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專撕雞
-
2 # 張秉榮
就此問題就談談我的看法,宋江為何最終走上招安之路的,我想多是因為封建的守舊思想在作怪。在古代凡是讀書人,都想著金榜提名,光宗耀祖。但這考進士重壯元並非宜事,不是說你讀了書就能登龍門,可古代讀書人都被儒家思想所洗腦。讀書習武就是要光宗耀祖,別無他用,而宋江很不幸沒有及第登榜,只做了一個小小的押司。
這個押司使宋江心底很不爽,但他別無他法,只能委屈求全,但是宋江還是不安於現壯。心中依然懷著一飛沖天的凌雲之志,所以,他仗義疏財,千方百計的結交天下的英雄豪傑,以便能助他實現他心中的夢想。咱們能從他寫的詩作就能觀其為人;如下詩
———心在山東心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時若隨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山路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不難看出,別說一個小押司了,他的理想要超出黃巢許多吧,所以,他笑黃巢不是大丈夫。但他心中依然很渺茫!很寒冷,依然是孤單寂寞的。但事不隨人願,偏偏他也犯了人命官司,成了朝庭要犯,最終被逼上梁山。這使宋江很無奈,他心中有千萬個不原意當個強盜草寇,但別無他法,朝庭的金字印已深深的烙在他面額之上,無法摸去。因為宋江所讀的五經四書,諸子百家,盡都慣穿些人,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忠孝道德。而這些儒家學說在梁山上只佔了個義字,別的就全是背道不馳。
所以,宋江上梁山後並不甘心背一個強盜的名聲,在民間殺富濟貧,壯大梁山實力,從不與朝庭為敵,在他實握梁山大權和有足夠的籌碼時。就心中盤算著招安之事了,而且一個人下山,慢過眾英雄豪傑而偷偷的去會李師師,以便和宋徽宗交易招安之事,而且天天給眾英雄慣穿些招安的事,還美其名說:為弟兄們謀個好前程。而在梁山只有三兩人支援宋江招安的,其餘的都是反對的。在菊花會上,武松就直言不諱的對宋江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
3 # 武陵人吃魚為業
不請自來,我也說說我的觀點。
其實我和大部分讀者或者電視劇觀眾的觀點是一樣的,最初是很反感宋江的,尤其反對招安,甚至認為招安直接導致了梁山集團的覆滅。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讀的書越來越多,我漸漸理解了宋江招安的苦心。
反對招安的朋友,我曾經問過他們,如果不招安,梁山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得到的答案無非就那麼幾個,要麼得過且過,瀟灑一天是一天,要麼推翻朝廷,自己當皇帝。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別的出路了。那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幾條路各有什麼特點。
得過且過,瀟灑一天是一天。這條政治路線,是梁山上一代寨主晁蓋的路線。
梁山上的人,年齡跨度很大,年輕的如史今,二十出頭,年齡大的如安道全,五六十歲。大部分人的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尤其是梁山的武將,幾乎都集中在這個年齡段。我們假設梁山武將的平均年齡是35歲,按照當時的壽命,武將到了45歲就很難再保持戰鬥力了,也就是說,10年後,梁山的武力水平就會大打折扣,到那個時候,很難再抵擋住官兵的圍剿。
其次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溫飽問題。梁山頭領有108人,嘍囉大約5萬左右,再加上這些人的家屬,整個梁山集團大約有10萬人。這麼多人在一起,吃飯是個大問題。到過現在梁山縣的人都知道,梁山其實很小,山上又不能種地,最多養點牲畜,如何養活這麼多人?當初晁蓋帶去的十萬生辰綱,用他自己的話說,可以保兩年吃喝,大家想想,十萬生辰綱只能維持兩年,而且還是早期的梁山,那會兒人數還很少。鼎盛時期的梁山,估計一年的消耗就得十萬以上。由此可見,梁山的日常開銷是個大問題。
以前梁山解決開銷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借糧,說白了就是去搶,所以每次打破了城池,比如祝家莊,高唐州,曾頭市什麼的,都是把糧食錢財全搬走。但是梁山總不能全靠借糧吧,而且梁山周圍能打的城池就那麼幾個,太大的打不下來,太遠了又不利於作戰,因此借糧這條路只能短期內用用,長期來看,是指望不上的。
因此,得過且過這種路線,不會維持太久,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因為溫飽問題爆發內亂了。
