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工具:織毛衣用的針。如果自己織的時候覺得手比較緊時,要選擇大一號的針子來織;相反,如果自己織得比較松的話就用小一號的針子來織。在織毛衣之前,得先學會幾種基本的針法,一是織毛衣的起針,二是鬆緊邊,是指袖子和領口還有下面的邊;三是再有是加針;四是收邊,收邊是指在織毛衣結束的時候要織的一種針法。這幾種針法在基礎針法裡都有詳細的說明。
現在我們開始織毛衣,先想好,是織什麼領子,這裡我想說是高領還是低領,我建議織低領,因為小孩子不太喜歡穿太高的領子。首先我們要起針,起96針,這裡的96針是這樣計算的,8針是有四個徑路,每條徑路二針,就是八針;前胸和後背是各30針,肩或袖是14針。建議第一次織這種毛衣的人,或對自己起邊沒有信心的人,可以請別人替你起好邊,記住要起單羅紋邊,高度大約一至二釐米就行了,小孩子不願意穿太高領子的衣服,因為太高了領子就會纏脖子。織完後呢,再織一圈平針,再開始分針,要記住,在分好一項的針數後,要加一針。
第一行,1、先用平針織一針後就加一針,(就是衣服的斜徑);
2、再織30針後加一針,織二針後,再加一針,(這裡30針是前胸的針數,二針是斜徑的針數,二針過後就是袖子了);
3、之後再織14針,加一針後,織二針,再加一針,(這裡14針是右袖子的針數,二針仍然是斜徑針數);
4、織30針後加一針,織二針後,再加一針,(這裡30針是後背的針數,二針是斜徑的針數,二針過後就是袖子了);
5、之後再織14針,加一針,織一針,全部一圈就織完了。(這裡14針是左袖子的針數,織的一針仍然是斜徑針數,因為在1裡先織了一針,所以這裡只要織一針就行了)
注:這裡的第4項織法是毛衣的前胸和後背是一樣高的,如果想織前面和後面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後片織得高些,請用下面的方法:再織完第4項後,再織二針,就將毛衣反過來,織反針,織回過後面的針數,再織過徑後,織二針後(不包括加的針)再反過來織,反過來,是指將毛衣整體反過來,織平針。如此反覆,織到袖子全部織完一圈為止。
第二行,全是平針織。
第三行,就是在徑的前面加一針,徑的後面加一針,一圈下來共加八針。
第四行,全織平針。
後面以此類推。一直織完大約二兩毛線。就可以分袖子了。
前胸和後背的織法,如果想織得不同,這是根據人身體的不同來決定的,因為人的後背是高一些,如果織成一樣不是不能穿,只是穿上後,後背頂上有些空。也許我講得不太好,這也很難讓人明白。
具體的織法:在這裡,我建議大家開始用五根針編織,那樣好分清楚前胸、袖子、後背等在分的時候,最好把徑也分在一根針子上,也就是說,前胸包括第一徑路一針加上前胸的針數再加上一針徑,後面以此類推。第一行,在4條徑的兩邊各加一針;先織下針,首先要織完前胸那塊32針,再織完一隻袖子的針數16針,接著織完後背的針數32針,再織最後一個袖子的前二針,不包括徑的針數在內,如果要加上的話那就要在最後的袖子上織四針,第一針是徑路,第二針是加一針、第三、四針是袖子真正的真數。把毛衣反過來,織反針,往回織(為什麼要織反針,將毛衣反過不了,在正面看時,都是平針)。往回織時,第一針挑起來,織完三針後就是袖子那塊織完了;接著將後背那塊也織完,後背的織數是32針,再織那一個袖子的4針;再將毛衣反過來,就是開始織平針,遇到有徑的地方還是要加針,也是如此,第一針挑起,織二針後,加一針,再織徑一針,換另一根針子的針數了,先織完一針後,加一針,再織30針,再加一針,再織徑路針,這就是後背的針數了,再往前織一針(徑路),加一針,織五針後,又將毛衣翻過來織,織反針,如此類推,直到織到平針時,將最後邊那個袖子的針數全部織完為止。以後就可以全部織平針了,也就是第三行開始。。。
(一)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上衣後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釐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釐米~9釐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釐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釐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釐米的針數。
