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nnah
-
2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80
孩子剛開始學數學的時候,當然可以掰手指,這是他的思維層次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運算能力的提高,孩子就逐漸學會抽象思維,就不用掰手指了。
-
3 # 我來說教育
孩子掰手指做加減法,是看情況而論的。如果是一年級的孩子,說明其對於數的概念未抽象化,還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也就是說孩子在計算的時候,需要藉助實物(眼前有具體形象)操作才能完成。個人認為不必對孩子太強求,因為強求也未必能改變。平常在日常生活中多讓孩子目測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數概念的抽象化,另外可以用擺實物的方法讓孩子理解並背誦10以內數的分組成,在做這些訓練時,一定要藉助實物的操作演示,幫助孩子對於數概念的建構以及1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訓練一定要遵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
4 # 使用者李道洪
現在小孩在讀大班到一年級掰手指足指算數很正常,畢竟還少,思維能力不高需要用物件或手足指計算,以前我們在讀二年級時,班上有幾個人都帶幾十顆小石子,有的就帶些短小棍子來算數,慢慢地就能跟上不用物件和手足指做數學題。
-
5 # rentlife2008
不應該。
可以在生活中,多給孩子傳達一些數字的概念。
比如去超市,買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時,可以先問下孩子價格牌,買兩個多少錢,簡單的先灌輸,
逛街走樓梯,一層幾個,兩層幾個;量體溫時,1分鐘數多少下。。。。。等等各種跟數字有關的生活場景,家長都可以利用起來,給孩子的種下數字概念,對以後學習肯定有一定的幫助。不要等到小學的拼命的灌輸。
-
6 # 趙冬江
要靠心算。有個笑話:七十年代,一個售貨員就業站櫃檯,算不過來賬了就掰手指算,顧客調侃道:手指夠用嗎?不行再加上腳趾,哈哈
-
7 # 翔子的祝福
我認為,孩子用手指算數沒有問題,但是不應該只是用手指一種方法算數。孩子數學的啟蒙階段,手指算數是必然要經歷的,之後,家長要用能見到,能用到的東西來參與啟蒙教育。比如買東西,帶著孩子一起算賬,用實物和數字相對比的方法,使實物算數數字化,這樣可以上孩子更好的適應課堂教學。
孩子的行為習慣,家長不必焦慮,重要的是去引導,引導的方向是可擴充套件的,有前瞻性的,遊戲性質的,是有趣味存在的。
-
8 # 狼君小故事
其實大多數小孩子剛剛接觸數學都會掰手指算數,這也是人性反應之一。到底該不該扳手指算數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
在我們掰手指數數是每個初次接觸數字是每一個孩子的本能反應,外華人也不例外我們在很小的時候也是喜歡用手指算數,而且有些厲害的的孩子用手指可以很神奇的使用超級演算法,也就是心算加肢體輔助。
但是現在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形成依賴,總是會及時制止,我感覺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俗語說:“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同樣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以孩子的運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輔助工具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孩子的學習也有階段性特點,根據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的方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所以在掰手指這樣的行為方式是正常的,以前那麼多小孩子都在掰手指算數也沒有見到長大了還在用手指算數呀。
手指算數要看是誰,大神級別的孩子長大了有手指默算,跟計算機一樣精準。所以掰手指並不是壞事兒,慢慢的都會改掉的。手指也是輔助工作,難道你敢保證老師跟自己小時候沒有掰手指算過數。沒有人能敢保證。
-
9 # 驚濤駭浪419
第一,太小的孩子,還是適用於掰手指頭算,(適用於10以內的加減)。
第二,大一點的小孩可以把一個珠心算的班讓上一下,珠心算的班也是用手指頭的,看過一次,覺得算的飛快。
-
10 # 定來生263
看孩子的情況而定,其實對於孩子學數學掰手指這類情況而言。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剛開始教一年級時,我看到很多小孩子算數學題目時掰手指,我就在班上強調說不能用手指算數學題,強調過後,孩子不當著我的面算題目,可是他們還是會在課桌下面偷偷掰手指計算。所以我特地去查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身心發現規律。在我學習教育心理學時,學習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象運算階段。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需要藉助外物來計算,比如說手指,小棒。等他們的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也就是等他們到了形象運算階段了,就不會用手指算了。有些家長肯定會說,為什麼鄰居的孩子就不用手指算。每個孩子的思維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些孩子發現快,有些孩子發展比較慢。所以家長不用著急,對孩子放寬心,慢慢來。
-
11 # 陳老師284439626
記大數,正數小數做加法
記大數,倒數小數做減法
超過10的,2O以內的,一位數加一位數,找大數,小數減大數的補數(兩數相加得10)例9十7,大數是9,找出來,9的補數是1,小數7減1剩6,結果是16,逢加必減,7一1=6,得16
減法11一6,個位不夠減,1O去減剩下4,加在個位上,逢減必加,1加6的補數,1十4=5
以上是較難的,剩下的題型較簡單,直接算就行了
試試這種方法,假如孩子實在掌握不了,背10以內分解合成式也行
還不行,只能藉助手指了
不管什麼方法,熟能生巧,多做多練,時間長了,就能張嘴就出了。
-
12 # 布衣學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著手指頭做數學計算,說明他的計算能力很差、不聰明等等。
而且,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很多剛開始學習數學的小朋友,都會掰著手指數數,有些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形成依賴,總是會及時制止。那麼,對孩子來說,掰手指真的是不聰明,是不好的行為嗎?
