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史證
-
2 # 主天安
司馬遷使用文學家的筆法,完成歷史學家的編寫工作!文學家乎?史學家乎?兼而有之!故而,文學無韻!史學有誤!所以,司馬遷是:文學界的史學家!史學界的文學家!
-
3 # 慈海覺林1j2T
司馬遷既是史學家又是文學家,他的代表作《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民間代代相傳的風聞記事。《史記》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兩點一是不以成王敗寇論英雄,二是每篇結尾都有作者自己的觀點。
作為文學家主要是《史記》的編寫採用文學的方式敘述而成,魯迅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4 # 步鳴
司馬遷不僅僅是歷史學家,還是文學家,更是星象學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而縱觀《史記》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學對司馬遷的影響主要為:其一,公羊家頌揚湯武革命,主張以有道伐無道,成為《史記》反暴政的思想基礎;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張"大一統"的思想,成為《史記》貫串全書的主要觀念;其三,公羊家崇讓、尚恥之義是《史記》褒貶歷史人物的道德標準。
因孔安國為孔子後人,家中有當世失逸的《古文尚書》十餘篇,併兼通今古文學。故而司馬遷亦嘗就《古文尚書》問故於孔安國,學習古文經學的故訓,以及別擇古文資料的古文學,掌握考信歷史的方法。而《古文尚書》作為整個古文學的核心,司馬遷寫上古三代史亦從中作了大量的引用。
司馬遷曾在《史記·孔子世家》給給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讚揚。其亦吸收孔子學說和六藝經傳的精華,效法孔子精神,繼《春秋》作《史記》,完成一代大典。綜上所述可以知曉司馬遷即是史學家又是文學家。
透過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律書》、《曆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遺業,完成“推古天變”之任務,並明確表述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其結論表述在《天官書》中,即據春秋242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見等星象,聯絡點天子衰微、諸候力政、五伯代興及到戰國及秦漢之際的社會變亂動盪,而總結出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為一紀,三紀而大備的“大數”,最後才認為“天人之際續備”。這是司馬遷天文學之應用的最重要之範例,在整個星學歷史上佔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馬遷又總結了戰國以來的天文學的基本原則,表述如下:“我仔細檢查史書的記裁,考察歷史上的事變,發現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現象。五星在逆行時,往往變得特別明亮。日月的蝕食及其向南向北的執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週期,這是星象學所要依據的最基本的資料。而星空中的紫宮星垣和東西南北四宮星宿及其所屬的眾多星辰,都是位置不變的,它們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離也是一定不變的,它們的分佈排列象徵著天上五官的位置。這是星象學中作為‘經’亦即不變的依據。而水、火、金、木、土星則是上天的五位輔住,它們的出現隱伏也有一定的時間和週期,但其執行速度快慢不均。這是天文學中的‘緯’亦即經紫變動的部分。把這些固定的和變動的兩種星象結合起來,就可以預測人事的變化了。
-
5 # 夢魘怪說
在中國古代文史是不分家的,所以司馬遷既是史學家,又是文學家,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和《資治通鑑》合成史學雙壁,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憑此作司馬遷必須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是史學家是人所共知的,有一副對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直接將司馬遷和司馬相如並列,可見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也是得到大家公認的,《史記》意到筆隨,縱橫變化,章法、句法、用詞都有許多獨特之處,別出心裁,不蹈故常,搖曳迴盪,跌宕有致,其語言之魅力毋庸置疑。
-
6 # 牛二好好說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書,
但又不是那種單純死板的記事。書中有很多作者個人的情感論述,文筆上達到了不可多得的高度,也是常說開創了什麼什麼的先河,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云云。因此司馬遷稱史學家,文學家。
我看歷史還是那種入門的小學生級別,只看熱鬧,思考太欠缺。
-
7 # 佛頂山問答
司馬遷既是文學家也是史學家。首先,他是史學大家,所著《史記》記錄自三皇五帝至漢武帝時代的歷史,注重資料收集的完整、確鑿,不人云亦云,從二十歲開始,司馬遷遊歷全國各地。在浙江會稽,考察過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在長沙汨羅江邊憑弔愛國詩人屈原;在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在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
同時,司馬遷還是一位文學家,他寫的《史記》是中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著作是史記首創。它標誌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已經達到高峰。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對司馬遷著作的最高評價。
-
8 # 人文章貢
漢人習慣把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統稱為文章家,如《漢書》說“文章如司馬遷、司馬相如”。南北朝時,才有了歷史和文學的區別,如“文史兼發”,又如設儒學祭酒、文學祭酒、史學祭酒等。
-
9 # 白麵餡包子
提起司馬遷,我們都知道《史記》,這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記載了從三皇五帝至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所以說,司馬遷即是文學家又是歷史學家
-
10 # 十里雲岸
不管怎麼樣,完成《資治通鑑》就是不一般,況且在那個年代,有著不一般的統治階級思想要求,不可能所有內容全部是真實的。所以他是歷史學家。
回覆列表
司馬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天文學家。
文學家。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澤東對司馬遷很佩服,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崑崙,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是偉大的文學家。
魯迅在《漢文學史納要》一書中有專篇介紹司馬遷。魯迅認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遷寫文章“不拘於史法,不囿於字句,發於情,肆於心而為文”,因而《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的評價成為《史記》評論中的不朽名言。
