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稜花兒

    我是90後農村家庭的孩子,第一次出遠門是上大學的時候,當時連地鐵也不會坐。我一個人坐火車去長沙,在去長沙之前,我用百度地圖查了要怎麼坐車……可是下火車後,我不知道怎麼買地鐵票,我一個人拖著行李箱站在旁邊看別人怎麼買票,然後再排隊買,幾經週轉,終於到了學校。

    當時就覺得自己特別沒見過世面,自己特別渺小,有些自卑。在新生報到那天,我室友都是父母來送她們的,陪她們報到、幫她們整理床鋪、置辦東西……只有我一個人是獨自面對這些。

    在學校的日子裡,想著大學生是該找份兼職做做,賺點外快。我很清楚地記得第一筆兼職工資賺了60塊錢,來回公交4小時花了8塊錢,中午跟同學合吃一份午餐5塊錢,那天的純收入47塊錢,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賺錢。

    大學四年,我更多的時間是獨處,經常一個人操場散步、食堂買飯、去自修室看書……同學經常會問我,你怎麼總是一個人,覺得你有很多秘密……我總是一笑帶過。

    現在已經畢業了,我留在長沙工作,我還是一個人,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做飯……

    在這座城市裡,我是很渺小的存在,但我想在這裡留下些什麼……孤獨是我的常態,我經常夜深人靜時站在陽臺聽著外面的車聲,因為這樣讓我更有前行的動力——看,都這麼晚了,他們還沒回家,你憑什麼不努力!

    有人說,大城市是冒險者的天堂。渺小的我們都頂著巨大的壓力,在這座城市裡努力拼搏,想要紮根,我們都只是想過得更好一點。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加油!加油!加油!

  • 2 # 番茄團團團

    大城市嘛,摩天大樓,燈火輝煌。城市規劃氣勢恢宏,卻又井然有序。一個城市,無比繁華又安寧,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兩個人的付出。是整個社會分工合作,大到各個行業企業團體,小到個人,每個人各司其職又互相聯絡,包容,大城市才有了穩定和發展的可能。

    總而言之,人是群體動物就要合群,要有個人思想也要有大局觀,順應時代和群體,熱愛你的城市和國家。你感冒時喝的一支藥,是你個人的需求和經濟付出,但背後卻是藥企研發,生產包裝,物流配送,相關部門嚴控質量穩定物價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集體,當你人生不如意就要怨天尤人,甚至有報復社會的想法,真的很幼稚也很自私。當你覺得一個城市有它陰暗的一面,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要悲觀沮喪,更不要走極端思想。城市就像一個人,有健健康康的時候,但也有生病的時候,你不能說城市生病了,讓你疼痛,所以你要毀了它。我們要理智地找出病根,尋求能幫助你的人和團體,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矛盾問題。反之遇到挫折就鬱鬱寡歡或殃及無辜,解決不了問題,折損了你自己也傷害了你的家人親友。

    我的觀點,也許認同的人不多。其實寫給自己的,我也正在人生的低谷中,除了樂觀向上,做好自己能做該做的事,沒有更好的辦法開對抗抑鬱和困境。

  • 3 # 豆芽黎

    對於我來說,從小地方到大城市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感謝自己年少時的奮鬥,讓我逃離了那座大山。

    我出生在北方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我們縣被認定為國家級貧困縣。從我出生直到我六歲,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我記憶中的天總是很低,很圓,我就像井底之蛙一樣以為世界只有我頭頂能看到的那麼大。

    等到上學之後,看到書本中所描繪的新鮮事物,漂亮的鞋子、鮮豔的紅領巾、能跑的小汽車,我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具體的東西。我嚷嚷著對爸爸說我也想要書上的玩具。在我再三的要求下,爸爸用木頭給我做了一輛車,用瓶蓋作為車輪。那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件物品。

    等我十歲的時候,村口的小賣部有了村裡第一臺電視機,我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電視裡五彩斑斕的生活和我格格不入,電視裡的東西我也沒見過。我問村裡在外打工的人,聽著他們口中說著外面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我向往的同時暗自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走出大山,到城裡去生活。

    我問村裡的老師,怎麼才能擺脫現在的境遇,走出大山。老師告訴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去,風風光光的回來。從那時起,貪玩的我開始認真學習,每天上課結束後我都會去村口看《新聞聯播》瞭解國家大事。

    人窮志不窮,經過我的努力,我以縣第十名的成績考上了縣裡的一中。開始了我的走讀生涯。第一次上初中,也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看著電視中的場景真實的出現在我面前,我欣喜萬分,以至於鬧了不少笑話。