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釐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係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鑑: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釐米~3.5釐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釐米~2釐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釐米~24釐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釐米~21釐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釐米~14釐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二)下裝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毛褲的編織成型較快捷、簡便,一般分為左右褲片兩部分,另加一褲襠方塊編織。編織時,如果從褲腰處開始編織,褲腰的折雙邊就比較省力,但褲腿減針時有些費事;反之,從褲腿處開始編織,褲腰折雙邊有些費事,可褲腿的簡易加針和褲腰後翹的編織就容易些。這就需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
下面介紹毛褲的三種編織法:
兩片編織法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2×橫密
2. 褲長行數=(褲長-腰羅紋-褲口羅紋)×直密
3. 腰後翹。後翹一般高出3釐米左右,約為4~5個回程(8~10行)。編織時,將腰寬針數取中,分為前、後
腰,再將後腰的針數除以回程數 (即4~5個回程),用回形加針編織法即可織成腰後翹。如果是從褲腳 口起針,應採用回形減針法編織。
4. 臀寬針數=臀圍÷2×橫密
5. 上襠應加針數=臀寬針數-腰寬針數
6. 上襠長行數=(直襠一腰羅紋)×直密
7. 上襠加針間隔行數:
前側=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的1/4)
後側=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的3/4)
8. 橫襠針數=臀寬針數+(前襠寬+後襠寬)×橫密 或:橫襠針數=橫襠寬×橫密
9.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10.褲腿應減針數=橫襠針數-褲口針數
11.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2-後襠減針行數)÷(褲腿應減針數-後襠應減針數)
12.後襠應減針數=後襠寬×橫密
13.後襠減針行數=後襠應減針數×2
如果從褲腳開始編織,第“10”“11”“12”、“13”、項中的“減針”須改為“加針”,第“5”、“7”項中的“加針”須改為“減針”。
三片編織法(加方法)
1. 腰口起針針數,與兩片編織法“1”相同。
2. 褲長行數,與兩片編織法“2”相同。
3. 腰後翹,與兩片編織法“3”相同。
4. 臀寬針數,與兩片編織法“4”相同。
5. 上襠應加針數,與兩片編織法“5”相同。
6. 上襠長行數,與兩片編織法“6”相同。
7. 上襠加針間隔行數=(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2
8.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9. 褲腿應減針數(單側)=臀寬針數-褲口針數
10.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褲腿應減針數
11.方塊針數=方塊寬×橫密
12.方塊行數=方塊長×直密
四片編織法
四片編織法與其他編織法不同的是:褲腿減針時,每一片褲腿的外側也要參與減針。
平針編織褲前片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3.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4. 上襠長行數=(直襠-腰羅紋)×直密
5. 前橫襠針數=前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3項)
6.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7. 褲腿應減針數=前橫襠針數-前褲口針數
8. 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褲腿應減針數÷2)
9. 前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
平針編織褲後片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2. 褲長行數,與褲前片“2”相同。
3. 腰後翹,與兩片編織法“3”相同。