"證據表明:這種用手指頭表示數的方法,對於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其實,掰手指頭學習數學,多數是出現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我們都知道,數學中無論是代表量的數字,還是數學計算的符號,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限,對這些抽象的內容無法理解,是正常情況。
那麼,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必須透過藉助實物幫助,才能真正理解數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觸到的。所以,透過掰手指學習加減法是每個孩子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我們都知道幼兒學前啟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歲,是兒童形成數學思維的最佳黃金期。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等初始發展時期。
瞭解3-6歲孩子學習加減法的發展規律,清晰的幫助孩子做好過度,也可以為孩子以後學習加減法打好基礎。那麼。對於加減法的學習,在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呢?
3-4歲:認識10以內數字,並能夠用數詞描述事物的動作和特徵
在孩子3-4歲及之前,還沒有具象的數字概念。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藉助實物,幫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透過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數",並能夠應用"數"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徵。
4-5歲:認識20以內數字,能夠透過比較和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數字是數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對"數"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將"數"和"數"之間的關係。
比如:
√掰手指數數,2個手指比3個手指多1個;
√將1-10寫在卡片上,在每個卡片上放置對應數量的小球。5個小球比4個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將3個小球的小盒子裡;拿走一個只剩2個,2比3少,3比2多;
√吃飯時,讓孩子幫忙拿5個勺子;
... ...
透過反覆操作和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數"和"數"之間的大小、多少等關係。
5-6歲:能夠透過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內的加減,並能夠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數"和"量"以及"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長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孩子引入加減法的計算。但是,這時候,孩子在計算時,一般還離不開藉助具體的實物輔助。
比如:
√一隻手張開有5隻手指頭,藏在掌心1只,還有4只,對應5-1=4;
√盤子裡1個蘋果,媽媽又拿來2個,一共3個,對應1+2=3;
√3個糖果,吃掉1個,還剩下2個,對應3-1=2;
√樹上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3只,對應5-2=3;
... ...
透過藉助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字符號的概念,同時,培養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計算的運用。
其實,隨著年齡的提高,孩子會逐漸擺脫實物計算,從掰手指數數到心算,是孩子學習數學運算的自然過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
13 # 我高興18
謝邀。其實人人都經歷過童年掰手指數數。現在的幼教,甚至小學低年級老師也常藉助實物道具包括手指形象地進行教學。數學就是從掰手指開始逐步到筆算,口算,心算。過去還有一門珠算的課程,現在基本被計算器取代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孩子包括大孩子過份依賴計算器,口算心算的能力相對降低了。
-
14 # 周至禮樂國學院
啟蒙時期的孩子,是一個直覺行動思維的主體,即是靠事物在大腦中的聯想進行思維,主要特點是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因此,帶有一定的實際行動,最後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幼兒1到3歲的孩子,心裡和智慧發育正處於初級階段,幼兒思維訓練會採用圖形、音像、動漫等視覺資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開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孩子用直觀演示的方式來表達思維。4到6歲的孩子開始處於嘗試錯誤節段,這時他們的思維都是在感覺、知覺以及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遠超這些過程。於是,幼兒園在孩子5、6歲的時候會選擇教給孩子初級珠心算。
珠心算的特點就是用十個手指來表達和進行運算的,他們用右手食指到小指這四個指頭一個算一個,數到1—4,右手大拇指一個算5,另外一個手食指到小指一個當10用,左手拇指,當50用,於是,孩子們的十個手指完全可以計算一百位數加減運算,甚至高階階段可以進行乘除法運算。這樣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訓練了孩子眼、腦、手的配合默契度,因此,有些孩子習慣了用手指,這比列式計算快很多,孩子比較喜歡用,這並不算是啥奇怪的事,更談不上應不應該,如果你的手可以當算盤用,難到非得拿著算盤而不去用手指嗎?開個玩笑,別介意。
