在603年登位大可汗。楊廣北巡時(607年),啟民大可汗予最高規格款待。隋亡後,蕭皇后落竇建德之手,經啟民可汗斡旋才接到突厥安居。突厥的分裂和崩潰。583年,處金山的泥撅處羅小可汗拒不承認啟民大可汗,宣稱自己為突厥大可汗。從此,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支。626年,啟民大可汗剛逝,玄武門之變剛罷,李世民皇位剛登,頡利大可汗(啟民幼子,或因義成公主教唆之故)率眾可汗,突襲長安,直抵渭水。李世民無奈親臨渭水便橋乞和,重申繼續臣服,答應增加貢禮,東突厥意得志滿地撤軍河套,唐代將“渭水之會”引為奇恥大辱。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窺見突厥短板凸顯,可汗眾多,元首無威,權力分割,形如散沙,遂將突厥作為打擊的第一個目標。貞觀三年(630),唐太宗命軍事天才李靖兵出定襄(內蒙和林格爾),深入陰山,頡利大可汗全軍覆滅,隻身西逃,又被擒獲。稱雄長城內外的東突厥,竟讓唐朝不堪一擊,眾部落震駭無比,皆尊李世民為“天可汗”。東突厥經此一擊,星散敗落,雖時有冷爆火花,卻倏燃倏息,曾一度復興(699~711年將西突厥收歸),然磕磕碰碰地維持到唐天寶三年(745),東突厥最後的白眉大可汗被回紇懷仁可汗斬殺,多數部落降大唐,東突厥實質滅亡。

    東突厥的苟延殘喘和回紇的興起。曾屬突厥的鐵勒部落與匈奴有血緣關係,為東突厥一時之臣。它的構成十分複雜,包括很多不同種族的小部落,其中的兩個部落最強悍:一是薛延陀,另一是回紇。唐永徽初年(628),薛延陀部落酋長夷男,奪取鐵勒部落可汗之位,脫離東突厥,建立薛延陀國,乘東突厥敗落星散,進佔突厥故地的蒙古草原,收納東突厥星散的部落民眾,不斷侵擾唐境。貞觀二十年(646),親王李道宗率兵將其潰滅,最後的咄摩支可汗舉國投降,立國僅19年的薛延陀滅亡。鐵勒部落的回紇部填補了大漠權力真空,可長期難成氣候,處於鬆散的部落狀態,唐高宗冊封回紇酋長為瀚海都督。

    突厥後人立功西域。西漢在西域建立都護府掌控36國,可是在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時,不見城邦林立,而見故國凋落。唐朝續在西域建立安西都督府,掌控西域諸國。東突厥衰落,西突厥猖獗,勾結高昌(原庫車的車師國),圍堵、封鎖、隔絕中原與西域的關係。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命候君集滅了高昌國。焉耆(喀什)、龜茲(庫車)、疏勒(喀什)、于闐(和田)四國因西突厥唆煽叛唐。永徽二年(648),唐高宗命突厥大可汗後人阿史那社爾為大將西征。進擊龜茲,順擊焉耆,再擊疏勒,回擊于闐,將原設西州(吐魯番)的安西都督府移駐龜茲,又設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四鎮屏藩西陲,隸屬安西都督府。突厥後人阿史那社爾無愧有功於唐代的名將。西突厥的衰亡。突厥實行雙王制,位於今新疆阿爾泰山南麓的西部突厥,為土門汗兄弟室點密統領。隋大業三年(603),都藍大可汗被殺,繼統東部突厥的達頭可汗兵敗,隋婿啟民成為突厥的大可汗。但是,繼統西部的泥撅處羅小可汗拒絕承認,分裂後稱西突厥。唐在648年平定西域五國後,直接跟西突厥爆發決戰。顯慶二年(657),唐高宗命蘇定芳統率包括回紇、歸順唐朝的東突厥部落組成的大軍,由北向西,三路並進。西突厥沙缽略可汗率十姓(10個部落)軍,自中亞向東迎擊。兩軍在伊利河北岸決戰,沙缽略十姓軍大敗,潰逃碎葉水(哈薩克楚河),唐軍乘勝追擊,又在碎葉水北岸再次決戰,沙缽略十姓軍再次大敗。沙缽略可汗帶少數侍衛西逃,逃至鹹海東南的石國(烏孜別克塔什干),被石國軍隊擒拿,交給已抵城下的唐軍。西突厥星散沒落,雖有個別可汗“中興”,但都曇花一現。天寶元年(742),唐朝最後委任西空厥的阿史那昕大可汗,被西突厥的突騎施部落斬殺,西突厥汗國名實俱亡。

    中國回紇和突厥的關係。東突厥和西突厥消亡,然在蒙古草原的突厥故領地東端,形成了受突厥文化影響的回鶻(回紇)部落,在唐大曆十四年(774)建立回鶻汗國,建都鄂爾渾河斡耳朵八里。回鶻自古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為中華民族作出了重大貢獻。如唐代“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時,曾為突厥部屬的沙陀軍充當了救火隊員,為挽救唐朝滅亡的重要力量。五代十國時,成為後唐、後晉、後漢三代的掌門人,史稱沙陀三朝。至於現今,貢獻更大,眾所周知,毋需多說……

    突厥史事綿長,紛繁複雜,眾說紛紜。突厥後裔眾多,在南亞、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和東歐等地區都有。對此,非是本文所詣。需要強調:源於中國,興於中國,衰於中國的突厥同中國的回紇,既有一定血緣,又僅一時之臣。中國回紇同中西亞等泛指的突厥更是涇渭分明。突厥的概念應是指歷史上曾受突厥統治和突厥化的民族或部落,二者不可混淆。早在突厥成勢之前,漢族和其他遊牧部落在西域成立諸多國家,隸屬於中原王朝,因篇幅所限不作詳述。寫於2019.7.20下午

    註釋:

    1)唐代中國在歷史上同阿拉伯人的正面交鋒有二次:一次是正興起的西突厥突騎施部落(回紇),時間約650年前後;另一次是高仙芝(高麗族)於天寶十年(750)率軍交鋒。二次交鋒都發生在阿姆河(《漢書》稱媯水)。對此在不少史說中有漏有誤,故注。

    2)唐末,回鶻因黠戈斯人所逐,分三支西遷,分別建立了甘州回鶻、高昌回鶻和喀喇汗國(初於河中,後為疆域廣闊而多民族的中亞大國,亦稱喀喇汗王朝)。因非本文詣在,故略去唐末至11世紀的史事。

    3)鄂爾渾河,蒙古的最長河流,發源於杭愛山脈(史稱燕然山),向北經流1124公里注入蒙俄邊界色楞格河。這些河流在中國關於北方民族的史說書中常提及,故注。

    4)1889年在鄂爾渾河發現了突厥古碑的遺蹟,在葉尼塞河又有發現。其中,闕特勤碑是漢文。碑文反映著突厥由信佛教轉信伊斯蘭教。

    5)回鶻,現稱回紇。唐大曆十四年(774),回鶻部落在鄂爾渾河斡耳朵八里建立了回鶻汗國。“斡耳朵”意為“宮帳”。

  • 9 # 大漠文哥

    匈奴是紅種丁零與白種斯基泰的混血,和黃中人無關;突厥是西遷中亞建立貴霜帝國的白種月氏後裔 ,征服五萬戶高車後建立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FMVP又給杜蘭特,而不是庫裡或詹姆斯?是由誰投票選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