4.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5. 上襠長行數,與褲前片“4”相同。
6. 後橫襠針數=後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4項)
7. 褲腿行數,與褲前片“6”相同。
8. 後襠應減針數=後襠寬×橫密
9. 後襠減針行數=後橫襠針數-後襠應減針數-褲口針數
10.褲腿應減針數=後橫襠針數-後襠應減針數-褲口針數
11.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羅紋編織褲前片
在整件毛褲全部為編織的情況下,成品易下垂,因此做小樣的密度計算時,要適當增加橫密的針數,減少直密的行數。另外,腰羅紋和褲口羅紋要比其他部位小一個密度值。
2. 褲長行數=褲長×直密(不包括腰部的內折邊)
4. 直襠行數=直襠×直密
5. 前橫襠針數=前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3項)
6. 褲腿行數=褲長行數-直襠行數
7. 褲腿應減針數=前橫襠針數-前褲口針數 [
9. 前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羅紋編織褲後片 :
5. 直襠行數=直襠×直密
9. 後襠減針行數=後襠針數×2
11.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2-後襠減針行數)÷褲腿應減針數
男褲門襟:
1. 門襟針數=門襟寬×橫密
2. 門襟行數=門襟長×直密
*門襟的編織一般是在右褲片上完成,當編織到右褲片門襟上邊(或下邊)位置時,要把門襟寬所需針數一次加齊,並隨褲片編織,當織夠門襟長所需行數後,再將門襟針數一次減完。
在編織左褲片時,如果怕褲門襟的平針編織捲曲,可以在編織到門襟位置時,改成,針數與右褲片相同。
毛衣編織基礎——基本針法
毛衣的針法有很多種,下面介紹最簡單最基本的針法:上針和下針
●上針的編織方法
1 線放在前面,右棒針從反面(向上)插入左棒針針圈。
2 線繞上右棒針尖端,然後從針圈中跳出。
3 完成的上針
●下針的編織方法
1線放在後面,右棒針從前(向下)插入左棒針針圈。
2線繞上右棒針尖端,然後從針圈中跳出。
3 完成的下針
本回答由電腦網路
首先是工具:織毛衣用的針。如果自己織的時候覺得手比較緊時,要選擇大一號的針子來織;相反,如果自己織得比較松的話就用小一號的針子來織。在織毛衣之前,得先學會幾種基本的針法,一是織毛衣的起針,二是鬆緊邊,是指袖子和領口還有下面的邊;三是再有是加針;四是收邊,收邊是指在織毛衣結束的時候要織的一種針法。這幾種針法在基礎針法裡都有詳細的說明。
現在我們開始織毛衣,先想好,是織什麼領子,這裡我想說是高領還是低領,我建議織低領,因為小孩子不太喜歡穿太高的領子。首先我們要起針,起96針,這裡的96針是這樣計算的,8針是有四個徑路,每條徑路二針,就是八針;前胸和後背是各30針,肩或袖是14針。建議第一次織這種毛衣的人,或對自己起邊沒有信心的人,可以請別人替你起好邊,記住要起單羅紋邊,高度大約一至二釐米就行了,小孩子不願意穿太高領子的衣服,因為太高了領子就會纏脖子。織完後呢,再織一圈平針,再開始分針,要記住,在分好一項的針數後,要加一針。
第一行,1、先用平針織一針後就加一針,(就是衣服的斜徑);
2、再織30針後加一針,織二針後,再加一針,(這裡30針是前胸的針數,二針是斜徑的針數,二針過後就是袖子了);
3、之後再織14針,加一針後,織二針,再加一針,(這裡14針是右袖子的針數,二針仍然是斜徑針數);
4、織30針後加一針,織二針後,再加一針,(這裡30針是後背的針數,二針是斜徑的針數,二針過後就是袖子了);
5、之後再織14針,加一針,織一針,全部一圈就織完了。(這裡14針是左袖子的針數,織的一針仍然是斜徑針數,因為在1裡先織了一針,所以這裡只要織一針就行了)
注:這裡的第4項織法是毛衣的前胸和後背是一樣高的,如果想織前面和後面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後片織得高些,請用下面的方法:再織完第4項後,再織二針,就將毛衣反過來,織反針,織回過後面的針數,再織過徑後,織二針後(不包括加的針)再反過來織,反過來,是指將毛衣整體反過來,織平針。如此反覆,織到袖子全部織完一圈為止。
第二行,全是平針織。
第三行,就是在徑的前面加一針,徑的後面加一針,一圈下來共加八針。
第四行,全織平針。
後面以此類推。一直織完大約二兩毛線。就可以分袖子了。
前胸和後背的織法,如果想織得不同,這是根據人身體的不同來決定的,因為人的後背是高一些,如果織成一樣不是不能穿,只是穿上後,後背頂上有些空。也許我講得不太好,這也很難讓人明白。