郭沫若特別讚賞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誇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為司馬祠題寫的碑文中對司馬遷有“文章曠代雄”、“功業追尼父”的讚語。由此可見,郭沫若認為《史記》的文學成就是極高的。
唐代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最。”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史記》成為韓愈作文的樣本。柳宗元認為《史記》文章寫得樸素凝鍊、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
宋元宋人贊司馬遷,其著名者為馬存贊司馬遷的壯遊和鄭樵贊司馬遷的五體結構。
馬存認為司馬遷平生喜遊,足跡不肯一日休。司馬遷壯遊不是一般的旅遊,而是盡天下大觀以助吾氣,然後吐而為書。所以他的文章或為狂瀾驚濤,奔放浩蕩;或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妝如濃,靡蔓綽約;或龍騰虎躍,千軍萬馬。司馬遷世家龍門,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劍閣之鳥道;彷徨齊魯,睹天子之遺風。所以,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憂,使人悲者,子長盡取為文章,因而子長的文章變化無窮。
史學家
翦伯贊認為司馬遷是中國歷史學的開山祖師,《史記》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他說:“中國的歷史學之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是從西漢起,這種學問之開山祖師是大史學家司馬遷。《史記》是中國歷史學出發點上一座不朽的紀念碑。”他還說:“《史記》雖系紀傳體,卻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司馬遷“幾乎注意到歷史上社會之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角落,每一方面的動態,而皆予以具體生動的描寫。所以我以為,《史記》是中國第一部大規模的社會史”。
明清,金聖嘆把《史記》作為“六才子書”之一,評論《史記》序贊九十多篇。他在評《水滸傳》、《西廂記》中多次讚揚司馬遷,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他說:“隱忍以就功名,為史公一生之心。”在評《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司馬遷“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淚。”金聖嘆可謂司馬遷的知音。他對《史記》與小說關係的探討獨樹一幟。“《水滸傳》方法即從《史記》出來”,“《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是一篇列傳。”清人張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記》。”可見《史記》對後世小說寫作技巧的廣泛影響。
錢謙益在《物齋有學集》中說:“司馬氏以命世之才、曠代之識、高視千載,創立《史記》。”他認為司馬遷創立的五體結構,成為歷代史學家編史的樣本,發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章學誠在史學理論名著《文史通義》中說:“夫史遷絕學,《春秋》之後一人而已。”他認為《史記》一書“範圍千古、牢籠百家”,司馬遷有卓見絕識之能,《史記》有發凡創例之功。由於司馬遷有卓絕千古的識力和筆力,《史記》是“經緯乎天人之際”的一家之言,章學誠儼然比於後無來者。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專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司馬遷的五體結構史學框架,一經創立,即為經典。縱觀廿四史,無一例外。趙翼稱為“史家之極則”,可謂精當之至。
梁啟超認為:“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太史公誠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啟超對《史記》評價頗高,認為《史記》實為中國通史之創始者,是一部博謹嚴著作。他認為:史記之列傳,借人以明史;《史記》之行文,敘一人能將其面目活現;《史記》敘事,能剖析條理,縝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張對於《史記》,“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文學家、史學家。
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53] 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
漢代揚雄在《法言》一書中寫道:“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楊雄是讚揚司馬遷實錄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實錄與愛奇,為歷人者所贊同,直到現在。
班固是漢代系統評論司馬遷的第一人。《漢書》中有《司馬遷傳》。班固在讚語中說:“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說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可謂一語中的,世稱其當,後人皆服。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已成為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
史學家、天文學家。
在兩漢時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對天文星象精到造詣的專家。其實只要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律書》、《曆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
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遺業,完成“推古天變”之任務,並明確表述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其結論表述在《天官書》中,即據春秋242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見等星象,聯絡點天子衰微、諸候力政、五伯代興及到戰國及秦漢之際的社會變亂動盪,而總結出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為一紀,三紀而大備的“大數”,最後才認為“天人之際續備”。這是司馬遷天文學之應用的最重要之範例,在整個星學歷史上佔有最高地位。
司馬遷總結了戰國以來的天文學的基本原則,表述如下:“我仔細檢查史書的記裁,考察歷史上的事變,發現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現象。五星在逆行時,往往變得特別明亮。日月的蝕食及其向南向北的執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週期,這是星象學所要依據的最基本的資料。而星空中的紫宮星垣和東西南北四宮星宿及其所屬的眾多星辰,都是位置不變的,它們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離也是一定不變的,它們的分佈排列象徵著天上五官的位置。這是星象學中作為‘經’亦即不變的依據。而水、火、金、木、土星則是上天的五位輔住,它們的出現隱伏也有一定的時間和週期,但其執行速度快慢不均。這是天文學中的‘緯’亦即經紫變動的部分。把這些固定的和變動的兩種星象結合起來,就可以預測人事的變化了。”
綜上所述,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天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