-
15 # 憶往昔影片
掰手指頭學習數學,多數是出現在學前的娃身上。我們都知道學前的娃抽象邏輯思維沒有發展,他們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無論是代表數量的數字,還是代表邏輯關係的加減符號,在我們眼中熟悉簡單,在他們看來,猶如天書。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數學,那娃要學數學怎麼辦?這時,娃需要一根柺杖來幫他邁向理解抽象數學的道路。這根柺杖,就是具體的事物。手指頭,是具體事物中的一種,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觸到的。
所以,娃都會有一個掰手指,依賴動作算加減的階段。假若我們在這個階段握住娃的手,讓他口算加減,那就會得到一個手指頭忍不住跳動、一臉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確答案的可憐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減怎麼可能有進步、學會口算呢?不少當爸媽的,都擔心這個。是的,假若娃一直只會掰手指算加減,甚至在學了20以內、50以內的加減法,還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當娃能順溜地用十個手指算出加減,就得引導娃學用其它具體物品(感興趣的樂高、撲克牌、繪本等)和其它方式(數群、數的分解和組合、口述應用題等)算加減啦,這才會讓他對抽象的數學關係有更多瞭解,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在這過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頭算加減,當他會更多方式算加減,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會捨棄掰手指算加減的方式,提前阻止,只會影響他進一步掌握數學。
另外,透過多種的具體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從掰手指算數到口算。沒有各種計算方式方法的積累,想娃馬上學會口算,這不亞於讓瘸腳的人,放棄柺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樣困難。
02
我在前幾篇數學啟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數群、數的分解和組合來幫大班的娃學習加減。而在上篇數學啟蒙文章,分享到該如何幫娃學會和理解什麼是口述應用題。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應用題學習加減法。
娃按上篇文章學會描述和自編口述加減法應用題,獲得加減法和應用題結構的經驗後,那接下來就是:藉助實物和口述應用題講明加法和減法的含義,也就說是讓娃知道“加法”、“減法”等專業數學名詞,懂得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
一、學習加法
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這個概念,我們熟悉得很。但別看娃早早學習了加減法,我們熟悉的加減概念,他們在四年級下學期才能在數學課本中學習。在這之前,娃只是在老師指導下,學會加減法運算過程。至於原因,是四年級孩子的思維經過不斷地訓練和培養,抽象邏輯能力終於發展起來了。
在學前,我們不需要告訴娃抽象的加減法概念,但我們需要跟娃說明:加法,就是把兩個代表數量的數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總數)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數量是變多的。
所以,當娃能熟練描述和自編口述加減法應用題,有加減的經驗後,我們就要透過實物和口述應用題講明加法的含義,幫他理解抽象層面上的加減法。
-
16 # 吉老師
作為一個有十來年小學數學教齡的老師,我非常頭疼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手指算。慢。而且我發現凡是小學脫離不了手指算的都是數學成績一般甚至靠下的孩子。
孩子的第一印象最重要,他預設態度是採取先入為主。你第一次教他什麼她學會了以後就會用這個。手指算不可取。幼兒期想啟蒙的話最好藉助實物,數蘋果、糖等。有的手指算還用一個大拇指代表五什麼的,孩子課堂上兩手不停舞動,根本置老師的10以內分成、湊十法等不顧。反而拖累了孩子學習。實際上點實物就是讓理解加減法是怎麼回事,等他熟練掌握10以內分成及20以內加減法演算法回脫口而出。而用手指則很難脫離了。
-
17 # 幼兒園最乖乖
這兩天剛在培訓機構給兩年裡的小朋友上課,發現了部分小朋友確實存在掰手指的動作!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當初幼兒園老師為了方便教學,教給了他們掰手指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那時候把人掰彎,到了小學又把人掰直!
大家在平時生活聽到過最荒唐的騙局就是,初中老師說,大家不慌,到了高中老師會講。到了高中,高中老師又說,什麼情況?這是初中的知識,你們初中老師沒講嗎?
我就奇了怪了,你們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拿學生開涮嗎?你們這又是踢皮球,又是掰直掰彎的,教育局是不是可以統一一下教學方法標準呀!
話再說回來,學數學掰手指完全可以,手指完全是一種現成的工具呀,很多人覺得反對掰手指無非是覺得不美觀,影響做題速度等等,那既然是學數學,既然是現階段的教育,我想問,是不是考了高分就可以了!既然是為了考高分,那你管人家用什麼方式算,掰手指不算作弊吧!人家斷奶還有個過程中,何況掰手指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大家太過於看重外表了,以為這孩子這麼大了還掰手指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大家路上看到過算命的吧,人家擱那也是透過掰手指來計算問題,那是不是也應該去罵他,你個渣渣,算個命還掰手指,行不行哦,你這樣算出來會不會不行,要不拿個計算器在邊上吧,這樣算起來會準一點!
