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皮雜談社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軍隊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除了陸軍的裝備稍強之外,海軍和空軍基本上都是從零開始發展的。而且在當時的中國,技術上的落後是一回事,也沒有足夠的生產力支撐我們大量製造軍艦和戰機,尤其是戰機這種製造難度大,製造成本高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完全獨立自主製造先進戰機,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國防事業並不能一直等待下去,於是中國也決定從外國引進一批比較先進的戰機來解我們的燃眉之急,於是我們將目光放到了蘇聯,決定採購一批蘇制戰機。

    如今蘇聯已經解體很多年了,而當初從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引進的戰機也逐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中國空軍早期引進了280餘架原廠蘇-27和蘇-30戰機,它們現在已到暮年,在現在的情況下,這些戰機的前路在哪裡?究竟應該退役還是進行升級,好讓它們繼續在國內服役呢?

    蘇-27在中國引進它的年代還是一款非常先進的戰鬥機,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廣受讚譽。為了補充中國空軍的戰鬥力量,也為了中國下一代戰機的研製,中國從蘇聯訂購了蘇-27,不過還沒有交付的時候,就遇到了蘇聯解體的事件,好在後來俄羅斯繼續交付了這些戰機。

    時過境遷,蘇-27如今在戰鬥機中也算是老兵了。對於那些引進的蘇-27,中國也進行了檢查和評估,認為這些比較老舊的蘇-27已經不適合繼續升級或者服役了,因此這些蘇-27也將要結束在中國空軍裡的使命。除了基本的蘇-27以外,我軍還有一些蘇-27的升級型號,這些還能夠繼續守護我們的藍天。

    蘇-30是中國引進的另一款戰機,蘇-30的到來無疑為中國的戰機研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助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蘇-30,中國才能夠順利研製出屬於自己的多用途戰機,這些蘇-30也可以說是功勳卓著了。縱觀世界範圍內,蘇-30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依然在很多國家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蘇-30雖然已經不是最新的戰機,但現在中國並沒有讓它們退役的想法。中國尚有一些老舊的殲7、殲8等型號的戰機還在服役,蘇-30比這些型號的戰機還是要更加先進的,因此中國在短時間內並不準備讓蘇-30退役,在經過了中國空軍的維護和升級之後,這些蘇-30還將繼續投入使用。

    對於中國來說,戰機的數量自然是多多益善的,中國遼闊的天空依然需要更多先進戰機來守護。不過我軍已經順利研製出了殲-20這樣的五代機,相信在五代機實現量產以後,這些曾經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老兵也會光榮退休的。

  • 2 # 華來士1969

    早期引進的,現在已過了20年。相當於人60來歲。也到了退休年紀了。各部件甚至金屬結構都已經進入疲勞期了。老胳膊老腿,有餘熱就發揮發揮,延壽可以做一做,升級就免了,也不是不能生產,工作還是讓年輕人來幹。

  • 3 # 五嶽掩赤城

    早期蘇-27SK撐不住,需要退役,但後面的可以進行大修升級

    280架這個數量,顯然是把所有的原裝進口的蘇-27,蘇-30MKK以及授權生產的都算進在內。但這個時間跨度可是將近二十年,不同年代和批次裝備的蘇-27戰機都有很大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前蘇聯/俄羅斯原裝進口的蘇-27就分三個批次。第一批是1992年開始交付的24架(實際交付26架),這一批戰機原本前蘇聯空軍訂單,解體後沒錢,就簡單更換敵我識別天線後抵衝交付。第二批是1996年交付的24架(實際交付22架),這一批次執行的是俄羅斯推出的出口版標準(第39批次標準)。最後批是2000年開始交付的28架蘇-27UBK,但實際上是最早的蘇-30K標準。

    第一批蘇-27SK為蘇聯空軍自用版本,聽上去似乎很不錯。但遺憾的是蘇聯時期戰鬥機用料較差,整體壽命要低。冷戰時期前蘇聯基本上每隔十年就進行次戰鬥機更新換代,戰鬥機設計壽命不超過20年,這樣材料要求以及生產工藝要求可以降低。而蘇-27為了壓榨效能,更是不斷進行減重,最後甚至出現加滿全部9.5噸機內油箱時進行機動飛行會影響結構安全,平時訓練只加5.7噸機內燃油的情況。

    但在世界趨勢整體趨向和平的大環境下,這種思路顯然要面對巨大的浪費。因而在中方要求下,蘇霍伊公司開始對蘇-27進行結構補強,補回去約380公斤的結構重量,從而將使用壽命從2000小時/15年提升至4000小時/25年水平。這就是為什麼前蘇聯空軍手冊中寫著蘇-27S空重只有16.38噸,而大部分軍事網站使用資料都說蘇-27空重是16.82噸。早期蘇-27S版本不好意思見人,印手冊上拿出去賣的都是結構補強後的蘇-27重量。

    1992年引進的第一批蘇-27SK,已經大限已至,早在2009年就在西安被人拍到在退役後的機體被卡車拉著運送,當時一度引發網上熱議。實際上這批戰機已經超額完成任務,我們在蘇聯解體後從烏克蘭購買了哈爾科夫航空維修廠的全套裝置和技術,可以對包括AL31發動機在內進行大修,這批戰機退役時實際飛行時間普遍達到2500~3000小時水平。