推翻朝廷,自己當皇帝有這種想法的,肯定沒多太關注歷史。縱然劉邦朱元璋之類的成功人士給我們提供了表率,但是我們細細分析,梁山和他們相比,根本沒什麼可比性。
首先,梁山當時所處的時代,雖然各種社會問題很多,但是還沒到矛盾激化,百姓無路可走只能揭竿而起的地步,對於大部分老百姓來說,安穩過日子還是首選,百姓普遍是反對戰爭的,因此推翻朝廷這事,不太好得到百姓的支援。得不到百姓的支援,就比較難獲得兵源,就難以持久作戰。
其次,梁山鼎盛時期的兵力其實也就五六萬,誇大一點說,最多不超過十萬。十萬是什麼概念,大宋王朝,光林沖當初管理的禁軍就十萬多人,這還不算各地方上的軍隊。梁山僅靠這十萬兵力打天下,難度可想而知。
再次,梁山武將水平參差不齊。細讀水滸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梁山能打的,也就是五虎八驃,再加上盧俊義,魯智深等幾個人,加起來也就二三十個。其餘大部分頭領武功並不是很強。而大宋王朝這麼多年的基業,要找出能打的武將來還是很容易的,別的不說,梁山上這些能打的也都是原來朝廷的軍官,由此我們推斷,朝廷肯定是有能人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出頭罷了。因此在將領層面來說,梁山也沒什麼優勢。
因此可以說,梁山想推翻朝廷,幾乎是不可能的。
招安是唯一出路。那怎麼辦呢,只能招安了。招安其實是有先例的。十節度圍剿梁山的時候,就有當初被朝廷招安的綠林中人,而且做到了節度使的高度。這說明招安其實是一條走的通的路。後面的事實也證明,雖然招安後梁山兄弟死傷很多,但是畢竟還存活下來了大約1/3,而且像朱仝,呼延灼這些人,後期都發展不錯,為國家也做出了巨大貢獻。試想一下,如果不招安,估計拼到以後,連一個也活不下來。
而且,如果不招安的話,子孫後代也都是草寇,也要揹負被圍剿的命運,那就太慘了。
因此招安是唯一出路。
-
4 # 易乎
宋江為什麼要招安?
首先你要知道你不招安的話,那你永遠都是賊寇,是反賊。而且咱們從宋江的角度來想,自己以前好歹也是個朝廷的官員,最後投奔梁山泊那也是迫於無奈。咱們就看梁山好漢,有幾個是真心實意想上梁山的,有好多都是被逼上梁山,或者是被梁山上的人利用,搞得自己最後成了反賊,有家不能回,只能跟著他們上梁山。玉麒麟盧俊義就是個好例子啊!他好好的一個員外當的好好的,小日子過的也瀟灑。最後卻被吳用設計給逼上梁山了。
而且當初宋江說招安的時候,梁山上其實有數半已上的人都是支援招安的。因為這些人他們大部分以前都是朝廷命官,都是迫於無奈才上梁山落草為寇。所以宋江一提出招安他們心裡都是一百個一千個願意,因為不管當時朝廷多麼腐敗,你都是大宋子民,你不能和朝廷對著幹。而且古代還講究忠君愛國,像宋江等人就是忠君思想太嚴重。
其實我認為宋江招安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梁山上的眾人,因為賊寇永遠都是賊寇,不管你有沒有推翻宋朝,你都是亂臣賊子。與其留下這千古罵名,還不如被朝廷招安,留個美名,得以流芳百世。
如果梁山真和朝廷對著幹,還真不一定幹得過,宋江對梁山一些人的實力其實是知道的,好多都是徒有虛名,就是個廢柴。梁山上面真正有勇有謀,有實力的其實很少。與其最後下場悽慘,不如聰明點歸順朝廷。
-
5 # 公子小彥
在宋江眼中朝廷一直以來都是他心目中的那個天,歸順朝廷一直都是他心中中的最終歸宿。
他一直認為他雖然被形式所迫「逼」上梁山,但他那顆忠君的信念卻一直沒變。
比如很多朋友在看水滸的時候,一直認為梁山上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是代表著宋江是在表達掃盡天下不平事,為民請願,即使朝廷做了錯事也會維護正義到底的意思。可事實上宋江在梁山上所立的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卻與一般人的理解恰恰相反。在宋江的內心,他這個旗子是立給朝廷看的,他其實是在時時刻刻表達自己的忠心。
所以當初宋江說他選擇詔安是為了兄弟的後路考慮,也是真實的想法,因為在他從小接受的「學而優而仕」儒家教育裡,在他認為忠於朝廷是唯一的正路,哪怕這個朝廷是腐敗的,但它至少是正統的,可悲劇就悲劇在兄弟們卻一直沒有了解到他內心中最真實的想法,認為他真的是在替天行道,雙方內心信念產生的沖突,也就註定了最後兄弟們內心和身體遭受到如此殘酷的結局。
整個故事看似是108將的悲劇,其實更準確的說,它應該是封建社會教育的悲劇,一個失敗的教育教出了太多如宋江樣奴性十足愚忠的人,而被這種教育影響最深的正是宋江的家鄉,至於為什麼是這裡,稍微動動腦袋應該就想到了,不信?那你就再翻翻中國5000年的歷史,你看山東有哪個人造反當過皇帝?
所以,整個故事即使以如此慘烈的悲劇收場,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宋江的錯,我想即使有機會能讓宋江再來一次,估計他還會選擇詔安的道路吧!