具體的織法:在這裡,我建議大家開始用五根針編織,那樣好分清楚前胸、袖子、後背等在分的時候,最好把徑也分在一根針子上,也就是說,前胸包括第一徑路一針加上前胸的針數再加上一針徑,後面以此類推。第一行,在4條徑的兩邊各加一針;先織下針,首先要織完前胸那塊32針,再織完一隻袖子的針數16針,接著織完後背的針數32針,再織最後一個袖子的前二針,不包括徑的針數在內,如果要加上的話那就要在最後的袖子上織四針,第一針是徑路,第二針是加一針、第三、四針是袖子真正的真數。把毛衣反過來,織反針,往回織(為什麼要織反針,將毛衣反過不了,在正面看時,都是平針)。往回織時,第一針挑起來,織完三針後就是袖子那塊織完了;接著將後背那塊也織完,後背的織數是32針,再織那一個袖子的4針;再將毛衣反過來,就是開始織平針,遇到有徑的地方還是要加針,也是如此,第一針挑起,織二針後,加一針,再織徑一針,換另一根針子的針數了,先織完一針後,加一針,再織30針,再加一針,再織徑路針,這就是後背的針數了,再往前織一針(徑路),加一針,織五針後,又將毛衣翻過來織,織反針,如此類推,直到織到平針時,將最後邊那個袖子的針數全部織完為止。以後就可以全部織平針了,也就是第三行開始。。。
(一)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上衣後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釐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釐米~9釐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釐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釐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釐米的針數。
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釐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係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鑑: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釐米~3.5釐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釐米~2釐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釐米~24釐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釐米~21釐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釐米~14釐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二)下裝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毛褲的編織成型較快捷、簡便,一般分為左右褲片兩部分,另加一褲襠方塊編織。編織時,如果從褲腰處開始編織,褲腰的折雙邊就比較省力,但褲腿減針時有些費事;反之,從褲腿處開始編織,褲腰折雙邊有些費事,可褲腿的簡易加針和褲腰後翹的編織就容易些。這就需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
下面介紹毛褲的三種編織法:
兩片編織法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2×橫密
2. 褲長行數=(褲長-腰羅紋-褲口羅紋)×直密
3. 腰後翹。後翹一般高出3釐米左右,約為4~5個回程(8~10行)。編織時,將腰寬針數取中,分為前、後
腰,再將後腰的針數除以回程數 (即4~5個回程),用回形加針編織法即可織成腰後翹。如果是從褲腳 口起針,應採用回形減針法編織。
4. 臀寬針數=臀圍÷2×橫密
5. 上襠應加針數=臀寬針數-腰寬針數
6. 上襠長行數=(直襠一腰羅紋)×直密
7. 上襠加針間隔行數:
前側=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的1/4)
後側=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的3/4)
8. 橫襠針數=臀寬針數+(前襠寬+後襠寬)×橫密 或:橫襠針數=橫襠寬×橫密
9.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10.褲腿應減針數=橫襠針數-褲口針數
11.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2-後襠減針行數)÷(褲腿應減針數-後襠應減針數)
12.後襠應減針數=後襠寬×橫密
13.後襠減針行數=後襠應減針數×2
如果從褲腳開始編織,第“10”“11”“12”、“13”、項中的“減針”須改為“加針”,第“5”、“7”項中的“加針”須改為“減針”。