    2019年初的時候,杜文龍大校發文稱我軍最後架進口的蘇-27退出一線部隊。考慮到我們最後進口的蘇-27是戰鬥教練型的蘇-27UBK,我想應該是指這批戰機從一線戰備值班部隊中撤出,交給二線部隊訓練飛行員使用。這也會是原裝進口的蘇-27大致結局,不會升級,慢慢等退役。

    更換雷達罩,疑似換裝AESA雷達的殲-11AG型

    至於蘇-30MKK,也在進行自行升級,2019年公佈亮相的蘇-30MKK圖片中,已經攜帶中國自行生產霹靂-12主動中距空空導彈。意味著對火控系統已經進行替換,可以使用中國自行生產的武器。總之,我們不是印度,自己DIY動手能力強,自己直接改,不用麻煩別人,也沒必要全世界嚷嚷。

    攜帶霹靂-12的蘇-30MKK

  • 4 # 狗刨武備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中國多批次地引進了俄羅斯的三代機,包括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KBU雙座型,76架蘇30MKK,及海軍購買了48架蘇30MK2,總數在200 架左右。至於280架的總數應該算上授權組裝的蘇27SK,也就是中國的殲11A戰機。原本俄羅斯授權了200架,但生產到一半左右中國就自主搞出了更先進的殲11B,至於殲11A到底生產了多少目前不得而知,大概數量在60~100架左右。但無論是進口的蘇27、蘇30,還是授權組裝的殲11A,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升級價值,機體壽命耗盡後該退役全部都得退役,目前從俄羅斯原裝引進的蘇27已經分兩批次退役了,剩下的殲11A和蘇30恐怕也快到了退役的時候了。

    不得不說,俄羅斯的蘇27和蘇30MKK對中國戰機發展貢獻功不可沒,不但讓中國第一次擁有了世界最先進戰機,而且根據蘇27SK,中國後續自主開發改進除了殲11B和殲16戰機,還利用這款戰機進口的AL-31F發動機開發出了殲10和殲20。而對於俄羅斯方面,蘇27和蘇30可謂是俄羅斯軍工的出口明星,不但大量出口給中國,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國,很多中東國家也都購買了,甚至印度還引進了蘇30MKI的生產線。蘇27系列戰機的戰鬥力彪悍,起飛重量大,掛載彈藥多,機動效能更是達到三代機金字塔塔尖,理論上來說,蘇27系列戰機的綜合作戰效能是超越美國F-15系列的。

    蘇27SK座艙

    但是俄羅斯戰機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第一就是電子裝置落後,機載航電裝置又大又笨重,無論是俄羅斯的蘇27SK,還是蘇30MKK,其陳舊的航電裝置已經相當落後了,甚至座艙儀表還是二代機水平,座艙內全是琳琅滿目的各種儀表,重量大,操作複雜,空勤資訊獲取不容易。中國自主生產的殲11B和殲16,主要改進方向就是採用更先進的、體量較輕的雷達等航電裝置替換老舊的儀表,讓戰機的探測距離、多目標搜尋能力得到很好的改善。如果用現代化的電子系統改進蘇27、蘇30,對這些進口戰機進行現代化升級,比如換裝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座艙顯示採用當下流行的“一平三下”顯示系統(一個平視顯示器,三個下視顯示器),戰機的綜合資訊獲取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改善,作戰能力將成倍增加。

    但為何中國空軍和海軍的蘇27和蘇30就不能繼續升級改進呢?甚至在服役過程中也就進行了一些小的升級,並沒有執行過大的改進呢?主要原因還是受限於較短的機體壽命。由於俄羅斯航電系統又大又笨重,造成蘇27戰機重量超標,機動效能就大受影響,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蘇霍伊不得不犧牲給機體結構減重來追求機動性,這是以犧牲機體結構強度為代價,最初的蘇27壽命僅僅只有2000小時,後來經過延壽也僅僅只能達到3000小時而已,在延長服役時間可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了。而對比同時期的F15,其機體壽命達到4000小時,後來飛行測試冗餘量較大又漲到了6000小時,後期生產的F15機體壽命更是達到8000小時,驗收後可以達到11000小時,對比一下俄羅斯的蘇27,也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而中國在進口第一、第二批次的蘇27SK和蘇27KBU戰機後,第一次擁有了三代戰機,而培養三代戰機飛行員的任務刻不容緩,可以說這些戰機承受多批飛行員同時不間斷地“折磨”,機體壽命耗損快得驚人,僅僅在2009年中國就退役了第一批進口的蘇27SK,雖然後續隨著中國殲10、殲11B不斷生產,壓力減小了一些,可第二批蘇27也在前兩年退役了。至於組裝的殲11A和蘇30也在空軍和海軍服役相當長時間了,剩餘機體壽命肯定也不多了,給這些戰機進行升級航電系統升級改進,消費大量資金資源,改進後飛機作戰效能肯定會有質的提升,但卻飛不了多久,成本效益方面並不合算,何況現在中國已經可以生產殲11B、殲16,其效能水平與蘇30相當甚至更優秀的戰機,完全沒有必要為殲11A、蘇30的升級改造投入資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怎麼把水拍成攝影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