    為了儘快的轉變自己的身份,我開始看書,只要我遇到的書都會看。我開始天天晚上湊在學校的小賣部看電視,認識各種出售的食物。我那時候深刻的認識到,對於從大山走出來的我來說,只有學習才能改變我的命運。

    自那以後,我開始拼命的學習,從來沒學過英語的我每天偷偷在被窩中拿著手電筒背單詞。當其他同學都在看小說,打遊戲的時候我依舊在學習。漸漸地,我的成績越來越好,年級前二十、年級前十、年級第一。

    就這樣我上了市一中的重點實驗班。此時的我已經和大多數城裡的同學一樣,開始慢慢發展自己的愛好,看一些小說和文學書,甚至會在週末和同學去網咖打會遊戲。但我知道,只有不斷地奮鬥才能財務自由和精神自由。

    到了大學之後,我完成了人生的三級跳。真的從小山村來到了一線城市。小時候魂牽夢繞的高樓大廈此時已經變得風輕雲淡。而反觀和我一起讀書,中途輟學的同學,他們已經大多成家立業,又會在小山村度過餘生。

    從小地方到大城市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什麼?我想用一句話:“我奮鬥了這麼多年,終於有機會和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了”告訴你,在這段旅途上有多不易。

    在我奮鬥的旅途中,總會有人嘲笑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當著很多同學的面給我說:“你的鞋該換了,有時間去洗個澡”。換座位的時候有人會給老師打小報告不想和我這個山裡的孩子坐一起。此時我體驗到的是階層轉變的困難和深深的自卑。

    我曾經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是富貴人家。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有漂亮的衣服,精緻的玩具。等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我慢慢的開始理解父母。開始明白,生活本來就不是一番風順,我只是比別人多奔跑一會罷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對我自己而言,如果我沒走出大山,我會像我年少時的夥伴一樣,結婚生子,平平淡淡的過完一輩子。而走出大山以後,最重要的是我的靈魂得到了提升,我的世界觀發生了變化。我開始不僅為我自己考慮,為別人考慮,更為為國家考慮。

    ♡ ̑̑ฅ(ٛ˃̶˙ω˙˂̶ٛฅ)本可愛登場

  • 4 # 思享文話

    我從小地方到了大城市之後,最真切的感覺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最深刻的體會是“見多才能識廣”,最堅定的決定是“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說經歷——“劉姥姥進大觀園”

    我父母都是一座大型國有銅礦的職工,所以我打出生到初中畢業都是在礦上生活學習,後來到市裡上了三年高中,當時感覺大小也算是個地級市的中心城區,自以為還是不錯的。再後來考到了南京讀大學,從報到開學的第一天,我就覺得很震撼——城市很大,車站很大,馬路很寬,校園也很大……總之很快知道了自己以前真是“坐進觀天”了。

    印象很深的是,開學沒多久有次班級組織外出集體活動,到了飯點來不及回學校,於是決定到肯德基AA。那時候我老家全市都沒有一家肯德基麥當勞,所以進去以後內心還是很緊張的。迅速地暗中觀察之後,我發現自己好像不太知道怎麼點餐、該點些什麼,於是就跟一同學說“人挺多,我去佔個座,你幫我點個跟你一樣的,我都行”。不知道同學看出什麼來沒有,反正他沒說什麼就去點餐了,我也算化解了一次小尷尬。

    談體會——見多識廣,輸在起跑線上往往“非戰之罪”

    在老家的時候,小學初中同學都是礦工子弟,生長環境、家庭條件基本差不多,所以孩子們除了性格和成績之外,似乎沒有太多差異。高中同學也都是一個城市的,也沒有太大的對比。

    但到了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就明顯得感覺到了差異。先不說經濟條件,就說思維理念的開放、人際交往的活躍、為人處世的成熟等,大城市的還是比小山村的普遍高出一籌。

    雖然接受了現實,但當時心裡多少也有些不服氣的——畢竟這不是自己笨或者不願意學,而是環境和經歷侷限了自己。同時也有一些慶幸——幸虧自己努力走了出來,才有機會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做決定——“沒傘的孩子要拼命跑”

    既然知道自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那就要在後面的人生里加速奔跑啦——懷著這樣的信念,我努力地學習工作,成家立業,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斷為自己加油。

    從南京到天津,之所以一定要在大城市立足紮根,就是為了讓我的孩子不重蹈我當年的覆轍,希望以此為起點,他今後能見識更加廣闊而精彩的世界!

