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中樂

    個人認為,還是不要自學了,最好是趕緊拜一個高手為師,一則是出現方向性的問題,有沒老師點撥是完全不一樣的,二則有了老師也會進步很快,少走彎路。至於如何選帖,怎樣切入,名師自然會告知。書法的成功,不外乎勤奮加悟性再加名師指點,個人意見,敬請斟酌!

  • 2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看你發的圖是歐楷,從這水平上看,字寫得是很不錯的,不論是點畫還是結構,都已經是上乘之作了。如果你說在歐楷上還想提高,我想這個沒必要了,可以換帖試試。當年米芾也是從歐楷開始,寫得非常好,後來又換成顏真卿、柳公權,等到了一定水平後,又追魏晉,這些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說想要在歐楷上再提高的話,建議不要練習當代人的,應當取法古人,因為古人的作品中不僅有歷史的滄桑,而且那裡才是筆法的源頭,也許別人沒做到,但你也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筆法是書法的永恆,古人的作品之所以流傳下來,主要是他們在用筆的筆法上存在“真理”,是人們共同認可的有價值的東西。對於今人來說,也許他們在學習當中有自己的理解,這些認識如果出現一些偏差的時候,被你學去了,這就是偏上加偏,這個道理就是為什麼學習書法要學習古人的意思。

    這個插圖是米芾在38歲時所寫的,有魏晉之風,氣息凝練,但那裡畢竟是年輕,還差人生的歷練,不像他在暮年時所作顯得自然率真。雖然有點跑題,但對你或許有幫助作用。

  • 3 # 洛神公子

    可以讀一下《中國書法史》,中國書法有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歷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思則殆”。瞭解古人練習書法的方法、感悟、體會……多“識貼”、“讀貼”、“臨帖”、“背貼”、“出貼”。關於書法的“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力透紙背”……都有新的啟發!“十八缸墨水”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吧!量變到質變需要大量的練習的!

  • 4 # 中州耕牛堂主

    題主學習書法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能臨摹到這個程度,十分難得。下一步仍須繼續深入臨帖,並嘗試摹臨→對臨→摹臨→對臨→摹臨→對臨的“反覆臨帖法”,達到七分形似和神韻時,可進入背臨→意臨,之後慢慢揉入自己的個性,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上圖為題主的學書習作

    學書法,臨帖是硬道理。臨帖,量要上去,只有量上去了,才能產生質變。正常情況下,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只少得用上三年以上功夫,才能達到五六分形似和神采。所以說,學書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期短了不行。對臨,是書法家、書法愛好者一生的事,萬不可操之過急。據說,當代書法家龍開勝每天臨帖練字的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張繼老師也是每天把臨帖練字當成日課,一直堅持著。

    上圖為歐陽詢《九成宮》區域性

    要重點掌握歐陽詢楷書的用筆和結構佈局特點,突出險絕,達到字字有“勢”,字字有“神”,字字有“生命力”。

    在臨帖階段,先不要急於創作書法作品,要把全部精力用在臨帖上。如果臨摹到五六分像,有創作慾望和衝動時,可先集字創作,達到七分像時可嘗試創作。另外,臨摹到一定程度時,可仔細揣摩揣摩盧中南老師歐楷作品,這對自己今後的創作會有間接幫助的。

    上圖為歐陽詢的楷書作品(區域性)

    我為什麼建議題主對臨一個階段後又回過頭來進行摹臨呢?因為摹臨一遍比對臨20遍的效果還要好。學書法,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有的。

    在臨練字的同時,千萬別忘記讀帖和領悟所學碑帖的書法精神!

    上圖為盧中南老師的歐楷作品

  • 5 # 趙福

    @鑫爺 文【自學書法的基本知識,您必須要掌握】

    筆者建議您:

    一.初學者,每天練三小時左右最為適宜。

    二.學習與提高毛筆書法的水平,就選用與規範漢字有較強相似性與流行性的當代書法大家田英章老師的楷書之書法,這對您已經學習一年多的書法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有較大的幫助。

    三.田英章的毛筆楷書,特別適合初學者或是在書法學習中,沒有明顯進步的人士。

    四.在中國傳統書法上,楷書入後,成為草書大家或是行書大家的事例不在少數。

    傳統書法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藝術財富,我們優人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要精心的愛護她、學習她,使她在中華大地上,世界人類史上,深耕、開花、結果!