而且我也不建議強制性的讓孩子去戒掉掰手指算數的這個習慣,我看到過相關人士說掰手指會影響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一些大數無法用手指去解決!確實,但孩子成長有一定的過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家長老師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引導,當孩子發現掰手指越來越不實用,越來越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候,或者學到了更方便的方法時,自然而然就會拋棄這個方法。就像你用著某個品牌的手機,體驗感越來越差的時候,而你用了另一個品牌的手機,發現流暢的飛起,你會怎麼選擇,當然,回答情懷的繞道!
最後,家長和老師也別太在意掰手指這個問題,順其自然!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和能幹!
-
18 # 田戈教育
孩子學數學,掰手指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與孩子的抽象思維發展有關係。
孩子從幼兒進入一年級時,大部分孩子學習數學還是透過學具操作,理解數的分解和組成,從而理解加減法。但是孩子因善於形象思維,所以,就喜歡用掰手指頭來進行加減法。
再是,一些孩子對數的分解和組成掌握不熟練,或者並沒有真正掌握。很多孩子都能數數,但僅是數數而已。他並不明白後面的數比前面的多幾,或前面的數比後面的多幾。更不明白10的數,那個“1”的意義。
如果孩子對數的組成和分解,或對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有比較好的理解,就可能不用掰手指頭了。如,和就是兩個數合起來,加數是其中(和)的一部分;而減法中的被減數就是相當於加法中的和,減數和差相當於加數。因此,加減法不外乎就是求總數,或部分數而已。
而當孩子明白加減法之間的關係,掌握的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湊十法後,就無需用掰手指頭了。並且學生不用掰手指算數,對後續的學習也有很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因此,作為教師,或家長的一定要慢慢教孩子,讓孩子弄明白數的組成及加減法之間的關係和意義。因為後面的教學都是由此延伸出去的。
一竅通百竅同。十以內的加減法不用掰手指頭,20以內的加減法也容易掌握,同樣100以內的加減法也是一樣的方法。
孩子掰手指頭算數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當然,能不掰手指頭能算數就更好了。
-
19 # 星空攬夢
兒童在學習方面方法是很多的,學前班的兒童他們的幼兒老師就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誘導。帶領孩子以遊戲.兒歌.繪畫.手工等帶動幼兒進行興趣學習。
當幼兒進入大班後,他們對學習就有了充份的興趣,隨便的學一些圖片,數字和數手指。特別是認數字和數手指,這一關是最重要的,在學前學會這一步很重要,這些都是啟蒙學習的一種方法,在學前這是主要的前期知識。
當孩子進入了正規的學齡入學一年級時,他們就開始了正規的習了,特別在學數學時的初期,掰手指是孩子早期學數學的最好方法,在沒有掌握好十以內的分成式時,掰手指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方法。
一但孩子們在某一解段中掌握了十以內和二十以內的加減分層式,老師就可以約束掰手指的方法了,不能使之成為習慣。掰手指只能是數學的先期解段,是必須要給孩子發揮的,一但掌握了加減的分成規律之後,孩子們在老師的要求下就會自動放棄掰手指了,對於腦力發達遲緩的孩子相信老師會進行幫助指導的。
-
20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第一、可以就地取材,手指隨時都能伸出來表示數,而且十個手指剛好可以表示“和為10以內的加法”。
第二、可以加深理解,掰手指可以把抽象的加法運算具體化,幫助孩子理解運算的實際意義。
因此,掰手指的方法一直都適用,而不是那位家長所謂的老套的做法。事實證明,目前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育仍然使用類似掰手指的方法,只是把手指轉換成了其他的實物畫在課本上,讓孩子數數,從而得到用數字表示的加法等式。
那麼孩子又是如何擺脫掰手指進行口算運算的呢?孩子透過數實物得到的運算結論,易於理解,每次做到這樣的運算,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實物圖,幾次下來就把這個運算結果記憶到大腦中了,這就是口算的過程。
家長還有個擔心就是10以上的運算怎麼辦,其實這是不理解數學教材產生的擔憂。事實上,10以上的運算都是透過轉換成10以內的運算來實現的,十位與個位分別各自進行運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就是數學上化繁為簡的思維方式。
所以,學數學掰手指是適用於數學初學者的很實用的方法,家長切不可橫加阻止,打擊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不要過分焦慮,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勵孩子多多練習,假以時日,必能成功過渡到口算。
回覆列表
可以掰。在一開始學習數學時,小孩子就是要把抽象算式具象化的。等到後面熟練了,就不需要掰了。我孩子剛學10以內加法,手指隨便掰。他現在簡單的也不需要掰了,1+3這種根本不掰,3+4還是要掰的。這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