  • 5 # 張春龍

    我在農村,鄉鎮,縣城,省城,上海市都居家生活過,從小地方到大城市,我最深的感觸是無論在那裡生活,都要有物質生活資料,有時會有錢也購不著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因此,物質生活資料之滿足人的生活需要乃是第一等重要。小地方也好,大城市也罷,確保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與市場供應,這是國家管理生產生活的第一要務,因為這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需要之滿足問題。有了豐富多樣的物質生活資料,加上人們勞動所獲之錢,能夠買得到所需物質生活資料,這才是美好幸福生活之基礎。

  • 6 # 三千肥茶醬

    剛畢業的我因為想要到大城市看一看,不顧父親的反對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深圳。

    從小都是乖乖女,一直都很讓家人放心的我,突然就想叛逆一下。

    半年過去了,我依舊還深刻的記得那時候偷偷跑到深圳的自己哭著對我爸說:“爸,我就想到外面看看,你們總說到外面就不會有人幫你了,外面那麼亂,你肯定會受傷的。可是我還年輕,我不到外面撞個頭破血流我要怎麼知道你說的是對的。”

    電話裡從來都無堅不摧的爸爸聲音竟有些哽咽,“管不了你了,去吧。”

    那聲嘆息一度讓我想要妥協。可我還是沒能抵住大城市的誘惑,毅然決然地出走。

    大城市對於小地方的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機會多,選擇多,但是坑也多。

    剛到深圳,我一無所有,這裡要感謝閨蜜的收留,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若是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那肯定是寸步難行,光是房租就能給我以重擊。

    找工作是最難的一個部分,沒有人指點,只能瞎闖,而瞎闖就註定要掉坑。

    在深圳的前一個月,一整個月都在投簡歷、接電話、坐地鐵、面試,一次又一次地在鼓起勇氣、接到面試電話的欣喜、面試後沒有等到反饋和麵試後才發現工作不和心意的失望中輪迴。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剛成立的創業公司(這裡沒有詆譭創業公司的意思),我感謝這個公司,畢竟它給了沒有任何亮點和優勢卻急需一份工作的我一段緩衝的時間,但它也差點成為讓我對深圳這個地方心灰意冷的最後一根羽毛。

    在這個公司工作的半個月,是我到深圳這半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時間。

    我應聘的行政,公司的福利並不是很差,5500的工資,試用期一個月,包午飯包住。於我這種來自小地方沒什麼技能和見識的人而言,福利可以說還可以,讓人卻步的大概是工資會壓一個月吧。

    因為是新公司什麼制度和政策都不完善,老闆也很新,整個公司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手忙腳亂,分工也不明確。

    雖說是行政,但是也需要做財務採購人事以及測試的活兒,常常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才能下班,一天下來卻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收穫,就是特別累。

    身體的勞累往往只會讓人想要休息,而精神上的折磨會讓人直接崩潰。

    看不到希望往往會讓人絕望,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來又在幾天裡離開,心中便播下了慌亂的種子,開始心慌、害怕,特別是流水線的測試工作實在讓人覺得枯燥,屬於小動物的那種直覺開始亂動。

    而最讓我覺得精疲力盡的大概還是當時的那個同事。

    公司幹活兒的總共也就幾個人,一個執行經理,一個行政,一個工程,一個測試還有一個業務。而我前面說過會幫測試幹活兒,恰巧那個測試和我同住一間宿舍。

    我們同吃同住一起上下班,按理說應該挺好的,但是最可怕就是這樣的人擁有兩幅面孔,看你好欺負就使勁欺負,還把你當笨蛋。

    她常常和我抱怨測試的活兒太多了做不完,抱怨老闆怎麼不多請一個人,然後道德綁架我幫她幹活兒。

    甚至打著老闆的旗號見天地催我幹,但凡見我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說我不幹活兒,甚至我這邊有其他事情要處理她都要盯著我是不是偷懶。

    初入職場的我哪裡懂得那麼多彎彎繞繞,因為實在不堪每日裡這麼勞累,我在會上提出多招一個人做測試的建議,沒想到她確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

    著實讓我體驗了一把什麼是職場上的小人了。

    我在公司僅僅待了半個月便提出了離職,離職的時候一度想過回家,還好最後遇到了現在這份還算不錯的工作,遇到了那麼多溫暖而願意幫助我的人……

    每每想到之前的遭遇竟覺得還有些忍俊不禁,也算是人生的一次小考驗吧。

    雖然覺得大城市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好,但是也有足夠的理由讓我想要留下來。

    總之,不管怎麼樣吧,現在,我在深圳,我過得還算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汽車內飾一定要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