三片編織法(加方法)
1. 腰口起針針數,與兩片編織法“1”相同。
2. 褲長行數,與兩片編織法“2”相同。
3. 腰後翹,與兩片編織法“3”相同。
4. 臀寬針數,與兩片編織法“4”相同。
5. 上襠應加針數,與兩片編織法“5”相同。
6. 上襠長行數,與兩片編織法“6”相同。
7. 上襠加針間隔行數=(上襠長行數÷上襠應加針數)÷2
8.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9. 褲腿應減針數(單側)=臀寬針數-褲口針數
10.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褲腿應減針數
11.方塊針數=方塊寬×橫密
12.方塊行數=方塊長×直密
四片編織法
四片編織法與其他編織法不同的是:褲腿減針時,每一片褲腿的外側也要參與減針。
平針編織褲前片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2. 褲長行數=(褲長-腰羅紋-褲口羅紋)×直密
3.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4. 上襠長行數=(直襠-腰羅紋)×直密
5. 前橫襠針數=前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3項)
6. 褲腿行數=(褲長-直襠-褲口羅紋)×直密
7. 褲腿應減針數=前橫襠針數-前褲口針數
8. 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褲腿應減針數÷2)
9. 前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
平針編織褲後片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2. 褲長行數,與褲前片“2”相同。
3. 腰後翹,與兩片編織法“3”相同。
4.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5. 上襠長行數,與褲前片“4”相同。
6. 後橫襠針數=後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4項)
7. 褲腿行數,與褲前片“6”相同。
8. 後襠應減針數=後襠寬×橫密
9. 後襠減針行數=後橫襠針數-後襠應減針數-褲口針數
10.褲腿應減針數=後橫襠針數-後襠應減針數-褲口針數
11.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羅紋編織褲前片
在整件毛褲全部為編織的情況下,成品易下垂,因此做小樣的密度計算時,要適當增加橫密的針數,減少直密的行數。另外,腰羅紋和褲口羅紋要比其他部位小一個密度值。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2. 褲長行數=褲長×直密(不包括腰部的內折邊)
3.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4. 直襠行數=直襠×直密
5. 前橫襠針數=前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3項)
6. 褲腿行數=褲長行數-直襠行數
7. 褲腿應減針數=前橫襠針數-前褲口針數 [
8. 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褲腿應減針數÷2)
9. 前褲口針數=(褲口寬÷2-1)×橫密
羅紋編織褲後片 :
1. 腰口起針針數=(腰圍÷4+1)×橫密
2. 褲長行數,與褲前片“2”相同。
3. 腰後翹,與兩片編織法“3”相同。
4. 臀寬針數=(臀圍÷4+1)×橫密
5. 直襠行數=直襠×直密
6. 後橫襠針數=後襠寬×橫密+臀寬針數(本褲片第4項)
7. 褲腿行數,與褲前片“6”相同。
8. 後襠應減針數=後襠寬×橫密
9. 後襠減針行數=後襠針數×2
10.褲腿應減針數=後橫襠針數-後襠應減針數-褲口針數
11.褲腿減針間隔行數=(褲腿行數×2-後襠減針行數)÷褲腿應減針數
男褲門襟:
1. 門襟針數=門襟寬×橫密
2. 門襟行數=門襟長×直密
*門襟的編織一般是在右褲片上完成,當編織到右褲片門襟上邊(或下邊)位置時,要把門襟寬所需針數一次加齊,並隨褲片編織,當織夠門襟長所需行數後,再將門襟針數一次減完。
在編織左褲片時,如果怕褲門襟的平針編織捲曲,可以在編織到門襟位置時,改成,針數與右褲片相同。
毛衣編織基礎——基本針法
毛衣的針法有很多種,下面介紹最簡單最基本的針法:上針和下針
●上針的編織方法
1 線放在前面,右棒針從反面(向上)插入左棒針針圈。
2 線繞上右棒針尖端,然後從針圈中跳出。
3 完成的上針
●下針的編織方法
1線放在後面,右棒針從前(向下)插入左棒針針圈。
2線繞上右棒針尖端,然後從針圈中跳出。
3 完成的下針
本回答由電腦網路