-
6 # 小睿文史
宋江帶領下的梁山聚齊了一百單八將以後,經歷了數次戰役,勝多負少,這時候宋江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推翻大宋,建立新政權;第二、固守梁山,繼續當山大王;第三、接受朝廷招安。宋江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招安,那麼宋江為什麼要走招安這條路呢?
一、建立新政權,無異於以卵擊石《水滸傳》雖然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小說,但是跟真實的戰爭還是有區別的。比方公孫勝做法破高唐州,和三國的諸葛亮借東風一回事,帶有神話色彩,都是作者的藝術加工,真正戰場上哪有這種事。 書中描寫的大小戰役也是不存在的,從戰爭角度來說,梁山的水軍和馬軍或許可以派上用場,至於步軍作用不大。所以魯智深、武松、李逵等水滸主角,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兩贏童貫,三敗高俅,自然也是沒有的事。另外征討梁山的將領都是無名小輩,其實按照年代計算,當時岳飛處在少年時期,韓世忠已經成年,假設幾年以後,梁山與岳家軍、韓家軍交戰的話,結果恐怕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一個方臘已經讓梁山損失大半,這種軍事實力若想推翻大宋,實在是痴人說夢。
二、固守梁山不會長久宋江上梁山以後,把招安的思想也帶上梁山。晁蓋死後宋江扶正,招安成為梁山的行動綱領。一百單八將絕大多數是希望被招安的,尤其是關勝、呼延灼等降將,被俘時甘願投降實際上是看中了梁山的招安思想,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盼望著早日迴歸朝廷,若是固守梁山,這些人恐怕都得造反。
梁山其他人也一樣,誰不願意搏得功名,封妻廕子,即便受高俅迫害的林沖、楊志始終也沒斷了這份念想。連武松最初都是支援招安的,只是後來對朝廷失望心灰意冷罷了。
只有少數人如魯智深、李逵、阮小七等堅決反對,因為這些人散漫慣了,他們嚮往自由,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目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他們很滿足,別無他求。其實這種生活註定長久不了,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你不反朝廷,不代表朝廷不打你。水泊梁山區區彈丸之地,不繼續擴張就是等死,被剿滅只是早晚的事。
三、招安是唯一出路宋江的骨子裡有著強烈的忠君思想,他不甘心做鄆城小吏,也不甘心做一輩子山大王,他只想帶領眾弟兄征戰沙場,為國盡忠,最後名垂青史。
宋江在會上無數次苦口婆心的陳述他招安思想,雖然個別人持反對意見,但是他們也承認宋江說的有道理,目前的梁山,也只有招安一條路可以選擇。
被招安後的梁山出兵征討方臘損失慘重,108人只有27人得勝回朝,得到了朝廷封賞。儘管後來宋江、盧俊義被奸臣設計害死,梁山土崩瓦解,但是不得不承認,相比其它兩種選擇而言,招安這條路算是比較正確的了。畢竟還有柴進、燕青、李俊、阮小七、朱仝、關勝、呼延灼、宋清等人結局圓滿,宋江的努力沒有白費。
-
7 # 使用者趙聚祥
宋朝的社會觀念,根深蒂固的忠義思想,更何況宋江曾為官吏 即便是死也要忠義之名 流芳千古,梁山有一部分人曾為官吏、曾為良民 屬於迫不得已上梁山 與那些本身的土匪、浪蕩之人不同 不想一輩子為綠林人 宋江很理解這些人。宋江文武都不高,沒法領導這些人殺皇帝開國自立。沒有一個獨立的思想體系,也沒能力規劃攻城掠的戰事,沒有糧草,沒有大後方,見人就拜人格不高,殺老大上位又不正統,沒有霸氣成就不了霸業。所以只會想保命,所有理論都只是以保命為依據,做了賊還想留芳千古,不懂朝庭的風險,輕信朝庭承諾接受招安,難免一死,樹倒胡孫散的結局。
回覆列表
一,宋江是一個內心自卑並且權欲極大的人。宋江身材並不出眾,面黑體無力,所以受制於先天條件宋江不能走武將路線。
宋朝深受“修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思想影響,宋江也不例外,宋江武力不行就想走“文治”路線,只可惜被現實逼上了梁山。
縱觀《水滸》宋江上了梁山就天天把朝廷掛在嘴邊,整天教育眾好漢要忠孝兩義,不就是為招安做鋪墊嗎?
二,宋江深知梁山泊雖然易守難攻,但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宋江起家就是靠這些兄弟們,萬一朝廷派禁軍攻打梁山,這山寨上的人一個都跑不了。上梁山幹大事左右不過是求一個“富貴”,梁山受了招安,既能保下兄弟們性命,又能給兄弟們一場富貴,豈不更好?
三,梁山親宋分子太多,呼延灼、關勝、盧俊義等都和宋朝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果梁山一條心反朝廷,那一天梁山勢弱,親宋派被朝廷策反倒插一刀,梁山上的兄弟就涼涼了,所以宋江只能走招安這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