  • 6 # 老跨鬥

    我乾脆寫個非常簡明的東西,告訴大家我的心得:

    1、學書法沒有捷徑,沒有速成。

    2、學書法並不複雜。

    3、學書法就是從臨摹古人碑帖開始的。

    4、學書法一定要有老師指導,不可以自學,自學等於浪費時間。

    5、當在老師的指導下選中某帖時,先把所有的基本筆畫進行認真練習。因為基本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中國漢字九萬多個,很多,但基本筆畫就那幾個。

    6、當基本筆畫掌握以後,開始臨帖,此時最要注意的就是結構。中國漢字九萬多個,很多,但基本結構就那幾種。所以,在臨帖時要分類。

    7、臨帖最基本的就是一個字,“像”,越像越好。筆畫形態像原帖,結構上像原帖。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像,就要在老師指導下找原因。

  • 7 # 愛國軍374

    喜歡那方面的帖子,要多練,熟練字型結構造型,最後把自己對字的感覺容入裡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句話說的文有真宗,字有骨。

  • 8 # 李民華

    半年很短的時間,找一套自己喜好的楷書或者魏碑體,練習手上功夫同時,融合各家書體。從小楷到榜書,大小字型反覆練習琢磨。

    臨摹較多作品,融會貫通,從而再回到書貼再臨摹,還要多練習書寫,學會融入自己,一定會逐漸取得成效 ,加油!

  • 9 # 梁園墨客書法

    看了一下您的作品,一年多的時間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說明您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都會遇到“瓶頸期”。

    所謂的“瓶頸期”,就是我們無論如何努力,下功夫,不但感覺不到進步,有時還會有退步的感覺。

    這時候大多數習字者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就會想“我是不是適合練字?”,或者是“我是不是適合練這種字型”?等等。

    如何能夠突破“瓶頸期”,這就要求我們多思考,多琢磨,多讀帖。

    如果是“對臨”時間久了,也可以嘗試一下“背臨”,然後逐一與字帖上的字對照,看哪裡臨的不好或是不像。

    在這裡建議您可以再選擇一種字型練習,或者與您現在所練習的字型交叉練習,比如選擇行草書,或者篆隸書。行草書可以增加您楷書的靈動,篆隸書會使您的筆畫更加的勁健。

    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去拜訪老師學習。在這個階段,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有名師指導,或許你會豁然開朗,就突破所謂的“瓶頸期”也不好說。

  • 10 # 小杰的風景

    清人松年說過:“書畫之道,縱有師授,全賴自己用心研求。”確實是這樣的,書法學習能夠得到老師的具體指導,受益是非淺的,但問題的根本還賴於自己的勤奮努力和用心研求。那麼,自學書法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選取什麼樣的方法,這是能否入門的首要問題。歷代學書成功者方法不盡相同,各有各的途徑和經驗,所以無須強求統一。只有“得法”二字十分重要,是人們共同尋找的入門鑰匙和認真研究的課題。你已經學了一年半了,已告知到先從楷書學起。總結前賢得失,歸納自己體會,有以下幾點認識供自學書法者參考:

    初學書法,應先重規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確軌道。楷書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挑、折)齊備,最為嚴格,以此繩之,可算嚴師嚴教,定能精進。楷書筆勢穩健,如慢動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規範有致。其點畫和結構,非常精細,最能訓練基本功夫,最能培養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門的正道。近人潘天壽說得好:“開始學書法,必須求法則,要正規,要從正楷開始。”

    筆法,在運用過程中,表現為提、按、絞、翻或使、轉、緩、疾等等,而在寫出的筆跡(墨跡)上,則表現為輕、重、圓、方或連、斷、潤、躁等等。這正是藝術風格的展現處,正是藝術語言的深邃處,差之毫釐,則異之千里。筆法的精湛、豐富和複雜,最不容忽視,也很費功夫。掌握了各種筆勢的寫法,點畫才更富變化,書寫才更加生動。若能運用自如,出手入化,可以說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

    學習書法是件苦差事,沒有吃苦精神,沒有耐久的恆心,是不會有成績的。古人早就有經驗和體會,米芾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蘇軾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看來,勤奮與刻苦習書是掌握和運用書法技巧的通途。天天使用毛筆工具的古人尚不敢懈怠,何況我們呢?

    學書要求學象古帖,學好傳統,不是最終目的。僅僅是為了以古法為則,以古人為鑑,最佳化我們的學習過程。要真正做到熔鑄古人,自立門戶,就必須活學活用。透過對古帖的臨習,透過對點畫、結構的研究,學到筆法技巧,學到精神意度,學到審美思想,悟出其中道理,找到適合消化吸收的營養充實自己。打個比方,叫作“吃豬肉長人肉”。這就是轉化和活用。我們須知,“悟化”是出帖和著我的重要環節,是自立的重要標誌。不能“悟化”,就不能熔鑄,就不能出新,視為死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名著,你最喜歡哪一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